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草魁

亲们,说说你喜欢喝什么样的茶?绿茶有几种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1-20 11:21:02 浏览3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亲们,说说你喜欢喝什么样的茶

我最喜欢喝的茶是奶茶中的极品烧仙草。烧仙草的料也是非常足的,里面有仙草、椰果、红豆、龟苓膏、珍珠、葡萄干、花生碎,每一口都会吸到,还会带一个小勺子喝完可以拿勺子吃剩下的各种仙草花生,真的是超级满足。但它也是我最忌讳的,因为只要我喝我女儿定会喝,她现十岁就差不多九十斤。为了让她不再长胖只有等她上学去了,我才会偶尔偷偷买杯喝。

绿茶有几种

绿茶是茶叶最基本的加工种类,其他加工种类是绿茶技法上加以改进以后保留特色发展而来,在中国茶叶中绿茶所占的比例最多,占六成以上,绿茶也是茶叶加工技术的精华。

中国茶史其实也是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从古代单纯的生煮羹饮到蒸青榨汁熬膏制饼,再到各种炒青手法,最后到现在的各地名茶并论,茶叶技术发展过程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就绿茶来说按照不同的杀青技法现在可以分为蒸青工艺,晒青工艺,烘青工艺,炒青工艺 。

大家喜欢喝什么茶叶,都来说说

茶叶的名字有很多,每个人的口味都不太一样,个人比较喜欢红茶、绿茶。茶叶名:龙井,毛尖,谱尔,铁观音,红茶,绿茶.茉莉花茶,菊花茶蒙顶茶 峨眉茶 石花茶 蝉翼 片甲,麦颗,鸟嘴,横牙,雀舌 月团紫笋茶 鹰嘴芽 黄翎毛 蒙顶研膏茶 压膏露 压膏谷芽 瑞草魁 明月 雷鸣 瀑布仙茗 松针 银峰 碧螺春 社前茶 明前茶 雨前茶 春蕊 春尖 秋香 冬片 乌龙 水仙 铁观音 毛蟹、白梅占 奇兰 碧涧 明月 芳蕊 茱萸 方山露芽 天目山茶 宁松罗、涌溪火青、敬亭绿雪、九华毛峰、龟山岩绿、蒙顶甘露、仙人掌茶、天池茗毫、贵定云雾、青城雪芽、蒙顶黄芽、阳羡雪芽、鹿苑毛尖、霍山黄芽、顾诸紫笋、径山茶、雁荡毛峰、日铸雪芽、金奖惠明、金华举岩、太平猴魁等

太平猴魁是什么茶

关于猴魁,本文逻辑框架为历史发展、太平猴魁的产区、品种、工艺、感官体验、市场现状等板块来厘清,全文文字较长,请耐心观看。

一、猴魁的历史
猴魁作为黄山地区的名茶,产自于黄山市太平县,发源地是猴坑。其实根据历史记载,太平地区产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但是稍微懂一点茶叶历史的应该基本都清楚,中国的唐代主要还是以团饼的形式饮茶,所以目前网络上有些观点所谓太平猴魁自唐代就有未免有些荒唐。
虽然坊间关于猴魁的创制时期众说纷纭,但是大体上肯定是清晚期,太平猴魁目前可以考究的前身+现阶段历史大致如下:
1、太平猴魁的历史发展是持续性的,前身叫做“魁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2、虽然网络上还有观点提出猴魁前身尖茶是大约创立在1859年,但笔者认为可信度不高,缺乏史料和文献大量佐证。(并且我查了下相关记录提出这个观点大部分是因为某品牌的软文,百度向来不够严谨可以软文植入)

3、魁尖的大概创立年份到猴魁的成型,大约是在1900-1910年,期间是经过一定的研发和改良的。1987年王奎成、方南山等人响应请·程雨亭整饬皖茶,商定了两叶一芽的制法,冠以“太平猴坑瑞草之魁”,缩减为“太平猴魁”的说法,当然这个时候还是停留在“理论阶段”。学界公认的是大约在1900年开始制作出魁尖,大约1909年左右提升标准至太平猴魁。-参考太平猴魁创制人(田雨农,方瑞祥)
4、猴魁的创立不是王奎成一个人的功劳,根据《安徽百科全书》记载,太平猴魁是由王奎成、王文志、方南山、方先櫃共同创立。经过更多的史料分析毫无疑问的是王奎成和方南山才是其中最重要的创制人,而让太平猴魁名扬世界的,更应该归功于王文志及方南山、方先櫃等茶人
5、猴魁真正在全国及世界出名的历史节点应该是在1910年在南京举办的南洋劝介会以及1915年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得金奖(但我记得好像有文献记载过金牌找不到了)。

6、太平猴魁,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苏锡岱,在民国初年被推举为南京商会副会长。清宣统二年(1910)6月至11月,南京举办了轰动国内外的南洋劝业会,经太平茶商刘敬之推荐,将“太平猴魁”送交南洋劝业会展出。一举获得优奖。民国四年(1915),“太平猴魁”再次送美国旧金山展出,获巴拿马万国赛会金牌奖。太平茶叶由此名声大噪。蜚声中外。应该说苏锡岱是太平猴魁芬扬世界的伯乐。

7、其实最后说一点现实的感受,作为黄山一位茶人我的年龄不够大,虽然太平猴魁的名声早就享誉国内外。但实际上早前在太平猴魁没有扩产前,对于普通百姓真的是极少数人才有机会品尝以及购买,问了很多黄山当地老茶商(不谈专业只谈感受),能够较为大范围看到商品以及市场销售都是在2000年以后的事情。
8、关于第6点说的猴魁为什么会在2000年左右开始市场扩大销售,因为我那时候还没做茶叶,所以查了资料,主要是因为1996年开始,开始将新明,三口,龙门乡等均列入太平猴魁产区。其中目前以新明产区品质为最。

二、猴魁的产区
说到茶叶,先谈谈核心产区,猴魁的核心产区一般都是大家提到的猴坑、猴岗、颜家等区域,但是一般来说我们行业内,谈到茶叶都是体积的小山头的概念,比如最顶级的狮形山、凤凰尖、颜家四方块、三门滩、五里培、黄桐坞、九龙等小山场。

因为在1996年产区的扩大,现在新明乡,三口,甚至太平大部分地区也都是太平猴魁的产区,但因为山场、气候、品种等诸多元素影响,这些产区的茶叶品质不一,其中还是猴坑所在地新明乡的品质最高,目前根据黄山区人民政府官方网站了解到,新明乡的猴魁产量在2019年已经达到322吨。但猴坑村据说目前一年的产量大约只有三万斤左右,早期、中期、后期的产量大约只有3万斤,基本上比例是2:3:5。所以真正早期的猴坑猴魁非常稀少。
此外,关于核心产区我一直想说几点我的看法
第一:核心产区因为环境好、品种等综合因素,其茶叶品质确实很好,能够明显体现猴魁茶的韵味(猴韵:我在后面会解释猴韵的个人体会),但不可否认的是,其声名远播不可忽视的原因还有是因为其历史发源地的传承关系,所以其实我这几年的走访经验来看,猴坑等传统品质也会有层次不齐的情况发生,同样新明乡也有不少地方品质特别出众。

第二:市场
猴坑传说认知误区,我今年就碰到一个我们的客户,问我猴坑的茶叶怎么下来,我说我们坐的面包车下山,当时引起了他的极度怀疑。因为坊间传言:“猴坑不通路”,其实猴坑目前是有公路到猴村的,只不过茶季只能乘坐村里的面包车上山,300元/辆。但是确实到部分山头只能靠步行,但很早以前车辆就可以上山了,非茶季的时候,你也可以自己开车上去(前提是你敢开)。
第三:猴坑茶不下山,猴坑猴坑下面只有12个村民组,几十户人家,早期的茶叶不仅不下山,几乎也不隔夜,当天做完当天就会被拿走。

猴坑山脚下,这里海拔大部分都在350米以上,如果你有机会身临其境,你就能明白高山云雾茶是怎样的一幅画卷。

三、现行的猴魁标准解读:GB/T 19698-2008 地理标志产品 太平猴魁茶
太平猴魁茶 Taiping houkui tea
在本标准第4章范围内特定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选用柿大茶为主要茶树品种的茶树鲜叶为原料,经传统工艺制成,具有“两叶一芽、扁平挺直、魁伟重实、色泽苍绿、兰香高爽、滋味甘醇”品质特征的茶叶。
这一点能成为太平猴魁的前提是柿大叶茶为主,那么外地品种或者非柿大叶茶及其良种的话,基本可以认可不算。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
太平猴魁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限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准的范围,为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原太平县)现辖行政区域。见附录A。

那么不在此图产区的,基本也可以认为不是太平猴魁
附录
猴魁等级标准

四、关于猴魁的采摘周期
另外,很多一般资料查阅都会说猴魁采摘日期是在4月25日左右,当然每年25日左右都是猴坑猴魁的开园,也有仪式。但是根据我了解,真正猴坑的头采基本上市面上几乎是没有的,4月10日左右开始采摘顶芽,特点是芽头特别大,基本不会在市面流通,全是老顾客订走。

虽然明前几乎不会有茶叶采摘制作,但实际上2018年4月8日我就在猴坑,有一些早芽种就开始采摘制作了。所以很多人听风就是雨,只听到别人说没有明前,但实际上有时候为了赶早,特别2018年茶季清明左右极度高温的情况下,清明没有过多久,猴坑真的开采了。不过猴坑的猴魁大体上也要等到4月15号以后才会能真正采摘,前期大部分都是少量,并且从长度来说也不一定能够达标猴魁的标准。如果是老品种的柿子大叶茶,甚至会更迟。
五、外形
首先来谈谈猴魁的外形,猴魁是少数以大为美的茶叶,但是这个大一般指的是标准的5-7cm之间。那么在选择太平猴魁的时候,大家往往会看到两种外形的猴魁。

左边的是一种叫布尖的猴魁,机器重压,基本上会把猴魁的茶汁压出,而且工艺不到位还会有一股青草气。
右边的捏尖的猴魁,手工捏尖,如果茶青质量好,工艺到位,捏尖的口感是毛尖完全不可比的茶叶。所以各位在选购的时候,请一定选择捏尖猴魁。
另外,还有一种接近古法制作的工艺,跟捏尖外形稍有不同,不进行摊平滚压,杀青理条后,直接用竹篾进行烘干。如下图

此外,在这几年还出现一种通过机器理条,但没有重压的猴魁,这种可以称之为半手工的猴魁,其实外形更好看平直,口感喝起来也不差,整体我觉得品质不差。

四、品种
猴魁传统的品种:柿子大叶茶,该品种持嫩性好,在一芽三叶初展的时候,不仅具备高端绿茶的鲜爽,同时因为内质丰厚也能带来足够的厚度,茶汤不苦涩。所以正是因为这样的特点,猴魁才会让人追捧。另外,关于猴魁的土种,一般鲜叶个头杆粗细明显小一号,特别是杆极细的,大多是土种。

其实传统的柿大叶茶是群体种,在原产地猴坑也早已经有着各种性状分化,长势、颜色、抗逆性、发芽时间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别。所以各位如果有机会去猴坑茶园,可以仔细看看,很多真正的土种茶树长势不一。所以土种的魅力并非在于产量、外形,而是这种分化带来的层次感。

此外市场还有常见的人工选育良种,在经过十多轮的选育,目前被推广的有新魁1号、2号、3号、6号、23号五个新品种,通过无性繁殖方法,用新育成的茶树品种,在猴魁产区茶园中进行品种更新换代。其中2号就是我们常说的香种,香种外形显芽,芽心粗壮,我喝过感觉香气不错,口感也有一定的厚度,但略涩,回甘稍弱。1号和6号香气不错,但口感滋味略显平淡。23号我个人没有喝过,具体说整体表现不错。

此外还有前几年流行的黄种,坊间传言香气好(但本人没喝出来),本人品尝过觉得黄种的口感香气滋味都一般,但是黄种采摘时间略早,对于茶农朋友而言更受欢迎。
高桥早:曾经市场较受欢迎的外来品种之一,这两年已少见,最主要是高桥早有着明显的兰花香,更主要是采摘时期能够比老品种早十几天,但是缺点是滋味单薄并且带有涩感,已经逐渐被市场淘汰。
其实在这些常见的品种外,还有迎霜、舒茶早,黄芽早等等诸多品种,这些我之前有查到过一篇很好的文献资料,贴出来给大家参考。

这里关于柿大叶茶的选育新品种我个人还有点新的看法,不必一味地抵制,也可以给这些新品种的茶园一点时间,因为推广年份不长,所以茶树的根系还不够发达,对养分的汲取跟那些老品种的茶树香比肯定有差距。那么合理推广种植良种,不仅可以错峰生产,也可以给茶农带来一定的经济效应。还有最根本的一点,良种也是在传统品种选育的,所以打个不恰当的比喻:“本事同根深,相煎何太急”那么也请大家具备一些科学的观点,给新品种一些时间和包容,暂且再看吧。
关于品种特征:红丝线
这里还有一点我曾经多次提到的,红丝线并不是猴魁的品种特征,猴魁的鲜叶在茶树上几乎没有红丝线存在,其根本原因我在很多地方也多次提及,主要是工艺普遍缺陷特征,因为猴魁杆肥叶长,所以杀青有时候有可能杀不透,还保留一定的氧化酶活性,导致红梗红叶红叶的情况出现,这才是红丝线的本质。这一点在采摘制作过程中确实难以避免。
五、工艺
关于工艺上的流程,这个百度上也有很多资料,我觉得没必要再次赘述,采摘,摊放拣尖,杀青,捏尖理条、滚压、烘干。
摊放

杀青

捏尖理条

滚压

烘干

此外我想说的一点是猴魁工艺上口感的好坏,最关键的是摊放拣尖、杀青和干燥。
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因为摊放最重要一点是让茶叶中的水分走好,包括茶叶的软化。猴魁嫩杆含水量本来就较一般茶高,选种还专挑大粗杆,嫩叶本身没成熟蒸腾水分又慢,还带角质层。一旦走不掉足够的水,成品茶必然带青涩,清香花香也不足。
此外,走水充分能够保证杀青时候能够充分。还能够让茶叶一些低沸点的青草味去除,留下来芳香的口感。
第二个很重要的工艺是杀青,猴魁叶子较一般茶叶大,特别都是带着茶杆采摘,有一些粗大的杆径,比较难在保证杀青足够的同时,嫩叶杀青不焦不过。所以杀青是非常考验一个制作工艺的。
最后,很重要的工艺就是烘干,很多人总认为烘干就是把茶叶烘干就行了,可实际上完全不是这样,烘干到位,茶叶香气入水。烘干过足,那么茶叶就会出现板栗香,那么绿茶难能可贵的清花香可能就没有了。
关于一些做老火的猴魁
那么说工艺对口感香气的影响,太平猴魁,很多中后期的茶都会打足老火,这么做基本上会让茶香气更足,但是我个人总是不太认可火打得太老的茶,这样的茶喝起来基本上会有一股板栗香或者是火香。这是因为中后期的茶兰花香不够足,所以靠老火来打足茶叶的香气。但是老火会把清香和花香打掉基本上我感觉香气闻上去都差不多,口感上甜味会有,但是不像早期带来的很爽滑的清甜和回甘。
六、感官体验
说到猴魁,离不开猴韵。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茶韵不是玄学,每个不同品种的茶叶,如果足够优秀,都会有一些特殊的韵味。
当然猴韵跟“猴子”没有任何关系,我见过最扯的大神解释猴韵是一种什么猴子灵巧的气息,这个我觉得就太扯了。这种大师的茶韵哲学,基本上都是玄学无疑。
猴韵:持久的兰花香+醇厚和鲜爽同时存在的“违和感”+持久的回甘。(看似在任何一款茶都具备,但这三种感觉同时存在一起确实是猴魁独有的,特别是这种醇厚中的不苦涩十分难得)

整体感官体验:
干茶:扁直有立体感,表面有网格纹
茶汤:嫩绿明亮
滋味:醇厚鲜爽,回甘持久
叶底:嫩黄软亮,肥壮
太平猴魁,如果从百度上看,很多人都会说兰花香,竹香。这些都没错,但作为负责任的回答,猴魁的香气跟品种以及工艺,产区都有关系。
品种跟香气的关系
品种前面我列举了很多,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了。整体上来说,老的土种滋味更加厚重,并且有着饱满厚实的兰花香,土种特点主要在于滋味厚实层次感好。
选育的良种一般越早能够采摘的滋味会越淡,香气大体还能保留一定的兰花香,当然也有些经验丰富的老饕,能够感受到那种香气的区别。
至于其他非柿大叶种的品种做出来的,品质层次不齐,确实太多品种本人没有全部喝全过,整体上根据产区不同的茶农反馈品质不如本地品种。
太平猴魁现状1、名称之乱布尖、捏尖、排尖、魁尖、单枝、双枝、古法等等各种名称繁复,这里不一一解释了,感兴趣的可以留言,我为你们解答。2、品种之多实际上市场上的“猴魁”,不仅仅是太平的原料,歙县、徽州区等各个地方的原料都有可能被加工成猴魁,此外现在福建、贵州、广西等地,也有大量仿冒猴魁。粗制滥造的基本上我们能看出来,但是一些把原料送到太平加工后出来的成品干茶,有时候不喝我们也无法判断。3、“你大爷还是你大爷”各位容我稍微调侃下,虽然太平猴魁现在市场因为经济发展的原因鱼龙混杂,但是如果能喝到品质较高的猴魁,真的还是品质非常不错的。打个不太恰当的举例:(真要把黄山的茶叶拿出去比,在烘青的绿茶里面,猴魁还真不怕事),所以这个当年名扬四海、拿下无数奖项,被国家层面多次作为国礼的“老大爷”,还真的是有点底气。

茶叶分多少种,怎么样

茶叶有多少种?

先从浅的讲,要识的绿黄白青红黑。再稍微深入一点,去了解一下各个茶类的典型代表,顺带谈下不同的工艺和口感。

中国茶类繁多,目前国内学术、商业、大众等各界都共同认可的分类方式是:绿、黄、白、青、红、黑,六大类之外再挂一个“再加工茶类”。

六大类分类依据:发酵程度,即茶多酚(茶叶的主要成分)的氧化程度。

(一)绿茶

绿茶:未发酵。根据杀青时的工艺分成以下四种。

01炒青绿茶:这种工艺的绿茶许多人都认为是最好的,因而大众所知的绿茶名茶大多属这一类,如:龙井,庐山云雾茶,碧螺春。

02烘青绿茶:典型——太平猴魁、黄山毛峰(也称“雀舌”)。

03晒青绿茶:极其难见。

04蒸青绿茶:在日本还流传,比如玉露茶。

之所以从不同工艺介绍,是因为每一个经典茶种的工艺是有讲究的,比如龙井,它当然也可以不炒干,也可以选择晒青工艺,但是晒青的龙井香味大减,没有炒干的香气,且龙井所处江浙地区,春季潮湿不宜用晒。

(二)黄茶

黄茶:微发酵。与绿茶相似,比绿茶多一道闷黄的工序,具有黄汤黄叶的特点。现在的黄茶生产呈减少趋势。

黄茶最有名的,现在仍产的有:君山银针,蒙顶黄芽。

(三)白茶

白茶:轻发酵。白茶的制作是所有茶叶中最为自然的,晒青是白茶主要的工艺,由于不沾烟火,白茶得以保持原有的清香口感。在晒青的同时,薄薄摊开于竹匾上的茶叶渐渐萎凋,这也是形成白茶品质的关键工序。

比较出名的白茶,均出自福建东北部地区,如以下三类。

01白毫银针,几乎全是芽头,茶毫披身,通体牙白;

02白牡丹,通常一芽一二叶;

03寿眉,长的像落叶一样。

温馨提示:比较出名的“安吉白茶”虽名带白茶,实则是绿茶。

关于口感: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回答,有误导读者的嫌疑,在下面指出。

“传统白茶……通常来说发酵程度会大于黄茶。所以我感觉会酸酸的。”这里有句MMP不知该讲不该讲,这种毫无逻辑的回答竟然得到绝大多数人的赞同。

发酵程度大于黄茶,所以感觉会酸酸,这有什么依据吗?如果按照这种逻辑,是不是所有的乌龙茶、红茶、黑茶都是酸酸的了,就因为它们的发酵程度大于黄茶啊。

恕我见识浅薄,没有喝过酸酸的白茶,相反,我喝到的白茶带有一股清甜。

白茶采摘于福鼎白茶核心产区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其叶张细嫩,毫心肥壮,出汤后,汤色层次变化流畅自然,香气纯正,显陈药香;滋味清甜淡雅。

其他款白茶,如白毫银针,又如寿眉,它们的甜度不一样,或轻或重,但好的白茶绝不会出现什么“酸酸的”味道。

(四)青茶

青茶(亦称“乌龙茶”):半发酵。以香气出名的,多按照产地划分。

01闽北乌龙:最着名的岩茶,大红袍是其中的一种。

02闽南乌龙:如铁观音。

03广东乌龙:凤凰单丛,乌龙茶里最香的,所以它的分类也以香味命名,比如说芝兰香,姜花香,还有姜花香里出名的通天香。

04台湾乌龙:冻顶乌龙、东方美人。

温馨提示:乌龙茶适合用工夫茶方法冲泡,工夫茶的泡法能最大程度显现乌龙香气高远的特点。

(五)红茶

红茶:全发酵。按照制作工艺分成小种红茶、工夫红茶、红碎茶。

01小种红茶:又分成正山小种和外山小种。其中正山小种是非常古老的茶,传说中所有红茶的都源自它。

02工夫红茶:典型代表有滇红和祁门红茶等。

03红碎茶:将红茶切碎,如南川红碎茶、云南红碎茶等。又比如立顿红茶。

红茶的发酵度比以上茶叶都高,在发酵过程中不仅茶多酚和单宁酸减少了,生成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的成分,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醇类、醛类、酮类、酯类等芳香物质也随之产生。因此,茶汤呈深红色,闻起来也比绿茶更为香浓。

云南千年古树红茶,它的香气就是如此,甚至由于年份的悠久、生长地(勐海贺开)的优越、取材的稀有、制作工艺(小筐离地发酵)的娴熟要求,它的香气比一般的红茶要来得内敛,香沉而韵深,带一股蜜香的甜,醇而不涩,口感上更为润滑、绵长,就是一口喝下去,你会想往后舔舌头,而且会有唇齿生香的感觉。

(六)黑茶

黑茶:后发酵。黑茶是按照产地划分的,如藏茶、云南黑茶(普洱)、广西黑茶(六堡)、安化黑茶等。

其中最有名的是普洱(普洱市是云南的一个地级市,所以我们一般不会认为普洱是其他地方的)。普洱又分为生普和熟普,外行人可能会误会两者之间是时间长短的问题,其实不然,两者之间的区别是有没有多一道叫渥堆的工序。

01生普:普洱杀青之后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储存,再放个十年二十年的,就能成为老生茶(本质还是生茶,但陈香渐长,口感较为醇和)。

02熟茶:一般生茶做好了,多了一道工序渥堆。渥堆形成黑茶色香味的关键性工序,应有适宜的条件,渥堆适不适度是影响口感的一个重要因素。熟茶的口感较之新生茶,更为柔和。

(七)再加工茶类——花茶

除了上述六种依照发酵程度不同的茶外,还有花茶这种再加工茶。

花茶,又名香片,利用茶善于吸收异味的特点,将有香味的鲜花和新茶拌在一起,待得茶将花香味吸收后,再把干花筛除。如此制成的花茶,带着各种草本植物的花香,芬芳扑鼻。

典型代表:福州茉莉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