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暗渡陈仓”中的陈仓为什么要改名为宝鸡
- 为什么很多人说:普洱茶就得有霉味的陈仓味
- 诸葛亮为什么打不下陈仓
- 如果你是诸葛亮,你会怎样攻打陈仓
- 你知道陈仓改名宝鸡的历史典故吗
- 韩信到底是怎样打通陈仓道的
- 暗度陈仓,是什么意思
- 暗度陈仓的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暗渡陈仓”中的陈仓为什么要改名为宝鸡
关于宝鸡一名的来源,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
在春秋时代,有个陈仓人抓到一只像羊又像猪的怪兽,他准备晋献给
秦国
国君。当时,有两个小孩劝他不要这样做:因为这个怪兽名叫“猬”,刚一出生,就张口吃母,等到长大后,会吸人脑浆。陈仓人听后,赶紧用力打怪兽的头,想要把它杀死。但是,猬却开口说话了:“你不要杀我,快放了我,去抓那两个小孩。他们是龙凤胎,都叫陈宝,得了男的可以称霸,得了女的可以称王。”陈仓人一听,认为这是件奇事,于是就放下了猬去抓那两个小孩。然而,两个小孩突然变成了两只神鸡。其中一只飞到了河南南阳,千年之后转世为汉光武帝刘秀。另一只飞到了陈仓山顶,化为石鸡,体大如羊,光洁如玉。陈仓人于是放了猬。猬为了感谢他的恩德,从此就衔草掩护石鸡。在石鸡的福泽恩荫之下,陈仓山从此草木茂盛,周围百姓安居乐业。唐至德二年,本地人又听到了神鸡的啼鸣,声音传遍了附近十余里。这时正值
安史之乱
,唐玄宗避乱四川,太子李亨
在灵州提前登了基(史称肃宗),亲自挂帅平叛。令人奇怪的是,当听到了神鸡鸣叫后,唐军开始节节胜利而叛军从此一蹶不振。肃宗认为神鸡是国宝,鸡 鸣乃是吉祥之兆,遂改陈仓为宝鸡。为什么很多人说:普洱茶就得有霉味的陈仓味
谢谢邀请!普洱茶怎么会有霉味或者陈仓味?显然,提出这个问题的茶友被一些所谓的“大师”洗过脑了,记得在普洱茶刚开始火的时候,大约在2006年后,一些所谓的“大师”“教父”之类,就开始在北京、上海等各大城市收徒讲课,将一些保存不当或者是受过潮湿的茶向过去从没有接触过普洱茶的一些“专家”“名人”推广,进行洗脑式的教育。再通过这些不明就里的名人向外宣传他们的这些“普洱”,逐渐就有许多茶友接受了那些受过潮湿,带有霉味的茶,并且当成宝贝,有的甚至卖出了天价。
2000年之前,有保存普洱茶习惯的只有港、澳及东南亚地区的华人。当时因存储条件有限,茶叶受潮发霉是常态,因此70~90年代保存在那些地方的茶有霉味或仓味就再正常不过了。大家自己应该都有体会,在两广、福建等南方高温高湿地区,如果温度、湿度控制不好,一两年的时间,茶叶就会发霉,更何况在70~80甚至90年代。那时想将存茶的仓库装降湿、控温的设备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为投入产出比不匹配。那时茶价非常低,销量少,想要建一个能除湿、控温的仓库投入很大,更何况那时老茶的概念还只是在极少数人中有认可,因此当时是没有这类专业的存茶仓库的。
不像现在,这类专业存储非常的普遍,许多茶友家里都有。近些年随着普洱茶知识的普及,绝大多茶友的观念已改变,但在一些圈子里依旧将老茶的标准定格在要有所谓的“陈仓”味上,这我们就不多说了,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自己喜欢就好。
诸葛亮为什么打不下陈仓
看待诸葛亮的北伐一定要弄清楚他的战略目的是什么?比如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是以赵云的疑兵吸引曹魏主力,然后诸葛亮亲率主力夺取陇右五郡,因此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战略目的是夺取陇右五郡。
诸葛亮攻打陈仓是第二次北伐,时间是在228年11月到12月之间,离第一次北伐仅仅过去8个月时间。
诸葛亮之所以在228年的冬天发兵攻打陈仓,是因为听说了东吴在石亭之战中大破曹休,曹魏关中兵力空虚,诸葛亮为了策应东吴而发动的一场临时起意的北伐。
诸葛亮在228年11月决定发兵,12月就兵临陈仓城下,而且还从汉中急行军1000多公里,出散关走陈仓道,攻打陈仓城。
诸葛亮在攻城20多天无法攻下后率军撤退,要知道攻城战难度极大,需要攻城武器,陈仓城坚固,又早有准备,20天攻不下是正常情况,攻得下才是奇迹。
知道蒙古人攻打襄樊城攻了多久才攻下吗?打了6年,不要嘲笑诸葛亮20天攻不下城,蒙古人那么强大,攻打两座城池打了六年,是蒙古人不行吗?是攻城难度极大。
兵书上说攻城要有敌方双倍兵力才适合,而且攻城需要攻城武器,比如投石车,云梯等,我估计诸葛亮不可能把攻城武器能从汉中运到陈仓。
另外,就算诸葛亮攻下陈仓城,又有何用呢?魏军可以从东边的长安和西边的陇右两边夹击诸葛亮,到时候还是守不住。
所以诸葛亮攻陈仓城根本就是佯攻,他的目的是魏国的武都和阴平二郡。
严格说来,诸葛亮的第二次和第三次北伐只能算同一次北伐,不仅在时间街接如此紧密,而且在行动上也有连贯性。
诸葛亮第三次北伐在229年1月到3月间,诸葛亮派陈式从汉中出兵攻打武都,阴平二郡,第二次北伐在228年11月到12月,攻打郝昭失败后,诸葛亮直接从陈仓道转到祁山道阻挡魏将郭淮救援武都,阴平二郡,最终陈式成功拿下武都,阴平二郡。
所以说诸葛亮第二次北伐的目的有两个:
1、策应东吴;
2、为第三北伐成功拿下武都,阴平二郡创造条件。
所以如果你要问诸葛亮为什么攻不下陈仓城?答案就是:因为攻打陈仓城的目的不是拿下陈仓城,而是其他原因,也就是上面分析的两条。
还有第三条就是:诸葛亮攻下陈仓也守不住,所以没必要攻。
如果你是诸葛亮,你会怎样攻打陈仓
没有攻打陈仓必要,陈仓是现在宝鸡市,并不是险关要塞,一马平川,无险可守,也不是兵家必争之地。是后备粮仓之地。没有争夺必要。诸葛亮得到上邽(天水),就能轻松进去种田了,何必攻打得到。
到眉县后,就等于进入关中平原,就是从山区进入大平原,关中平原。军事斗争焦点是争夺险关要塞和城市。不是平原中心宝鸡市,在大平原边上,军队轻松绕过就好了,大军直插关中平原的中心城市长安,才是目的,得到关中平原险关是东潼关,南是武关,西是大散关,北是萧关。潼关武关都是东方入秦的险关,离汉中太远,不是诸葛亮进关中必经之地。只有散关,是诸葛亮入关中的险关,在宝鸡市南郊秦岭北麓。自古为川陕咽喉,具有很重要的战略位置,刘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就是这里经过,曹操西征张鲁,也是这里通行,它是其扼守南北交通咽喉,兵家重守,必争之地。现在川陕公路二十公里处清姜河岸风景之地。
古有栈道的陈仓道,是原风翔县是小道要塞,只能小量人马通行。在宝鸡市中心东北44公里处,它的北面宝鸡市陈仓区,为汉中往陈仓之道,直接较近,但都是鸡肠小道。无法以大兵团进军,粮草运输更是无法得到保证。曹操在此发出“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是群山叠嶂,古木参天,两侧的山峰如卧牛似奔马成天然屏障。清姜河激流奔腾,白浪旋涡喧嚣。所以诸葛亮率领大兵团无法通过,加上魏国曹真真有本事。赵云邓芝领军一触即溃早早就逃跑,给诸葛亮留下深刻映像,不让魏延偷袭长安。此后也没有再从此道北伐进军。
大散关通不过,必然从天水进军,到西部要塞的武功县的祁山区,从下一二三道台原,沿漆水河谷,进入风翔区,再到宝鸡城至关中平原。也是西南大军团进攻关中唯一通道|。刘邦也是如此,不是以有栈道的马帮小道,还有险口难关入关中的。古往今来天水始终关中,西北,西南三大区域的战略结合部,占据天水和保卫天水。就是得到西南,西北和关中的重中之重中所在。
诸葛亮前几次北伐和曹真,司马懿的军事斗争以天水城为重点,诸葛亮都是以天水为对象展开。因为它与成汉安危息息相关,第一出入祁山是为了得到天水,弟二次直接攻取它失败,就是天水所在,是陇右东入关中,南下汉中巴蜀。西上兰州,北进塞外的交通枢纽和战略要地。
诸葛亮要想进关中,就必须得到天水,当然天水更是天然要塞,东有陇山南北纵列阻挡甘陕之间,南有西秦岭东西纵横。使天水在攻防有度,是隔绝关中平原与西北强敌之争,控制川巴的屏障。
诸葛亮在利用曹操战胜马超时,在夺取了西凉,后进攻汉中时,先后灭兴国羌王阿贵,打败氐王杨干万,对羌氐人大肆屠杀镇压,迁移大量氐羌族人入关为奴。铲除了支持马超的羌氏势力。刘备立国通过联络安抚对曹操有深仇大恨羌氐势力首领,招抚在武都氐帅雷定等羌氐势力首领,得兵七万多支援夺取汉中。
诸葛亮更是积极联合羌氐人,派魏延,吴一深入羌中,结好诸戎,聚集羌胡力量。搔扰魏国诸郡,在氏羌帮助下,出兵陇右,打败郭淮占据天水。更加结好诸戎,壮大自己力量。才有二三四年北伐直接能进入陈仓种田的实力。
当然天水也是粮仓,诸葛亮能把战线推进魏国境内,得到天水是有决定作用。在武功五丈原与司马懿对峙,己经有了军事进攻主动权在手。但诸葛亮的天生谨慎小心,是没有直接去夺取长安,却以种田为主,以长期对抗魏军,坚持持久战策略,加以对抗司马懿的以逸待劳采取针锋相对的战术。可惜万事自为,前方后方都不省心,己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未成大事。非常可惜。
你知道陈仓改名宝鸡的历史典故吗
很多人知道陈仓这个地名,是因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个成语。
陈仓在哪里呢?
在今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
陈仓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地貌特殊。因而也是战略要地,军事重镇。
它南依秦岭,北靠陇山余脉,西沿渭水。是关中地区的西门户。
而且,它位于陕西与甘肃的交界地带。
陈仓地处秦岭山地、关中平原、黄土高原过渡区,地貌由山、塬、川组成。
巍巍秦岭是横贯东西、分隔南北大地的天然屏障,但也是从关中地区进入汉中、川蜀的交通障碍。
诗仙李白为此也在著名诗篇之一《蜀道难》中感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陈仓与汉中之间,相隔巍峨茫茫的秦岭,分居秦岭南北。
因而,陈仓是联结关中地区与汉中的咽喉要道。
历史上也有一条陈仓古道,是长安通往巴蜀的主要驿道。它从陈仓向南翻越秦岭,抵达汉中,进而通往川蜀。
陈仓靠近古都西安,历史悠久,曾经出土了及石鼓、何尊等大量珍贵文物。
据说伏羲氏太昊、神农氏炎帝、轩辕氏黄帝、周祖古公亶父、大秦文公等,都是由古陈仓走出,建立了丰功伟业。
陈仓,也是中国陈姓的始源地。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说得是: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之后,韬光养晦。后来刘邦从汉中出兵攻项羽时,大将军韩信故意明修栈道,迷惑对方,而暗中绕道奔袭陈仓,取得胜利。
从而为刘邦占领关中地区,最后战胜项羽奠定了基础。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三十六计”的其中一计。
陈仓也由此更加出名。
另外,还有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也发生在这里。
例如三国时期,诸葛亮两伐祁山,兵围陈仓;曹操西征张鲁时,经由此地;唐玄宗为避“安史之乱”而入蜀,途中夜宿陈仓;南宋时期,吴玠、吴磷兄弟驻军此地,大败金兀术等。
据明《凤翔府志》和《宝鸡县志》载,“陈仓城”分上城和下城,上城在西,下城在东。“上陈仓城,秦文公所筑”。
公元前762年,秦文公定都于陈仓。
战国时期,秦国设置陈仓县。
此后,这个地方的管辖属权和名称有很多次变化。
那么,陈仓为什么会改名为宝鸡呢?
陈仓县的南部,有个陈仓山。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在这里出土了先秦时期的文物“十面石鼓”。因而陈仓山也被称为石鼓山,现在叫鸡峰山。
石鼓现在收藏于故宫博物院,是国宝级文物。
“安史之乱”时,唐肃宗带兵平叛。听闻陈仓山顶有石鸡啼鸣,此后平叛连胜。
于是唐肃宗认为是天降祥瑞,就亲笔写下“神鸡鸣瑞”,并且改称陈仓县为宝鸡县。
从而,“宝鸡”之名开始代替陈仓。
到民国时期,宝鸡县属陕西省关中道、直隶陕西省、陕西省专员公署管辖,县城驻今宝鸡市。
1949年4月,宝鸡解放后,设置宝鸡县人民政府。7月14日,宝鸡县城第二次解放,设置宝鸡市与宝鸡县。
而今,陈仓是地级市宝鸡市的市辖区,也成为宝鸡的别称之一。
有些人认为,陈仓改名为宝鸡是个失败。这要看你从哪个角度来看。
陈仓之所以出名,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典故。
如果没有这个典故,它就是个普通的地名。甚至“陈仓”还有陈旧、粮仓的感觉,显然没有“宝鸡”祥瑞喜庆之意。
说白了,这是个称呼的习惯问题。
假设它一开始就叫宝鸡,那么我们也就自然接受“明修栈道,暗度宝鸡”了。
那么,后来如果把宝鸡改成陈仓,想必会有很多人反对:为什么要莫名其妙地改成这个土气的名字呢?
再说,宝鸡是陕西重要的工业城市,是关中--天水经济区副中心城市。
在中国铁路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宝成线”的“宝”就是指宝鸡。
而且,宝鸡市已确定努力建设“一带一路”上的国际化城市。
那么“陈仓”一词的含义,显然不适合现代化大城市形象。
韩信到底是怎样打通陈仓道的
提主问的这个问题想必是和典故“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有关。韩信根本没有打通陈仓道,韩信是绕道陈仓道然后进入关中的,这里修的栈道并不是陈仓道,陈仓道压根是没有被损坏过,所以不存在打通一说。
陈仓道区域图
公元前206年2月,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并开始分封诸王。要想巩固自己的霸业,就必须铲除颇有实力的劲敌刘邦。若是遵照原约,应该让刘邦做关中王, 可是,这里地势险要,土地肥沃,若封其在这里为王,岂不使刘邦如虎添翼,以后就更加难以对付了;如果不这么办,项羽又不愿承担毁约的罪名,何况鸿门宴上又 表示了和解的意愿,这可把他难住了。还是范增给他出了个主意,可以借口汉中也属于关中,封刘邦为汉王,这样也就算是依照原约了。于是项羽就让刘邦到偏僻的 南郑(今陕西南郑)去建都,只管辖41个县。又把按约应该分给刘邦的关中地区,划分为雍、塞、翟三个部分,封章邯为雍王,掌管咸阳以西地区;封司马欣为塞 王,掌管咸阳以东到大河(黄河)一带;封董翳为翟王,掌管陕北上郡(今陕西榆林东南)。这三人都是秦朝的降将,他们对项羽的不杀之恩已经感激不尽了,如今 又对他们裂地分王,就更是死心塌地愿意为项羽卖命了。他们屯兵关中,为的就是要防止刘邦东进。
刘邦虽然不爽,当时又还不具备直接对抗项羽的条件,刘邦只能憋屈接受这个封赏,刘邦手下的谋士萧何和张良看到刘邦闷闷不乐,就安慰刘邦,并要求刘邦以屈求伸”,先把拳头收回来,然后再打出去,这样才会更有力量。同时张良还向刘邦建议,进入关中时需要经过很长的一段栈道,经过栈道时请大王走一段烧一段,一方面可以防止追兵袭击,另一 方面表示您无意再回来,好让霸王放心。然后暗地里积蓄力量,待到时机成熟,从另一条道路打过来,可以出奇制胜,消灭项羽。刘邦接受了张良的建议。这便是明修栈道的前提,先把栈道烧了,才有后续明修的故事。
被烧毁的栈道
韩信跟着刘邦进入关中,因为刘邦的封地在当时来说属于偏远地带,刘邦有时间和精力恢复元气,待刘邦修整的差不多的时候,韩信就向刘邦献计说,我们现在已经有实力截取关中了,但是为了更好的迷惑敌人,我们可以先明面上修复之前烧毁的栈道,暗地里缺绕道进入关中,被我们烧毁的栈道有300里,章邯肯定认为我们修栈道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守卫就会松懈,这时候我们再派兵马绕道进入关中进行突袭,肯定能打的章邯措手不及。这就是明修栈道的由来,而这个绕道就是陈仓道。
公元前206年8月,刘邦、韩信率兵日夜兼程,直取陈仓(今陕西宝鸡东)。章邯听到消息,大吃一惊,心想,栈道烧了还没修复,难道汉军是从天上飞过来的吗?他顾不得多想,便匆匆忙忙地带领队伍前去抵挡,他哪里知道,刘邦的军队是从多年来断行的故道到达陈仓的。
所以陈仓道一开始就是好的。
暗度陈仓,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指将真实的意图隐藏在表面的行动背后,用明显的行动迷惑对方,使敌人产生错觉,并忽略自己的真实意图,从而出奇制胜。
出自: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原指从正面迷惑敌人,用来掩盖自己的攻击路线,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引申意:用明显的行动迷惑对方,使敌人不备的策略,也比喻暗中进行活动。比喻用假象迷惑对方以达到某种目的。这是声东击西、出奇制胜的谋略。
而根据《史记·淮阴侯列传》、《曹相国世家》以及《樊郦灌滕列传》等记载所述,韩信兵出关中时并无“明修栈道“的描述,实际上应为樊哙、灌婴等人率兵从祁山道佯攻陇西地区,韩信部从故道(又名陈仓道)奇袭陈仓,从而夺取了关中之地。“明修栈道”一说最早出自元代戏文,之前并无此记载。
暗度陈仓的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暗度陈仓的故事介绍
暗度陈仓的故事主要讲了秦末项羽灭了秦以后,自封西楚霸王,并与刘邦约定先攻入咸阳的人为王。而刘邦手下谋士张良给刘邦出谋划策,告诉他现在在巴蜀之地养精蓄锐,等待时机。刘邦入汉中后,励精图治,积极休整,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后,便抓住时机迅速挥师东进,其野心是要与项羽一争,韩信便出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策。韩信表面上派兵修复栈道,装作要从栈道出击的姿态,实际上和刘邦统率主力部队,暗中抄小路袭击陈仓,趁章邯不备取得了胜利。这就叫做“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由于这个历史故事,后来形容瞒着人偷偷摸摸地活动,并达到了目的,就叫“暗渡陈仓”或者“陈仓暗渡”。
暗度陈仓成语释义
暗度陈仓是一个汉语成语,是指将真实的意图隐藏在表面的行动背后,用明显的行动迷惑对方,使敌人产生错觉,并忽略自己的真实意图,从而出奇制胜。亦比喻暗中进行活动。有时也可将“明修栈道”省略掉,把“暗度陈仓”单独来使用。
暗度陈仓不只是一种战争谋略,还是一种指导生活的处世智慧,在适当的时候,我们需要将自己的真实意图隐藏起来,制造一种迷惑人心的假象,这样更容易成功。
例句:你这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调包伎俩并不高明,早就被我们识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