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在司马懿过世以后有没有互相残杀之心
- 蜀汉灭亡之后,司马昭为什么要优待刘禅
- 看完《三国演义》,你从中悟出来了什么道理
- 为什么有人说刘禅是“千古一帝”
- 刘备曹操都没有一统江山,司马家族却做到了,但为什么晋朝如此短命
- 陕西省周至县马昭镇一共有多少个村
- 刘禅以“乐不思蜀”回司马昭的询问“安乐公,颇思蜀否”妥当吗
- 四人打麻将,一老汉自摸,高兴过度死亡,其余三人该承担什么责任
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在司马懿过世以后有没有互相残杀之心
许多人对司马懿有误解,认为司马懿像曹操一样,在高平陵政变之后就把控了大局,以丞相自居,因此,他的后代可以尽享其利,争夺权力。像当年的曹植和曹丕一样,为了世子之位而相互争斗。其实事实情况完全不是这么回事,那么司马师和司马昭为什么没有相互残杀呢?
司马懿对两个儿子的培养是有区别的,司马师是大儿子,比司马昭大三岁,性格沉稳,善于权谋,因此,司马懿重点培养他入朝为官,目标是执掌中枢。司马懿被曹爽架空为太傅的时候,为了平衡权利,不引起非议,曹爽举荐司马师为散骑常侍。司马师后来屡次升迁,官拜中护军。那么既然曹爽要架空司马懿,为什么还要司马师担当中领军之职呢?
原来曹叡临死托孤时,任命司马懿担任侍中,和曹爽共同辅政,其中重点交代两人各领三千禁兵,以相互牵制。后曹爽想要架空司马懿,于是让司马师做中护军,统领一部分禁军,算是掩人耳目,怕别人非议太多而已。而禁军首领领军将军则由蒋济担任,这样的话,司马家族既被分散了势力,又从表面维持了平衡,一举两得。
这其实就是司马师的起点,中护军,这个位置非常重要,是其弟弟司马昭所望尘莫及的。那么此时的司马昭在做什么呢?
司马懿一开始是拒绝司马昭为官的,当司马懿被架空后,司马懿考虑让司马昭做了洛阳典农中郎将,起点更低,后转至散骑常侍,勉强跟上他哥哥司马师的步伐。
后来,司马懿有意锻炼司马昭的在军事上的才能,因此当曹爽伐蜀时,司马昭作为夏侯玄的副手参与了整个伐蜀之战,后司马昭极力劝阻曹爽撤退,司马昭说:如今我军前进得不到作战机会,攻坚又不能成功,应该赶快撤退,如果被蜀军截断归路就麻烦了。后曹爽领兵撤退,由于撤得还算及时,损失不算太大。
帝谓玄曰:“费祎以据险距守,进不获战,攻之不可,宜亟旋军,以为后图。”爽等引旋。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诛杀曹爽,一时权利大握。那么此时司马懿可以高枕无忧了吗?没有。此时司马懿不但不能懈怠,还急需两个儿子的帮助,而两个儿子相比来说,司马师比司马昭要有用的多。为什么呢?
当时曹爽架空司马懿的时候,司马师比司马懿还要气愤,为什么呢?曹爽和司马师年纪差不多,又同朝为官。司马师深知,一旦父亲司马懿失势,那么他们整个家族就要倾覆。而此时父亲身体不佳,卧病在床,家里能依靠的只有他了。所以,他其实已经早有准备。
帝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也就是说,当初发动高平陵政变的中坚力量,三千死士,其实是司马师提前准备的。关于这一点,电视剧《虎啸龙吟》有所改动,篡改了历史。那么司马懿的作用是什么呢?
司马懿为太傅,他联系了当时的太尉蒋济、司徒高柔(朝廷三公聚齐),还联系了郭太后,然后以郭太后的名义,发诏免去曹爽的大将军之职。这等于是说师出有名,而不是叛乱。但是还需要兵力,而禁军的权利早就被曹爽所霸占,所以这时司马师所阴养的三千死士就极为重要。
而司马师在整个叛变过程中,率领士兵夺取京师各个大门,军容齐整,肃然有序,连司马懿都感叹,这小子可以。那么司马昭的表现呢?明显要逊色很多。
当时酝酿高平陵政变时,司马懿去找了司马师商量,根本就没有告诉司马昭。等两人商量好了才告诉司马昭。当夜两人的状态是司马师安稳如平常,司马昭吓得睡不着觉。
将发夕乃告之,既而使人觇之,帝寝如常,而文帝不能安席。后司马懿死去,司马师顺利接班,这一点是毫无争议的。当时所有的大臣都有这么一个共识:伊尹既卒,伊陟嗣事。也就是所司马懿就像当年的权臣伊尹,而司马师就像伊尹的儿子伊陟,父死子立,两人都不是善茬。
其实他们说的没有错,司马师是最像司马懿的,不但善于权谋,更善于笼络群臣。司马师接管大将军职位后,尽量表现的如同当年的父亲一样,举荐贤才,笼络人心。他举荐了诸如诸葛诞、毌丘俭、邓艾、石苞、钟会、夏侯玄这些人,一时之间,朝纲肃然。
如果此时司马昭来争,铁定是没戏的。因为他的哥哥如同父亲一样,已经执掌了大局。而这个大局看起来很稳,其实很凶险,需要他们兄弟共同维持。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关中地区屡次遭到姜维的进攻,因此司马昭被任命为征西将军,镇守长安,以抵抗姜维的进攻。而司马师则坐镇朝中,稳定局面。局面能稳定吗?不可能呀。
司马懿当年威望如此之重,尚且还有王凌之叛,司马师时期肯定也镇不住。果然,后来和司马师私教甚深的夏侯玄联合中书令李丰、后父光禄大夫张缉、黄门监苏铄等人,欲废了司马师的大将军之职。而令人可笑的是,这些人都是司马师举荐和提拔的。
因此,司马师异常愤怒,他派人逮捕了参与谋划的所有人,经过审讯才发现,幕后主使其实是皇帝曹芳。于是司马师下令诛杀所有参与阴谋的人,然后酝酿废除皇帝曹芳。
朝廷政变后不久,又发生连锁反应,驻兵淮南的毋丘俭和文钦看到夏侯玄被诛杀,怕自己受到牵连,于是以郭太后的名义发动叛乱。此时司马师头大了,朝中政变好应付,发生兵变就麻烦了。于是为了保证万无一失,他让自己的弟弟司马昭坐镇洛阳,而自己则领兵前去平叛。
此时司马昭会趁机夺取司马师的权利吗?肯定不会。此时两人就是一根绳上的蚂蚱,谁那里出事后果都不堪设想。果然想什么,来什么?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司马昭留镇洛阳,平安无事,但是司马师这里出事了。司马师临出发时其实已经有了眼疾,身体有恙,但还是强行出发了。在两军交战时,文钦的儿子文鸳勇猛异常,他率军逆袭司马师的士兵,直接威胁到司马师的中军大营。司马师受到惊吓,眼疾发作,眼球都掉了出来。为了不使军心扰动,司马师用被子蒙住身体,不让外人看到,一直坚持到全军获胜,而此时司马师已经生命垂危了。
于是司马昭紧急从洛阳赶来,见到了司马师最后一面。司马师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继掌权利,以保全军。而这时的司马昭遇到了一个难题,自己拙于权谋,难以应对局面呀。
这时“小张良”钟会出面了,他建议司马昭立刻继任大将军之职,等待皇帝命令。果然皇帝曹髦派人宣诏,让尚书傅嘏统帅全军返还,司马昭则留镇许昌。意思很明显,要夺了司马昭的兵权。
这时钟会建议,司马昭和尚书傅嘏一起率军返还,然后屯兵于洛阳城外,不让兵权。这时皇帝看到司马昭没有放权的意思,于是宣布任命司马昭为大将军,接管司马师的权利。
至此,两人完成轮换。而司马家族则避免了一次杀身之祸,试问,如果没有司马昭和司马师的戮力同心,恐怕司马家早就被灭门了。
最后正面回答问题,司马懿死时,仅为太尉,所以不存在世子之争。即使司马懿大权在握,当时反对司马懿的人还有很多。后期司马懿死去后,司马师执掌权利,反对司马师的更多。所以,司马昭和司马师疲于应对,力求团结,哪里有功夫去争夺权力呢?
本回答独发于悟空问答,觉得写得好请随手点赞,谢谢!
喜欢请随手关注我的头条号,谢谢!
蜀汉灭亡之后,司马昭为什么要优待刘禅
蜀汉灭亡后,司马昭之所以优待刘禅,不杀他,也是从当时的形势考虑的,也是有一定原因的。
刘禅主动开城投降。当邓艾从七百里阴平崎岖小道,偷偷深入蜀汉后方,其三万之军,也不过两万来人,再经绵竹之战,曹军虽胜,已是极度疲惫。以两万人的疲惫之军,围攻墙高城厚的成都城,又没有攻城器具,如果刘禅坚守的话,城内只需两、三千兵,也够邓艾围攻一阵子了。倘若一时半时攻不下,姜维及周围勤王之军来到,邓艾就是再有智谋,也难逃一死。当时姜维守剑阁天险,钟会始终关山难越一步,已决定退去。不期刘禅投降,并命令姜维也投降,就这样钟会大军才得过险关而入。刘禅在谯周的劝说下,开城投降,让曹魏兵不血刃占领成都,对曹魏当是何等的大功啊。自古不杀降,更何况刘禅对曹魏再无威胁呢。
留着刘禅更得民心。刘禅是汉室后裔,更曾是蜀汉皇帝,虽没有大功于蜀汉,却也未做出过大恶,蜀汉旧民都是很怜惜怀念旧主的,特别是蜀汉旧臣,更是垂怜旧主,感大汉正统难复,感刘备诸葛亮遗志难实现,如果投降了的刘禅再被杀,不仅蜀汉旧臣悲催难抑,就是蜀汉旧民也不能接受,这正好让一些别有用心者所利用。刘禅无恶名,又是主动投降,杀之定失天下之望,杀一人而失信天下,得不偿失。更何况以前曹丕还尚善待退位的汉献帝,现在又怎能容不下一刘禅呢。
刘禅已远离成都,再无威胁可言。以前白起坑杀赵降卒四十万,项羽坑杀秦降卒二十万,是因为害怕降卒众多,不好控制,一旦发起叛乱,是很难收拾的,因此才痛下杀手。而蜀国军队呢,早已控制遣散,刘禅已被押在洛阳,一个半傻的刘禅,还能有多大能量,优待他,能得蜀汉旧人之心,得天下仁义之名,也可让东吴等割据势力知晓,只要来降,曹魏必定善待,以瓦解远邦敌国之心。面对“此间乐,不思蜀”的刘禅,曹魏的当权者,又怎会感到他能翻起什么大浪呢?
大凡称雄得势之人,最忌有人对自己的权势带来危害,一旦有了这样的预感,称雄得势之人就要为巩固自己的权势,来设法消除威胁的来源。傻乎乎的刘禅,憨厚老实,给司马昭的第一印象就是废人一个,杀了他不得人心,养着他可得民望,优待刘禅,自然也就成了司马昭的必选。看来刘禅竟成了苟且偷生的第一高手!
看完《三国演义》,你从中悟出来了什么道理
有人说"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演义)。"
就是因为三国看多了,人人都要变成老谋深算的诸葛亮、曹操和司马懿,"白相""门槛"不要特精哟!
一讲曹操横竖横,抓一把好牌,炸弹交关,啥人不服就狂轰滥炸。"宁可我白相人,不愿人白相我!"
二讲司马懿,保存实力做缩头乌龟,打死我还不出去,坍我照势不搭界,看啥人屏得牢。
三讲诸葛亮,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激将黄忠斩了夏侯渊。
想来想起,原来阿美专门学曹操,做一代枭雄,炸弹随掼掼:"只有我白相人,没有人白相我"。
再想想,当年游击队学习诸葛亮,找日本运输大队长拿枪炮,游击战、蘑菇战、地雷战、地道战,活活气死东洋兵。
现在抗疫,也要学习司马懿,坚壁清野,坚决缩在屋里厢,屏屏牢,就是不出去。
三国演义名将辈出,谋士如云。不单要骁勇善战,还要会动脑筋,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三大战役,以少胜多。三分天下,鼎足之势。三国游戏、动漫、连环画、影视剧方兴不艾。
三国迷,三国杀,赤壁火焰映江面。
三国画,三国诗,桃园义气荡云天。
为什么有人说刘禅是“千古一帝”
刘禅是刘备的长子,三国蜀汉政权的第二任同时也是亡国之君的皇帝,刘禅是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争议最大的皇帝。
之所以有争议,是因为发生在刘禅身上截然不同的事情太多了,有人说刘禅昏庸无能,因为邓艾兵临城下时,刘禅作为最高统治者,不但不能稳定局势,居然毫无抵抗意志,不战而降。
有人说刘禅大智若愚,因为刘禅投降之后,凭借外表表现出来的愚蠢而欺骗了狡猾的司马昭,从而为自己赢得生命,事实上,这种说法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刘禅
首先从结果上看,刘禅是一个亡国之君,一个亡国之君即使再有能力,那整个国家还是亡在他的手中,况且作为一个主政蜀汉40年的皇帝,这么长时间的治理,在刘禅手中而灭亡,作为最高统治者,刘禅不承担责任,谁来背蜀汉灭亡的黑锅呢?诸葛亮吗?姜维吗?
刘禅不像刘协,他不是一个完全的傀儡皇帝,即使是诸葛亮当政,刘禅也有相当的权力,这从诸葛亮去世之后,刘禅对待诸葛亮的态度就能知道,刘禅为诸葛亮在汉中修建了祭祀的庙,善待诸葛亮的家人,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并且大力提拔毫无功劳的诸葛瞻,这一切,都印证了当初诸葛亮辅佐刘禅的忠心,人心都是肉长的,如果诸葛亮作为权臣大力打压皇帝的话,刘禅在诸葛亮死后就会报复的,可是并没有。
诸葛亮与刘禅
总有人说蜀汉的灭亡不是刘禅的责任,而是诸葛亮与姜维的责任,因为他们穷兵黩武,常年征战,消耗了蜀汉的国力,所以最终蜀汉才灭亡,对于这个问题,我只说一句,蜀汉如果没有诸葛亮和姜维的北伐,就不会灭亡了吗?看看隔壁的东吴,他们北伐了吗?但最终结果呢?
因为北方的魏朝实力摆在那里,即使诸葛亮和姜维不北伐,时间长了,照样要被曹魏灭亡的,而在刘禅当政的时期,加速了这种灭亡,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刘禅的用人。
刘备托孤
蒋琬和费祎是诸葛亮临死前推荐的接班人,他们两人执政的时间加起来有19年时间,这个算作诸葛亮的政治遗产,从费祎之后,蜀汉的朝政越来越黑暗,刘禅的用人越来越差,以至于连弄权的宦官都当成了亲信,成为左右朝政的人,并且在姜维弹劾宦官黄皓时,刘禅还极力维护宦官黄皓。
这说明了刘禅的用人是有问题的,照这样下去,以黄皓来专权的话,蜀汉的对外军事和政治都得靠占卜来决定了,这可是非常荒唐的事,不灭亡都天理不容。
二是刘禅的治国能力。
刘禅是没有权力欲望的一个皇帝,诸葛亮当政时期,他只负责祭祀,蒋琬和费祎当政期间,刘禅也不太管事,除了偶尔给蒋琬下个诏书,要求他出兵北伐之外,刘禅就很少有其他的治国处理政务的事情,给人的感觉,刘禅作为皇帝是不太管事的,因此朝中的大事都落入了宦官之手,这不就是第二个东汉吗?这种水平,刘禅无法甩锅。刘禅这种治国水平,能不灭亡吗?
刘禅
其次,再来说说刘禅所谓的“大智若愚”?
也就是在司马昭面前装傻,似乎欺骗了司马昭不杀他,如果懂历史的人,就会知道,从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到东汉末年,除了赵高弑杀了秦二世之外,就算是改朝换代,也没有弑杀前朝皇帝,比如王莽都没有杀西汉末代皇帝刘婴,曹丕没有杀东汉末代皇帝刘协,当时没有杀死前朝末代皇帝的传统,而一般是善待。
司马昭也不例外,他不杀刘禅不是因为刘禅表现得如何“傻”,而是司马昭需要借助刘禅的名气来稳定蜀汉局势和那一帮人,如果司马昭杀了刘禅,蜀汉就会有很多人会不服司马昭的弑君而起兵反抗,别的不说,镇守永安的罗宪和镇守南中的霍弋就会不服司马昭而起兵造反。
刘禅与宦官黄皓
不说刘禅,就说东吴末代皇帝孙皓,在东吴灭亡后,也被当时的晋朝俘虏,孙皓敢当面顶撞晋朝皇帝司马炎,并且讽刺晋朝权臣贾充,并没有因此而丢命,可见司马炎不杀孙皓,与司马昭不杀刘禅有着相同的目的,而不是因为刘禅所谓的“此间乐,不知蜀也”。
况且,司马昭是何许人也,刘禅再聪明,恐怕也无法在司马昭面前装傻,人家是靠阴谋诡计起家的,对于这一套欺骗人的把戏玩得炉火纯青,刘禅绝对也骗不了司马昭。
最后,说说刘禅和他父亲刘备的区别。
刘备是一个百折不饶、从不言败、永不放弃、时刻努力的开国之君,经历了九死一生,诸多磨难,刘备才在诸葛亮等人的辅佐下建立了蜀汉政权,刘备无论是识人、用人、军事、治国水平跟他儿子刘禅比起来,那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刘禅是完全不能和刘备比的。
刘禅
如果刘禅有刘备一半的能力,以不至于蜀汉会灭亡,邓艾兵临成都城下时,刘禅不仅拒绝了各路蜀军的支援,而且在谯周的劝谏下,直接不战而降投降了邓艾,而且还是在各路蜀军坚持抵抗的情况下,手下军队誓死抵抗,结果皇帝投降了,这事放在中国历史上都是极其罕见的,如果刘备在九泉之下知道他的后世不肖子刘禅就这样败掉了他打下来的江山,刘备绝对能气活过来。
一个不愿意花费一点点心血,把就父亲打下来的江山拱手让人的皇帝,根本就不是一个大智若愚的人,更不可能是什么千古一帝,而就是一个普通的、昏庸无能的皇帝,就连刘禅的儿子刘谌都宁死不屈,而刘禅就是做不到,还得给刘禅加一个怕死的头衔。
刘备曹操都没有一统江山,司马家族却做到了,但为什么晋朝如此短命
晋朝的短命,是咎由自取,也是汉人历史中一段惨烈悲剧的开始!但警示作用应该引起深思!今天小编不说历史书面记载的原因,只说一点:社会风气坏到空前绝后的水平!
风气之坏,后人难以想象!
一、西晋后半阶段,从宫廷到贵族到富裕平民。奢靡攀比之风就像毒瘤,快速摧毁健康的肢体;
二、全民拜金主义盛行,金钱至上的信仰几乎是全民信仰;
三、门阀士族形成强大的势力集团,只关注个人和集团利益,国家概念淡薄;
四、文化一枝独秀,空前繁荣,也带来空谈之风深入平民生活;
五、法制宽松,甚至国家法律明码标价可以花钱赎罪;
六、娘炮盛行,全国上下,包括民间都以:玉人作为男子美的标准,而不是正常的阳刚。
在这种风气之下,西晋统治阶层也是昏招迭出,祸害天下!
一、领土扩大反而减兵:害怕军人造反,大肆消减军队规模和降低军队等级;
二、增加人口五胡内迁:只图享受,不去设法感化,反而歧视压榨,积累矛盾;
三、漠视百姓强化特权:贵族阶层特权众多,就算是汉人平民也经常被特权阶层夺取土地农田,社会矛盾进一步加剧
民乱起,五胡乱华大行天下!
当彪悍的胡人开始反抗时,就算西晋王室民意坚挺,但依靠那些柔弱的男之玉人组建军队,依靠一心为己的门阀贵族同心同力,这个几乎就是幻想!没有体力的百姓,只有大举南下桃之夭夭。好在江水凶猛,挡住了胡人的铁蹄,万幸!没有跑成的汉人妇女,有些成了敌人的军中口粮(两脚羊·女人是两脚的羊肉,被胡人作为军粮)
西晋51年速亡(如果从灭掉东吴算起只有30几年寿命),是前车之鉴,风气不是一日形成,但坏风气往往可以快速成势,飞速蔓延!西晋的短命,就是这样造成的。愿历史真正成为明镜、给我们警示!谢谢阅读,下回见!(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或署名)
陕西省周至县马昭镇一共有多少个村
马召镇位于周至县城10千米。
辖马召1个社区和东火、崇耕、中兴、桃里坪、金盆、武家庄、涌泉、汤房、红崖头、焦楼、郭寨、纪联、东富饶、上马、四群、营东、营西、上孟家、群三兴、群兴、西富饶、三家庄、仁烟、枣林、辛口、熨斗、虎峪、仓峪28个行政村。南部是浅山区,北部是渭河平原。108国道贯穿南北,南环公路沿山而过。名胜古迹有位于黑河口的仙游寺,隋代在古玉女洞基础上建寺,有高35米的法王塔,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刘禅以“乐不思蜀”回司马昭的询问“安乐公,颇思蜀否”妥当吗
妥当啊,这样让司马昭觉得刘禅对他不构成威胁,也就不会灭了他,他也就吃喝玩乐快快乐乐的安享晚年了。
四人打麻将,一老汉自摸,高兴过度死亡,其余三人该承担什么责任
我说听过“夺命二饼”的故事。
我们小区旁边开了几家麻将馆,收费不贵,40块钱可玩一天,并且还包中餐。麻将馆的生意很好,但多以老头老太太为主。这此六、七十岁的老头老太太,退休在家,孙辈已大,赋闲在家,麻将馆就成了消磨时光的最好去处。
2016年年底,有一家麻将馆出了一件大事,一位姓张的老头死在麻将馆里,死因是过于激动,引发脑溢血抢救无效死亡。
张老头68岁,是那家麻将馆的常客。那天,他抓了一手好牌,几圈下来,饼一色落定胡夹二饼,心情自然紧张感动。他手气特好,刚过两圈,二饼自摸在手,一激动用力往桌上一甩,大叫一声:饼一色二饼自摸。
其他三人细看,发现情况不对:不见二饼。三人于是说张老头是诈胡,要他胡多少赔多少。张老头上上下下左左右右找那二饼可就是找不到,三人却逼着他赔诈胡的钱,他哪里受得了这种从跌落云端的刺激,嘴里辩解:明明摸了二饼!说着说着身子一歪,倒在地上,昏迷不醒。众人赶快联系120把张老头送到医院抢救,但为时已晚,医生诊断张老头死于脑溢血。
好在张老头的子女通情达理,没有苛刻追究麻友及麻将馆过多的责任。出于人道主义关怀,三位麻友各自掏了2000块,麻将馆老板赔了12000块。
事后,麻将馆老板细查那“夺命二饼”的去处,把麻将馆翻了一个底朝天,也没有找到那二饼。
过了一天,有消息传来,二饼找到了!给张老头装殓换衣服时,从右袖里跌落一物,众人一看,是一张麻将,捡起翻过来一看,是一张“二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