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其那

被改名为“阿其那”的八王胤禩最后结局到底如何?雍正帝为什么把八王爷胤禩九王爷胤禟名字改为阿其那,塞思黑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1-24 16:22:40 浏览6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被改名为“阿其那”的八王胤禩最后结局到底如何

夺嫡失败后的八王胤禩结局是悲惨的,在雍正帝继位后,封其为“总理王大臣”,与胤祥、隆科多、马齐四人总理政务,以示优待。但没过几年又被雍正削掉王爵,雍正四年被幽禁至宗人府折磨致死。

英明的康熙帝在晚年时,遭遇的重大危机便是国本的确立。由于太子胤礽在康熙末年行为不端,且对乃父皇权有着严重威胁,康熙对其甚有不满,于是便引起了著名的“九王夺嫡”。而在争夺储君的诸位皇子中,以八王胤禩一党声势最为浩大,支持他的朝中大臣有佟国维、马齐、鄂伦岱、王鸿绪等,就连裕亲王也曾向康熙进言:“八阿哥心性好,不务矜夸”,甚至康熙本人也说:“乃若八阿哥之为人,诸臣皆称其贤,余亦以为然也。

可就在胤礽第一次被废太子后,胤禩便勾结朝臣,广结党羽,收纳江湖术士,更是以东宫自居,引起了更为尖锐的夺嫡之争。康熙帝废太子的本意是想解决储君对皇权的威胁,但没想到夺嫡之争越来越激烈,外戚、宗室、朝臣甚至军队将领全部卷了进来,实力最大且蹦哒最欢的胤禩便成了康熙帝敲打的目标。

康熙四十七年,胤禩府中江湖术士为胤禩算命,称其为天子之命,此事让康熙帝得知,甚为憎恶,他对身边近臣说:“此人之恶,实百倍于二阿哥也!”但由于这时的胤禩声望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康熙帝在朝堂之上说出了“胤禩柔奸成性,妄蓄大志”之说,以此来杜绝胤禩的夺嫡之念。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病危之时,将胤禛、胤禩、胤禟等皇子叫到御前,立胤禩为储君,夺嫡大幕终于落下。

雍正帝对处理胤禩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

虽然雍正帝顺利登基,但其继承皇位的合法性一直在朝野中有争议,这就形成了雍正帝是篡位夺权的,为了稳定局势,安定人心,于是在即位的第二天,便封胤禩为亲王,其他弟兄皆有封赏。

朕之昆弟子侄甚多,惟思一体相关,敦睦罔替,共享升平之福,永图磐石之安。

说实话,雍正帝在颁布这道诏书时并非完全是门面话,也并非帝王权术。雍正即位后,原来诸兄弟成为君臣,如果顺从效忠,甘心臣服,那么或许雍正帝在后来不见得会对其下死手。然而,被权欲迷花了眼的胤禩显然不可能如此就范,他本来就是一个比谁都有野心的人,当众人得知胤禩被封亲王后,纷纷前来祝贺,然而他却说“何喜之有?不知死在何日!”而《永宪录》则对这个细节记得更清楚:“其封王时,妻家为伊贺喜,乃云我头不知落于何时。”这充分流露出对雍正帝的敌对情绪。

作为夺嫡失败者,流露出这种情绪也许是常人自然所为,但他面对的是性格阴鸷的雍正帝,他对胤禩表现出的态度自然是大不满意,于是不久后便找了个理由将胤䄉剥夺王爵,并交于胤禩议罪,最后虽然胤禩将胤䄉治了罪,但自此后在朝政上却经常给雍正帝出难题,气的雍正帝经常想杀人。

凡事欲激朕以治其罪,加朕以不命之名……每事烦扰朕之心思,阻挠朕之政事,惑乱众心,专欲激朕杀人。

宗人府为此主张削夺胤禩爵位,但雍正帝仍然对其还是以包容为主。

第二个阶段

雍正三年,雍正帝忽然召集王公大臣等,谕示了胤禩、胤禟的罪状,并将阿灵阿、鄂伦岱等人夺官去职,发往奉天。这是雍正帝对胤禩态度的重大转变。

雍正四年正月,雍正帝在西暖阁再次召见王公大臣、各家旗主宣布了胤禩、胤禟的罪状。

允禩奸诈祸国,世宗百般容忍。民谓:“十月作乱,八佛被囚,军民怨新主”,此乃允禩等妄言之……

于是宗人府议定胤禩等人断不可再留于宗室之内,胤禩、胤禟、吴尔占等人被宗人府除名,正月二十八日,又将胤禩原配革去福晋之位,逐回外家,二月七日,又将胤禩囚禁于宗人府,三月初四,雍正将胤禩、胤禟之名改为“阿其那”、“塞思黑”,胤禩子被改名为“菩萨保”,五月十七日雍正召见大臣以长篇谕旨,历数胤禩等人之罪,六月一日将其罪状颁布天下,上谕中称:

伊等种种恶逆,中外及八旗军民尚未遍知,故将此辈奸恶不忠不孝大罪悉言之使知此辈正法亦属当然,即朕姑留之,亦不过数名死人耳。尔等谨记此旨,录出传于京城内外八旗军民人等一体知之。

雍正四年九月初八,胤禩因呕病卒于囚禁之所,但史学家们都认为其非正常死亡。

结语:雍正帝向来是清朝最有争议性话题的皇帝,其篡位盗国、屠戮兄弟、逼死母亲等黑材料无数,但以个人觉得雍正帝的确是被抹黑的成分比较大,从胤禩死后雍正帝常叹息胤禩之才可以看出,他对胤禩之死也是颇为感慨的。不过还好,乾隆四十三年,乾隆帝将胤禩恢复原名,收入玉牒,子孙一并归入宗人府,总算为其恢复了些名誉。

雍正帝为什么把八王爷胤禩九王爷胤禟名字改为阿其那,塞思黑

这两个词的意思分别是猪和狗,是因为当时老八老九接整顿旗务,召八王入京,同时挑唆他们恢复八王议政的旧制,雍正实在是忍无可忍,削了老八的王位,改封民王,同时把他们的名字改成阿其那,塞思黑,老八,老九,老十,老十四自康熙40年起就和老四,老十三斗法,直到康熙临终的那个晚上方才分出胜负,但是老八等人口服心不服,一直借机逼雍正退位(这只是他们一厢情愿),除了年羹尧逼宫或者隆科多拥立弘时,他们根本不可能通过其他的方法逼雍正退位,八王议政只是一个形式,八旗上三期兵权在雍正手里(周培公征召在京八旗旗奴之后,八旗制度就已经是名存实亡了),弘时弘历弘昼各掌一旗,老十三有一旗,兵权实际已经在雍正这一方手里了,老八痴人说梦,妄想用空筒子王爷的几张嘴换取数十万兵马的指挥权,不得不说让人觉得可笑。

清朝的八王爷被雍正批评为”阿其那”,”阿其那”是什么意思

学者解释有所不同,过去多认为是‘猪’的意思,近来有学者解释为‘不要脸’。”又说:“‘塞思黑’一词,过去多认为是‘狗’的意思,近来有学者亦解释为‘不要脸’。”

雍正称帝后,为何把八弟胤禩,九弟胤禟的名字改成阿其那(狗)和塞思黑(猪)

现在的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到处都是对帝王,尤其是满清帝王的歌功颂德。当然,也不乏戏说和调侃的,搞得皇帝们一个个都很忙,在每个电视台轮流上班,节假日都不休息。比如《雍正王朝》、《甄嬛传》等等,在荧屏上是轮番轰炸。

可是,像老八胤禩这样的人,不是充当配角,就是被无情的抹黑,极少引起大家的关注。尤其是《雍正王朝》,当然,我们不反对提升男一号雍正的地位和光环,可也不能在塑造雍正同志高大光辉形象的同时,把老八弄成奸猾狠毒的十恶不赦之辈吧。

不得不让人感慨万千,成王败寇自古有之啊!难怪人人都要争皇帝大位,争领导岗位,无论你自身多么牛逼,登不上皇帝的大位,终究会很快被历史遗忘,甚至是被诋毁。

爱新觉罗·胤禩(1681年-1726年),清康熙皇帝的第八子,历史上的“廉亲王“,雍正皇帝的异母弟弟。生于康熙二十年二月,卒于雍正四年九月,享年仅仅四十五岁。

老八自幼便聪慧异常,而且颇通世故,被夸赞“心性好,不务矜夸”,深得老爹康熙帝的疼爱。十七岁时,即被封为多罗贝勒,开始署理内务府的各项事务。

其生母卫氏,满洲正黄旗人,宫内管领阿布鼐之女,所以家庭出生并不高贵。没有显赫母家背景的老八胤禩,在诸阿哥中不甘平庸,渐渐激发出他奋发向上的勇气。

从小便颇通世故的老八,特别会与人相处,非常亲切随和,体贴细致,不摆排场,不端架子,因此广结人缘。不仅在众兄弟中颇有人望,与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蛾、皇十四子胤祯交情极好,与众多的宗室和朝臣亦相交甚厚,常有往来。

老爹康熙交办他的各种事务,也都能悉数办妥,没有遗漏,让他的才干和能力得到了充分的施展, 老爹康熙也曾多次夸奖其“有德有才“。至于《雍正王朝》中提到的老八推诿江南赈灾和催讨借款之事,历史上不曾找到记载。

至于说闹得沸沸扬扬的“九子夺嫡”,也不能说全怪老八吧,他也就是占到九分之一的罪责而已啊。

其实,本也就无可厚非的,你想,老爹康熙在废除太子的前提下,要求各朝臣推举贤能,作为贤能之士的老八,当然要争一争啦。

一时间,文武群臣拥戴,众位阿哥推举,瞬间使他成了一根出头的椽子。

这可不得了啦,老皇帝康熙一看,行啊,你小子一直都在拉帮结派啊!这是要逼我下台让位的节奏啊,于是,不再喜欢老八,开始处处提防。

客观的讲,个人认为这“九子夺嫡“就好比是公开竞选,作为皇子,老八当然有候选人的资格了。难道不对吗?还有人说,老八太阴险,结交老九、老十和老十四组成“八爷党”。这就更是胡扯了,你既然要竞选,当然要组建竞选团队了。而且,老四胤禛就没有“四爷党”了么?那老十三胤祥又是咋回事。

竞选皇帝失败后,老八的处境就比较尴尬了,老四上台后把他当作头等的心腹大患,雍正不停地对自己说:“老八这小子有两把刷子,一定不能让他抖擞起来,必须严格关照!“。但是,为了稳定朝局,平复各方情绪,还在表面进封了老八为廉亲王,授理藩院尚书。

几年后,雍正终于开始反攻倒算,以其“结党妄行“等罪名圈禁老八,并削其王爵,甚至还去其宗籍,改名为“阿其那“。

爱新觉罗·胤禟(1683年—1726年),清圣祖康熙的第九子,雍正皇帝的异母弟弟,在老四雍正即位之后,改名为允禟。

咱先说这老九的出身,之前文章《胤禩如何由“廉亲王”变成了“阿其那”》时,我就提到过说老八廉亲王出身一般,而这老九的出身呢,却是要远远高于老八。

老九的生母是谁呢?宜妃。或许光提名字你还不熟悉,那提播个没完没了的《康熙微服私访记》,你一定知道。宜妃就是剧中邓婕扮演的那位主儿,她可是历史上,康熙爷正儿八经的宠妃啊。当然啦,子凭母贵的道理谁都懂,老九一出生就比其他阿哥更受关注。

单从出生来看,老九应该领衔老八才对啊,可结果却是老八领衔老九,甚至老九甘愿成为“八爷党“的一员。究其原因,确实是因为老八太会做人了,自带“主角光环“,可惜却一天也没有真正做过主角。

老八尽管在众皇子中,出身显得不够高贵,但起码也是一个皇子。少年立志的他,在日常为人处事上,尤其是与阿哥们的相处中,都表现得非常大度和儒雅。久而久之,诸位阿哥都有愿意和老八交往,就连老大、老三和老四,在“九子夺嫡“前也对老八的评价很高。而老九胤禟则尤其愿意跟随这个八哥混,简直当成了自己的“带头大哥“一般。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时,老九受封为固山贝子,编入正蓝旗。他不同于其他的满人,自幼便好书嗜读。还有一点特别的难能可贵,他平时喜欢发明和创造,曾亲手设计了新式战车的模板, 并且首开满族人学习拉丁语的先河。这些事迹都是其他的任何阿哥或者王公所不拥有的。

可见,老九根本不是《雍正王朝》中的那种贪婪无脑之辈。

由于老九聪明而且忠诚,所以老八也非常信任自己的这个弟弟。大清朝严禁皇子们结交大臣,所以老八与心腹大臣的私密信件,全部都由九弟胤禟用拉丁文书写,相当于给信件加了密,非常的安全。老九胤禟瞬间就由工程师变成了谍报人员,成为了老八集团内部信息可以畅通无阻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人担当,喜好施舍, 讲究义气, 这些都是老九胤禟的突出特点。康熙时期,他有一次前往西北大营,途径巩昌府(今甘肃省陇西县)。发现知府何图颇有才干,甚是喜欢,遂赠其房产,而且前后两次为其捐纳。并嘱托十四弟胤禵:“人才难得,你该为留意。”后来派往胤禵的军中效力。

老九的确是一直对自己的八哥忠心耿耿,“九子夺嫡”时期为老八与军队之间的往来穿针引线,出力颇多。在老八竞选皇帝失败后,甘愿和他一起受难,丝毫没有改旗易帜,更没有落井下石。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老爹康熙驾崩,老四胤禛成为大清公司新的董事长。老八胤禩集团彻底玩儿完,从此老九胤禟也开始一起连遭厄运。

雍正四年(1726年)正月,老九胤禟被革去黄带子,去除宗籍。三月,他的名字被老四雍正皇帝改为“塞思黑“。朝廷议奏其罪状共计28条,内有行止恶乱、夺据各处、希图储位、贪得无厌等等内容。在狱中倍受煎熬而死,享年仅43岁。

到乾隆四十三年时,上谕:“就二人心术而论,觊觎窥测,诚所不免。及皇考诏登大宝,怨尤诽谤,亦情事所有,特未有显然悖逆之迹。皇考晚年屡向朕谕及,愀然不乐,意颇悔之,若将有待。朕今临御四十三年矣,此事重大,朕若不言,后世子孙无敢言者。允禩、允唐仍复原名,收入玉牒,子孙一并叙入。此实仰皇考仁心,申未竟之事,想在天之灵当愉慰也。”

弘历总算把这两个苦难的叔叔名字又改了回来,继续收入族谱,也算是为这哥俩平了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