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曹操争霸的工具、“天下名骑”乌桓骑兵,为何突然在历史上消失了
- 朱允炆有“天子之名”,坐拥天下,为什么还会被朱棣夺位
- 带天下的成语有哪些
- 鹳雀楼、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中国古代四大名楼谁是天下第一楼
- 中国古代四大名桥、四大名楼、四大名亭、四大名塔,分别是什么
曹操争霸的工具、“天下名骑”乌桓骑兵,为何突然在历史上消失了
历史上乌桓曾是一个小国,发迹于我国东北部的科尔沁草原。是我国古代的少数民族之一。乌桓曾连连遭匈奴欺辱,在汉武帝时,得以庇佑,向南迁移,搬到了我国现在河北以北,辽宁以西的位置。
所谓南方的水军,北方的骑兵,因北方多草原,地势平坦开阔,多为游牧民族,善骑射。乌桓国在多年的庇佑之下安逸发展,乌桓骑兵以其矫健的身手,迅捷的速度,巨大的力量而闻名,尤其是以突击型的长枪骑兵为人钦慕。
东汉时,乌桓骑兵一直被重用来作为国家的护卫队。曾多次派幽州的乌桓骑兵参与军事战争,使得乌桓将士死亡无数,终于不堪忍受,在汉吏张纯、张举的利用下发动了叛乱,史称乌桓叛乱。
到了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时,乌桓骑兵因其不容小觑的战斗实力,成为各路群雄争夺拉拢的对象。幽州的刘虞在波费周折之后终于平定了乌桓叛乱,但是也没有赶尽杀绝,在那个乱世年代,优秀的作战骑兵在哪里都受欢迎。所以刘虞决定对乌桓骑兵采取怀柔放宽的政策。但执掌幽州另一方大权的公孙瓒誓死讨伐乌桓骑兵,最终将刘虞杀害。
乌桓骑兵感恩刘虞的宽容,在袁绍和公孙瓒对峙时,倾向了袁绍,一起击败了公孙瓒。袁绍为了拉拢稳住乌桓骑兵为自己所用,对乌桓采取和亲政策,并自己授命乌桓的的头衔。
乌桓骑兵果然也不负袁绍所望,帮助袁绍攻下幽州,冀州,并州,青州,使得袁绍一时间成为汉末地势最大的割据群雄。
再后来被大家熟悉的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一举击败袁绍,占据了袁绍的众多地盘,但北方乌桓骑兵一直骚扰不断,让曹操甚是担忧,曹操决定挥师北上,讨伐乌桓。在众多谋事的军事指导之下,曹操大败乌桓,斩杀乌桓首领,将乌桓兵纳为己用。
但生性多疑的曹操担心乌桓兵的背叛,将乌桓迁至中原,与汉族同化,还将精锐的骑兵将士加入乌桓骑兵,补充和改良军队,大大提升了乌桓骑兵的战斗力,增加了其军事性能。使乌桓骑兵一时间成为天下名骑。
这样的打乱乌桓骑兵的编制,少数民族和汉族渐渐同化,加上地理位置的改变,此时的乌桓骑兵已不是当年的骑兵了。首先乌桓骑兵已经不是作为一支独立的军事力量作战;其次由游牧民族变为农耕族,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使得他们作战实力必然会大大下降,乌桓骑兵的人数也是越来越少,死去的骑兵得不到补充,慢慢的乌桓骑兵就消失了,直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消灭一个民族最好的方法不是将他们全部斩杀,而是让他们被同化,所以在后来的战争中会有殖民地一说。很多强国也是使用曹操的这一做法将被征服的地区进行自己国家的教育和洗脑从而达到统治的目的。
当然优秀的乌桓骑兵消失也是让人十分惋惜的,但这也是历史的必然走向。
朱允炆有“天子之名”,坐拥天下,为什么还会被朱棣夺位
朱允炆输了别不服气,和别的因素关系不大,他输的主要原因是他不能识人、用人上。
朱允炆作为一国之主,朱允炆可以调动明朝全部的资源,人、财、物,都是他的。
即使朱棣再厉害,毕竟和朱允炆比实力差距很大。这是一个靠实力吃饭的时候,没有实力就会受欺负。
朱允炆实力有,可自身存在问题。就好比,一个握有武器的傻瓜,很难打败一个赤手空拳的人。
朱允炆,受的教育,是仁义教育,缺少厚黑学教育。
朱允炆,对人缺少真实的了解,如果能像他爷爷那样,手黑心狠,肯定倒下去的是朱棣。
朱允炆看不到大臣心底的“小”,不能通过现象看到本质,没有看到人的两面性。在被围城的关键时刻,大臣竟然开城投降。
在面对朱棣的反叛,没有任命适合带队伍的将领。主帅无能,三军送命。李景隆带兵一路失败,事实证明李景龙隆不是这块材料,应该走马换将。可是朱允炆一味的信任李景隆,失去了时机,丧失了大量战斗力。
朱允炆如果用对人,看准人,即使一时的失利,也不会影响大局。毕竟,天下是他的,就是耗下去,也会把朱棣耗死。
带天下的成语有哪些
普天之下、
天下第一、
纵横天下、
一统天下、
天下无敌、
天下太平、
天下大乱、
独步天下、
天下无双、
无敌天下、
天下为公、
天下一家、
横行天下、
权倾天下、
天下归心、
扫除天下、
席卷天下、
一匡天下、
誉满天下、
名满天下、
势倾天下、
威震天下、
经纬天下、
语妙天下、
兼善天下、
包打天下、
怀柔天下、
天下为家、
甲冠天下、
平治天下
名高天下、
澄清天下、
功盖天下、
驰名天下、
天下汹汹、
天下为笼、
天下文宗、
富有天下、
卒擅天下、
目空天下、
天下承平、
燮和天下、
名动天下、
威振天下、
劫制天下、
经纶天下、
名显天下、
声威天下、
浪迹天下、
天王下界、
上天下地、
天下莫敌、
为天下笑、
盛名天下、
一齐天下、
疑误天下、
天下独步、
天高听下、
从天而下、
天高地下
鹳雀楼、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中国古代四大名楼谁是天下第一楼
要回答这个问题,让我们先看看这闻名遐迩的中华四大名楼吧!它们分别是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湖南岳阳的岳阳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和山西永济的鹳雀楼。
一、黄鹤楼
黄鹤楼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唐朝诗人崔颢的一首七言律诗,诗名就是“黄鹤楼”。
黄鹤楼
唐 ·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以浪漫的神话开头,在悠悠的岁月中沉思,见茫茫的江景而生情,用绵绵的乡愁来收尾的唯美诗篇,内涵丰富,意蕴深远,历来被推为七律唐诗第一。
二、岳阳楼
而岳阳楼的出名,则是因为大文学家,大政治家,大思想家范仲淹的一篇散文,“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节选)
宋·范仲淹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作为宋代名臣,范仲淹一生政绩彪炳,在朝廷中整肃吏治,改革弊政,在边关上整顿武备,抗击侵略,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文中提到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其所提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历来更是为有志于国家民族繁荣富强的仁人志士们所推崇、效法。
三、滕王阁
滕王阁的出名,则是因为初唐四杰王勃的一篇惊世奇文“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 (节选)
唐 · 王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这篇序文背后还有着一个精彩的故事。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王勃那年25岁,去交趾看望自己的父亲,其间路过江西南昌。当地的洪州都督阎公刚刚翻建了滕王阁,特邀请周遭的达官贵人,文人墨客俱来参与盛会。宴会上,阎公假意请来访的宾客为新建的高楼赋序一篇,但众宾客都知道阎公早已让自己的女婿作好了序文,是要来出这个风头的,所以皆推辞避让,只有王勃初来乍到,又狂放不羁,突然杀将出来,毫不客气的提笔就要作序。阎公见状,怫然不悦,当即就退入后堂。王勃一面在席上作序,仆人一面将王勃的写作报与后堂的阎公知道。阎公初闻“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只是觉得“亦是老生常谈”;接下来“台隍枕夷夏之郊,宾主尽东南之美”,公听后,沉吟不言;及至写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阎公大惊,叹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这才回到席中,恭敬的站立王勃之侧,亲见王勃将序文完成,众宾客皆啧啧称奇,尽欢而散。
四、鹳雀楼
登鹳雀楼
唐 ·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的知名度就不需要我介绍了,王之涣的存诗仅有六首,但只这一首“登鹳雀楼”,就让后人铭记了他,也铭记了这座北国古楼。
列举完这四座名楼后,我们是不是可以看出它们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这些名楼都有传世名篇的加持。所以,这个四大名楼的入选,与高楼本身的雄伟壮丽无关,与其所在地的山川形胜无关,更与其建成年代的悠久与否无关,唯一相关的就是文学名篇赋予它们的文化厚重感。四大名楼的完整提法,应该是四大文化名楼。当我们确认了这个评选标准,我们再选择其中的佼佼者,应该就有的放矢了。
如果要比较四大名楼文化的厚重,那么有的朋友可能要支持鹳雀楼咯。因为“登鹳雀楼”这首诗简直是家喻户晓,连幼儿园的小朋友张口都能背诵。我们还常常拿“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来勉励亲人、朋友和我们自己,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但有的朋友却要推荐黄鹤楼了。黄鹤楼的出名,除了崔颢的那首“黄鹤楼”的诗之外,大诗人李白还有一首“送孟浩然之广陵”,普及度更高,一句“故人西辞黄鹤楼”,已让“黄鹤楼”的名号蜚声海内外,堪称古往今来最成功的一句广告语。
但也有的朋友会认为应推岳阳楼为第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赋予岳阳楼别样的家国情怀,使得这里的格局又远胜过其他,可拔头筹。
虽然四大名楼都是如此的卓尔不凡,但是我依然要推滕王阁为第一。而且与其他三大名楼相比,显然为滕王阁背书的“滕王阁序”是最不出名的。知道“滕王阁序”和作者王勃的朋友们不少,但看过“滕王阁序”的朋友们就不多了,至于能背诵这篇奇文的朋友,应该只是凤毛麟角。相比其他几篇诗歌和文章,“滕王阁序”是篇骈文,其不仅长,而且深奥难懂,大家对其不熟悉并不为怪,但大家可熟悉下面这些词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俊采星驰”(周星驰的名字就是取自此处),“青云之志”,“千里逢迎”,“高朋满座”,“物换星移”,“冯唐易老”,“李广难封”,“钟鸣鼎食”,“时运不济”,“命运多舛”,“老当益壮”,“穷且益坚”,“渔舟唱晚”,“天高地迥”。相信这些词汇已经完全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吧!这还只是我从这篇序文中挑选出来的部分词汇,曾经有人统计过,属“滕王阁序”首创,后来形成为成语的词汇,竟然多达四十多个。除了这些四字成语,象“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这样的名句,数不胜数。不计标点符号,这篇序文全文只有717字,名词名句的密集程度,可谓名副其实的字字珠玑,是当之无愧的千古第一美文。而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这篇文章居然是临场发挥,挥笔立就的,作者学识的广博,才思的敏捷,让人叹为观止。令人可惜的是,王勃如此的天纵才华,居然在写成此文的第二年,他在探望父亲返回的途中,渡海溺水,惊悸而死,只享年26岁,让人无限唏嘘。如果王勃活的再长一些,其在唐朝文学史上的地位,相比李白应该也会不遑多让。
如此美轮美奂的名篇,如此天纵才情的作者,却又有如此哀婉可叹的故事,使我不得不推滕王阁为四大名楼之首,诸位朋友以为然否?
其实这四大名楼,经历过千年的风雨,多次的战火,曾经数次被毁,但因为它们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它们承载的文化,让一代代的华夏儿女们不能将之忘却,才一次次的在废墟上将它们重建,让它们重焕光彩。它们在当代中华大地上的耸立,正是象征着我们的民族、我们的文明的继往开来,生生不息。
中国古代四大名桥、四大名楼、四大名亭、四大名塔,分别是什么
中国古代四大名桥 :
1、赵州桥
赵州桥又称安济桥,坐落在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横跨在37米多宽的河面上,因桥体全部用石料建成,当地称做“大石桥”。建于隋朝开皇十一年至开皇十九年(公元591年-599年)之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建造,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单孔敞肩石拱桥。赵州桥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开创了中国桥梁建造的崭新局面。
2、洛阳桥
洛阳桥,原名叫做“万安桥”。是北宋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桥工程。从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至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前后历七年之久,耗银一千四百万两,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桥。至今已有九百多年历史。
3、广济桥
广济桥,古称康济桥、丁侯桥、济川桥,俗称湘子桥,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古城东门外,横跨韩江,联结东西两岸,为古代广东通向闽浙交通要津,也是潮州八景之一。广济桥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是我国古桥的孤例,以其“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独特风格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4、卢沟桥
卢沟桥亦称芦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处,丰台区永定河上。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整个桥身都是石体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在《马可·波罗游记》中它被形容为一座巨丽的石桥,后来外国人都称它为“马可波罗桥”。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中国抗日军队在卢沟桥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
中国古代四大名楼 :
1、黄鹤楼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和”天下绝景“之称。黄鹤楼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
2、岳阳楼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古城西门城墙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1988年1月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越王楼
越王楼是天下诗文收录最丰富的名楼,共收录包括李白、杜甫、王勃、陆游等历代大诗人题咏越王楼诗篇多达154篇,可谓“一座越王楼,半部中国文学史”;诗文作者档次最高,除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外,几乎涵盖唐代以后的著名诗坛泰斗,算得上“天下诗文第一楼”。
4、鹳雀楼
鹳雀楼,又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雀栖其上而得名,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始建于北周 ,由于楼体壮观,结构奇巧,加之周围风景秀丽,唐宋之际文人学士登楼赏景留下许多不朽诗篇,以王之涣《登鹳雀楼》最富盛名。
中国古代四大名亭 :
1、醉翁亭
醉翁亭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旁,名列四大名亭之首,始建于北宋庆历七年(1047年),由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命名并撰《醉翁亭记》一文而闻名遐迩。
2、陶然亭
北京陶然亭公园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建于1952年,是一座融古典建筑和现代造园艺术为一体的以突出中华民族“亭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历史文化名园,是AAAA景区(点),北京市精品公园。全园占地面积56.56公顷,其中水域面积为16.15公顷。陶然亭是清代名亭,现为中国四大历史名亭之一。陶然亭公园以及陶然亭地区名称就是以此亭而得名的。陶然亭公园是建国后,北京市政府最早兴建的一座现代园林,名闻遐迩的陶然亭、慈悲庵等建筑就坐落在这里。
3、爱晚亭
爱晚亭,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下清风峡中,始建于1792年,名字来源于杜牧的七言绝句《山行》中的“停车坐爱枫林晚”。爱晚亭与陶然亭、湖心亭、醉翁亭并称中国四大名亭,也是革命活动胜地,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亭形为重檐八柱,琉璃碧瓦,亭角飞翘,自远处观之似凌空欲飞状。内为丹漆园柱,外檐四石柱为花岗岩,是由当时的湖南大学校长李达专函请毛泽东所书手迹而制。
4、湖心亭
浙江杭州西湖湖心亭:在西湖中央,是“中国四大名亭”之一。小于三潭印月。大于阮公墩,合称“湖中三岛”——湖心亭为“蓬莱”,三潭印月是“瀛洲”。阮公墩是“方丈”。但是历史非常悠久,是西湖三岛中最早营建的岛,“湖心平眺”在清代的时候被列为“钱塘十八景”之一。在宋、元时曾有湖心寺,后倾圮。明代有知府孙孟建振鹭亭,后改清喜阁,是湖心亭的前身。
中国古代四大名塔 :
1、嵩岳寺塔
嵩岳寺塔,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区西北5公里嵩山南麓峻极峰下嵩岳寺内,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砖塔,中国唯一的一座十二边形塔,是世界文化遗产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组成部分,国务院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千寻塔
千寻塔位于云南大理县城西北崇圣寺内,是崇圣寺三塔中最大的一座,位于南北两座小塔前方中间,所以又称中塔。塔的全名为“法界通灵明道乘塔”,建于南诏王劝丰祐时期(公元824—859年)。塔心中空,在古代有井字形楼梯可以供人攀登。通体自上而下有两重塔基和塔身。
3、释迦塔
释迦塔全称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宋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南宋庆元一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AAAA级景区。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2016年,释迦塔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世界最高的木塔。
4、飞虹塔
飞虹塔位于山西洪洞县东北部霍山的广胜寺,始建于汉代,前身是阿育王塔。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一座琉璃塔。现塔为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年)始建,嘉靖六年(1527年)完工,历时12年建成。塔平面八边形,是有十三檐的楼阁式佛塔,高47.6米。除底层为木回廊外,其他均用青砖砌成,各层皆有出檐。由于其塔身五彩斑斓如雨后彩虹,故名“飞虹塔”。
扩展资料
中国四大古城:安徽徽州古城、四川阆中古城、山西平遥古城、云南丽江古城。
这四个古城都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是灿烂的汉族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分别代表了地域的特色和一定历史时期的风貌,具有鲜明的特色。对研究汉族建筑,历史,人口,风俗,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些古城充分体现了汉族传统建筑风格和规划思想。是显示汉族历史文化特色的标志性古城。
中国四大名园:江苏省苏州市拙政园、 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庄、江苏省苏州市留园。
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仅有的四座中国古典园林,它们被公认为中国最优秀的园林建筑。1961年3月4日国务院颁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