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洪水过后的捞上来的鱼能吃吗
祖辈养鱼大户李大爷曾说:洪水中冲刷上岸,或人为打捞的鱼不吃为妙,得敬而远之。我起初并不相信,觉得这是他吓唬村民,自己好偷偷捕鱼吃独食。结果,事实还真给村民们上了一课。
98年东北梅河口发洪水,县城安然无恙,但下面许多村子地势太洼,被洪水将大桥都冲断了。河床比原来扩大了好几倍,水面上依稀漂浮着驴子和猪等动物尸体,偶尔水中还泛起个绿色的大西瓜。村民们只等着洪水一消,用4-5米的四方 角渔网起鱼,毕竟洪水中的鱼是无主之鱼,不怕人后找。
唯有李大爷劝诫说:这来源不明的鱼,还是不吃为妙啊,得敬而远之。可村民箭在弦上,家伙事都准备妥当了。虽然知道李大爷有打鱼经验,可我行无素没人听劝告。洪水一停,锅碗瓢盆,渔网鱼叉一哄而上,村民们收获颇丰。女人们带着孩子回家烧水收拾鱼,大家准备大快朵颐。
第二天,村里有好几个小孩子和大人拉肚子,都跑去村里赤脚医生那开药。大家才明白,李大爷的话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切实的经验。吃洪水过后打捞的鱼,确实有风险。敬而远之是对的。
后来我长大成年,心里却一直在疑惑:洪水里的草鱼鲫鱼鲶鱼等,即使有龙卷风也不一定刮得下来。洪水来之前,不是江河湖海等天然水域里的,就是小水库和水塘等人工蓄养的水池中的。
这些大鱼小鱼,平时也打捞上来吃啊,怎么入了洪水,一旦食用就会造成身体不适了呢?
先简单了解下:“海纳百川”的洪水里有什么东西:
作为自然灾害,洪水一般来自沿海的海啸,或者内陆雨量过大强降雨。古代洪水尤为出名的就是黄河泛滥的洪水。比如4000年前的大禹治水。秦朝时的“曲防”。北宋最为重视,除黄河防洪外,海河水系和珠江水系也都出现了堤防。
根据资料所查:自近代1946年前3000-4000年间,黄河下游决口1593次,大改河道1共26次。范围北面到海河,南面到淮河,共达25万平方千米。达到中国面积的千分之3。真是触目惊心。
洪水区别于龙卷风,火山喷发,冰雹,大雾,雷电,寒潮等比较单一的肆虐方式,洪水是花样百出,裹挟着遇见的一切物体前进。除非洪水裹挟冲刷不动,才会放过饶恕它一码。真是“海纳百川”。
动物们一旦被裹挟进洪水,几乎难逃一死。毕竟洪水中除了水,还携带着其他像泥沙,瓦片,砖头,石块等硬物。水势浑浊不清,水流又猛烈翻滚,即使人会游泳,也难以脱离洪水上岸。所以,当洪水来临时,水面上经常看见骡马驴子和猪等动物的尸体。
而水面下方,也有着数不清的动物遗骸,以及腐败后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影响着水质。甚至农民种植的像西瓜,香瓜等作物也难逃洪水的猛流。陆生动物和植物如此,其实水里面的鱼类,所受的遭遇也谈不上多么舒适惬意。
虽然鱼类在水中可以用鳃呼吸,但巨浪翻滚下,水中的污染已然达到鱼类不堪重负的境地。大部分鱼身体会被擦伤,撞伤。鱼腮中塞满了泥土等肮脏的东西,甚至鱼腹内也填满了脏水和脏土。
而小部分鱼的生命力强盛,恢复得快。其实内脏也已经被洪水搅合得七晕八素。一旦被人为打捞,或者洪水消退冲刷上岸边,鱼也已经没有呼吸了。在人类眼中,生命力已经不那么鲜活了。
甚至,许多鱼在洪水中就已经濒临死亡。冲上岸边已经咽气多时了,或者张着鱼嘴苟延馋喘,奄奄一息。其他的鱼虾蟹类遭遇大体相似。洪水的威力可见一斑。
所以,为什么洪水过后的鱼尽量不吃为妙,其实不难理解:
并不是所有洪水中浸泡过的鱼都不能食用,也不是出于人道主义禁食。毕竟,我当年也大胆吃过,身体不也一直安然无恙嘛。
但抵抗力差,免疫力不太好的人食用,确实有一定风险,得敬而远之:
01,冲刷上岸的鱼易致病,打捞的鱼泥沙多,难清理,口感差,污染大:
洪水过后,有些鱼被冲刷到地面或小水坑里。短短几个小时的阳光暴晒或自然风干,鱼就难逃死亡,逐渐散发出难闻的异味。即使冲刷过后遗留在水坑里,那也是死水,鱼在缺氧下很难呼吸和保持鲜活。可想而知,无论哪种情况下,冲上岸的鱼也不新鲜,吃后都容易致病。
有些鱼是人为用渔网捕捞的,因为洪水中泥沙多,难清理,造成打捞上来的鱼土 腥味比正常鱼要浓烈,口感也差。我嫂子用大盆清洗浸泡吐沙子1天,吃鱼时还是 牙 碜 ,掺着一股子土腥味。
另外,洪水发生时会冲损稻田里面的农作物,枝叶根茎上面残留的农药和化肥也顺着洪水一股脑的急流而下。平时的鱼可没有这农药浸泡的污染。而当鱼类吃下这些农作物,或与水里的农药接触。然后再被人为获取食用时,虽然当时鱼类污染的剂量小, 或许难察觉。
但时间长了将来特别容易导致,农药积累超标,或重金属残留等对身体造成的一系列隐患。
02,洪水里或有稀有保护鱼类,一旦吃下将可能面临法律制裁或中毒:
平时买不到稀有的保护鱼类,也不敢买。但发洪水时的鱼,因为是来源不明的无主之鱼,“捡便宜”的鱼,不花钱得到的鱼,打捞上来也很难分辨鱼的品种,也就不敢三七二十一,吃了再说:
有时吃到了国家保护的稀有鱼类,那你也只能自认倒霉。关于食用受国家保护的稀有鱼类的量刑,与稀有鸟类和动物是一样的。尤其是个别鱼类,是要牢底坐穿,或者吃几年牢饭的。
中华鲟、达氏鲟、白鲟和新疆大头鱼,这4种是国家一级保护鱼类。文昌鱼、秦岭细鳞鲑、金丝鱼、大理裂腹鱼、花鳗鲡、大头鲤、松江鲈鱼、黄唇鱼、金钱鲃、克氏海马鱼,川陕哲罗鱼、胭脂鱼。以上12种是国家保护二级鱼类。额外提示:上述鱼类都是“牢饭之鱼”。
即使不是稀有鱼类,某些淡水鱼和海洋鱼类,也是含有轻微或剧毒性的。比如河豚含有致命的神经毒素,没有资格烹饪,或缺乏厨师经验的人,擅自操作烹煮,10分钟-6小时内足以要人命。
03,其他与洪水接触的生物,也都要禁食。侧面是种防患于未然的思维:
洪水之后的沙滩上,一片狼藉。淤泥遍布,石块土堆横七竖八。小猫小狗,驴马野猪等动物尸体暴露在太阳下,瓜果也四散泡发了。满目疮痍的大地,没见过洪水的人想象不到其中的惨烈场面
在以前,物资贫瘠,生活困苦。洪水带来的鱼虾蟹,动物肉和瓜果蔬菜等,或许能够改善一下生活,补充一下营养。而现在人们丰衣足食,这白捡的便宜,也没那么好入口了,起码来源不明的食物不要触碰食用。
丢弃与洪水接触的任何食物,这是近日世卫组织发布的重要提示。
不仅仅洪水中的鱼尽量不要去食用。动物尸体也要掩埋入土,以防微生物和瘟疫泛滥。对于植物,即使是日常经常见的西瓜,香瓜,稻谷也禁止食用。晾晒后的谷物等也尽量不要食用。这背后与洪水泛滥前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腐败丛生,蚊虫叮咬肆虐有莫大关系。
这侧面也是谨慎对待生命,对大自然的尊重,以及防患于未然,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的思维。
另外,洪水区域的水源要及时保护,氯化或者煮沸消毒后才能饮用。甚至用洪水洗碗,洗漱和准备食物,也尽量不要这么做。接触过洪水的手,也一定要用肥皂或消毒水清洁后才可以。不然,也有小几率会导致皮肤腐烂,过敏等疾病和情况发生。(如下图)
总之,与洪水接触对身体健康存在隐患。这是自古至今留下的生存经验。更何况是食用呢?
写在文末:
洪水中的鱼虽然来自天然河流或者人工饲养的水库鱼塘,但经过洪水浸泡,翻滚摩擦,泥沙污染,被冲上岸边或者人为打捞时,不是死鱼,也是将死的鱼,已经不那么活跃新鲜了。
所以当洪水过后,尽量对这些鱼敬而远之。这不是出于虚伪的人道主义,而是自古至今真实的生活经验。易致病,多泥沙,难清理,口感差,污染大。另外,分辨不清,吃下保护的稀有鱼类,令你身陷囹圄,也得不偿失。其他洪水浸泡过的动物肉,瓜果菜蔬,甚至水源也要禁用,禁食。
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其实越来越近,如今引发气候多变的温室效应,酸雨蔓延,大气污染,水体污染,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等,已经逐渐分不清楚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的界限了。
禁食洪水浸泡的鱼,背后是不是值得我们人类深思呢?希望看过的人都能有所启发。你吃过洪水打捞的鱼吗?那是什么体验?该不该吃呢?欢迎留言探讨(图:网络)
文昌鱼是脊椎动物吗
文昌鱼不是脊椎动物,介于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之间。
1、文昌鱼属于脊索动物门、头索动物亚门、文昌鱼纲、文昌鱼目、文昌鱼科,最大种类体长10厘米,它是从低级无脊椎动物进化到高等脊椎动物的中间过渡的动物,也是脊椎动物祖先的模型。
2、文昌鱼是文昌鱼属(Branchiostoma)动物的总称, 又称蛞蝓鱼。脊索动物,文昌鱼纲,文昌鱼目,文昌鱼科。长约50 mm。形似小鱼,无头,两端尖细。体侧扁,半透明,脊索贯穿全身。前端有眼点。口藏于口笠内,口笠边缘有38~50条缘膜触手。具背、臀和尾鳍。腹部有1对腹褶。雌雄异体,生殖腺左右成对排列。栖息于疏松沙质海底,常钻在沙内,仅露出前端,滤食硅藻及小型浮游生物。春末夏初繁殖,幼鱼经短暂浮游期后即钻入沙中成长。分布于中国河北东部、青岛、烟台、厦门、合浦沿海。历史上以厦门同安刘五店产量最多,形成世界唯一的文昌鱼渔场。是无脊椎动物进化至脊椎动物的过渡类型,也是研究脊索动物演化和系统发育的优良科学实验材料,具重要科学价值。鲜品清津味美,干品更是名贵食品。
3、文昌鱼皮肤薄而半透明,由单层柱形细胞的表皮和冻胶状结缔组织的真皮两部分构成,表皮外覆有一层角皮层。表皮外在幼体期生有纤毛,成长后则消失。文昌鱼尚未形成骨质的骨骼,主要是以纵贯全身的脊索作为支持动物体的中轴支架。脊索外围有脊索鞘膜,并与背神经管的外膜、肌节之间的肌隔、皮下结缔组织等连续。
4、文昌鱼肉红色,晶莹、半透明状,两头尖尖,体呈纺锤形,略似小鱼,无明显的头部,40~57毫米。美国产的加州文昌鱼可长达100毫米。文昌鱼前端有眼点,为视觉器,下为前庭及口口叫“口笠”。前庭周围有40条口须,在咽的两侧有垂直的鳃裂,文昌鱼在它胚胎时鳃裂只有8对,到了成体却增加到180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