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李咏:八百里秦川,三千万懒汉到底是什么意思
首先声明,鄙人并不是陕西人,只不过经常去陕西出差,有些描述可能有失偏颇,各位看官手下留情。
斯人已去,李咏老师一晃离开我们很多年了,但是他这句话,却被很多观众记住了,毕竟,平台在那里呢,毕竟,在我们这个时代,地域话题一直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稍有不慎,就会成为社会焦点。
李咏老师作为一个陕西人的后代,生长在新疆,骨子里还是把自己当做老陕的,所以才说了那么一句类似于自嘲的谚语,偏偏这句话通过平台和电视,辐射到了全国,因此颇有很多人不忿。
其实,在笔者的童年时代,人们口中有很多谚语,并不一定真的是地域攻击,只是劳苦大众借以打发无聊的谈资,比如那句著名的“京油子、卫嘴子”,更多的是一种调侃,而不是真的恶意攻击。只不过在互联网时代,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地域攻击成了某些境外势力抹黑我国的手段,因此,如今地域话题才这么敏感。
废话说了那么多,老陕们真的都那么懒么?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哪里都有懒汉,哪里都有勤奋的人。
有的地方可能懒汉多一些,比如中东那几个狗大户,没办法,人家条件太好了。也有的地方,比如亚非拉某些兄弟国家,人家就那心态,懒不懒的都这么多年了,爱谁谁。
但是我们东亚国家,无论中日韩,都是勤奋的居多的国度,懒汉只是少数。具体到某给地区,同样如此,更何况是我们中华文明发祥地的陕西!
从古至今,从周王朝到大秦帝国,再到汉唐,一代代老秦子弟,从八百里秦川出发,走上征服之路,缔造了我们华夏族最璀璨的时代。我们今天提到秦国,脑子里闪现的永远是那个锐意进取、意气风发的王朝。
即使到了近代,现代,尽管陕西的发展不如沿海地区迅速,但仍然在西部地区举足轻重,西安更是和成都武汉一样,成为新一线城市,成为西北最重要的城市。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三千万老陕的勤劳付出。
相对于陕西从古至今的辉煌贡献,三千万老陕却是一个存在感不强的群体。他们既不像东北人那么幽默诙谐,也不像北京人上海人那样优越感十足,更没有浙江人广东人的商业氛围,也没有湖南人四川人那种自豪感,甚至都没隔壁的河南人高调。
他们就是那么一群默默无闻的人,不爱声张,低调朴实。如果你不是经常来陕西出差,或者没有在陕西读书,你甚至无法对陕西人有一个直观的印象。
记得07年第一次来陕西出差,是去的汉中安康,其实这是一个跟陕西主流文化偏离较大的地区,文化语言上更接近南边的四川。
正是那次来陕西,才意识到,陕西其实是一个散装大省,陕南、关中、陕北,彼此差别是那么大。
后来,又常去宝鸡和西安、咸阳、延安、渭南出差,尤以宝鸡和西安居多。
在宝鸡的日子,真心的喜欢这座城市,狭长的城市,沿着渭河而建,南边是秦岭,北边是塬。当时,跟宝鸡的两家企业合作居多,宝鸡中车时代和宝桥公司。两家都是国企,各自在铁路检测车和桥梁领域颇有建树。也正是那时候,得以长期在这座城市出差、居住,得以跟身边的人深入交流。当时对宝鸡人的印象就是:性格直爽,颇有赳赳老秦的气概。可惜,当时一位北京的同事对我说了一句话:这边人怎么一个个都愁眉苦脸的?这才注意到,在当地人的面相上,几乎很难看到诸如深圳、广州那种激情勃发的面相,大多数路人都是面色凝重。也许,是气候或者历史的原因吧。
后来,在西安的日子多了些,西安毕竟是国际化大城市,有着一众的顶级院校和央企、研究院所。由于工作的关系,渐渐的跟隆基、航天四院、航天六院、中石油材料院、陕汽等大单位合作的多了一些。经常在雁塔区、长安区、碑林区居住、办公。发现西安街上的人,相对于宝鸡而言,面相上就喜庆了一些,但是仍然要比其他地区凝重些。并且说话的时候,喜欢叹气。也许就是这一声叹息,太沉重了吧。
至于延安,不多说,这座圣地,从来都不会让你失望。每次去,都会遇到很多感动的人和感动的事,老区人的淳朴,没的说!就是那么率真、耿直、勤劳!
可是不管是陕西的哪座城市,我看到的、接触到的老陕,都是极其勤奋的,无论是央企国企,还是上市公司,那里的人们都积极奉献,热情付出。哪怕是疫情封城的时候,隆基、陕汽、航天六院的伙伴们,也都在加班加点的工作,为这座城市而战斗!
因此,这十几年与陕西的打交道,让我深深的喜欢这个低调的省份,又深深的钦佩这里的人们!
至于李咏老师那句话,也许更多的是跟当地的戏剧——秦腔有关吧,毕竟三千万人都会吼的曲目,那种悲凉的曲调,还真有着历史的厚重与沧桑!
"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老陕齐吼秦腔"的出处
一个顺口溜,没有什么特定的意思,是描写陕西风土人情的。全文是: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老陕高吼秦腔,端一碗髯面喜气洋洋,没有放辣子嘟嘟囔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