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猪肉荣 究竟 是否

历史上真实的黄飞鸿究竟因何而死十三姨是否确有其人?黄飞鸿和霍元甲谁更厉害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1-20 08:51:54 浏览5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历史上真实的黄飞鸿究竟因何而死十三姨是否确有其人

黄飞鸿在77岁时,受打击得病去世。影视剧中和他关系非凡的十三姨在历史中并不存在。

但是,黄飞鸿的最后一任妻子莫桂兰身上,有十三姨的些许影子。


“十三姨”原型的传奇

1915年,黄飞鸿已经六十多岁,他对舞狮的兴趣依旧不改。端午节龙舟赛后,黄飞鸿和弟子们去广州擂台上表演梅花桩舞狮。当时观众很多,只见黄飞鸿左右腾挪,如同年轻人没有两样。

舞到兴头上,他一踢腿,只见脚上鞋子“嗖”的飞了出去。正中台下一个女孩额头。人群中顿时一阵骚动。黄飞鸿发觉自己用力过猛甩飞了鞋子,场面十分尬尴。

那女孩抬起头,满面怒火,也不哭闹,反而径直跳上擂台。黄飞鸿稍一打量,只见这小女子约莫18,9岁,生的娇小玲珑,但体态动作似有根底,绝非常人。黄飞鸿正要作揖道歉,那女孩却摆开架势,出拳向他打来。吃惊之余,黄飞鸿赶紧左右闪躲。只感觉女孩虽然年纪轻轻,但拳法精熟,多半出身武术世家。招架躲避之际,黄飞鸿始终不予反击,以示谦让。

台下众人见状,齐声喝彩。最后弄得女孩出够了气,不好再逼迫黄飞鸿。两人方才相互道歉。

此时,黄飞鸿才知道,这女孩名叫莫桂兰。自幼父母双亡,被广州开武馆的叔父收养,从小就学得南拳门派之一的莫家拳,很是了得。两人相谈甚欢,阴差阳错之下,莫桂兰的叔父居然做主把莫桂兰下嫁给了黄飞鸿。两人年龄相差大约40岁之多。

(图为莫桂兰和儿子黄焊汉熙)


黄飞鸿年轻时十分好斗,他此前习得各派武术,充当教练,维持安保。多次在广州一代打击歹徒,击退抢劫当铺的贼人,“义救卖鱼灿”,用“猴形拐脚”踢毙洋人恶犬,保护了许多普通民众。他还开设了宝芝林医馆,行医救人,名声在外。但他个人生活却一直不顺利。他的前三任妻子都是成婚生子不久后就得病去世,他正觉得自己命中克妻,发誓不再续弦。这次和莫桂兰倾心,他便让莫桂兰为侧室,以免再次出现过去的情况。

莫桂兰这时是黄飞鸿的唯一配偶,其实也充当着他妻子的角色。不知是否天意如此,后来莫桂兰果然长寿。

由于莫桂兰有武术根底,又练过莫家拳。黄飞鸿便将自己的虎鹤双形,铁线拳等绝技传授给她。莫桂兰还学会了黄飞鸿的舞狮技巧,后来组建了一个女子舞狮团,开创了舞狮界的先河。两人对武术的爱好消弭了年龄和意识的隔阂,关系十分融洽。


可好景不长。4年后,精通武术的次子黄汉森被人暗算惨死,黄飞鸿不再向其他儿子传授武艺,以免重蹈覆辙。

1924年,广州商团总长陈廉伯在英帝国主义支持之下,趁孙中山北伐之机,在广州发动武装暴乱,纵火抢劫。黄飞鸿和莫桂兰苦心经营的宝芝林医馆连同他的唯一一张照片全都毁于战火。受此重大打击,黄飞鸿忧郁成疾,同年12月不治去世。时年77岁。


由于黄飞鸿积蓄家产全都在大火中付之一炬,日后莫桂兰的生活很是艰辛。但她仍旧坚持传授黄飞鸿的武艺给其他人,开设武馆,靠行医和教拳为生。莫桂兰继承黄飞鸿遗志之时,也继承了黄飞鸿爱打抱不平的性格,路见不平一定拔刀相助。60年代时,有洋人水兵从背后大胆调戏她,只见她转身便是一拳,打得那洋人连连退后,几乎无法起身,苦不堪言。

1982年11月,莫桂兰以90岁高龄安详离世,这时她和丈夫黄飞鸿已经桃李满天下,想必可以瞑目了。


附:根据70年代杂志采访,莫桂兰表示黄飞鸿没有照片存世,目前网络流传的乃是他儿子黄汉熙的照片,两人长相十分相似。

黄飞鸿的徒弟:

  1. 陆正刚:大弟子,曾任孙中山的卫士。
  2. 梁宽:广东梅县人,二十五岁时早逝。
  3. 凌云楷:黄飞鸿唯一的“八宝弟子”,徒弟众多。
  4. 林世荣:绰号“猪肉荣”,广东南海平洲人,二十年代迁居香港以传授武术为业,弟子众多。
  5. 邓芳:广东三水人,在西关创立义勇堂授徒,有“西关老虎”之称。
  6. 陈殿标:广东佛山人。
  7. 黄秀琼:黄飞鸿之女徒弟。

黄飞鸿和霍元甲谁更厉害

黄飞鸿和霍元甲皆是清末民初的武术大师,分执南北武术界“牛耳”。黄飞鸿在广州开办了“宝芝林武术馆”;霍元甲在天津开办了“精武馆”。当时有“北元甲南飞鸿”之说。

古语云“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话虽如此,二人总要分个你高我低吧?可惜历史上二人从没交过手,黄飞鸿和霍元甲谁更更厉害呢?我们只能从二人各自的生平一窥究竟。

首先笔者开明宗义发表观点,霍元甲要比黄飞鸿厉害的多,霍元甲的武功要甩黄飞鸿10条街,何以见得?不妨听我从头说起。

(霍元甲画像)

霍元甲(1868~1910年)是天津郊区静海县小南河村人,出生于一个武术世家。他的父亲霍恩第是迷踪拳第六代掌门人。霍家以迷踪拳名扬天津卫,霍恩第还开设了“霍家镖局”,以看家护院、走镖护镖为生。

迷踪拳是由古老拳种“燕青拳”演变而来的,以实战为主。大家也知道,为人看家护院和护送钱财这行业,没有真本事行不通。“遇魔杀魔、遇佛送佛”,没两下子谁买你的账呢?

霍元甲就是在这种氛围下偷学了老爸的迷踪拳。讲真不是老爸偏心不教他,实在是霍元甲小时身体很单薄,霍恩第怕他辱没了迷踪拳的“威名”。

但是不久一件事改变了霍恩第的看法。

(霍元甲和父亲霍恩第影视形象)

原来京城有两个少林寺出家的高手,听说天津这片霍家拳很牛逼,二人想踩着霍家拳而扬名立万。于是来挑战霍家拳。

霍恩第起初没把二人放在心上,这种事太多了,让儿子霍元栋、霍元贞打发二人就算了,谁知一交手两个儿子败了下来,比武过程中霍恩第也看到了,挑战者二人身手不凡,“这是高人,非我亲自出马不可!”霍恩第迈步要迎战。

这时霍元甲站了出来说“杀鸡焉用宰牛刀”,老爸暂且休息片刻,孩儿代劳。霍恩第疑惑不解,元甲会武术?

当时霍恩第不知道元甲偷学迷踪拳这事。阻拦已经来不及了,霍元甲飞身上步,用偷学来的迷踪拳稳扎稳打、以一敌二,眨眼间就把两个彪形大汉放趴下了,二人爬起来狼狈逃走了。

(霍元甲影视形象)

霍恩第从此改变了自己的看法,把平生绝艺倾囊相授,霍元甲经过多年的勤学苦练,最后成了“第七代”迷踪拳的掌门人。

总结一下,霍元甲的师傅其实就是他的父亲,他学的迷踪拳是实战拳种。

黄飞鸿的情况如何呢?黄飞鸿是广东佛山南海县人,据说他3岁学武,13岁随老爸黄麒英沿街卖艺,广州流行舞狮,黄飞鸿最初的学的就是这样的“舞术”。

黄麒英会武术确实不假,他主要是卖“跌打损伤膏药”的武师。后来在广州开设了“宝芝林”医馆,黄家的拳种都是花架子,好看不中用,学武是为开医馆服务。

黄飞鸿的师傅也是他老爸黄麒英,黄麒英死后他接了“宝芝林”的生意。如果黄飞鸿像电影演的那么牛逼就不会最后窝囊而死了。

(黄飞鸿的画像)

电影上说他会许多拳种,比如铁线拳、工字伏虎拳、虎鹤双形拳五郎八卦棍、无影脚、舞龙舞狮……。电影表现的黄飞鸿无所不能,实际历史上他死的很惨。

黄飞鸿接手“宝芝林”后,1924年他的商铺被人一把火烧了,假如他那么牛逼有人敢欺负他?换做霍元甲他们敢吗?

想当初霍元甲只身闯天津,天津地面上的地痞混混被他收拾的服服帖帖,反观黄飞鸿,面对商铺被烧,儿子失业,连吓带气不久就死了。据说他死后都没钱入殓,最后还是他徒弟猪肉荣出钱安葬了师傅。

黄飞鸿死的时间是1925年4月17日,他死的时间历史记载很清楚,但是他出生的日期语焉不详,有的说他生于1847年,有的说生于1856年,前后相差十几年,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

清朝离现在并不遥远,清朝的书籍五花八门,假如黄飞鸿很有名望历史会没有记载吗?

(黄飞鸿影视形象)

从这一点看来,黄飞鸿年轻时是个默默无名的人物,估计就是一个花拳绣腿、“打把势”江湖卖狗皮膏药的艺人。

一个实战武术家,一个花架子,两者比较你说谁厉害呢?

从后来一件事推断也能看出二人谁厉害。1909年春,英国大力士奥皮音来上海挑战中国功夫,言谈中,带有轻蔑口吻。当时上海闻人陈有美、农劲荪、陈铁生、陈公哲等“广邀天下武林高手,登台与赛,以显黄魂。”

既然是广撒英雄帖,假如黄飞鸿当时很牛逼肯定在邀之列,问题是没见黄飞鸿来迎战。反倒是霍元甲挺身而出,没出手就吓跑了洋人大力士,武艺的最高境界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由这件事来看,黄飞鸿和霍元甲谁厉害岂不是立判可见吗?

把黄飞鸿吹上天始作俑者是他的徒弟猪肉荣。

(林世荣画像)

黄飞鸿的徒弟叫林世荣,本在广州以卖猪肉为生,人称“猪肉荣”,黄飞鸿死后,林世荣去香港开设武馆,期间培养了众多弟子。

林世荣武艺精湛,在清末举行的首届广东武术比赛获得了第一名。林世荣在香港授徒期间,收了一个在报社工作的徒弟叫朱愚斋。朱读过私塾,颇通文墨,黄飞鸿去世约十年后,他开始在香港《工商晚报》连载小说《 黄飞鸿别传》,谁知大受欢迎,朱愚斋一发不可收拾,发表了一系列有关黄飞鸿的小说。

小说的内容,据朱愚斋说几乎都是从林世荣处听来的黄飞鸿逸事,里面明显有不少虚构之处。就这样黄飞鸿”由过去一个默默无闻的人物,变成了现在的传奇英雄。以后加上香港电影的渲染,黄飞鸿不红也难。

(猪肉荣的影视形象)

综上所述,按照真实功夫来看,霍元甲是真正的武术家,在“上海比武大会”后,当时的浙江总督陈其美曾邀霍元甲为革命军培养武术人才,陈其美想用“裂变”的办法为孙中山输送大批的武术精英,可惜霍元甲不久就死了,这个计划也搁浅了。

最后说明一点,陈其美的侄子,国民党中统的负责人陈立夫也是霍元甲的徒弟。从民间到官府,霍元甲的功夫无疑是最厉害的!

文/秉烛读春秋

黄飞鸿到底是英雄还是清朝的走狗你怎么看

不能说给清廷当过差,就是清廷的走狗,黄飞鸿还是能称为江湖大侠,英雄的。

广东佛山,古称陶城,历史上它是丝织品汇集地,粤剧的发源地,中成药之都,当然对黄飞鸿来说,佛山最著名的头衔还是武术之乡,要寻找南派武术的源头就要到佛山。

1847年农历七月初九,黄飞鸿生于一个贫穷破落的家庭,其父黄麒英曾拜在少林传人、广东名师陆阿采的门下,得其真传,为南少林洪拳第四代衣钵传人,被誉为清末武林“广东十虎”之一。

黄麒英曾受聘于镇粤将军所部,任职军中技击教练,但由于饷银微薄,养家困难,黄麒英便在靖远街开设生草药店以帮补家计,闲余时间则在街头卖武献技。

对于儿子黄飞鸿,黄麒英一度希望他能好好读书,攻考功名,不去重蹈他下层武人的卑微覆辙。但黄飞鸿自幼对拳脚功夫、刀枪棍棒异常迷恋,父亲阻拦不住,只要领他走上习武之路。

因为习武有天赋,十二三岁时,黄飞鸿在佛山街头擂台上就已崭露头角,而让他少年成名的是一场年龄悬殊的比武——擅长左手钓鱼棍法的老派武师郑大雄在佛山摆下擂台,多人登台挑战都败下阵来,少年黄飞鸿初生牛犊不怕虎,上场一战,一场险胜让老前辈心服口服。

几乎在同一年,黄飞鸿父子在佛山豆豉巷卖艺,见武林好汉铁三桥的高徒林福成遭人追杀,父子两人拔刀相助,救了林福成一命。林福成为表达感激之情,将武术绝学“铁线拳”、“飞砣”传授给了黄飞鸿。

16岁时,黄飞鸿武功渐成,他告别家乡,到广州打天下。因常有一以当十,义拳打恶徒的江湖壮举,黄飞鸿的名声在广州民间逐步传播开来。

首先请黄飞鸿开馆授徒的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广州矿工,他们集体凑钱请黄飞鸿在广州码头附近开出了第一家武馆,之后,黄飞鸿又被果栏、菜栏、渔栏中人聘为行中武术教练,其广州民间大侠的名号越来越响亮。

在当时的弟子中,有一个名叫梁宽的悟性高,学武快,得其真传,深受黄飞鸿喜爱。据《西关武林旧事》记载,梁宽后来也在广州开设武馆,武馆正厅高挂一幅达摩祖师的一苇渡江画像,两旁则挂有黄飞鸿手书的对联——

“达摩西来入粤华林开教禅拳一体同心见性吾辈乃承衣钵,至善从闽莅穗海幢授法南传少林脉继有齐尊师老为祖。”

梁宽出师后,黄飞鸿因渴望四海闯荡,将武馆交给梁宽,自己孤身一人南下闯香港。

在香港,黄飞鸿曾用“猴行拐脚”击毙英国人训练出来的恶犬,并以中国人的正义铁拳痛击仗势欺人的英国人,这一些壮举推高了他在香港的江湖名声。

在香港闯荡6年后,黄飞鸿回归佛山,在父亲的安排下娶妻成家,但家室没有拴住黄飞鸿,几年后,他再次闯去广州,并且凭借先前积攒下的江湖声望,成了广州水师的武术总教练。

从武林大侠的角度论,黄飞鸿的格局并非草莽尺度可以衡量,他有家国情怀,有世俗理想,还有一些悬壶济世的仁者修为,所以不能因他为清廷当差,就是走狗,当然这种说法多少也有受影视剧影响的缘故,在各种影视剧中,黄飞鸿以官差的身份杀过义和团等等,这些都是演绎,并无根据。

在广州当了6年水师总教练后,其父亡故,黄飞鸿萌生退意,辞去水师总教练,把妻儿接到广州,在广州仁安街开了一家跌打医馆“宝芝林”,门前悬有一副对联:“宝剑出鞘,芝草成林。”

他这一份侠者,仁者的修为,还是很可贵的。

起初,武人行医少有人信,黄飞鸿以及他的宝芝林能名声鹊起,需要感谢一个人——威震四方的黑旗军统帅刘永福。

正是刘永福让黄飞鸿来医他那久治不愈的脚疾,从而让黄飞鸿成了名声大噪的“宝芝林”黄师傅。

因为英雄惜英雄,更因为忠义报国的热情,随后黄飞鸿开始追随刘永福,毅然加入黑旗军,成为军中的技击总教练兼军医官。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刘永福受命赴台帮巡抚邵友濂办理防务,后来又奉命驻守台南,在这期间,黄飞鸿一直跟随刘永福,训练新兵,治疗伤员,在保家卫国方面尽了一名武者所能尽的最大努力。

1895年4月,清廷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把台湾、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刘永福黑旗军拒不投降,他在台南发出联合抗日的号召,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只剩一线之延,亦应仓促,不命倭得。”

但因国势衰微,清廷弹压,刘永福坚持两个月后内渡福建,此后,因失台心灰意冷的黄飞鸿只在“宝芝林”行医,不再传授武术。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刘永福不顾年迈体弱,四处奔走,积极响应,民国成立后,刘永福出任广东省民团总长,黄飞鸿看到希望,接受邀请,再次出山担任广东民团总教练。

1917年1月,刘永福走完传奇一生,在钦州老家去世,终年80岁。黄飞鸿失去相交半生的老友,悲恸之下,他也辞去了广东民团总教练的职务,继续自己的行医生涯。

1924年,广州爆发商团事变,战火导致西关一带的房屋被毁,黄飞鸿悉心经营数十年的仁安街“宝芝林”亦在战事中受累,被大火焚毁,所有资财付之一炬。

突遭横祸,黄飞鸿忧愤成疾,一代大侠病逝在了乱世下。

在有据可查的记载中,1919年广东省精武会成立时,黄飞鸿曾在广州珠海戏院表演飞砣入埕的绝技,其人功力之深并非虚传。

此外,黄飞鸿确有武林宗师的气象格局,他一生以弘扬国粹,振兴岭南武术为己任,发掘整理了许多武术绝技,例如飞砣入埕、采高青、五郎八卦棍、无影脚等。

黄飞鸿系列电影中出现的醒狮表演也是有据可查的,黄飞鸿在原有南派醒狮技艺的基础上,吸收融入了武术舞狮的技艺,并融合高桩醒狮、民间梅花桩等套路,形成了自家新一派醒狮表演。

至于耳熟能详的十三姨,也是有据可查的。黄飞鸿一生四娶,但始终坚持一夫一妻,每次都是在妻子去世后再娶,因前三个妻子进门后陆续死去,当地人迷信说黄飞鸿是克妻命,但第四个妻子,小黄飞鸿三十六岁的莫桂兰(十三姨原形)终结了这种说法。

总而言之,黄飞鸿在黑哥眼中是侠者、仁者,其行虽没有演绎中那么传奇,却也是值得演绎发挥的民间人物。

历史上“广东十虎”中到底谁的功夫最高呢

清末时期,由于列强侵略,社会动荡不安,很多地区治安混乱,尤其是沿海广东的治安相当恶劣,于是当地人民为保护自己,开始学武,导致一时间习武之风盛行,从而出现了一大批杰出的武林高手,这些武林高手中又尤以广东十虎为尊。

广东十虎指的是苏黑虎、黄麒英、周泰、谭济筠、黎仁超、陈铁志、王隐林、黄澄可、苏灿、梁坤这十人,而且这十人每个人都拥有一项绝学,即成名之技。我们熟知的黄飞鸿并不在其列,黄飞鸿论实力应该在十虎之上,可能出生稍微晚了一些,没有入围。不过黄飞鸿的老爹入围了,即是黄麒英。

这里我来为大家一个一个先介绍一番。

苏黑虎

师从嵩山少林寺,花了三年时间重复进行基础功力训练,基本功夫相当扎实。之后又花了三年开始练习拳脚功夫,由于在之前的训练中一双手早已是坚实如铁,于是他很快练就了一手黑虎十形拳和铁砂掌,并将其发挥到了极致。

他的武术精湛,深得少林真传,此后还他开了一个武馆叫做少林黑虎门,曾打败了当时名声特别响亮的武当派教头吕荣。

黄麒英

黄飞鸿之父,师从洪熙官徒弟陆阿采,从师十年,深得其真传,大成后,开馆收徒,还曾做过镇粤将军手下士兵技击教练。

他一招无影脚也是使得出神入化,但这套功夫还是在他儿子手里发扬光大的,黄麒英还有个本事那就是医术相当高超,还开了个医馆。他不止是武术家,还是个医师。

周泰

此人醉心于武学,一生沉迷于练武之中,时人谓之武痴。他的家传绝技周家拳十分了得,但依旧有缺陷。在后来,他突破周家拳原有的禁锢,练成了一套以柔为主,柔中寓刚的掌法,即“软棉掌”,凭着这项绝技,他闯出了一番名堂。

谭济筠

师从咏春宗师梁赞,深得其精髓,并融合了咏春拳自创鹤阳拳,此拳法刚烈威猛,而且十分快速。拳法大成后,也开设武馆授徒,以发扬鹤阳拳为要萃。

黎仁超

为人多智,每次都能洞察先机,灵活多变,为“十虎”之中的智将。他的绝招是七星拳,又名七伤拳,招式异常狠辣,往往能一招制敌。但他深藏不露,一般自己不轻易出手。

陈铁志

因手坚如铁石,又名“铁指陈”,练就了一手鹰爪功,相当厉害,其武功以刚猛为主,人也是鲁莽粗人,处事不过大脑,在十虎之中颇像个莽夫。

王隐林

师从四川大侠李胡子,得其真传侠家拳、侠家拳械,并将其绝学发扬光大,开馆收徒。侠家拳虽动作朴素,进退灵活,刚劲有力,朴素之中蕴藏杀机。他的徒弟也都本事很大,很多都在后来出师自创门派。

黄澄可

此人得陆阿采、黄麒英、铁挢三等多名宗师指点,并通过实战融合各家之所长,自创出一套刚柔并重,变化无穷的拳法,即“九龙拳”。

苏灿

他就是我们熟知的苏乞儿,他的故事很传奇,本来是一个市井纨绔,整天逍遥度日,但在后来遭遇洋人与黑帮迫害,父母、爱人都被害死了。他因此看淡了一切,成为了一乞丐,整天与酒为伍。但后来他竟把酒意融入武学招式中,开创出别具一格的“醉拳”。醉拳不仅厉害,而且相当有艺术性,因此也是相当出名。苏灿因醉拳加上好友铁桥三等人的帮助下,再度雄起,名震广东。

梁坤

有洪拳大师之称,是洪拳传入广东的重要代表,又名铁桥三,是十虎之首,他自幼好拳技,走访各地拜师学艺,练得一身绝技,他技压各方拳勇,声名大振。他的武术以洪拳为主,但其他的武术也是相当出色。

他对武学追求完美,对学武从未知足,即便已经学习了很多,仍然自觉不够,不断追求精益求精。即便是晚年,他仍然不顾年老体迈,前往向人讨教五点梅花棍,直到学到手才回到广州。这种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不得不令人敬佩。

这十人中要说谁的功夫最高,这个不好说,他们应该都是各有所长,各有各自的特技。

若一定要分个高下的,我就来说说个人的排名看法吧!

个人认为要论武学经验最为丰富的应该是十虎之首梁坤,因为他活到老,学到老,一生痴迷于武学,一直追求精益求精,武学经验是最丰富的。

论武学最有艺术性、观赏性的应该是苏灿苏乞儿了,一套形醉意不醉的拳法相当有欣赏价值。

论武学实际最为高超的应该是黄澄可,因为他通过实战与学习各大宗师的特技,融合了各家之长,已经是青出于蓝了。

要论武学临阵对抗能力最强的是黎仁超了,毕竟智商一绝,能够洞察先机,灵活多变,临场应变能力超强,绝招七星拳是一招致命,这些都会让他在与人临场对阵时占据很大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