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有人说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省有十三个,清朝北洋军却只专注于打武汉三镇,这是为什么
- 清军多次重创武昌起义军,大获全胜后,为何还保不住溥仪的皇位
- 武昌起义后,清朝廷为什么非要用袁世凯不可呢
- 武昌起义一共牺牲了多少人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最终还是失败了
有人说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省有十三个,清朝北洋军却只专注于打武汉三镇,这是为什么
首先,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省份应该是15个,不是13个。山西和山东也曾宣布独立,不久又被清廷复辟。
1907年以后,清朝共计有23个省:关内19个省,关外3个省(奉天、吉林、黑龙江),再加上新疆省。(青海,西藏,内蒙属于特殊藩部。)当然,1887年建立的台湾省在1895年就割让给了日本。
所以,等到武昌起义的时候,满清在关内还有18个省。1884年建立的新疆省不算关内,因为关内指的是山海关以内、长城以南的汉族地区。当时,关内18个省都在武昌起义后发生了起义。满清真是到了“破鼓万人锤”的境地。
其中,山西和山东两省也曾宣布独立。山西在10月29日早上发动起义,宣布独立。可是,等到12月12日就被曹锟的第三镇新军赶出太原。山东是在11月13日由山东巡抚孙宝琦宣布独立,11月24日,孙宝琦又取消独立。
另外,直隶,甘肃和河南三省的起义都没有完成,没有宣布独立。关外三省和新疆省也没有宣布独立。
所以,武昌起义后有15个省成功宣布独立。最后,只有13省坚持到清朝灭亡了。不过,山西起义新军只是退出太原,清军没有全部收复山西。所以,也可以说是有14个省的独立坚持到清朝灭亡。
其次,北洋军除了打武汉三镇以外,还打了山西!
在武昌起义的第二天(10月12日),清军就调陆军大臣荫昌,海军大臣萨镇冰等率水陆两军赴湖北“剿办“。可是,北洋六镇官兵是袁世凯嫡系,不听荫昌指挥,荫昌镇压不利。14日,清廷形势紧迫,只能请袁世凯出山,出任内阁总理大臣。北洋军在袁世凯复出以后,开始对武汉三镇发动猛烈进攻。
俗话说得好,枪打出头鸟。武汉三镇是辛亥革命的“领头羊”,等到武昌起义11天后(10月22日),湖南和陕西新军才在分别长沙和西安发动起义。湖南和陕西成了参加起义的第二名和第三名!当时,革命党有约定。如果一省起义坚持超过10天,其他省份才相继举义!所以,这十一天内,清廷肯定集中兵力专打武汉三镇。
等到全国几个省相继宣布独立以后,清廷依然主打武汉。因为,武汉革命党的势力最大。而其他几省,多是旧官僚控制,属于“墙头草”。只要湖北被平定,其他几省也就该“望风复辟”。
可惜,“固若金汤”的黄河以北突然出现意外。10月29日,山西太原新军发动起义,宣布独立。山西成了北方唯一一个独立的省份。山西邻近直隶,严重威胁着清政府的首都北京。山西起义的消息传到北京以后,清廷朝野震动,很多王公贵族纷纷逃离北京。
清廷马上派出第六镇统制吴禄贞率部镇压山西起义。可是,吴禄贞倾心革命,和阎锡山组成“燕晋联军”,打算切断京汉铁路,扣留了清政府运往武汉前线的军用物资,并且计划挥师北上推翻清廷。
袁世凯很生气,腹背受敌。同时,袁世凯也发现山西对“后方”稳定的重要性。于是,袁世凯派人刺杀吴禄贞,并让曹锟北洋第三镇进攻山西。
12月13日,清军攻占娘子关,阎锡山抵挡不住。于是,山西都督阎锡山和副都督温寿泉兵分南北两路,继续战斗。在“南北议和”时,阎锡山向袁世凯示好,表示“拥袁世凯为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并赞同袁世凯建都北京的主张。1912年3月,阎锡山被袁世凯任命为山西都督,开始主政山西。
北洋军的战斗力真是强悍,等到1912年1月1日民国成立,孙文就任临时大总统时,武汉三镇已被袁世凯北洋军攻下两镇。
1904年,清廷将全国划分为三十六镇(军区),计划编练36镇新军。等到武昌起义时,只成立了26镇,共计18万人。其中,新军装备与训练以袁世凯的北洋六镇实力最强,分布在直隶、山东与东北。袁世凯的北洋六镇每镇拥兵12000余人,共计7万多人。剩下的10余万新军,分布在全国20余个镇。
袁世凯为这支部队花费600多万两白银,而其他各省新军花费不到北洋新军的一半。清廷也视北洋六镇为朝廷的主力军队,用以拱卫京师和驻防京畿。所以,单独派出北洋新军,任何一省的新军都不是北洋对手。
革命形势看似如“星火燎原”,烧遍全国。其实,湖北的革命军在北洋新军打击下,一直在节节败退。庆幸的是,袁世凯不想忠于清廷。而是选择了“南北议和”,逼清帝退位,袁世凯自己当大总统。
(文|勇战王聊历史)
清军多次重创武昌起义军,大获全胜后,为何还保不住溥仪的皇位
在清朝末年,八旗军队早已不堪重用。支撑晚清危局的主要是北洋新军,北洋新军的统帅是袁世凯。而袁世凯就是大清的掘墓人。这也正好应了那句话:“以摄政王始,自摄政王终。”在清朝末年,中央已经无力控制北洋新军,同样也对南方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无能为力。
当时的形式是这样的:北洋新军,南方革命党,清廷三方势力。袁世凯虽然是清朝命官,实际上谁都知道,哪方赢,就看袁世凯站在哪一方。
武昌起义,也就是辛亥革命的爆发有一个偶然的因素。1911年,清廷颁布“铁路国有法案”,宣布把此前商办的铁路收归国有。于是四川爆发了“保路运动”,武昌新军都调到四川镇压叛乱去了,兵力空虚。所以武昌起义成功了。当时,孙中山还在美国筹集起义款项,直到年底才被请回来当了临时大总统。但是,孙中山手里没钱,无法保证新政府的运转,在这一点上,他有求于袁世凯。
在和革命党军队激战时,部下冯国璋,张勋作战勇猛,差点就要摆平了革命党军队。这时,袁世凯体现出了他的政治头脑。立即停战,开始谈判,和孙中山,和同盟会谈判。
谈判的结果就是,同盟会答应由袁世凯劝说清帝退位,而以支持袁世凯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为交换条件。
1911年11月底,此时的摄政王,隆裕太后已经完全作不得主。虽然对袁世凯出而反而的态度切齿痛恨,但也无可奈何。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宣布接受南京参议院通过的《清室优待条约》,并发布《逊位诏书》,宣布溥仪退位。从这一刻起,大清帝国走到了历史尽头。
武昌起义后,清朝廷为什么非要用袁世凯不可呢
武昌起义前后,清政府已处在风雨飘摇之中。统治中国半世纪的慈禧太后和傀儡光绪皇帝已先后死去二年多,末代皇帝溥仪还是哭鼻子的孩子。
反清浪潮一浪滚过一浪,腐朽的清王朝随时都要被革命党人所淹没。
而武昌新军中的同盟会人恰好充当了先锋,武昌城头打响了灭清第一枪,建立了军政府,得到了全国各地纷纷响应,一时间,各地许多省份宣布脱离清政府。
孙中山带领同盟会等革命团体,在1912年元旦在南方宣布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任中华临时大总统。
当时盘踞北方最大势力的是袁世凯北洋军,为了早日推翻清庭,南方革命党人和北方袁世凯进行了谈判,只要袁世凯将清庭推翻,就让袁任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
袁世凯就一方面同南方党人谈判,一方面逼清皇退位,只要禅让,保证清庭继续在北京享受皇室礼遇。
就这样,清庭以禅让的形式正式退出历史舞台。而袁世凯窃取了胜利果实。
这说明同盟会革命党人还没有强大的武装力量,袁世凯北洋军阀是一股最大的军事武装。为了中国早日推翻满清封建社会,建立民主的中华民国,南北合谈,让袁世凯成为了大赢家。北洋军政府统治了中国
13年,直到北伐战争消灭了三大军阀止。
武昌起义一共牺牲了多少人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最终还是失败了
谢谢邀请。武昌起义死亡人数与古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相比死亡人数似乎是最少的。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开端,四川保路运动为武昌起义提供良机,武昌起义敲响了腐朽清王朝丧钟,也结束了中国二千一百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
武昌起义牲牺多少人存在一定争议,有说二、三千人,有说万余人的。
辛亥革命最终是失败的。
辛亥革命,没有彻底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孙中山被迫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革命党人进行了反对袁世凯称帝的“二次革命”。
袁世凯窃国称帝,封建军阀专制统治形成 ,中国人民仍然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