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为什么不封杀欺世盗名的马保国之流
说假话做假人,普遍被接纳甚至变成人们的潜意识。
大师招摇撞骗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成为风尚。
这类大师不仅不休,还会所向披靡,除非人们觉醒,社会觉醒。
李鬼劫路欺世盗名是什么意思啊
是《水浒》中的一段,黑旋风李逵在从梁山回家看母亲的路上,遇见一个打着他李逵名号劫道的李鬼。
历史上有哪些欺世盗名的人
说到欺世盗名笔者脑海里想到的第一个人就是康有为。记得在高中的历史课本上对他的介绍是这样的:晚清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和资产阶级改良派,维新派的灵魂人物。而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笔者一直被他这些高大上的头衔所迷惑。直到笔者翻看了许多近代的史料之后,才惊讶地发现这位自称“南海圣人”的康有为竟然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忽悠”。
康有为最有名的,无疑是公车上书。很多人认为:1895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是康有为领导上千名举人向皇帝上书请愿,反对与日本签订条约。而这个说法是来自于康有为的自述。
事实上康有为只不过是参与了一场在松筠庵的集会,收集了1300名士子的签名。但是康有为很鸡贼,他怕自己的功名有闪失,因此这份多名士子签字的“万言书”他根本就没有向上呈。所以说康有为并没有领导公车上书,只不过在后来的很长的时间里,康有为一直宣称自己是公车上书的领导人。
康有为的虚伪做作还表现在一个方面,他曾经多次私下上书给光绪皇帝,并获得了一次面圣的机会。1895年6月15号,光绪帝接见了康有为,整个接见过程持续了一刻钟左右。因为南北语言上的差异,在这15分钟内其实二人并没有做太多深入的交谈。而康有为一直对外高调宣称他跟光绪谈了足足4个多小时,并有照片为证。后来被证明照片是修改底片PS而成的。
据说在海外逃亡的时候,康有为就带着照片声称自己有光绪皇帝给的衣带诏,奉旨募集资金回国救助光绪皇帝,而康有为募集到大量资金,全部用于自己的挥霍。
康有为很会包装自己,把自己包装成了改革家、大学者、很多人也相信了,而整个“戊戌变法”也变成了“康梁变法”。后来又被大家称为“国学大师”,而真实的康有为其实连秀才都没考上。他主持的戊戌变法,天真幼稚,毫无政治经验,不仅朝野上下无不反感,就连他的同伴都对他也不抱希望。而变法失败第一个跑路的不是别人,正是康有为。
最让笔者所反感的是康有为在辛亥革命后,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公然支持张勋复辟。试图阻止历史的进步,这是彻头彻尾的保皇派,一个保皇派也妄称改革家,坐实欺世盗名之举!
康有为是改革的先锋,还是欺世盗名的江湖骗子
喊着正义的口号,干着龌龊的事情。一边大义凛然,一边弄虚作假。一边义愤填膺,一边道貌岸然。还大言不惭地称自己是正能量。
这话感觉说的就是康有为啊,这哥们成天打着正义的旗号,去四处各地捞钱。最后给自己娶了6个老婆,买别墅开银行,一边骂着袁世凯,一边家里的袁大头堆不下。
那么康有为的钱都哪儿来的呢?当然都是骗来的,这哥们就活一张嘴,南洋打工的同胞们容易吗?都被他这一张嘴给骗惨了。
人家省吃俭用攒下来那么点零花钱,都被康有为弄去做什么所谓的爱国活动去了。那么他是怎么搞爱国活动的呢?买房子,放高利贷,不断娶姨太太,这么个爱国的方法,难怪大清国被他给爱亡了。
变法他不行,骗人第一名。
康有为这家伙变法的水平是真的不到家,为了实行自己的变法思想,他的确做了不少努力。可真的让他来谈变法的策略时,却是漏洞百出。
也就是说,康有为成天嚷嚷着要变法,可是该怎么变他却不知道。正如现在很多人说,我就是觉得你做的不对,但是让我做,我也没有好办法。
康有为上书建议取消科举制度、兴办学堂、练新兵等等,这些策略勉强凑合,算是比较先进的想法,不过这些都是以前人做过的。早在曾国藩、左宗棠活着的时候,除了废除科举他们没有动以外,其他的人家都做了,你这属于老生常谈。
才能平庸也就算了,他还非要搞出一点新花样来。他上书光绪皇帝,表示中国这块地方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我看巴西那边地广人稀,经纬度跟咱们也差不多,如果能转移大量居民到那边去,也就在那里建立新中国了。
简直为他这种智障的想法哭瞎,你别说他为了这件事还特地去求过李鸿章,李鸿章听了以后,差点没把他一脚踢死。
改革需要不少钱,那么钱从哪里来?康有为再次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他认为把边境那些“没用”的地盘卖给英美法这些国家,自然可以换来不少钱。
这让我想起了俄国把阿拉斯加以超低价格卖给了美国,后来肠子都悔青了。康有为你能想出点靠谱的变法策略吗?
答案是不能,因为康有为除了嘴皮子厉害以外,这脑子里装着的真的都是钱和权,他根本就没有什么特别优秀的变法策略,还非要成天嚷嚷着要变法,结果年轻的光绪皇帝就这么被他给诓了。
康有为的骗术,可把光绪给害惨了。
光绪帝和慈禧过去的关系,其实还不错。尤其是慈禧放权以后,光绪还真的有掌权的机会,可是为何后来他们俩的关系会恶化到那种地步呢?都是因为康有为。
康有为在上书变法策略的过程中,曾经提到过建立制度局的想法。所谓制度局,也就相当于明朝的内阁、清朝的军机处,属于国家最高核心机关。
康有为认为,将制度局凌驾于军机处和总理衙门之上,彻底掌握国家大权。而他作为这一建议的提出者,又是变法的主导人,自然是第一任制度局的领袖。而他的那些徒子徒孙们,都将成为制度局中的权贵。
其实这是换汤不换药的做法,制度局难道和军机处有任何差别吗?除了换了一套领导班子,其他没有任何区别。康有为这么做就是为了让自己合法掌控大清朝的权力。
为此慈禧的手下们当然不答应,因此双方在这件事上就开始大打出手了。抢走一两个职位可以,想要连盘子都给人家端了,这咋行?
当时李鸿章、张之洞这些人其实都声称变法图强,可是康有为认为,这帮人只要不支持自己的变法,那都是假的,都是骗人的,都应该被取缔。甚至建议光绪皇帝杀几个一品大臣,来震慑一下这帮反对康有为变法的人。
这下子这帮人可都到慈禧那边哭诉了,因此康有为又把慈禧当成了假想敌,甚至曾经让谭嗣同去找袁世凯,让袁世凯带兵宰了慈禧,这下子摇摆不定的慈禧,彻底站到了光绪的对立面,这出戏还怎么唱?
光绪和慈禧的关系,就是康有为彻底毁掉的。后来爆发了戊戌六君子的事件,康有为连亲弟弟都没救,自己撒丫子就跑路了。你说跑就跑了吧,还非要假传圣旨,希望英国人出兵打到京城去,宰掉慈禧,救出光绪。这脑路是真够清奇的,活生生把光绪给害死了。
康有为吃喝玩乐逛南洋。
戊戌变法失败以后,康有为远渡重洋。那么他出去靠什么生活呢?当然是靠他的名气。他自己伪造了一张和光绪帝的合照,并且说自己有两道密诏在手。
就靠着这些东西,康有为便开始了自己招摇撞骗的人生。他在南洋各国募捐了大量的钱财,他说这些钱都是拿回去救国的。
后来看着好像国没怎么救,康有为自己却成了前所未有的大富翁。傻子都知道他的钱都是从哪儿来的。
为了钱生钱,他在南洋还创办了银行,甚至开始放高利贷。钱多了以后,没地方花了,他就开始各种娶老婆。这个倡导一夫一妻制的人,先后娶了6个老婆,62岁高龄的时候,还娶了个19岁的媳妇儿。
这么一大家子该住在哪儿呢?于是康有为就大手一挥,在上海、杭州、青岛都买了别墅。自此他便在这里过着悠闲的富家翁生活,直到去世。
总结:骗了天下人,还换了不错的名声。
坑蒙拐骗金腰带,精忠报国无尸骸。这好像是自古以来不变的道理,我们现在甚至觉得康有为的名声还不错,毕竟他有一个好弟子梁启超。
而且他们家有钱,子女一个个都搞得像个贵族出身一样,就算是现在他的后人们也有一定的影响力,所以康有为的名声不会差,至少这百来年里差不了。
可是历史会给出公正的判断,孰是孰非自有公论,只是需要时间而已。我们跳不出这个时代,所以只能被时代所禁锢。仅此而已,并不是说现在大众所认可的,那就是真理。真理是,再过几百年上千年,大家一直都这么认可,但是可能吗?
参考资料:《我史》、《清史稿》、《签注》
“欺名盗世”是成语吗
“欺名盗世”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qī shì dào míng,意思是欺骗世人,窃取名誉。
欺世盗名(qī shì dào míng)
释义:欺骗世人,窃取名誉。
出处:《荀子·不苟》:“夫富贵者则类傲之;夫贫贱者则求柔之。是非仁人之情也,是奸人将以盗名于暗世者也,险莫大焉。”
用 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欺骗世人。
近义词:盗名欺世、欺世惑众、沽名钓誉
反义词:名副其实
造句:你又将怎么样来颠倒是非,欺世盗名?
成语故事:这个成语出自《荀子·不苟》,上面有这样一段话:“夫富贵者则类傲之;夫贫贱者则求柔之。是非仁人之情也,是奸人将以盗名于暗世者也,险莫大焉。”荀子,名况,战国时著名思想家,在其著作《荀子》中,曾尖锐地对欺世盗名的行径作过批判。荀况举例说,春秋时卫国大夫史鱼因劝谏卫灵公不成, 就嘱咐儿子自己死后不要入殓,以此劝谏卫灵公重用遽伯玉,罢免弥子瑕…… 荀况又举例说,战国时齐国的田仲既不肯接受高官厚禄的哥哥的帮助,也不愿 去做官,宁肯去种菜。荀况在著作中认为,史鱼和田仲都是用欺骗手段“盗名于暗世者也”(在动乱之世道窃取虚名的人),他们是最大的危害。成语“欺世盗名”即由此而来。指欺骗世人,窃取名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