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古人赶考,随身携带的神器里,为何纸笔墨砚、米饭香药、钉子锤子都要带上
以明清为例,科举考试包括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其中乡试和会试很麻烦,一共要考三场,每场考三天,这一共就是九天。而且在这九天的时间里,吃喝拉撒、睡觉全部都在考场。这个时候,考生就必须带很多东西进考场,而装这些东西的是一个专门的篮子,名字叫做考蓝。
考蓝在古达堪称神器,因为里面装的东西大出我们意料。
考蓝里装的东西,常规的有笔墨纸砚和一些其他的辅助工具。这个很好理解,毕竟是考试嘛,笔墨纸砚这些东西在古代可不是便宜货,国家无法提供,考生只能自己带。所以,没有点财力的家庭一般读不起书,读得起书的也未必都有钱去考试。
考蓝一般是一种三层带盖的木质篮子,制作有要求,不能有夹层,表面要光滑,以方便搜查有无夹带。考蓝里面除了放文房四宝之外,还有各种杂物,而且种类十分繁多,简直让人眼花缭乱。大致如下:
第一,号顶、号围、号帘和装食物的袋子;
第二,卷袋、笔袋以至包菜包蜡的油纸;
第三,洗漱用品,喝茶的杯子,蜡烛,碗筷等等;
第四,柴米油盐,干粮,茶叶,蜡烛、蚊香、备用药;
第五,铜锅、铫子、蜡签儿、蜡剪、风炉、板凳、钉子锤子等等;
第六,换洗的衣物、其他各种可能用到的或者喜好的东西,都可以带,主要装得下。
东西都分门别类一次放好,到了考场还得拿出来搜查一遍,所以不能带有字的东西,也不能带有疑似夹带的东西进考场。这些东西的作用除了考试用具之外,其他的都是生活用具,衣食住行、吃喝拉撒样样都有,考生家庭条件不一样,带的东西也有差别。
大户人家有钱,自然是能带的都带,尽量将考场生活环境弄得好点;但是贫寒学子就没那么会享受了,很多人都只带了简单的生活用具就进考场了,有时候甚至要饿肚子,病了也得撑到考试结束。
古代考场十分简陋,不像电视剧里那样装修得十分豪华。明清的考场非常狭小,考场很拥挤,也很潮湿。考场里面所有的设备,除了一块木板横放当桌子用之外,其他的东西几乎没有。睡觉的时候,就把“考桌”放下来就成了木板床,晚上睡觉就将就一下了。而且各自的考房是没有门的,所以如果睡觉有人打鼾,那就只能忍受漫漫长夜了。
考场每天也会提供三餐,但是那吃的简直是猪食。清朝有位学子就为此写过一首诗,里面是这么说的:
……煤锅煮粥乌云集,咸水煎汤绿晕浮。毛竹削成双筷子,饭团结住燥咽喉。……所以考生一般不吃考场提供的食物,北方学子喜欢带面点进考场吃,南方学子则喜欢带桂圆和莲子。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小食,可以事先处理好,然后用纸包住放进考蓝里。
当然,冷食不可能长期吃,头两天倒没事,后面就得做一些热食了。在号舍对面的墙角下可以支炉子生火煮饭或煮茶,每个号舍有一个号军帮忙。所以,做饭这一套的东西都是要自己带进考场的,而且不能带大号的,只能带那种小号的。油盐酱醋、菜、腊肉等等吃的都用油纸包好,无汤水,吃的时候拆开热一热就可以了。煮茶的茶具一套也是单人份小号的,方便携带。
考试的时候,为了避免被人打扰,考生自带号顶、号围、号帘,用锤子将这些钉在墙上当门用,还可以防雨防寒。板凳是考试的时候坐的,高矮得提前问清楚,不然考试的时候就很不舒服了。卷袋是用来存放考试用纸的,挂在墙上,防止笔墨将纸沾染,因为古代对试卷的清洁度要求很高,要求美观,字也得写得好,不然文章再好也是无法考中的。
晚上考场不提供蜡烛,所以考生自己得提前带好,号舍的墙上有了专门放蜡烛的台子,自己将蜡烛用蜡签放好,是不是用剪刀去剪一剪蜡芯即可。考场提供火种,考生可不必自带打火石。
每一排号舍的尽头有厕所,由于通风不畅,清理也不及时,所以很臭,特别是靠近厕所的号舍,考生简直生不如死。但是没有办法,号舍随机分配,一旦分配好了就不能更换号舍。所以很多考生就提前带好了香,点燃之后就会好很多。由于环境差,为了防止蚊虫叮咬或者生病,考生会自带一些药品以备不时之需。
号舍的卫生情况也很差,所以有些考生也会自带扫帚来清扫;有些号舍漏雨,所以还得带伞;有些号舍苔藓长得到处都是,螨虫多,还得带艾条熏虫.......其实考生要带的东西其实很多很多,但是也不可能每一样都带,因为考蓝容量有限。
但是考场环境又太差,各种情况考生又无法以前预知,所以是防不胜防,只要进了考场就只能忍受,直至考试结束。所以在古代,科举考试是一件非常非常辛苦的事情,不仅要要承受考试心理压力,还要忍受考场的恶劣环境,在身体上承受巨大的压力。
考场环境差也就算了,科举考试的录取率还低,而且还有各种舞弊事件发生,所以很多学子努力一生,花费了很多时间读书,很多钱财参加考试,最后却名落孙山。
如果考生最后考中了,哪怕只是个秀才,都可以享受国家提供的福利,比如说免税免徭役,见了当官的可以不跪拜,等等。这就是为什么范进中举之后,高兴地发疯了的原因。
大家对此有何看法,欢迎参与讨论。端午节在小孩香囊里放朱砂雄黄香药又代怎么意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