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少游

姓陈的历史名人有哪些?李云龙受伤住院,赵刚都来探望,为何作为兄弟的丁伟孔捷不来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1-20 10:30:28 浏览7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姓陈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陈独秀(党的主要创始人)、陈延年(烈士)、陈乔年(烈士)、陈公博(名人)、陈公培(早期党的发起人)、陈望道(党的早期人物)、陈潭秋(党的创始人)、陈绍禹(名人)、陈云(伟人)、陈昌(烈士)、陈伯达(名人)、陈毅(元帅)、陈昌浩(革命家)、陈郁(新中国第一任燃料工业部部长)、陈赓(大将)、陈光(名将)、陈正人(革命家)、陈伯钧(上将)、陈再道(上将)、陈锡联(上将)、陈士榘(上将)陈奇涵(上将)陈明仁(上将)、陈海松(烈士)、陈树湘(烈士)、陈荣久(英雄)、陈翰章(英雄)、陈布雷(名人)、陈诚(名人)、陈济棠(名人)、陈继承(名人)、陈铭枢(名人)、陈嘉庚(名人)、陈绍宽(名人)、陈胜(古代名人)、陈果夫(名人)、陈立夫(名人)、陈其美(名人)、陈碧兰(早期女革命家)、陈铁军(烈士)、陈慕华(女副总理)、陈少敏(女革命家)、陈永贵(副总理)、陈寅恪(名人)、陈树湘(英雄)、陈安宝(英雄)、陈资平(红十五军军长)、陈浅伦(红军军长)、陈文达(烈士)、陈天华(烈士)、陈平(古代名人)、陈汤(古代名将)、陈琳(建安七子)、陈寿(古代名人)、陈子昂(古代名人)、陈友谅(古代名人)、陈化成(近代名人)、陈霸先(古代名人)、陈庆之(古代名人)、陈硕真(唐代女名人)、陈玉成(古代名人)、陈群(古代名人)、陈胡公(周朝陈国国君)、陈登(古代名人)、陈宝箴(清代名人)、陈传(古代名人)、陈文龙(古代名将)。

李云龙受伤住院,赵刚都来探望,为何作为兄弟的丁伟孔捷不来

用华东野战军后方医院护士跟田雨转述的情节来说,李云龙重伤昏迷后,一度惊动了野司一二三号首长前来探望,相比之下赵刚都算“小首长”了,可见李师长负伤影响之大。可惜他的两个老战友加兄弟却来不成,因为有基本的历史环境在那摆着,所谓小事件折射大历史,不能出格。

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其实在时间上是有所交叉的,辽沈战役开始的最早,它以东北野战军1948年9月南下北宁线作战为起点。而平津战役则只有在东北野战军胜利结束东北战事后,主力挥师入关才能发起,毕竟华北野战军在与傅部的兵力对比上,仍然处于劣势,大约30余万对55万左右。

特别注意两个时间节点,第一是东北野战军主力约70万人的秘密入关时间,是1948年11月23日;第二是东野参谋长刘亚楼将军指挥的解放天津战役,总攻时间是在1949年1月14日。这里面还有个重要的知识点,为了防止傅部绝望之下不顾一切的南逃,西柏坡曾经特地命令华东野战军暂缓对杜聿明集团的总攻,这才叫整体战略一盘棋。

而淮海战役是华东野战军于同年11月6日发起的,以华野主力南下歼击撤退中的黄百韬第七兵团为爆发点,整个战役分为三个阶段,直至1949年1月中旬才完全结束。《亮剑》中华东野战军某纵2师师长李云龙,实际是在第二阶段的追击作战中身负重伤的,准确时间点根据历史事实推算,应该在1948年底,东北野战军入关之后。

《亮剑》中的晋西北铁三角,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分道扬镳,李云龙继续留在晋冀鲁豫野战军(中野前身),之后转隶给华野指挥,主要战场是在华东地区。而丁伟和孔捷去往了东北民主联军(东北野战军前身),并且进步比李云龙快的多,先后都当上了纵队司令员(后来的军),剧中介绍,丁伟在辽西围歼战时已经是纵队司令员。

当李云龙和楚云飞对决负伤时,正是平津战役的关键阶段,作为野战纵队的军事主官,丁伟和孔捷率领的部队要么是在包围北平,要么是准备攻取天津,是不可能丢下部队离开前线的。别说李大脑袋只是重伤,就算牺牲了两位老战友也来不及参加追悼会,战争年代,胜利第一,个人感情靠后。

再退一步,就算东野总部允许两个纵队司令员同时离开战斗岗位,当时的交通条件也不允许。从平津地区到徐蚌战场路途遥远,当时一无高铁二无高速公路,总不能让林总给他们俩派架专机吧?想都不用想。说句老实话,战争年代的负伤牺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戎马倥偬,丁伟孔捷能不能得到消息都两说着。

更重要的是,当时华北大部并未完全解放,从平津赶到华东还需要穿过一些敌占区,让两名东野纵队司令员冒这个风险是不可想象的。直到1949年1月22日北平敌军才正式接受和平改编,此时淮海战役已经完全结束了。

平津战役结束以后,虽然李云龙尚未出院,但是丁伟和孔捷还是不能来探望他,因为更改番号为“第四野战军”的88万大军,其战略目标已经确定为中南地区,即从河北经河南地区南下武汉,负责歼击桂系的白崇禧集团,仍然与华东野战军不在一个战略方向上。

赵刚情况当然不一样了,他当时的职务是华东野战军二纵副政委,距离后方医院最多百十里路。在淮海战役结束后,华东野战军有将近三个月的休整期(4月份渡江战役),赵副政委显然是有时间有条件探望一下老搭档的。然而大军一旦过江,赵刚其实也不能再来了,李云龙追田雨都只能电话通报给赵政委,所以伤愈之后必须带着警卫员紧赶慢赶追部队了。

所以《亮剑》直到南京军事学院学习期间,才安排三位四方面军的老战友相聚,那是符合军事历史的。把亮剑的故事情节和演绎成分抛开,熟悉一下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时间点,也是不错的看点。

《亮剑》中赵刚为什么不跟楚云飞比枪法

小小的更正一下,赵刚的个人秀技其实一共开了5枪而不是4枪,李家坡之战3枪连杀3个日军机枪手,辛村阻击战狙杀日军炮兵,淮海战役击毙史一全,5枪连杀5人!

当然,对比之下的楚云飞也不是等闲之辈,甚至他的枪法更让人记忆犹新,拜访独立团当众表演双枪齐射,两支手枪同时开枪还能击中不同的目标。镇压钱伯钧叛乱,与钱伯钧展开了单人决斗,直接将这个汉奸一枪爆头,要知道钱伯钧也是十几年的老兵,敢接受楚云飞的决斗其也是有足够的底气,只是他最后时刻才明白,他的那点底气在楚云飞面前,依旧是个笑话!

从楚云飞来到独立团考察的一开始,对比默不作声的赵刚,李云龙却暗中较起了劲,先在楚云飞面前秀起了29军的大刀,随后又故意挑衅,引诱楚云飞的副官亮本事,可偏偏孙铭上尉的金刚指又技惊四座,不想丢面子的李云龙又开始让魏和尚表演腿法,一脚踢翻了土墙,博得了周围官兵的满堂彩。然而,热火朝天的现场却当场被赵刚泼了一盆冷水:好什么好,没看把老乡家的墙给弄坏了!

当然,赵政委说得也没错,估计邻居老乡也是这么想的,你表演归表演,踢我家墙干啥?

也许觉得冷场,或许更觉得意犹未尽,随后的李云龙又很快夸耀起了赵刚的枪法,听闻赵刚在李家坡之战的表现,原本想重点接触李云龙的楚云飞反而对眼前这个看似文弱的书生产生了好奇,甚至直言希望能与赵刚在枪法上一决高下。可面对楚云飞的邀请,赵刚却依旧是冷场的态度,直接将话题岔开,回避楚云飞的挑衅。甚至在当晚,李云龙想要策划一场伏击作战来表演给楚云飞看,赵刚则依旧是冷冰冰的态度:你没必要给他唱戏!

话说赵刚为何要回避锋芒?他究竟在考虑什么?

而这个疑问,也许连当时的李云龙也没有想明白,直到多年后田雨的一句话才让老李略有所思:你还真不一定了解赵刚!

李云龙在楚云飞面前,想急于表现独立团的战斗力来维护面子,但在赵刚的眼里,独立团的利益和大战略的格局才是重中之重。在这个利益面前,争一时的长短其实意义不大。所以在李楚二人相互暗斗的同时,赵刚却保持着十足的冷静,而这才是一个统帅应具备的素质!

不能说李云龙的做法有错,毕竟展现战斗力也是为了八路军独立团的形象宣传,而赵刚的做法更没错,作为一支抗战军队,打击侵略者的目的胜过一切,至于嘴皮子争斗和比武较量,在真正的大目标面前,这根本是微不足道!

而这其实也解释了李云龙与赵刚为什么由早年的相互陌生变成了后来的形影不离,李云龙有的东西赵刚没有,但赵刚有的东西李云龙也没有,而两个人的巧妙结合,则分别做到了取长补短,八路军独立团才因此而发展壮大!

赵刚曾经是一个知识分子,更是1935年129学生运动的负责人,以他的能力和资历,他完全可以在学术领域大展宏图,甚至可以继续留在学生中发挥作用,可他却为什么选择了投奔延安?因为以他的视野,他早看出了国家需要武装革命才能发生彻底的改革,光靠虚无的口号,根本改变不了什么!

而有着一手好枪法的赵刚,明明可以在八路军的战斗部队中以一个枪神和杀神的身份存在,可依靠杀敌数量而名扬四方,可他却为什么选择了无需拿枪的政委职业?这在他第一次与李云龙见面的时候,他说的很清楚:我们必须明白为什么打仗?搞不明白这个,你的战斗力再强也没有用!

万家镇事件,李云龙对赵刚干预战斗而发了火,可正当李云龙以为眼前的这个政委会跟往年的政委一样,会气急败坏而撒手不干的时候,赵刚反而主动向李云龙道歉,强调自己并不了解实际情况。这个变化让李云龙第一次认识到,眼前的这个同事竟然有着一副宽广的胸怀!

李家坡之战,赵刚的狙击枪法让日军大惊失色,连续多名机枪手死在赵刚的枪下,这种深藏不露再一次让李云龙认识到,眼前的这个文弱书生绝非等闲之辈!

伏击华北军官团战斗,赵刚拼死坚守八路军总部来保证李云龙的战绩,从而避免了李云龙因擅自调走部队而遭到处分,一次又一次的擦屁股,才逐渐让李云龙明白,当自己苦心钻研一个又一个的战斗的时候,身边的赵刚却在钻研着更加广阔的战略问题。而这样的大视野,李云龙是绝对不具备的!

所以多年前,面对楚云飞的跃跃欲试,赵刚却冷颜以对,不是他看不起楚云飞的枪法,而是作为一个指挥官,赵刚很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又应该不做什么!而对面的楚云飞在得知他的履历之后,立刻对他肃然起敬,同样作为知识分子出身,楚云飞也许比李云龙还要早的知道,眼前的赵刚究竟有着什么样的视野!

唐朝宰相,汉寿亭侯关羽之后关播,是怎样的一个人

关播是关羽之后,出自《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说是关羽之子关兴之后,而按照《三国志·关羽传》,关兴传给关统,关统传给关彝,在《蜀记》中说庞会趁着蜀地兵乱时,屠杀了关羽一家人,如此,关播是不是关羽后人,尚且存疑;以《新唐书》的其他世系案例来看,给祖上贴金的成分不少。

当然这是对关播身份的质疑,下面来谈谈他这个人。


关播的保身之道强于他的治国之才,如果生逢在“贞观之治”这样的太平无事之际,应该是一位清廉而有治绩的名臣。但在“安史之乱”后的乱局下,他的保身,在奸相宠臣的打压下,显得可笑。唯一值得肯定的,是他确有清名传于世。

保全淮南

其实关播也不是没有政治上追求的人。他中年时被贬出外,任河南兵曹参军事,屡次代掌河南的政务,达到了“异等”的优绩。

在出任淮南节度使陈少游的幕僚时,正逢汴宋李灵曜叛乱,威胁南北运道,淮南辖内盗贼蜂起,治安遭到严重的威胁。面对此等情况,关播安排州兵守备,严防盗乱;其为政并不苟刻,而是专以“清净简惠”为主。

在他一力抚治下,辖区内“既无盗贼,人甚安之”。也正是这次在南方出色的表现,使他得到了唐代宗倚重的名相杨绾、常衮的共同举荐(与关播一同被举荐入朝的,还有当时被贬南方的名臣颜真卿),回到朝中任职。

德宗问政

在面对唐德宗关于“政治之要”的提问时,关播以“为政之本,要得有道贤人乃治”作答。当然,这种传统的“贤人政治”的思想,几乎是任何一个朝臣都能答道的。而比较能体现出关播“有志于为政”这一关键的,是他之后的回答。

关播认为,德宗派遣使臣大张旗鼓的到地方去“求贤”,只能得到“求名词”之类的擅长文辞写作之人;“安有有道贤人肯随牒举选乎”,真正有才能的贤人,怎会愿意通过这种托人情、纸面考核的方式应选呢?

【唐德宗画像】

德宗在位之初,湖南王国良发动叛乱,关播奉诏“招安”。临行前,他向德宗提出了“双面建议”,即为:“臣今奏诏招抚,国良不受命,臣请便宣恩命,语邻境速出兵翦除。”意思是:王国良听命,那便无碍;若是抗命迁延,那请允许我马上调集邻近官军进行讨伐。

在朝中为给事中时,关播力革不入品级的下层吏员,管理朝廷各司甲库时混乱之弊,首次建议由科举出身的士人统一管理。这一建举“至今称当”。

以上都是关播为官时所作出的成绩,但这都是关播未拜相之前的事。

关播拜相

关播拜相是得益于卢杞,当时的德宗宠信奸相卢杞,卢杞认为关播比较好控制,于是把他安排到了宰相队伍中来。然而,关播一开始并没有真正理解卢杞的用意。

有一次,卢杞在德宗面前奏上一事,关播认为不妥,准备起身议论。卢杞见状,多次给关播使眼色,才把他“按”了下去。事后,卢杞威胁道:“因为你不说话,所以才让你当宰相,你怎么想开口争论朝政(以君寡言,故至此,奈何欲开口争事邪)!”关播闻言,大感惊恐,从此缄口不言,只是明哲保身而已。

淮西李希烈号称强藩,意图不轨。关播毫无识人之明,竟派只会说大话的轻薄子弟李元平去当邻近淮西的汝州刺史。李元平到任后,所召来的修筑城池的工人中,竟然有数百名淮西所派的奸细。待到李希烈发动军事攻击时,汝州内外里应外合,李元平不但马上被擒,而且还成为了叛军“伪朝”(李希烈自称楚帝)的要员。

直到此时,关播仍未醒悟,在朝中宣言说:“元平事济矣!”他认为李元平是潜入叛军内部的功臣,受到朝臣嗤笑。“泾原兵变”爆发,关播等随德宗出逃奉天,与卢杞等先后被罢相。

晚年的关播曾出使回鹘,护送咸安公主远嫁北方,因其清节而闻名异邦。关播致仕之后,闭门不出,最终以七十九岁高龄安然逝世。

总而言之,关播有地方之才,但并不适合为相,担当天下之责。正如《新唐书》所评:“关播举李元平守汝州,贼缚而臣之。宰相不知人,果可败国,德宗不以是责宰相,几丧天下。”

关播为相不但是自身的悲哀,更是君主、国家的悲哀。

《亮剑》中,赵刚为何要将史一全枪毙

这个问题,要分两部分解答。第一,赵刚为什么敢在国军第110师师部“枪杀”军统监察员史一全。第二,赵刚为什么要杀史一全。

首先,我分析下为什么赵刚敢在国民党110师师部,枪杀负责监视军队动向的军统特务。

要说明这个问题,就要介绍下110师师长廖运周。在廖运周同志的努力下,110师连地下党支部都有,整个师就是“穿着国军军服的解放军部队“!

廖运周是我党老党员,1926年进入黄埔五期,1927年就加入我党。为了保密,他只与中共北方局组织部长兼军事部书记朱瑞单线联系。在抗战时期,他参加过台儿庄战役和武汉会战,表现勇猛。

蒋介石发动内战以后,廖运周就要求党组织让他回我军参战。1946年,我党派廖运周的入党介绍人靖任秋,和在河南新乡驻扎的110师师长的廖运周取得联系,让他在豫北举行起义。可惜,在实施起义之前,110师被调往山东。

1947年,廖运周和邓小平取得联系,并在110师成立地下党组织。当时,战局混乱,陈毅建议,让他先以情报工作为主,等待时机,再计划起义的事。毕竟,多110师的几千人,对于整体战役影响不大。但是,廖运周提供的国军作战情报,就很重要了。

此时,整个110师已经被我党控制。所以,赵刚敢在110师师部枪杀史一全。毕竟,110师师部都是我党地下党员控制。

1948年2月,邓小平指示廖运周随时准备配合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作战。同年11月,廖运周所在的黄维兵团被我军22万人包围。黄维集结兵力,从各军挑选出四个主力师打头阵,准备集中优势兵力突围。

廖运周把握住机会,劝说黄维让他的110师打头阵,为兵团开路。黄维很感动,对于110师要枪给枪,要炮给炮。结果,廖运周提前联系好对面的我中原解放军的第六纵队。给他放了个口子,等110师过去了,第六纵队又重新合围。

跟在110师后面突围的三个师以为110师已经打破我军封锁线,贸然前进,被第六纵队猛揍一顿。而110师在当天下午,就携带黄维配发的重炮,参加了对黄维兵团的围攻。

其次,我分析下为什么一定要枪杀史一全。

自从蒋介石发动内战之后不久,战局就开始转向不利于国军的方向。而且,蒋介石发动内战不得人心。所以,国军中投诚起义的部队很多。为了加强对军队控制,军统对各部队动向的监视也越来越严密。

也是因此,派驻在黄维兵团的军统特务史一全,发现了110师提前分发弹药的反常举动。仗着自己检查员身份,来到110师师部质问廖运周师长。

史一全已经发现了廖运周部队的异常情况。此时,他又发现赵刚这样一个别的部队的师级干部,竟然在突围前来先头部队110师开会。理由很牵强,史一全肯定不会信。

而且,赵刚发现史一全态度转变的太快,争执两句就笑脸赔罪。明显是发现了问题,想赶紧离开。

所以,赵刚果断开枪!反正110师马上起义,而且师部都是自己人。打死史一全以后,在起义前也不会暴露。

(文/勇战王聊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