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奉使宣抚

南宋贪官曾觌是个不错的词人,有什么代表作?宣太后和赵姬同样都找了情人生了孩子,两人有何不同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1-21 06:56:27 浏览5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南宋贪官曾觌是个不错的词人,有什么代表作

南宋贪官曾觌是个不错的词人,有什么代表作?


一、潜邸旧人

高宗绍兴30年(1160年),曾觌以寄班祗候的职务成为建王内知客,建王赵玮就是后来的宋孝宗。

宋金之战中,宋高宗赵构被金兵追得上天入海,结果丧失了生育能力。建王赵玮是他从皇族中领养的孩子

绍兴32年(1162年),宋高宗让位于改名为赵昚的建王。 宋孝宗即位以后,对于曾觌、龙大渊这些潜邸旧人极为宠幸。这两个人也没有辜负皇帝的”好心“。《 宋史 ·列传第一百四十二》:

时曾觌、龙大渊怙旧恩,窃威福,士大夫颇出其门。

曾觌、龙大渊贪财受赂、恃宠干政,朝廷很多官员出自他们的推荐。因此对于二人的弹劾之议此起彼伏。宋孝宗只好把这两个不成器的家伙贬黜:

有旨出渊、觌,中外称快。 《 宋史 ·列传第一百四十二》

二人虽然被贬,但也是一方大员,龙大渊为江东总管,曾觌为淮西总管。龙大渊去世以后,念旧的宋孝宗还是把曾觌调回了身边。

对于跟随自己一起创业的人,老板们总是有一层特殊的感情。

二、贪官词人

曾觌善于揣摩上意,他多次陪同高宗、孝宗宴乐并献词 ,每次都令太上皇赵构开心不已。

周密《乾淳起居注》记载:

淳熙九年八月十五日,驾过德寿宫起居。太上留坐....侍宴官开府曾觌恭进《壶中天慢》一首云:

素飚漾碧,看天衢稳送、一轮明月。翠水瀛壶人不到,比似世间秋别。

玉手瑶笙,一时同色,小按霓裳叠。天津桥上,有人偷记新阕。

当日谁幻银桥,阿瞒儿戏,一笑成痴绝。肯信群仙高宴处,移下水晶宫阙。

云海尘清,山河影满,桂冷吹香雪。何劳玉斧,金瓯千古无缺。

上皇大喜曰:“从来月词不曾用金瓯事,可谓新奇。“赐金束带紫番罗水昌注碗一副,上亦赐宝盏古香。

宋高宗赵构,和其父亲一样,是个文化修养极高的人。对曾觌的《壶中天慢》大加赞赏并赏赐宝物,孝顺的宋孝宗也同时赏赐宝盏古香。

周密《武林旧事》记载了另一次献词,乾道三年,宋孝宗陪同太上皇后苑赏花,曾觌奉旨填词,献上了一首《阮郎归·咏燕》。:

乾道三年三月.......太上倚阑闲看,适有双燕掠水飞过,得旨令曾觌赋之,遂进《阮郎归》云:

柳阴庭院占风光,呢喃春昼长。碧波新涨小池塘,双双蹴水忙。

萍散漫,絮飞扬,轻盈体态狂。为怜流水落花香,衔将归画梁。

将要登舟时,张抡填了一首咏柳词献上:

柳色初浓,余寒似水,纤雨如尘,一阵东风,毂纹微皱,碧沼鳞鳞。

仙娥花月精神,奏凤管,鸾弦斗新,万岁声中,九霞杯内,长醉芳春。

曾觌不服气,次韵也做一首《柳梢青·咏柳》 :

桃靥红匀,梨腮粉薄,鸳径无尘,凤凌虚,龙池澄碧,芳意鳞鳞。

清时酒圣花神,看内苑,风光又新,一部仙韶,九重鸾仗,天上长春。

宋高宗父子大喜,对两位词人”各有宣赐。“可以看出,宋孝宗很孝顺,曾觌很会来事,每次都令太上皇赵构很开心。

领导想的就是下属必须做的,因此曾觌受到宋孝宗的宠爱也不奇怪。

三、黍离之悲

花庵词客黄升在《中兴以来绝妙词选》中说过:

曾海野,东都故老,及见中兴之盛,尝侍宴上苑,进《阮郎归》咏燕、《柳梢青》咏柳,一时推重。其奉使旧京,作《上西平》,重到临安,作《感皇恩》,感慨淋漓,甚得大体,人所不及也。

曾觌除了侍宴献词之外,还有另外两首词。其中出使金国路过汴京时作词一首,回到临安时又作词一首,两首词被黄升认为”感慨淋漓,甚得大体“,常人不及。

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隆冬,在汴京陷落40多年以后,曾觌作为副使与汪大猷出使金国。路过曾经的汴京时触目伤怀,填了一首《上西平》。

《上西平》这个词牌,又叫做《上平西》、《上平南》,我们更熟悉的名字是《金人捧露盘》。曾觌的这首《金人捧露盘·庚寅岁春奉使过京师感怀作》 ,让我们感受到这位御用文人难得的黍离之悲。

神京、繁华地,旧游踪。正御沟、春水溶溶。

平康巷陌,绣鞍金勒跃青。解衣沽酒醉弦管,柳绿花红。

到如今、余霜鬓,嗟前事、梦魂中。但寒烟、满目飞蓬。

雕栏玉砌,空锁三十六离宫。塞惊起暮天雁,寂寞东风。

靖康之难时,曾觌只是十几岁的少年,作为一个汴京当地人,自然忘不了当年国都的繁华。

在出使的路上,曾觌还有一首《忆秦娥·邯郸道上望丛台有感》

风萧瑟。邯郸古道伤行客。伤行客。繁华一瞬,不堪思忆。

丛台歌舞无消息。金尊玉管空尘迹,空尘迹。连天草树,暮云凝碧。

丛台又称武灵丛台,是战国赵武灵王检阅军队与观赏歌舞之地 。曾觌以古喻今,写出了兴亡之感,黍离之悲。

回到临安时填了一首《感皇恩 重到臨安》:

惜春心,花枝常好。只恐尊前被花笑。

少年青,耐得幾番重到。舊歡重記省,如天杳。

綺陌青門,斜陽芳草。今古沈送人老。

帝城春事,又是等來了。亂紅隨過雨,鶯聲悄。

从这首词中,故国之悲一扫而空,又回到了“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的歌舞升平的世界。

这可能也是黄升所说的”甚得大体“吧。

结束语

曾觌一生官运亨通,遭到弹劾后,也是地方大员。淳熙元年(1174),65岁的曾觌除开府仪同三司, 6年后,七十一岁的曾觌去世。

结束时,老街以惯例填词一首《阮郎归·咏燕》为作业:

东君惜雨湿流光,双双倩影忙。穿梭燕剪柳丝长,芹泥芳草香。

乌巷口,小池塘,依稀理旧狂。呢喃软语梦黄梁,窗前飞絮扬。

@老街味道

宣太后和赵姬同样都找了情人生了孩子,两人有何不同

秦惠文王和秦庄襄王怎么也不会想到,去世之后,王后会给自己“带绿帽子”。秦惠文王去世之后,宣太后曾经与义渠王私通,并且生下了两个孩子。秦庄襄王去世之后,赵姬曾经与宦官嫪毐私通,也生下了两个儿子。

两个人都曾经以太后的身份私通,但是两个人的下场却不一样。宣太后不仅与义渠王私通,后期还公开豢养了魏丑夫,临死之前还下令让魏丑夫陪葬。即使这样,后世历代秦国君臣还是非常敬重宣太后。赵姬则不一样。蕲年宫兵变之后,秦始皇将赵姬幽禁在雍城。秦始皇还曾经屠杀了27位进言的大臣,直到第28位臣茅焦出现,秦始皇才“放过了”赵姬。最终,赵姬也得以安享晚年。

虽然宣太后和赵姬都得以安享晚年,但是两个人安享晚年的过程却不一样。赵姬差一点就要被幽禁一辈子,宣太后则一直过得不错。宣太后去世之后,历史给予了她较高的评价。赵姬去世之后,历史评价却相对比较负面。两个人都是找情人生孩子,为什么两个人的处境和结果却不一样呢?

赵姬和宣太后根本就不是一路人。宣太后是一位政治家,跟吕后、冯太后、武则天差不多,都是非常优秀的女政治家。都说秦国“奋六世之余烈”,其实里面应该再加上一个宣太后。从秦惠文王到秦昭襄王,期间最主要的过渡就是宣太后。宣太后靠着自己出色的政治才华,成功地消灭了义渠,解除秦国东出的最大后顾之忧。宣太后还瓦解了山东六国合纵,进一步壮大了秦国的力量。宣太后掌权期间,秦国的国力继续增长,对于秦国的贡献功不可没。

赵姬则不一样,她顶多算是一个“艺术家”。赵姬长得可能非常漂亮,也可能非常具有艺术才华。赵姬在政治上却不行,只能算是一个普通的女人。赵姬对于秦国最大的贡献,就是为秦国生下了秦始皇。赵姬当太后期间,政治上几乎没有什么贡献,反而先与吕不韦私通,再与阉人嫪毐私通。两个人的能力不同,最终的结果自然也就是不同。秦昭襄王想扳倒宣太后并不容易,秦始皇想扳倒赵姬却非常容易。

赵姬跟嫪毐生了两个儿子,宣太后跟义渠王也生了两个儿子。虽然都是与情人生了孩子,都是太后生孩子。但是两个人生孩子的目的却不一样。宣太后从跟义渠王“勾搭”在一起的那一天,就怀着攻灭义渠国的目的。宣太后成功地取得了义渠王的信任。时机成熟之后,宣太后将义渠王引诱到甘泉宫,并将其杀死。此后宣太后与秦昭襄王一起发兵攻灭了义渠。

秦惠文王和张仪、司马错都没有完成的事业,宣太后一举完成。秦史专家马非百曾经认为宣太后征服义渠的功劳,不亚于司马错征服巴蜀。

赵姬与嫪毐勾搭在一起,纯属为了个人的欲望,满足个人的私欲。赵姬为嫪毐生孩子,不仅没有起到任何正面影响,反而使得整个秦国蒙羞。宣太后的情人好歹是一方诸侯,但是赵姬的情人却是一个宦官。一国太后为一个宦官生孩子,秦国宗室受到的羞辱自然可想而知。

赵姬跟嫪毐却不知道收敛一点,竟然给一个宦官封侯。嫪毐封侯之后,竟然学起了吕不韦,豢养门客。嫪毐还宣称自己是秦始皇的假父。嫪毐和赵姬不仅抹黑了秦始皇,还抹黑了整个秦国。因为赵姬和嫪毐私通之事,秦国成了天下的笑柄。

更令秦始皇难以接受的是,嫪毐竟然发动了叛乱,企图颠覆秦国。如果蕲年宫之变胜利的是嫪毐,最终被杀的将是秦始皇,秦国数百年的基业也将被颠覆。虽然叛乱由嫪毐发动,但是赵姬有脱不了的干系。如果赵姬不是太后,极有可能被处死。秦始皇将其幽禁在雍城,已经算是念及了母子之情。

宣太后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自己勾搭义渠王只是手段而已,并没有陷入爱情的漩涡。最终宣太后成功地从爱情中抽身,并杀死了义渠王。我们可以谴责宣太后是个“爱情骗子”,但是不得不承认她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赵姬不知道想要什么,只知道自己需要爱情。为了爱情,赵姬可以给宦官封侯,可以纵容宦官,甚至造成了嫪毐谋反。虽然赵姬是一个“痴情女子”,却有害于秦国和秦始皇。

虽然赵姬和宣太后都是太后,但是两个人的势力却完全不一样。宣太后长期掌握政权,拥有许多支持者,而且芈氏在秦国也拥有一定势力。比如当时的重要大臣魏冉就是宣太后的弟弟,芈氏大臣在秦国也不在少数。此后芈氏,还有华阳夫人等。楚国集团在秦国朝堂之上有一定势力。

赵姬在朝堂之上则没有任何势力。秦始皇未亲政之前,赵姬也没有扶植出来自己的力量,就扶植了一个嫪毐。赵姬家族在赵国也不是有实力的家族,史籍也没有赵姬进入秦国之后携带者赵氏子弟。当秦始皇平定蕲年宫之变的时候,赵姬才发现自己根本没有“自己人”,在秦国也没有势力,真正能够凭借的就是“太后”这个头衔。

宣太后成为太后的时候,秦昭襄王已经年满19周岁,已经拥有了执政能力。在这种情况下,秦昭襄王并没有立即亲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秦昭襄王和宣太后差距并不大。秦始皇是中国古代的千古一帝,能力自然不必多言,而且是一个非常刚硬的人。甚至不少人认为,秦始皇是一位非常残暴的君主。这样一位君主,以铁腕手段对付赵姬也可以理解。秦昭襄王虽然也非常有能力,但是比起秦始皇还是要差一些,也没有秦始皇那么刚硬。赵姬和宣太后的儿子不一样,也是造成两个人下场不一样的重要原因。

宣太后为了义渠王生了孩子,最后却杀死了情人,成全了大秦的基业。赵姬一直护着嫪毐,最后嫪毐被车裂,两个孩子被摔死。后世提到赵姬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她与嫪毐的“故事”;提到宣太后的时候,首先肯定他的历史贡献。

隋朝末年,太原的李渊迟迟不起兵,他到底在等什么

大凡要想成就一翻事业,不能急躁冒进,都要先打好基础,具备了成就事业的条件,方可采取措施,果断向事业成功的顶点迈进。机遇总是给有准备人的,当万事具备的时候,向事业顶点迈进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历史和后世总是把李渊写成是犹柔寡断、忠厚平庸的老好人,其实是有点不合史实的。隋朝末年,天下大乱,李渊却迟迟不肯起兵造反,有人说是李渊太胆小怕事,其实不然,他是在等待更合适的时机。一是为了迷惑稳住朝廷的人。起初,隋炀帝对李渊很不放心,让李渊在山西镇守,还派人监视他的举动。为了迷惑朝廷的人,他显得很忠诚朝廷,积极为朝廷防御突厥人的进攻,镇压当地农民起义,善待朝廷监视他的人。二是积极集聚力量。李渊利用防御突厥和镇压农民起义,招降纳叛,招兵买马,扩充自己的实力。还暗中让李世民结交豪杰,招纳逃亡,网络各种人才。如刘文静、裴寂、长孙顺德、刘弘基等,都纷纷归服李渊麾下。三是不做枪打出头的鸟。李渊一再忍耐,一再向朝廷示好献忠心,就是在暗中观察局势。隋炀帝的暴政虽让天下大乱,但初始隋朝的势力还很大,如果冒然起兵反隋,就会遭到隋朝势力的全力镇压,那样就得不偿失,很难成事。他一面观察天下局势,一面坐看隋军与各起义军的争斗,及起义军与起义军之间的争斗,他要坐收渔翁之利。四是注意收聚民心。在全国起义风起云涌之际,隋炀帝在江都被狐立,起义形势成熟,必须尽快拿下长安。李渊仍不肯起兵,他让李世民等假装把自己灌醉,睡晋阳行宫宫女,酒醒后还假装吃惊害怕,要将李世民绑缚送官,以观人心。为了除去朝廷监视他的人,他指示手下告发监视他的人,诬陷他们暗中勾结突厥,引突厥入寇。以此他顺理成章将监视他的人收监并杀掉。五是选准时机,以被逼姿态起兵反隋。617年,李渊治下的马邑鹰扬校尉刘武周发动兵变,杀死马邑太守,自称天子。接着利用几个月的时间,刘武周攻破楼烦郡,进占汾阳宫,并与突厥勾结,图谋南下争夺天下。隋炀帝听报大怒,要提李渊到江都治罪。这时李世民及众手下纷纷劝李渊起兵,李渊这才被逼无奈,同意起兵反隋,并顺理成章进一步招兵买马,增强实力。

常言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李渊其人城府很深,他之所以不迅速起兵,就是在等待观望,暗中准备,等到条件具备,时机成熟,他不动则已,动则一举成功。有人说李渊是历史上称帝最快、统一最快的大一统王朝开国皇帝,他之所以能得到这两个历史之最,最关键的就是李渊很会暗中积蓄力量,很会把握有利于己的大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