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现在的云梦是不是古代的云梦泽
感谢邀请!
答:现在的云梦县,隶属湖北省孝感市,是武汉城市圈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湖北省中部偏东、江汉平原东北部,面积604平方公里,云梦县下辖9镇3乡,常住人口53.68万人(2017年)。
云梦因水而得名,云梦置县于西魏大统十六年(550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县府驻地城关曾是楚国的别都、秦朝的禁苑、汉晋的郡治,汉渝铁路、316国道纵贯南北,汉宜公路、汉十高速公路横穿东西,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临境而过,境内存有著名的楚王城遗址,出土有睡虎地秦代竹简等文物。
古时候的云梦泽:“气吞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古时的湖南湖北是长江中下游泄洪区,据说有一片大湖,叫云梦泽。
根据《汉书·地理志》记载,云梦泽在南郡华容县(今湖北省潜江 县西南)的南面,一般认为它的范围并不大,也不包括洞庭湖。可是晋代以后的经学家将古云梦泽的范围越说越大,一般都把洞庭湖包括在内。
《唐诗鉴赏辞典》载:“云梦:水泽名。古代云梦二泽,长江 之南为梦泽,长江 之北为云泽,后淤积为陆地,并称为云梦泽,约为今洞庭湖北岸一带地区。”
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一册注为:“古云梦泽范围很广,是现在湖北省东南部、湖南省北部一带低洼之地的总称。”云梦泽的名称最早见于《左传》,《左传》有时称它为“云”有时称它为“梦”。
《楚辞》有时称它为“梦”,有时称“云梦”。《战国策》、《吕氏春秋》、《淮南子》都称它为“云梦”。后世对它的说法很多:一说本有两处大泽,一处名“云”,一处叫“梦”,因为它们距离很近,故合称“云梦”;一说原是一处大泽,简称“云”或“梦”,全称则为“云梦”。为什么云梦泽会发生地名不固定、地点不明确、范围不肯定的情况呢?究其原因可能与汉代司马相如所作的《子虚赋》有关。《子虚赋》云:“臣闻楚有七泽,尝见其一……云梦者,方九百里”,“其东则有蕙圃:蘅兰芷若,芎菖莆”,“其南则有平原广泽……登降陁靡,案衍坛曼,缘以大江 ,限以巫山”,“其西则有涌泉清池……有神龟蛟鼍、瑇瑁鳖鼋”,“其北则有陰林:其树梗楠豫章,桂椒木兰……”《子虚赋》将云梦泽描绘成范围极其广大、物产异常丰富的巨湖大泽。据《中国文学史》第一册载:此赋深受汉武帝的赞赏,汉武帝读了《子虚赋》后说:“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后来他召见司马相如,并因此赐给他一个官职。从此,右云梦泽横跨长江 南北、囊括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的说法,就广泛流传了,直至今天还有巨大的影响。
因此,今天的云梦并非是古代的云梦泽,起码比古代的云梦泽要小得多。
历史上真的存在过云梦泽吗
举凡玩过《轩辕剑》的朋友,一定记得一处神秘之所——云梦泽。许多人或许认为这是个虚构出来的地方,而事实上在历史古籍之中,这个名字曾反复出现过。
云梦泽,有名云梦大泽,据现代考古发现推算这个大泽最广阔之时,达4万平方公里。如今沧海桑田,此地已经变为陆地,其地点被认为属于湖北江汉一带。
在《左传》、《国语》等古籍中,曾载此地原是先秦时期楚国国君的狩猎之地,因国王名“云梦”而得此名。传说这里曾东衔大别山麓及长江沿岸一带,西至宜昌、宜都一带,南连松滋、公安,北暇随州、京山。地貌之广,令人叹服。
《春秋》之中则认为云梦泽在荆州以东,江汉之间的位置。有人将洞庭湖认作为云梦泽,其实两者根本不是一回事。
随着历史进程的不断迈进,原始地貌也逐渐发生变化,云梦泽西部因为接纳大量江水带来的泥沙,逐渐形成汉江陆上三角洲。直到《水经注》出现之时,云梦泽的地理位置已经发生变化,移至华容县以东。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许多原先属于云梦泽的地域被逐渐开垦,因此无法找到原先的踪迹。时至宋朝之时,云梦泽只剩下一个不到7.5公里的小湖泊,因其芦苇茂盛,又被称为“百里荒”。至此,云梦泽已经彻底解体。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赏析
首先这诗句并非杜甫所作,而是出自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写云梦泽水汽蒸腾,岳阳城受到洞庭湖波涛的摇撼。句式对仗工整,意境灵动飞扬,表现出大气磅礴的气势。一个“蒸”字写出了云蒸霞蔚、龙腾虎跃、万马奔驰之势;一个“撼”字,笔力千钧,如同巨澜飞动、“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场景,然而,“岳阳城”又被壮阔的湖水所拥抱。这使读者比物联类:一座古城与浩淼的湖水相比尚且如此渺小,更何况是一个人的力量。如果没有湖的涵养、滋润,就不会有百草丰茂、万树花开的美景。这里妙笔生花,一语惊人,是千古名句。
“气蒸云梦泽”里的「云梦」具体是哪里为什么这么叫
云梦并非指岳阳。据史料记载,云梦泽所在区域非常广阔,大致在今天的湖北省东部大别山以西,至宜昌、宜都以东、随州、钟祥以南、长江以北的一大片区域。当时的楚国人,把那片如海洋一般的大面积水域,叫做“云梦泽”。云蒸霞蔚、如梦如幻、千里泽国。当时,长江以南也保持着浩瀚的水面,称之为洞庭湖,不过,洞庭湖在古时候也被统称作云梦。
云梦泽这片区域中有山林、河流、湖泊、沼泽等各种地理形态。汉江、长江穿行其中,由于古云梦泽地区地势低下,水流流速缓慢,江水携带的大量泥沙於积于此,导致整个长江以北河道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云梦泽由连绵不断的湖泊和沼泽所组成。长江、汉江流到这一广阔区域时,呈现漫流状态,江湖不分,随季节的不同,水位自然消长。夏季洪水来临时,整个云梦泽区域完全是一片泽国,全盛时,其蓄水面总面积达26000平方公里,成为长江和汉江洪水的自然调蓄场所。
到唐朝之后,云梦泽区域多年接纳长江和汉江大量江水带来的泥沙,使其不断向东西两端发展,形成广袤的江汉平原,随着平原的形成,土地也大量被开恳。云梦泽主体被日益压缩。虽然彼时孟浩然写下名篇“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但那时长江以北的云梦泽已退化成为沼泽,并被新发展的三角洲平原所不断取代,早已不复秦汉时期浩如海洋的气势。
明、清两代以来,江汉平原已因泥沙的长期淤填被分割成数量众多的较小的湖沼,湖北被称为千湖之省,正是古云梦泽被分割、解体而残留的遗迹。由于河流堆积作用的加强,内陆三角洲的逐渐扩大,以及围湖垦殖的普遍进行,云梦泽随自然发展趋势走向淤塞并消亡,到目前,仅留存于史料记载之上。
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