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孔孟不通婚是怎么回事,具体情况如何
- 孔子论学是怎样的
- 孔孟颜曾四姓辈都一样,为什么同样的辈其他三姓都比孔姓低一辈
- 孔子是儒家还是道家,为什么会称圣人,直到现在都要学孔孟之道
- 孔孟都是儒家,两人的“仁”有何不同这种不同对中国历史上的影响如何
- 孔子和孟子有哪些故事
- 为什么说孔孟是一家
孔孟不通婚是怎么回事,具体情况如何
孔孟不通婚是儒家思想遗传下来的,孟子,颜渊,曾子都是孔子的学生,当时称三千徒弟子,七十二贤人。在这些弟子中唯独孟子继承了孔子的衣钵,将儒家思想发扬光大,人称亚圣。所以孔,孟情同父子,因此他们就决定两姓不能通婚。
孔子论学是怎样的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的大教育家、大思想家,被尊为“圣人”。他一生博学多才,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道德修养方面,都留下了精辟的论述,成为指导后世的至理名言。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军不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等等,我们一定要把《论语》读熟读透,达到会背会记并且会用,与圣贤为友,定能受益匪浅。
孔孟颜曾四姓辈都一样,为什么同样的辈其他三姓都比孔姓低一辈
孔子字丘春秋时期鲁国人,孟子字轲战国时期邹县人。相邻100余里,相差百余年。孟子是孔子孙子、子思的学生。
孔孟颜曾还有卜姓也在其中。
差一辈之说未闻,请提问者科普一下。
孔子是儒家还是道家,为什么会称圣人,直到现在都要学孔孟之道
孔子是儒家,他自己明确的提出自己跟老子的走的路不一样
他被称为圣人是因为后世的儒家门徒需要树立一个榜样,一个权威,这个权威他们自己不敢标榜自己,于是就将孔子奉为“圣人”一切以圣人为中心,其实后世的很多儒家门徒也站在了孔子的对立面。
比如孔子说“以德报德,以直报怨”但后世的很多儒家说提倡“以怨报德”孔子自己明确反对以怨报德。后世的儒家之所以要树立圣人,打造圣人称号,根本上还是为了满足他们自己的需要。
现在仍旧在学习孔孟之道,其实是错的,我们现在的主流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孔孟之道仍旧有市场,是历史惯性,我相信,随着现代文明的推进,孔孟之道的市场会越来越小。进而消亡。
九零后那一代或许不会坚定的反对孔孟之道,但我想伴随互联网长大的孩子,不见得还会那么认可孔孟之道。
历史是一直向前走的,不以任何人的一直为转移,所谓“天行有常,不以尧存,不以桀亡” 现代文明一定会发展出来代替孔孟之道的新理论
孔孟都是儒家,两人的“仁”有何不同这种不同对中国历史上的影响如何
孔子是圣人,孟子是亚圣。
孔子主张“仁”,孟子主张“义”。
孔子删诗书定礼仪,整理传承上古文化,使先贤文化得以延续光大。
孟子继承扩展夫子的思想,把儒家思想发扬光大。他是孔子孙子子思门人的弟子,特别是传承了孔门心法,影响后世。
到宋代“四书”成为科举必读书目。
王阳明继承孟子延续的心法传统,形成洋洋大观的心学,对文化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以上个人陋见,请以史书为准。
孔子和孟子有哪些故事
孔子的故事;
孔子在学习方面是很虚心,尤为刻苦。有一次孔子随师襄学鼓琴。曲名是《文王操》。孔子苦苦的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说:“可以了。”
孔子说:“我已经掌握了这个曲子的弹法,但未得其数。”又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又说:“可以了,你已于其数。”
可是孔子仍说:“不可以,未得其志。”又过了相当的时间,师襄子认为这回真的可以了。可是孔子仍然认为自己没有弹好这首乐曲。
于是,孔子反复的钻研,体会琴曲的内涵,直到他看到文王的形象在乐曲中表现出来了,才罢休。
鲁国有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见到同胞遭遇不幸,沦落为奴隶,只要能够把这些人赎回来帮助他们恢复自由,就可以从国家获得金钱的补偿和奖励。孔子的学生子贡,把鲁国人从外国赎回来,但不向国家领取金钱。
孔子说:“赐(端木赐,即子贡),你错了!圣人做的事,可用来改变民风世俗,教导可以传授给百姓,不仅仅是有利于自己的行为。现在鲁国富的人少穷人多,向国家领取补偿金,对你没有任何损失;但不领取补偿金,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胞了。”
子路救起一名溺水者,那人感谢他送了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高兴地说:“鲁国人从此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
一日孔子子乘着一辆马车周游列国。来到一个地方,见有一孩子用土围成了一座“城”,坐在里面。孔子就问:“你看见马车为什么不躲开呀?”那孩子回答:“人们说您孔老先生上晓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情。可是,今天我见您却并不怎么样。
因为自古到今,只听说车子躲避城,哪有城躲避车子的道理呢?”孔子愣了一下,问:“你叫什么名字?”孩子答道:“我叫项橐。”孔子为了挽回面子,就想出了一连串问题来难项橐,但是都被项橐巧妙的化解。
孔子觉得这孩子知识渊博,连自己也辩不过他,只得长叹一声,俯下身子对项橐和蔼地说:“后生可畏,我当拜你为师。”
孟子的故事;
从前孟子小的时候,父亲早早地去逝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孟子的母亲对孟子的教育很是重视,管束甚严,希望有一天孟子能成才为贤。
一开始,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
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吆喝的样子。孟子的妈妈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
孟子的妈妈又带着孟子去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孟子便学起了买卖屠宰猪羊的事。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依然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
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一一都学习记住。
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于是在此居住了。”
战国时代,战争连年不断,可苦了各国的老百姓。孟子看了,决定周游列国,去劝说那些好战的君主。孟子来到梁国,去见了好战的梁惠王。
梁惠王对孟子说:“我费心尽力治国,又爱护百姓,却不见百姓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说:“让我拿打仗作个比喻吧!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免不了要进行一场厮杀。厮杀结果,打败的一方免不了会弃盔丢甲,飞奔逃命。假如一个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却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贪生怕死。”
孟子讲完故事,问梁惠王:“这对不对?”梁惠王立即说:“当然不对!”孟子说:“你虽然爱百姓,可你喜欢打仗,百姓就要遭殃。这与五十步同样道理。”
成语比喻那些以小败嘲笑大败的人。又以“五十步笑百步”来比喻程度不同,但本质相同的做法。
为什么说孔孟是一家
孔孟是一家,原因是孔子创立了儒家思想,后来的孟子读了孔子的书,非常佩服孔子他老人家,处处都按照孔子的恩想育人,事事按照孔子的理想著书立说,各代儒家子弟都尊称为亚圣,所以说孔孟是一家,因为他们思想是一致的,对后人的贡献也是一致的,心心相印,所以说孔孟是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