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蜀

三国蜀汉二世而亡,为何五代后蜀也仅传二世你怎么看?后蜀大将王昭远自比为诸葛亮,号称率军三万便可横扫中原,最终结果如何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1-25 07:07:02 浏览5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三国蜀汉二世而亡,为何五代后蜀也仅传二世你怎么看

四川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环境,使得四川比其它地域具有更大的独立性。每当天下大乱的时候,四川总会产生割据的政权。

两汉的时候,四川为公孙述所建立的成家政权所割据。

东汉末年,四川先是由刘焉、刘璋爷俩所割据,之后又被刘备所建立的蜀汉政权所割据。

西晋末年,四川由李雄建立的成汉政权割据。

东晋末年,四川由焦纵割据。政权名称不详。

五代之时,四川先是由王建建立的前蜀政权所割据,之后又被孟知祥建立的后蜀政权所割据。

元朝末年,四川由明玉珍建立的夏政权割据。

没有一个分裂动荡的历史时期,四川不产生独立的割据政权。同样一个引人注目的事实,那么多建立于四川的政权,没有一个政权能够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

历代占据蜀地的统治者大多在政治上安于偏安割据,不思进取。

这应当算是一种政治上的“盆地心态”。

在东汉末年的群雄中,刘备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与汉室的关系就是他赖以生存的资本。但是刘备刚刚打下益、梁二州,便想着当“汉中王”。臣下相谏,刘备便寻隙杀之,割据之心昭然可见。

刘备死后,诸葛亮主政,以兴复汉室为号召,数次北伐,就是为了摆脱蜀汉的偏霸局面。

刘备在历代割据蜀地的人里还算是比较有作为的,志向尚且如此,更不必说其他人了。


在四川的历史上,一直存在着本土势力与外来势力之间的矛盾。

四川的割据政权大多为客籍集团所建立。客籍集团作为一种外来的势力,与四川本土势力必然不可避免地存在矛盾。这种矛盾在很大程度上消耗了四川内部的力量。

四川所建立的政权从未统一过天下,也跟四川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环境有关。

四川的地形环境虽然限制了外来势力的入侵,但同时限制了自身向外面的发展。


四川处在长江上游的位置,只是对于东南的意义重大。在南北对四川的争夺中,还是以北方成功者居多。

历史上的南北对峙,都是以北方统一南方而告终。北方能够统一南方,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先夺取了四川。

北方在四川的成功便是南方覆灭的开始,所以只要北方发起统一战争,四川便首当其冲。

后蜀大将王昭远自比为诸葛亮,号称率军三万便可横扫中原,最终结果如何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三国时的蜀汉丞相诸葛亮以他的忠诚、谋略、才学折服了多少志士仁人啊;尽管“出师未捷身先死“,但“常使英雄泪满襟“;历朝历代,对他的美誉层出不穷,用现代的话来讲,在历史上他圈粉无数.
王昭远也是其中一位,作为五代十国时的后蜀大臣,曾经官至山南节度使、西南行营都统;他常常自比诸葛亮,但由于无自知之明,彰显了蚍蜉撼树自不量力的狂妄,致自己身败名裂,终成笑柄。
王昭远幼孤贫,十三岁时投靠东都僧人知諲为童子;后蜀高祖孟知祥进蜀后,得知王昭远聪明有智慧,所以留他在身边侍奉孟昶,孟昶登基后,王昭远也时来运转,他平步青云,升为山南节度使。
陈桥兵变后,赵匡胤胸怀大志,欲一统天下,派兵攻打后蜀。蜀主孟昶任命王昭远为西南行营都统。自幼孤贫的王昭远“轻船受不了重载“.身居军中高位却没有谦逊的态度,反而变得狂傲无知,竟自不量力地把自已与诸葛亮相比.
竟信誓旦旦地保证,率领三万人马,进攻北宋,直取中原,这哥社会知识差,不给自己下台的机会,话说的非常铿锵,意思是以他运筹帷幄的能力,定能决胜千里,灭宋易如反掌。

而结果呢,王昭远出师从未获捷,屡战屡败,最后在北宋强大武装力量的打击下,没建方寸之功的王昭远成了逃兵,这与他当初踌躇满志的态度与自比诸葛亮形象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因此留下了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