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两次出现“招安”一词,都是宋江背着晁盖说出来的,晁盖不想招安吗
梁山泊中,大部分好汉是被逼上梁山的。在被逼上梁山的名单上,必定应该有托塔天王晁盖的大名。而且,与林冲的被逼不同,晁天王是被自家兄弟集体设计,走投无路上了梁山。施耐庵在七十一回本(含楔子)中,宋江两次背着晁盖提到了招安。虽然是背着老大谋划招安之事,但晁盖肯定是知道的。晁盖其实并不反对招安,而且,与宋江一样,心理也想着招安的事情,只是时机不成熟而已。
先说说晁盖被逼上梁山的事情。这个事情的起因是一个叫赤发鬼刘唐的人挑起的,是他向晁盖传递了生辰纲的消息,并撺掇晁盖夺宝的。奇怪的是,梁中书和他老婆密谋的事情,竟然会让一个来历不明的江湖贩子窃取了情报。还有一个很奇怪的情况,就是公孙胜又何以得知生辰纲准确的押运时间和路线呢?所以,生辰纲案件从一开始可能就是一个圈套。吴用积极参与到劫取生辰纲的行动中,并以非常拙劣的错漏百出的手段,“智取”了这笔足以犯下杀头之罪的财富。
生辰纲绝对不是智取,而是吴用故意留下蛛丝马迹,让官府破案,逼晁盖上梁山。吴学究在石碣村说服三阮撞筹时,就仔细了解了水泊梁山的情况,心底早就盘算妥了。何涛的弟弟何清在给他哥哥讲述案情时,就提到七个贩枣客中,一眼就能认出其中一人就是东溪村保正晁盖。试想,连一个乡间赌徒都能把案子破了,吴用的计谋得多拙劣。可是,施耐庵偏偏要写成”智取生辰纲“。这便是施公在书中惯用的曲笔。到底吴用计谋有多拙劣,看官们不妨取书细读品味一番。
生辰纲事发后,宋江担着血海关系前往东溪村报信。晁盖依然抱着侥幸心理,赖在庄上不肯按照吴用的预定路线上梁山。宋江报信,大概是巳牌十分,约上午九点多钟。而当朱仝雷横包围晁盖庄园时,已经是第二天一更天气,大约晚上十一点多钟。见官兵真的杀进来捉人了,才发声喊,杀将出来,率众逃命。如此一来,晁盖就算是彻底与官府为敌了。
晁盖劫生辰纲的目的,并不是想造反,而是要为弟兄们谋一套富贵。如果不是吴用挖坑,晁盖不一定会走到上梁山这条道路。在晁盖之前一年,就有人神不知鬼不觉的劫走了生辰纲,无法破案。吴用号称”智多星“,且是《水浒传》全书之中最厉害的谋士,如此低能的“智取”,原来是心怀叵测,要逼晁盖上梁山。
既然是被逼上梁山的,晁盖心里当然不情愿了。一心要为弟兄们谋富贵的晁天王,必定会为大家找一条好的出路。这条出路,还得符合梁山弟兄的多数人意愿。
梁山上最早提招安的,正是续书中反对招安最坚决的武松。续书这种写法是否忠实施耐庵的总体创作意图,很难讲,但武松对待招安的态度如此反差,恐怕是续书的破绽了。水浒传是一部被腰斩了的名著,为保持故事的完整性,后来有不少的续书。其中,最为通行的就是《征四寇》。续书与施公原著的档次差了去了,仔细研读,破绽不少。这是题外的话,但也能证明武松等反对招安,不一定是施公的本意。这一点,腰斩水浒的金圣叹可以作证。金老在批第五十九回晁天王中箭这一回时,讲到”……晁盖虽未死于史文恭之箭,而已死于厅上厅下众人之心非一日也。”简而言之,晁盖已经丧失人心,在梁山好汉的心里早已死了。
金圣叹不一定对,因为晁盖也是要招安的,并不会失去人心。但金老的批点证明梁山众人心向招安,没有后来续书中所讲的武松等人激烈反对的前后矛盾的写法。因为,金圣叹看过了七十一回后的真故事。
武松提招安,是在第三十一回“武行者醉打孔亮,锦毛虎义释宋江”。当时,在孔太公庄上宋江与武松分手时,武松告诉宋江要去二龙山入伙,并说:”天可怜见,异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时却来寻访哥哥未迟。“可见,梁山兄弟上山落草之时,就心存招安之念了。
宋江两次提招安,分别是在五十五回徐宁被骗上山、第五十七回打青州劝降呼延灼的时候。其实,在此之前,宋江还提过一次招安的事情。就是在武松说招安的时候,宋江顺着他的话,希望武松撺掇鲁智深、杨志一并招安。所以,招安并不是宋江藏着掖着的地下活动,众人面前并不隐瞒。
宋江不隐瞒众人,自然也就不会隐瞒晁盖了。第五十四回“高太尉大兴三路兵,呼延灼摆布连环马”,书中交代,呼延灼副将彭玘先降了梁山,在劝降另一员副将韩韬时,彭玘说道:”晁宋二头领替天行道,招纳豪杰,专等招安与国家出力。“彭玘被俘之后,宋江专门把他送到大寨,教与晁天王相见了。施耐庵故意写这么一笔,无非是在暗示,晁天王也对彭玘说了有关招安的话。否则,彭玘不会信口雌黄,说晁宋二头领都要招安。
可见,晁盖从一开始就不想上梁山。上了山后,仍然在为弟兄们谋出路。宋江的主张恰好符合晁盖的心思,晁天王同样是希望把梁山壮大,积攒条件作为招安朝廷筹码。
水浒传中首先提出招安的是武松,为什么上梁山后他却反对招安
武松对招安前后变化!
水浒中,确实是武松首先提出招安的,武松也确实反对过招安。为什么会这样的变化呢?其实谁都不想生来就成为坏人,武松也不例外,尽管小时候的他有点痞子气,喜欢打个架斗个殴,这些对于一个血气方刚、孔武有力的毛头小伙子来说是很正常的事情。
书上说武松在老家里,喝醉了酒,与县里的一个小吏争执,一失手,把那家伙揍晕过去了,武松以为把他给揍死了,吓得逃跑了,在柴进家里躲了一年多。
在柴进家里开始给的待遇还不错,可是时间长了就不中了,柴进没耐性,有点多嫌武松了,在此后的日子里,武松受的那个白眼别提再多了,待得武松黑够白够的。所以后来第一次遇到了宋江的时候就指桑骂槐地把柴进给抢白了一顿:只要知道宋大哥在哪里,我立马去找他,人家宋大哥是有始有终的人!可见武松心里那个气啊!我们也可以大胆地推测一下,正是武松心里那个气呀,所以他心里才那个悔呀,悔不当初自己为什么那么冲动,弄得自己有家难回!
武松经历了这一点事儿长大了许多,思乡的心情也越来越迫切,于是就是辞别宋江兄弟和柴进,就回家看望哥哥去了!
一路上武松风餐露宿,三拳两脚打死了景阳岗上的老虎,做了阳谷县的刑警大队付大队长 ,见多了阔别了一年多的哥哥,还第一次见到了如花似玉的嫂嫂——潘金莲。按说有武松一个人挣工资,养活哥哥和嫂嫂是没问题的,再加哥哥外出挣点儿,小日子应当满红火的,可是幸福总不是人们所期望的一样如期到来,常常失信不来。趁武松到东京出差,潘金莲竟然和奸夫西门庆,在邻居王婆的帮助下,把武大给毒死了!
武大可是武松唯一一个相依为命的亲人!听到噩耗的武松心里那气呀!气归气,事儿归事儿,武松这一次没有冒冒失失。他耐心地调查取证,走访证人,得到了第一手可靠的证人、证据,并把这些材料提交给县长,走的完全是正当的有法可依的路子。可是县长大人在得了西门庆的好处之后却认为证据不足,不予以立案!武松岂是那种有仇不报之人!既然政府不敢或不愿意管,那我就对不起了,自己管了。政府的威严从此开始在武松眼里变得一文不值了。于是后面就发生了怒剐潘金莲、斗杀西门庆、血祭武大郎等等脍炙人口的故事。
武松遭人诟病的主要是快活林上的黑吃黑,蒋门神不是什么好东西,为害一方,只要在快活林做买卖,就得交保护费,施恩也不是好东西,甚至比蒋门神更黑,他收回快活林之后立马提了三四分的利!武松帮助施恩是典型的黑吃黑。可是如果我们仔细了解一下当时的社会背景,可能就有所谅解。宋朝是一个管理宽松的社会,很多时候政府官员游山玩水、吃酒酬唱就是办公,所以一些社会管理的责任就旁落到了某些带有黑色性质的组织了,蒋门神和施恩就属于这一类。快活林即便是没有蒋门神、施恩等人,也会有张门神、李恩之类的人来收管理费。武松是个粗人,不懂什么高深的道理,他认为帮助施恩夺回快活林是很正当的。
再后来就是血溅鸳鸯楼。武松确实下手有点狠,前前后后一共一十八条人命葬身武松的刀下。可是列位看官想想啊,正直的人最气不过别人的欺骗与陷害,明白过来怎么回事的武松哪里还能咽下这口鸟气!盛怒之下的武松已经不是原来的武松了!武松变了!
武松变“坏”了,不相信政府了,靠天靠地算不了好汉,只有靠自己才是好汉的作为!所以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后来武松为什么极力反对宋江招安。论私,宋江是他梦寐以求的好大哥,他应该听大哥的话呀,可是武松这一次不听了,他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他官府是靠不住的,上下都是一片乌黑的。从此武松便走上了反政府的不归路,一桩桩一件件,都与他对政府的仇恨相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