×

迅雷上市

底部股票上涨为什么会放量?中国上市和美国上市有什么区别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1-26 10:23:44 浏览2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底部股票上涨为什么会放量

股民们其实不懂为什么要放量,只知道底部放量就是好,放量就是资金入场。

其实,放量的背后是资金的意见分歧。

在撮合交易市场里,尤其是底部,只有卖的人多了,才能放量。

买的人再多,没有筹码涌出,也无法放出量能。

所以,底部放量,最重要的并不是资金入场,而是那些捂了很久的筹码,终于给点甜头,就大量抛售了。

主力资金,只有在底部收集到了足够多的筹码,才有可能会拉升。

是这么个逻辑,导致后期上涨的可能性。

但与此同时,底部出现特别大的资金分歧,本身也值得深思,为什么这个价格资金会大量抛售。

所以,底部放量是有讲究的,量能不能太大,温和放量才是最健康的。

针对底部放量的情况,简单做一些说明。

底部温和放量,价格稳中有升

相对来说,这种情况是最好的。

所有的底部放量,带来的应该都是价格稳中有升。

价格涨一点,抛售的人就会多一点,量能就会放大一点。

主力真的想要底部筹码,原则上也不会拼命的拉升,因为筹码会越来越贵。

所以,底部的小阳线会比较多。

偶尔出现一些中阳,伴随量能放大,其实就是主力要把小阳线的跟风盘筹码拽回自己手里。

如果拿不到廉价的筹码,可能会出现中阴线洗盘,破坏底部形态,让持股的人,再次把筹码交出来。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股票在底部起起伏伏,其实就是资金在反复震仓,希望拿到更多的筹码。

底部筹码一定是从割肉盘出来,被跟风盘接走,再从跟风盘手里,交到主力资金手中。

主力吃光所有的割肉盘,是完全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做到的。

在砸盘过程中,主力甚至要付出一些筹码作为代价。

所以,在底部出现温和放量,是相对比较健康的情况,也是最可以尝试介入的情况。

另外,底部启动的时候,要多注意中长期均线对于股价的影响,判断资金对于压力线的敏感程度。

在压力位置一定要放量才是健康的,因为那是资金分歧最大的位置。

底部放出巨量,价格大涨

首先,底部放巨量,如果价格不涨,应该予以抛弃,因为这代表有大量资金在底部区域出逃。

这种情况不做太多分析了,因为放量滞涨本身就是问题。

我们讨论一下,如果底部出现了巨量,也出现了大阳线,甚至涨停的情况。

其实,这种情况也并不是最健康的。

之前提到了,放量就是资金意见的分歧。

底部出现巨量,代表资金意见分歧很大。

如果在底部起涨8-10%,就出现非常大的资金分歧,那么即便股价进一步反弹,空间也比较有限。

因为新进资金其实是没底的,也没有在底部收集到太多筹码。

底部放巨量,又出现大涨,多半是超跌反弹的资金抢筹,但如果不涨停,只能说明资金抢筹很犹豫,出逃割肉的资金也很多。

这种情况,之后可能还会出现新低。

即便不出现新低,股价仍然会有一个磨底的过程,可能是横盘,也可能是小幅波动。

如果底部出现连续放巨量拉升,也不要太乐观,多半是资金对倒的拉升。

一轮上涨后,大概率依然要探底。

一定要记住,底部巨量一定是分歧,并不是一件好事,都已经跌到底了,不应该出现那么大的分歧。

底部缩量,股价出现上涨。

底部出现缩量的反弹,是弱势信号。

原因比较简单,市场参与度很低。

一只股票,如果资金判定它见底了,就会不断去买入,价格水涨船高,抛售的人就会多,就会放量。

即便动静不太大,也不会出现缩量的情况,缩量涨停除外。

缩量代表两点。

第一,买入资金不愿意拉太高去要筹码。

第二,大量持股者不愿意在底部割肉。

这种情况,是没法出现真正的底部的,至少资金也要反复试探底部区域的真实性。

另外,股价的上涨,是迟早要进入密集成交区的,大量的被套筹码会在成交区里涌出。

缩量的反弹,是不敢去触及这一区域的,因为底部筹码不够,资金不会傻到去抢腰部筹码。

这也就无形中限制了反弹的空间。

下跌途中的缩量,是正常现象,因为被套的资金越来越多,锁仓的就越来越多,反弹途中的放量也是理所应当,因为获利盘越来越多,抛售意愿就越来越强。

凡事不按套路出牌,一定有问题,要多加留意。

底部区域,阳线放量,阴线缩量

这种情况其实也很常见。

底部区域的反弹,出现了阳线放量,阴线缩量的情况,而且阴线量能,往往只有阳线的50-60%。

这种情况同样不太理想。

资金在反弹中逢高派发,在调整过程中,却没有吸纳筹码的意图,大概率是借反弹出货。

底部区域里,出现这种情况,应该及时逢高派发。

资金持续流入的个股,在底部的阴线中,也会不断吸筹,所以量能不会萎缩。

只有阳线放量的,多半是在对倒拉升,资金不敢多做停留。

并不是我们意会中的底部,就一定是市场最真实的底部,股民抄底的结果,往往是在山腰,而山腰正是资金逃命的地方。

资金的逃命,并不是夺路而逃,因为多杀多的结果不仅是低价,还会导致雪崩。

当市场有反弹的机会,资金借助大盘的反弹,构建所谓的底部,让别人来参与,自己金蝉脱壳,才是明智之举。

这一类伪底部的特征,就是反弹后期,量能开始逐步萎缩。

因为资金已经撤退的差不多了,即便再有筹码涌出,它也不在乐意去扫货了。

量能一停,反弹就停,也就更别提什么反转了。

最后,再叮嘱几句。

底部都是走出来的,也是放量买出来的。

市场的本质,是在某一个价位的时候,买入的资金足够多,多到远大于卖出的筹码,底部就构建出来了。

量能是分歧,上涨下跌就是在消灭分歧。

股票放量就是分歧,股票的前进和后退,就是不断的消灭分歧,然后再产生下一个分歧,任何价位都会有人买,也有人卖。

只有持续有人参与,股票才有上涨动能。

股票是存在资金的流动性溢价的,有量就有价,资金更愿意扎堆人多的地方,因为赚钱的概率更高,股票从交易角度来看,是一场资金游戏。

任何时候预判要有依据,尽量减少臆测。

不要去猜资金的意图,要尽量换位思考,如果你是主力资金,你在这个位置抄底,你怎么做,来预判量能的有效性。

中国上市和美国上市有什么区别

美国股市已经成熟,而中国股市刚起步而已。近年来为鼓励互联网公司在国内上市,加快国内股市进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国内A股上市公司市值往往高于国外

中国企业在纳斯达克上市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美国纳斯达克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交易市场,在这里上市的企业大多都是科技型、创新性企业,比如中国的百度、新浪、迅雷等公司就在这个板块上市。企业想在这个板块上市,可以选择以下三个标准之一来进行申请:

标准一:股东权益(公司净资产)达1500万美元;一个财政年度或者近3年里的两年中拥有100万美元的税前收入;110万的公众持股量;公众持股的价值达800万美元;每股买价至少为5美元;至少有400个持100股以上的股东;3个做市商;须满足公司治理要求。

标准二:股东权益达3000万美元;110万股公众持股;公众持股的市场价值达1800万美元;每股买价至少为5美元;至少有400个持100股以上的股东;3个做市商;两年的营运历史;须满足公司治理要求。

标准三:市场总值为7500万美元;或者,资产总额达及收益总额达分别达7500万美元;110万的公众持股量;公众持股的市场价值至少达到2000万美元;每股买价至少为5美元;至少有400个持100股以上的股东;4个做市商;须满足公司治理要求。

上述三套标准,对比我国的科创板、创业板,要求并不算很高,我国的上市标准相对较为严格。但是美国的证券监督法律体制更为完善,执法更为严格,纳斯达克流行一句俚语:Any company can be listed,but time will tell the tale(任何公司都能上市,但时间会证明一切)。意思是说,只要申请的公司秉持诚信原则,挂牌上市是迟早的事,但时间与诚信将会决定一切。目前中国正在朝着这方面不断提高,正在加大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的处罚力度。如无特别考虑,建议中国企业优先选择在境内A股上市,无论是沟通成本、上市后的股权价值,都相较于国外具有明显优势。

小米上市雷军想要2000亿美元估值,你觉得合理吗为什么

小米即将上市了,雷军要做首富的消息又将引爆网络了,如果说小米估值2000亿美元合理,那么雷军做中国首富有是很合理的。

但实际上,两者都没有可能。

目前传出来的消息,小米估值在600亿美元-800亿美元之间,至于上市之后头几天就涨20%-30%也是可能的,但也在1000亿美元上下。之所以会说估值2000亿美元,估计那是所能设想的最上线吧,是雷军急于给自己套现,还是雷军想留住高管,继续给他们画大饼呢。

小米想要技术取胜,这样的策略越拖越难以实现,现在留给人们想象空间的是小米生态,是小米粉丝,是货美价廉。

但未来,技术取胜很重要,甚至更重要。由此,小米给人的想象空间是否还那么大呢。

小米是成为独角兽用时最短的公司之一,当然猛烈宣传的是其合伙制,是扁平化管理,是授权并信任的文化,但,在上市之际,两位共同创始人离职了,是在即将能一起敲钟时放弃了这个机会。

可以看出,小米所吹捧的合伙制,也只是一种营销手段,是一时的手段与法则,不同阶段要有不同的文化。也就是说,小米上市之后,如何管理越加庞大的体系,如何再梳理核心文化,都是不小的挑战。哪些是小米真正的创新,它的未来能看涨到2000亿美元吗?

除了手机,它的平衡车也好,充电宝也好,电饭锅也好,工匠精神,社区社群,是不是能一统到小米旗下,这是有极大疑问的。

风向变化太快,汽车领域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生物医药领域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周鸿祎要在区块链领域掀出一片新天地,小米给人的想象空间呢?

按小米的逻辑,那之前的联想,之前的海尔,全是新国货运动的旗手,最终还是不能走出之前限定的范围。

商业,可容想象的空间很大,自己认可和消费者认可的范围却要小得多,最终长久持续地走下去,又千辛万苦,得其一难有二三。

雷军要当中国首富,还要像4、5年前一样,再次成为舆论的焦点,在某一新领域全速前进才行。

这,或许是小米所不能带给的新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