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之道利而不害

天之道利而不害(“天之道,利而不害”是什么意思)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1-23 08:18:27 浏览8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天之道,利而不害”是什么意思

《道德经》第八十一章,“天之道,利而不害”,是说天之道,也就是自然之道,会利益万物,而不会妨害万物。由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可知,“利”即“利益”(动词),“害”即“妨害”(动词),“不争”故“不害。”

上善若水 利物无争

【版本】

本句,楚简本缺失,帛书本作“故天之道,利而不害”,河上公本、王弼本、傅奕本作“天之道,利而不害”。各句含义相同,帛书本多一“故”字,更为通顺。帛书本最古,故从帛书本。

春雨贵如油 万物以生发

【释义】

“天”,狭义的“天”,是指地球表面以上的宇宙或自然;广义的“天”,是指自然界。所谓的“地”或“地球”,不过是天上的一个星球或尘埃。地球之所以重要,只不过恰巧是人所生存在其中罢了。《说文》:“颠也。至高在上,从一大也。”《白虎通》:“镇也,居高理下,为物镇也。”《易说》:“乾为天。”《礼礼运》:“天秉阳,垂日星。”《荀子》:“天无实形,地之上至虚者皆天也。”邵子曰:“自然之外别无天。”所以,广义的天,便是自然,是宇宙,因此天道,便是自然之道。

“道”,规律。《道德经》中的“道”,是自然界的本原及规律。作为本原,为道体;作为规律,为道法。“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之道,便是自然之道,也即是自然的规律。

夏雨其倾盆 雨荷常醉人

利:利益,施益,助益,增益,与“害”相对。本义是锐利、锋利。字形象用“刀”割“禾”,谷粒随刀纷纷落下,说明刀是锋利的。后来引申为“利益”、“利润”等。《说文》:“銛也。”《易•系辞》:“其利断金。”《道德经》:“国之利器,不可示人。”《荀子•劝学》:“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孟子》:“兵革非不坚利也”,又“不以兵革之利。”

害:妨碍,妨害。会意字,从宀(屋)从口从丰,本义是伤害、损害。《说文》:“害,伤也。”《字汇》:“害,妨也。”《墨子•经上》:“害所得而恶也。”《荀子•臣道》:“斗怒,害也。”《韩非子•六反》:“害者,利之反也。”《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孟子•滕文公上》:“曰:‘许子奚为不自耕?’曰:‘害于耕。’”

秋雨淅沥沥 愁化青丝去

【简评】

天之道,也就是自然之道,是利益万物,而不会妨害万物。正如第八章所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里是说,水之德,近于道之德,而水之德,总体上有二,一是“善利万物”,二是“不争”。“善利万物”,便是“利益万物”;“不争”,也就没有妨害,故“不害”。因此,本句的“利”,便是利益、施益、助益的意思;而“不害”,便是不会妨害、不会妨碍的含义。

圣人由“天之道”,及于“人之道”。既然“天之道,利而不害”,“不害”万物,那么,“人之道”,就不应该“不害”万民,这里的不害,就是争利,也就是“为而不争。”因此,下句便是“人之道,为而不争。”

冬雨透骨寒 正是冬藏意

【本号文章均为原创。图片来自网络。】

《道德经》中,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天之道利而不害怎么做才能做到无争无害

谢谢邀请!

《道德经》中,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天之道利而不害。这句言论是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章节里面最后总结句。为此需要整体来解释更为通达。

【原文】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为了更好地去做无争无害之人之事,那就首先对《道德经》中这句言论来作以下几点解读。

一,充满了辩证法的智慧,信言与美言,善者与辩者,知者与博者,构成了三者对应关系。

信言,善者,知者共同特点,就是诚实和本份。而美言,辩者,博者共同特点,就是虚伪和圆滑。两者之间相对立,又是可互为转化。

二,用了“倒话顺听,顺话倒听”也就是“正言若反”句式,揭穿外在表象与内在本质的区分。说明了一切事物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并不仅仅是明摆的矛盾存在,而且有着深藏不露地在互为转化中。(认知这点更为重要)

三,说明有“正能量”的人,内心不积,不留,不藏,不滞任何欲望。一切都回归在“于虚无之道”中,是一个很有信言,善者,知者之人。全力帮助别人越多,自己得到的反而越多。也就是自己付出得越多,自己获的也就越多。

四,得道的圣人,就是自我道德修养境界高的人,就像天之道一样,是利益万物而不会加害万物。把道德修养境界化为水一样,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不争”就是不会为了私欲去強为,去妄为,去恶为而去争夺。“不争”并不是消极,不是颓丧。而是积极的顺应拥抱朴素的自然,顺应清静的本性,自然而然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综上所述,怎么去做才无争无害就一目了然。总结概括得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做人要“本份”。“打铁还需自身硬”,做任何事内心不要有欲望,欲望说简单一点,平常也很容易做到的一点,就是不要一心想去占便宜。也就不会有争有害。

二,无任做大事还是小事,都要有“诚信”。有“诚信”就不会用“甜言密语”去跟他人打交道,反而造成人家不相信而做不成交易。但是又要辩证“花言巧话”之人,应少打交道或不打交道。否则,造成有争有害。

三,做业务谈生意,要打开“天窗说亮话”,一切都要讲清楚,在自己正当利益上要保留别人的意见,并要形成有效合同。这才是真正的做业务水平,也不会造成有争有害。

四,要拥有自我道德思想修养,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法治法规意识,做一个遵纪守法公民。这样就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尊重,爱戴。自己获得的财富也是心安理得,也不会出现有争有害。

总之,做一个无争无害者,主要在为人为事过程中,把讲德道,行道德作根本。“不争”不仅与别人不争,而且还要与自己不争。才能保持一种不急不躁,宁静详和,与世无争的心境,也会感到人生快乐而更加幸福美满!

请教各位,《道德经》说,天之道,利而不害地震等自然灾害怎么理解

天之道只是守护空间,和地球物质不流失。自然災害是万物互相加害,与天道不相和谐。天日月星辰统属天。天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只有人万物盗天恩不受惩罚,人与万物之间是互相惩罚的。就有了自然災害。

“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物以报天”,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人类如何回报自然

大自然界以人类为最高级,最有智慧的动物。主宰地球万物之王。大自然的水,空气,动植物等等都是人类的生命源泉。由于人类的贪婪,向大自然界不断的索取,向给人类 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环境进行了疯狂的索取,使平衡的大自然变得满目疮痍。大自然要循环,要给地球万物的生命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当大自然环境被人类给破坏了,它当然要怒吼了。

人类不但不会感恩上天,感愿大自然。还要对大自然的一切动植物,生物进行破坏,霸占,索取。它肯定会生气啦。因为世间万物注定彼此之间相互共存,相依相伴,它就像人类的母亲,只有不断的付出,不求人类的回报,并且 心甘情愿为人类服务。而人类却不知感恩戴德,反而不断的破坏大自然环境。使世间万物被人类的贪心给 破坏了。于是大自然开始怒吼,接着海啸来了, 火灾来了,环境污染了,留下的只是对人类的惩罚。

天当蚊帐,地当床,世间万物都是人的母亲。而人类则是大自然的儿子。当母亲的当然不会不顾自己的孩子,不图回报。而孩子总是不断的向大自然索取,没有任何感恩的心。只有在保护大自然环境上还需要继续努力,才是报答大地的最好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