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既然人临死前所有东西都无法带走,那么活着都是为了什么
- 为什么甘肃的地名都那么好听,比如兰州、酒泉、张掖、武威、嘉峪关、敦煌、天水、陇南等等
- “一问三不知”现在用来形容一个人什么也不知道,那么为什么是三不知,而不是四不知呢
- 为什么泰森一米八左右的身高会有那么大的体重
- 为什么头条收益那么少,经常性只有一分钱,大家还不断坚持
- 存钱真的那么难吗能拿出五万现金的人到底有多少
- 时间是相对的,那么授时中心的标准时间又是如何得到的
- 根据电荷守恒定理,电荷不能被创造,那么电荷是怎么来的
- 佚名写了那么多作品,为什么文学地位不高
- 二胡那么难,为什么那么多老人家自己摸索还拉得那么好
既然人临死前所有东西都无法带走,那么活着都是为了什么
人活着是为了成就自己的人生目标。这目标的选择因人而异,由于社会意识决定存在,每个人便在各自的生存环境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目标,也即三观形成各自的生活形态。有的追求物质财富,有的追求精神财富,有的二者都追求,这些是由人的本性决定。比如我,希望象比尔盖茨或马云一样有钱,实事证明,我没那命,没那机遇,更没那本事,只好安于现状,满足于一家,一房,一床,一灶,一锅,一碗足矣。曾几何时,也象猪八戒动月里嫦娥的念头,实事证明,我既无宋玉之才,也无潘安之貌,更无范蠡之商智,自然也娶不了西施。也曾想,效古之英贤,今之名流,能经天纬地,做些于国于民的轰轰烈烈的事业来。须知,达者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依我之能力,不能救民于水火,能在病毒肆虐之时,响应政府号召,稳居家中,安于疫情,不给社会添乱,也是难见可贵。终如是,我与众生一样,幻想过,努力过,风雨之后,一切风平浪静,人生不过一场梦。为什么还有人不甘寂寞,努力奋斗,只因梦境美好,激起人之本心而已。而梦醒亦如风雨之后,不是偶有瑰丽之彩虹吗?回味一生,也似有所值。否则无声无息,与蝼蚁何异。看那彩虹,人生无悔。
为什么甘肃的地名都那么好听,比如兰州、酒泉、张掖、武威、嘉峪关、敦煌、天水、陇南等等
甘肃,是取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由于西夏曾置甘肃军司,元代设甘肃省,简称甘;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陇山(六盘山)以西,而唐代曾在此设置过陇右道,故又简称为陇。
甘肃省下辖12个地级市(兰州、嘉峪关、酒泉、张掖、金昌、武威、白银、定西、天水、平凉、庆阳、陇南),2个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17个市辖区、5个县级市、57个县、7个自治县。
其中12个地级市的名称都包含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现在逐一进行列举。
兰州
作为甘肃省省会的城市,还有一个名字就是金城,简称“兰”或“皋”。金城的由来是汉昭帝始元元年(前86年)始置金城县,属河西四郡之一天水郡管辖;之后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又置金城郡。兰州的由来是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改金城郡为兰州,因城南有皋兰山,故名兰州。
嘉峪关
直接以河西走廊咽喉关口命名。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
酒泉
来源于汉代河西四郡之一酒泉郡。西汉时期,在收复河西地区后,汉武帝于元狩二年(前121年)设立酒泉、武威二郡。酒泉名称的由来根据《汉书武帝本纪》记载,公元前121年夏天,霍去病进军河西,在取得大捷后,汉武帝赐酒一坛,犒赏有功将士,酒少人多,霍去病倾酒于泉中,与众将士共饮,酒泉也因此得名。另外记载,酒泉城下有泉,泉水甘甜如酒,因此城被命名为酒泉城。
张掖
位于河西走廊中段,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古称“甘州”。西西汉时期,骠骑将军霍去病进军河西,战败匈奴,浑邪、休屠二王率众归汉。元鼎六年(前111年),汉武帝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置河西四郡之一张掖郡。西魏废帝三年(554年),因境内之甘泉而改张掖为甘州。
金昌
在镍矿上兴起的城市,被誉为“祖国的镍都”。其前身是金川镇,后从武威将永昌县划归其辖区,金川镇和永昌县名的各一字,名为金昌。
武威
简称“雍凉”、“凉”、“雍”,古称凉州、雍州、姑臧,曾是西北首府、凉国故地。骠骑将军霍去病远征河西,击败匈奴,为彰显大汉帝国的“武功军威”,汉武帝设置河西四郡之一武威郡。
白银
又一个因矿而兴起的城市,从明朝洪武年间开始,此地就盛采白银,白银缘此而得名。建国后,1956年成立白银市(县级),1958年再次由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
定西
位于甘肃中部,通称“陇中”,取“安定西边”之意而得名。北宋元丰四年(1081年),宋军收复西夏故地,宋神宗赐名“定相城”,为“定西”得名之始。金贞祐四年(1216年),升定西县为定西州。
天水
伏羲和女娲诞生地,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秦人、秦早期文化的发祥地,曾名上邽、成纪、秦州。天水来源于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设置天水郡,源于“天河注水”的美丽传说。
平凉
素有“陇上旱码头”之称,是古“丝绸之路”必经重镇,史称“西出长安第一城”。平凉的得名源于前秦苻坚于建元十二年(376年)灭前凉,随后置平凉郡,意为平定凉国,治今宁夏彭阳县境,今平凉市大部分区域和华亭、崇信北部皆属之。
庆阳
习称“陇东”。宋太祖建隆元年置庆州团练,乾德初又升为庆州,到英宗治平年间改设环庆路(合环州和庆州首字而得名)。政和七年(1117年)在庆州设“庆阳军”节度,“庆阳”之名方见于史册,并沿用至今。另外,庆阳因庆州州治城址位处马莲河上游环江与柔远河汇流以北的三角台地内,古人以水之北为阳,故名“庆阳”。
陇南
素有“秦陇锁钥,巴蜀咽喉”之称。1985年武都地区更名为陇南地区,2004年撤销陇南地区和武都县,设立地级陇南市,陇南市设立武都区。陇南来源其地理位置,处于甘肃最南端因而得名。
“一问三不知”现在用来形容一个人什么也不知道,那么为什么是三不知,而不是四不知呢
你这个人呀?
一问三不知是这样解释的吗?
比如现在的很多小朋友,一在家闲下来就会问大人这个为什么,哪个为什么呀?有些时候大人有些忙或者已经被问的心烦了,, ,,,
就会说,不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大人们之间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这就是一问三不知,
他不是不知道,而且心烦不想回答罢了。
为什么泰森一米八左右的身高会有那么大的体重
泰森身高180cm左右,比赛时临场体重通常都在220磅,约合100公斤。这样的体重对于重量级拳手来说属于中等偏下的体重。你可以留意一下我们身边那些身高一米八左右的体态胖一些的人,他们很多人的体重也都接近100公斤了。因此对于180公分身高,体重100公斤左右的泰森来说,不能说体重非常大,另外,别忘了他还要跟那些拳坛巨无霸较量,本来身高就吃亏,如果体重再轻的话,那就太不公平了吧。
为什么头条收益那么少,经常性只有一分钱,大家还不断坚持
我在头条收益虽然很少,但是我学到很多知识,知识可以转换成生产力,用技术可以去挣到钱的。只是转换了一下形式而已。
头条集知识,娱乐,交友于一身,虽然收三益少,还是非常招人喜欢。
存钱真的那么难吗能拿出五万现金的人到底有多少
存钱可是个学问,对这个问题来讲,银行卡的钱几万。之几百万的人比比皆是,基本都是在,卡,微信,支付宝,或其它流程的,一般都是相互流通,来回循环,基本上就不怎么用现金,使用时还得清点,带着还不方便。手机转帐,微信支付,支付宝付款等形式了。家里面有现金的基本是老人买菜,中学生以及小学生的零花钱。这个比例可得要专家研究百分比,不可妄言。
时间是相对的,那么授时中心的标准时间又是如何得到的
谢谢邀请。
首先应该把时间和对时间的计量区分开。
所谓时间的相对性,只是广义相对论对“时间”概念本质的观点,不是科学和逻辑方面的判断。
时间和立体空间是宇宙万物存在的前提条件,它们都是客观存在,人们对它们理解不同,不会影响其客观性。时间的计量单位有恒星年,回归年,天,小时,分,秒,豪秒等。这些计量单位同样是客观存在的,并非人类的主观规定。
标准时间是国际通用的时间计量标准,是根据原子秒确定的,它是一个客观的时间计量单位。与广义相对论主张的时间相对性无关。
根据电荷守恒定理,电荷不能被创造,那么电荷是怎么来的
电荷是分子或者原子获得能量得来的。摩擦生电,就是通过摩擦的机械能激发出来的电荷。
雷雨中的闪电,就是空中的云在受到风的摩擦积累了大量电荷。由于地球电荷总量是均衡的,也就是说在云中的正电荷必定有对应的负电荷存在,这个负电荷就产生在对面的大地中。于是在天地之间形成了一个电场(电压),随着天地两端电荷数量的不断积累,处在两端之间的空气被击穿、形成闪电。这种闪电使两端的电荷快速中和,并且达到新的平衡。
佚名写了那么多作品,为什么文学地位不高
这个话题有点意思了哈,真的可以聊一聊:
所谓佚名。佚者,失也。散失,亡去,没有了——意即写作的那个人不知道是谁了,姓名、性别、年代、邦国、地與等等均无考,查无此人,上哪儿找去呢?
细究佚字,古意很多,甚至还是美好的样子附会。详见《说文解字》等。
但今天的佚,已经大多失去了往日的其他象征意义,以失去解释居多。
而落款在文章里的佚名,则可以直接解释为姓名不详,和历史上的那些名人对不上号,典籍里又无载录,只好以佚名署之。
不能说佚名的文章都烂,也不能说佚名的文字都俗。毕竟史上留有好多佚名者的文字,亦可媲美古文字的精华。
不然的话,也不会留下来。
所谓千淘万漉,含菁咀华,去伪存真,讲的是寓意和文思,也包括才情。
只是可惜了那个创作者,留下如此篇什,竟然没有名字可考。
既是佚名,也不能附加在他人身上,那就只能当做无主文处置——毕竟这样的文章放在其他任何人身上都不合适,那就只好屈尊了文章的作者了。
一个没有名字的作者,其文学地位又怎么以高低论呢?
二胡那么难,为什么那么多老人家自己摸索还拉得那么好
七八十岁的老人会拉二胡的人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五六十年代,业余生活十分单调,娱乐活动十分少,民间喜欢音乐的大多是笛子,口琴,二胡,京胡,也大多是在学校里面同学之间互相传授,那个时候其他乐器基本见不到,学习的手段也很落后,那个时候有个收音机就是不错的,根本没有什么录音机,什么视频,音频,电视,所以学起来也十分困难,能找到老师学习的更是凤毛麟角,纯粹是靠自己的爱好,这些人大多在音乐课当中学会了识谱,甚至五线谱,能够坚持下来的都是高手!但是大部分都是间断了几十年退休以后再捡起来,这个水平就很一般了,至于退休以后学习的也有,大都进度很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