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如果肃宗先于玄宗辞世,那么玄宗能否复位
不太可能。原因有三:第一、唐玄宗威望已失,不受拥戴。作为开创了开元盛世的一代明君,唐玄宗曾经无论是在民间还是在朝堂上都有着无上的威望,但因为他晚年昏聩,宠爱杨贵妃,奢靡无度,重用奸臣,最终导致安史之乱,江山破碎,生灵涂炭,让他失去了民心,败光了威望。太子李亨自立即位成为唐肃宗后,他虽被尊为太上皇,但并没有什么权力,甚至他想给死去的杨贵妃迁个墓都办不到,忠于他的亲信也都被清洗,高力士被流放,陈玄礼被勒令致仕。而历史上也从无子死父即的先例,所以哪怕唐肃宗先于唐玄宗去世,唐玄宗也不可能复位。
第二、唐玄宗年事已高,难以复位。唐肃宗即位时,唐玄宗已经72岁,这在古代皇帝中已经算是高寿了,这个年龄的老人行动迟缓,头脑迟钝,无论是精力还是脑力都无法胜任繁重的国事处理。事实上唐玄宗晚年昏聩与年轻时英明神武判若两人,正是年龄带给他的变化。
第三、唐玄宗心灰意冷,无意复位。
马嵬坡之变唐玄宗被迫赐死了杨贵妃,贵为皇帝却连自己最心爱的女人都保不住,唐玄宗的心痛可想而知,成为太上皇后,他对杨贵妃之死依然无法忘怀,每日对着杨贵妃的画像垂泪,哪里还有心思去争皇位呢?
李嗣业脱衣搏斗,唐肃宗借兵回纥,香积寺决战为何如此重要
“安史之乱”是李唐由盛而衰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由于唐太宗、唐高宗时期的开疆拓土,使得唐朝的疆域领土大大增加。到了唐玄宗时期,为了加强对边疆控制,设置了节度使来管理。这就让节度使既掌控了地方行政、经济、土地人口资源,还手握兵权在手,形成了地方割据,也成了促成“安史之乱”的重要基础前提。
唐朝经历了诸多盛世,进入了空前富庶、强盛时期。到了唐玄宗时期,由于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幸,使得杨氏一族在朝中的权力日益壮大。而唐玄宗本人则沉迷于声色犬马享乐之中,朝政大权几乎全都落入杨氏一族手中,这导致了唐朝最高统治集团的加速腐败。从而使得经济、阶级矛盾日益增长。
唐朝中央统治集团专注享乐奢华腐败,而地方军阀势力则不断扩大。这种不平衡的状态随着时间日益明显,最终导致了以安禄山、史思明二人为首的地方军阀举兵反叛。
当时的安禄山和史思明兵多将广,军事实力甚至超过了唐朝,叛军很快便攻占了洛阳。然而此时的唐玄宗依然听信宰相杨国忠,利令智昏之下错误的斩杀了高仙芝和封长清两员能征善战、作战经验丰富的大将,最终不但潼关失守,连长安都沦陷了。
基于以上的前提背景之下,在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夺位谋杀后,时任帝位的唐肃宗决定反攻长安。唐肃宗令元帅广平王李俶、副元帅郭子仪率兵15万,并借回纥骑兵4000,号称20万,向长安推进。进至长安城西香积寺北、沣水以东地区,直至兵逼安军阵前,遭到了安军的全力反击。要看唐军就要抵抗不住,溃败之际,李嗣业挺身而出。高喊:“今日不以身饵敌,军无遗矣”。他脱去战袍,坦胸露怀,手持长刀,立于阵前,大呼奋击,叛军当其刀者,人马俱碎,连杀数十人之后,唐军方稳住了阵脚,同时也鼓舞振奋了军队士气。最终联合回纥骑兵,大败安军,夺回了长安。
这一战被称为“收复长安之战”,又被称为“香积寺之战”。这一战的意义重大,是唐军反击叛军的转折之战。也是从这一战开始,唐军从一败再败转为了战略相持阶段,也为后来的成功叛乱奠定了基础。
我是月关略萌,专注历史领域,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仅供参考。感谢大家阅读点评,欢迎点赞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