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汉朝飞将军李广是否真“数奇”
数奇(jī),是中国古代阴阳家术数专用语,数是指气数运势,奇是指奇数孤立,问题的关键在这个奇字,按古代自然阴阳理论,”阴阳合和,天地顺遂“才是吉象,奇是指孤立,也就是阴阳不得其全,孤阳不生,孤阴不长,这是凶象。按我们现代的话来说,数奇就是扫把星的意思。从李广的生平经历来看,他的确符合”数奇“的特征。
首先,李广的稳定性差
李广是秦朝名将李信的后裔,曾转任上谷、雁门、云中、代郡等边郡太守,他有个特点就是身先士卒,屡次亲自冲锋与敌肉搏,这对于将军来说并不完全是个优点,其稳定性让人十分担心,所以才不断转任到不同的地区。
第二,李广整军方式的合理性存疑
李广厚待士卒,他们愿意跟着李广,不愿意跟着同为将军的程不识。原因是李广对军队的训练要求不严格,而程不识对战阵军纪要求十分严格。这是个很大的问题,也就是说李广的军队死战能力不强,而程不识是个非常稳定的将军,他的军队训练有素,未尝败绩。他有个外号比李广牛多了,称为不败将军。
第三,李广的作战方法与时代不符
由于李广是个传统型的将军,擅长城战攻防,登城夺旗那一套战法,这在秦末楚汉战争时期非常有用,因为那时候的战场主要在中原地区。而汉朝和匈奴作战时,战场主要在边境地区,不是传统的攻城战,所以李广的战术就会打折扣,而霍去病的闪击战术就会非常奏效,战功完全不可相比。汉文帝看得非常清楚,所以他对李广说:”惜乎,子不遇时“,意思就是你的战术不合适。后面说的”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估计就是场面话,李广就算到了刘邦时期,也称不上是佼佼者,熟悉汉初历史的人想想那个时代都有谁在当将军就知道了。
第四,败绩次数太多
李广担任陇西太守时,与西羌作战,曾经使用过诈术杀害降卒,这是为将者的大忌,杀降的将军几乎都没有得好下场的。自从李广参与对匈奴作战以来,几乎没有胜过。汉武帝说他”数奇“是有原因的,让他做先锋的风险极大,所以才会特意嘱咐卫青,后来的结果证明汉武帝是完全正确的。李广失路本身就是过错,卫青派人询问完全是正常程序,他的自杀不能推到卫青身上,是自己对自己的了断。论作战,李广很勇猛,但平生都无法取得重要胜利,不得不说是个倒霉的人。
第五,飞将军的名号含义存疑
司马迁记载说匈奴人称李广为飞将军,后来也有很多诗句写到这个称号,最有名的是唐代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按照这句诗的气势,很多人有理由怀疑这里面的飞将不是指李广,而是指曾经奇袭龙城的大将军卫青,他有不教胡马渡阴山的威力,而李广没有。如果他真有那么大的能耐,汉朝不会吝惜一个侯爵的,他儿子都封了侯。
飞将这个称号,古代很多将军得过,比如汉末的吕布。李广这个飞将军非常可疑,因为他曾经被匈奴俘虏后夺马逃跑,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他这个飞将军的称号是贬义的。司马迁的《史记》存在着十分严重的主观思想,对失败者的同情尤其严重,他又和李广家有交情,所以他写的李广传有过度渲染的嫌疑。
后世的人受司马迁的影响,都对李广这个”数奇“的悲情人物抱以同情,但他实在没有什么赫赫战功,所以往往都是写他悲情的一面。王维在《老将行》中写”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对他是十分同情的,还贬了卫青一把。
李白的《古风》更能总结李广的生平遭遇:
苦战功不赏,忠诚难可宣。谁怜李飞将,白首没三边。李广的“飞将军”是谁给的为什么被称为“飞将军”
前133年,汉武帝听取王恢建议,改变与匈奴和亲策略,布下马邑之围,汉武帝派遣精兵三十万,命护军将军韩安国、骁骑将军李广、轻车将军公孙贺率主力部队埋伏在马邑附近的山谷中。将屯将军王恢与材官将军李息率三万多人出代郡准备包抄。中途军臣单于觉察异常,擒得亭尉得知有埋伏,便带大军脱围而去,从此汉匈交恶。
过了四年,武帝又命卫尉李广为将军,从雁门关而出邀击匈奴。李广军碰上匈奴军,对方兵多,强弱不敌,全军溃败,李广被生擒。(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当时文景遗留名将只有李广最为有名,军臣单于也知他悍勇善战,故在军中早有命令,要求发现李广要尽可能捉活的,雁门被生擒有这因素在内。
匈奴兵抓住李广,心下欢喜,当时李广旧伤未愈,匈奴人便用两只马,在中间做上一个近似临时担架,让李广躺在上面。李广便假装昏迷不醒,走了十多公里,眯着眼观察周围,发现有一个匈奴兵离此不远,骑的马儿健壮有力,便看准时机,突然发力跳起,踢翻马上的匈奴兵,抢骑上他的马匹并夺了他的弓箭,策马向南狂奔几十公里。
走了一段路,李广发现路上残余的汉军部下,便带着他们进入关塞,途中匈奴几百名骑兵追至,李广一箭一个,射翻许多匈奴兵,得以从容退回雁门关。回来汉朝后论及军法,李广全军尽失,按律当斩,便拿出赎金赎罪,贬为平民。(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匈奴人对李广这次被擒却能脱身大惑不解,以为他有飞天遁地之能,后来李广被重新起用,镇守右北平,匈奴深为忌惮,几年不敢侵犯,说“飞将军”在这里镇守,由此得名。
三国飞将军是谁
三国飞将军指的是吕布。
而吕布为什么称飞将亦引起了争议,在此陈寿虽未有所书,然据唐人张彦远著《法书要录》载:“皇朝汉王元昌,神尧之子也。尤善行书,金玉其姿,挺生天骨,襟怀宣畅,洒落可观。艺业未精,过于奔放,若吕布之飞将,或轻于去就也。”此节颇为露骨,言则吕布之飞将真正的意义便是指:“吕布属于技艺未精且过于奔放的人”。
吕布介绍:
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县人。东汉末年名将,汉末群雄之一,以勇武闻名,号称“飞将”。
原为丁原部将,被唆使杀害丁原归附董卓,与董卓誓为父子,后又被司徒王允唆使诛杀董卓。旋即被董卓旧部李傕等击败,依附袁绍,又被袁绍猜忌,依附张杨。
在《三国演义》及民间其他艺术形象,吕布多被塑造成三国第一猛将。其武器也被虚构为方天画戟。
霍去病的死与他射杀飞将军李广的儿子有没有关系
这个可能是存在的,前几天写李敢之死就在思考这件事。前119年,汉武帝发动他在位最大规模的对匈战争漠北大战,舅甥名将卫青霍去病各率骑步兵分二路出发,打击龟缩于东北方的伊稚邪单于和左右贤王部,李广第三子李敢跟从霍去病立功封侯,而强求随军出征时已六十多岁的李广,在卫青麾下为前将军,出塞后被卫青把前军改为右军,合击匈奴单于时因迷路无法按时到达合围点,军中官员询问迷路经过,李广感到耻辱自杀身亡。
前118年,李敢才得知事件原委,在质问中打伤大将军卫青,卫青下令不许声张不得追究,不久霍去病得知这件事,舅父受辱感同身受,便在甘泉宫狩猎大会上,放暗箭射死李敢,武帝出于事已无法挽回和惜才等原因“去病时方贵幸”,表面没有追究此事,对外宣称李敢被鹿角所伤致死。事情本告一段落,诡异的是,前117年九月,年仅二十三岁的霍去病却因病去世了,有传闻说是漠北大战时误饮了匈奴人故意污染的水源,不治身亡。
有人驳斥说,霍去病去世时间不符合瘟疫类疾病的发病周期,而史书上对霍去病英年早逝也仅是廖廖几笔,对这位天子贵幸,功高冠天下的骠骑将军给予的笔墨和关注不多,与他的功业身份极不相称。今日头条南方鹏认为,霍去病之死不排除是人为事故,受武帝指使。如此才能解释得通。
卫青在打击匈奴连场战争中成果辉煌,功高难赏,威望如日中天,全国景仰,正是功高震主之时,以武帝的杀伐果断,不会容忍臣属独大,可是匈奴未根除又不能杀,便推出霍去病平衡,所幸又是一个军事天才,武帝深庆得人沾沾自喜,所以容忍霍去病以冠军侯身份射死关内侯李敢的举动:只要大方向对,其他不算个事。大方向是制衡卫青,保持平衡。(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可惜霍去病大方向也偏了,维护太子刘据几乎是卫青最大的念想,也是卫氏一系命脉,一度有流言说武帝要废太子,刘彻听知后特意召见卫青,说并无此事。忌惮到这种地步。霍去病死亡之前半年,做了一件大事,上疏请求武帝封皇子刘闳、刘旦、刘胥三人为诸侯王,并要他们必须“就国”,即去到封国不能留在皇帝身边,这举动一是为太子刘据铲除潜在对手,二是定名份,太子是储君,诸侯王再大再宠也只能是臣。武帝同意了。
让诸侯归藩之事鲜明表达了霍去病的立场,即站在舅父卫青一边,维护表兄太子刘据,这彻底粉碎武帝的计划,打算用来制衡的两派,已合流成一派即卫派。现状逼使武帝重新审视全局,运兵布子。(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所以非常有可能指使杀了霍去病。卫霍二人,卫内敛霍张扬,留卫去霍,阻止卫氏势力壮大。还有一个深层原因,向李敢之死做交代,李敢真正死因不可能无人知晓,碍于皇命不敢宣扬,仇记着。李敢是李广的儿子,李广何许人?文景武三朝老将,代表的是老派军方势力,如此,杀一霍去病断卫氏臂膀,又能换得世勋老将们的支持,架构出另一个平衡。
读史鉴今,修心明性,欢迎关注南方鹏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