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山 成就 特点

明代傅山的书法成就与特点是什么?傅山是怎样的一个人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1-17 23:52:21 浏览8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明代傅山的书法成就与特点是什么

明末清初之际,地处山西腹地的太原府阳曲县(今太原市),出了一位博艺多才、重气节、有思想、有抱负的著名道家人物。他的事迹生平,不见于正史记载,甚至连专门记载地方历史陈迹的县志、府志,也只见廖廖数语。然而他的声誉和影响却是相当之大,相当之深,毫不夸张地说,在太原地区乃至三晋大地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颇受人民群众拥戴。在整个山西乃至于全国也称得上声名遐迩,彪炳于后。他就是明清之际的志士仁人傅山——傅青主。

傅山不仅是书法家、画家,而且是晚明清初遗民的代表,北方学术思想的领袖,著名学者,甚至被传为“武林高手”。其人其事早已成为山西一带的神话传说。当时道教佛教均尊引为本。傅山在明末清初的书坛上声誉颇高,与黄道周、王铎齐名。傅山的书法极具个性,他早年学书先是从晋、唐人手,后又转而学赵子皍,最后又进而学颜鲁公,他在书法美学上的观点是“书以人重”。傅山知识领域之广、成就之大,在清初诸儒中,无出其右者。傅山的书法被时人尊为“清初第一写家”。他的画也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所画山水、梅、兰、竹等,均精妙,被列人逸品之列。《画征录》就说:“傅青主画山水,皴擦不多,丘壑磊珂,以骨胜,墨竹也有气。”他的字画均渗透自己品格孤高和崇高的气节,流溢着爱国主义的气息,在中国古典书画艺术中,博得后人的高度赞赏。

傅山本是一个忠厚老实的学问人,淡于名利,勤于读书。他的书法初与宋人风范毫无二致。宋代文人喜欢用生辟的字眼和典故,傅山也是如此。他学富五车,积学深厚,又颇具个性,加之书法界有了张瑞图、黄道周、王铎和倪元璐等诸名家的影响,傅山的书法更是具有一种奇特的怪味。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他的人生观和审美观起了决定性作用。他对颜真卿的人品书品推崇备至,简直是五体投地。他写大字喜用颜体,如《集古梅花诗》,就是写小楷也用颜体,如《逍遥游》。邓散木《临池偶得》中说:“傅山的小楷最精,极为古拙,然不多作,一般多以草书应人求索,但他的草书也没有一点尘俗气,外表飘逸内涵倔强,正象他的为人”。他的颜体写得非常好,流传至今的颜体大字楹联和榜书多件,皆端庄遒劲,刚健有力。傅山在书法艺术理论上是有贡献的。他所提出的“四宁四毋”理论极其精辟,对整个艺术范畴有着普遍意义和深远影响。

“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足以影响中国书学领域。作书宁追求古拙而不能追求华巧,应追求一种大巧若拙、含而不露的艺术境界。宁可写得丑些甚或粗头乱服,也不能有取悦于人、奴颜婢膝之态,寻求内在的美。宁追求松散参差、崩崖老树、也不能有轻佻浮滑,自然潇疏之趣,远胜品性轻浮之相。宁信笔直书、无需顾虑,也不要描眉画鬓,装饰点缀,有搔首弄姿之嫌。他的“四宁四毋”的观点与董其昌所提倡的“书道只在巧妙二字,拙则直率而无化境矣”的观点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是针锋相对,三百多年来一直备受推崇。

傅山的书法,以行草为最。他那缠绵环绕、大气磅礴的行草书,是明末清初高堂大轴书风的代表。除此之外,他的篆书也很可观。如果按照生卒年来算,傅山算是清代第一位篆书创作者。傅山草篆属“奇”之一脉。他曾强调:“不知篆籀从来而讲字学书法,皆寐也,适发明者一笑。”“楷书不知篆隶之变,任写到妙境,终是俗格”,特别强调了楷书和篆书的关系。傅山小楷《金刚经》笔笔篆意,尽显高古意韵。对照傅山成就最大、影响最大的草书来看,与篆书也有莫大关联。傅山草书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有非常多的“圈”,乃典型的篆书笔法。

傅山草书受到篆书影响。反过来看,篆书也受到草书的影响,是为“草篆”。其草篆即便其中相对规矩一路的作品,也和习惯上所说的二李篆书大相径庭。笔势奔放者,字形之间已有牵丝引带,不遵从藏头护尾、笔笔回锋的律令,完全是一派天机,意随笔到,率性而为,不拘陈法。傅山篆书和草书的共同点在于全以“气”胜,气韵生动、气场强大,篆书本身的技法已退居其次,完全是一种“表现”的需要。赵宧光篆书从《天发神谶碑》出,字形上仍然沿袭篆书的一些要求,而傅山已经“忽略”这一点,天马行空,不可羁勒。

傅山篆书好奇古,遍寻古字、奇字,尝试将大篆、小篆杂糅,注意到不同时期篆书的不同特点,将大篆字形以小篆的规矩加以要求,或者在小篆当中掺入大篆字形。这种方法无疑影响到其后的“扬州八怪”和杨沂孙、吴大澂、吴昌硕乃至齐白石等。

傅山书法,乃博采诸家之长熔于一炉,真、草、隶、篆、行各体无所不精。他是一位既有书法理论,又有书法实践的卓有成就的大师。尤其是他的巨帖大幅书作,坚苍浑穆,豪迈不羁,潇洒奇逸,气象岩岩,这正是他博大宏深的学养和光照人格的写照。

康熙二十三年初,傅山的爱子傅眉忽逝,年愈古稀进入风烛残年的傅山悲痛异常,再也经受不得如此打击,于此年六月十二日与世长辞,时年七十八岁。

傅山是怎样的一个人

傅山是个怪人,做事往往不合常规。懂医术,用小妾给顾炎武做补药,结果顾炎武却忘了医嘱成毒药,掏空了顾炎武的身子。

顾炎武,江苏昆山亭林镇人。明代灭亡,清兵南下,顾炎武参加了昆山嘉定一带的抗清斗争。1656年,只身北上遍游华北,考察人文地理,结交抗清志士,晚年干脆定居陕西华阴。

傅山,山西阳曲人。少有壮志。明亡后隐居土室,出家为道,不问世事。

华阴与阳曲虽不在一省,但陕西和山西自古就称半个老乡。顾炎武与傅山都为晚明遗民,共同的家国之痛使得两人心相许、情相牵,遂结成莫逆之交。顾炎武与傅山虽山水阻隔,仍路途迢迢,却挡不住两人友谊相交的脚步。顾炎武曾三次去访傅山。可见两人情义不浅。两人都是高迈君子,道德文章,皆为世表,然而,到晚年顾炎武着实将傅山骂了一回,骂傅山害得他“众疾交侵”。意思是说浑身的病都来了。

傅山学识渊博。不但文章格调清奇,而且琴棋书画皆精,更以其仁心医术名传当时。他经常与村农野叟在一起聊家长里短,看谁身体不对劲儿,随手来那么一两下,往往手到病除,被称为“仙医”。尤其精于妇科,治疗不育不孕症最是拿手。

按理说看病救人,病人应该千恩万谢才是。顾炎武开骂傅山,不为别的,就源自傅山精于医术。

傅山怎么害了老顾?就是因为傅山的一副体检单和处方。

顾炎武59岁那年,想老朋友了,就从陕西翻山越岭去会傅山,也有去请老中医给他搞一次全身体检的意思。老友相见,分外热情,嘘寒问暖一番后,顾炎武伸出腕臂,让傅山诊脉。

体检结果马上就出来了。老顾你虽年近花甲,却是“60岁的人,30岁的心脏”,脉搏突突地跳,身体依然很健硕。随之处方也开出来了。傅山说看你这脉象,娶个小妾,要个孩子都不成问题

顾炎武有个难言之隐就是老而无子,早有娶妾之心。听到这个处方,更是心动。经傅山这么一撺掇,因此返归山阴后,顾炎武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娶小妾!

如傅山所言,顾炎武仗着身子骨硬朗,娶了小妾。整天行云播雨,努力播种。胖小子虽然没生出来,但有了个年轻美貌的小老婆,终究也是身心两快。能有这样的方子,按说他该制作一面“再世华佗”的锦旗,去送与傅山聊表谢意才是。可是顾炎武却恨从中来,着着实实将傅山骂了一顿。

原来老顾60岁老汉娶了个16岁如花美眷,老牛吃嫩草,身体吃出大问题了。原先他健壮如牛,气壮如虎,坐如钟行如风,现在搞得形容枯槁,看东西一片灰蒙蒙,听声音一团嗡嗡嗡。肾亏了!

顾炎武写了一篇《规友人纳妾书》,大骂傅山:“哪儿有劝60岁的老人娶小老婆折腾的,这是君子干的事吗?傅山啊傅山,你真不是个好东西!

顾炎武吃不消小妾了,再不敢拿老命来开玩笑,最后收侄子为子,把小妾给嫁了出去。

其实,傅山给顾炎武开出这一老年补药后,是写了医嘱的。医嘱说:君子在房事上应该爱惜自己,有所节制;青春年少时,10天才能一次,中年人得翻倍到20天。像老顾这样的花甲老人,一两个月,夫妻愉快一回,那是可以与日同辉,与天同寿的。

老顾只因没遵医嘱,一方大补药到了老顾那里,却成了一服大毒药。大概是顾老先生老当益壮,把自己60岁的身体当30岁的人使了吧?

医师给开了方,却不遵医嘱,怪谁?

还好,顾炎武的《规友人纳妾书》并非是真的绝交书,而是通过现身说法,规劝老头莫贪少妇。

顾炎武与傅山的感情其实是至死不渝的。顾炎武临终一刻,依然惦记着傅山。他对傅山评价很高:觉得自己从傅山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说傅山实可成为自己的师长,甚至愿意永远和他“相随拾芝草”。把傅山当作高洁的兰草,愿意永远伴着他。

为什么有人说傅山不如顾炎武出名

傅山和顾炎武都是明末清初的人,傅山为何没有顾炎武出名,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很多国人不傅山其人其事,不知道他到底有多大本事。而顾炎武的很著名的一句话大家都耳熟能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知道他是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这里主要介绍一下傅山,使更多的人了解傅山——明清之际“一峰青”。文字略长,相信您看完后会对傅山有高山仰止的感觉。

顾炎武塑像

一、反清复明著意拼

傅山(1607-1684)明清之际学者兼医家。初名鼎臣,字青竹,改字青主,又有真山、浊翁、石道人等54个别名,汉族,山西阳曲(今太原)人。明诸生。明亡为道士,隐居不仕。他于哲学、医学、儒学、佛学、诗歌、书法、绘画、金石、武术、考据等无所不通,为是明末清初保持民族气节的典范人物,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李颙、颜元一起被梁启超称为“清初六大师”。

傅山出身于官宦书香门第,一生经历两朝六帝,即明朝的神宗、光宗、熹宗、崇祯和清朝的顺治、康熙。甲申(1644)之变是傅山一生的转折点。他既不满明末的政治腐败,又仇恨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视之为“贼”。清兵入关后,他主张坚持抗击,以反清复明为己任。

为此,他脱掉儒服,穿上道袍,自号“朱衣道人”,以朱明王朝的遗民自居,拒不做大清顺民,拒不与满清统治者合作。他打着道士旗号,以治病卖药为名,在三晋大地奔走呼号,意在联络仁人志士,组织反清斗争。他在《龙门山径中》一诗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贫道初方外,兴亡著意拼。入山直是浅,孤径独能盘。却忆神仙术,如无君父关。留侯自黄老,终始未忘韩。

傅山像

这说明,他道袍加身,不为神仙方术,而是要为国家民族的兴亡而拼搏,他知道这条道路艰难曲折,但决心沿着崎岖的路走下去,就像秦汉之际的张良那样,虽然奉黄老之术,却始终不忘故国。

这一时期,大顺军的残部多在各地继续进行反清武装斗争,傅山对起义军的态度发生了根本转变,转而拥护和参与其斗争。他宣传抗清大义,组织、训练反清武装,声援山东榆园军的反清活动。

后来。傅山在太原被捕入狱。他受尽严刑拷打,拒不招供。在狱中“抗词不屈,绝粒九日,几死。”因知情人皆死,查无对证,加之有关降清汉官敬慕其气节,有意保护,最后无罪释放。

他在《始衰示眉仁》一诗中表达了这样的心情:如果壮志未酬而死于狱中,未勉遗恨;活着出来,又愧对神州及赴义的战友。这种死亦恨,不死亦愧的心情,使傅山的后半生一直纠结,他在这种痛苦中煎熬。

二、内阁中书泪涔涔

顺治十二年(1655)秋傅山出狱后,顺治十六年(1659),郑成功、张煌言率领17万水陆大军围困南京,攻克芜湖。傅山得知后,急忙赶赴南京,他赶到之时,郑、张大军告败后退。他大失所望,返归故里,从此不再从事反清武装斗争。

傅山停止从事反清武装斗争后,把主要精力转移到文化方面,专心从事对传统文化思想的研究,进行诗文、书画的创作,从意识形态上探寻明朝灭亡的原因,并继续鼓吹反清思想。他在太原南郊的松庄读书、著述和创作,教授子侄,接待来访的志士、学者。

傅山画作

当时著名的学者如顾炎武、阎若璩、申涵光、李因笃、戴本孝、阎尔梅、潘耒等都曾拜访傅山,他们交流思想,抨击时弊,唱和诗文,切磋学问。他也外出访友、游览和行医。

傅山的许多著作就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顾炎武曾于康熙二年春造访傅山,两位遗民相晤,感慨万分。顾炎武写下了《赠傅处士山》诗:“为问明王梦,何时到傅岩?临风吹短笛,劚雪荷长铲。老去肱频折,愁深口自缄。相逢江上客,有泪湿青衫。”

傅山和《如韵与亭林》:“好音无一字,文采会贲岩。正选高松坐,全忘小草铲。天涯之子对,真气不我缄。秘读朝陵记,臣躬汗浃衫。”

后来,傅山又有《晤言宁人先生还村途中叹息有作》:“河山文物卷胡笳,落落黄尘载五车。方外不娴新世界,眼中偏认旧年家。乍驚白羽丹阳策,徐颔雕胡玉树花。诗咏十朋江万里,阁我伧笔似枯槎。”

顾炎武和了《又酬傅处士山次韵》二首,两人相互敬佩和勉励。顾炎武在《广师篇》中表达了对傅山的推重备至:“独精三礼,卓然经师,吾不如张尔岐;萧然物外,自得天机,我不如傅青主。”两人成为知交。

顾炎武书法

傅山青年时期就有异端倾向,入清后“益放言自恣矣”,他把批判的矛头直指程朱理学,指责理学家的奴性,称之为“奴儒”。他痛骂康熙皇帝“以尧舜之冠,加于狗头之上,即可为尧舜乎?”他深入研究《老子》、《庄子》、《墨子》、《荀子》等子学著作,大胆地提出了百家之学,首开近代子学研究的蹊径。

康熙初年,为了缓和民族矛盾,笼络汉族知识分子,除正常的科举外,又开博学宏词科,举荐和起用民间知名学者。康熙十八年(1679),给事中李宗孔和兵科给事中刘沛先举荐傅山。他痛苦悲愤不已,以老病固辞,他的《病极待死》诗反映他当时的心情:“生既须笃挚,死亦要精神。性种带至明,阴阳随曲伸。誓以此愿力,而不坏此身。”

宰相冯溥劝他入朝谢恩,他以有病拒绝。冯溥强其入谢,他被人抬入皇宫,傅山望见大清门,泪涔涔下,仆于地,痛苦无可名状。第二天回返,冯溥以下官员皆出城送。傅山感叹说:“今而后其脱然无累哉”,他如释重负,是年傅山72岁。回乡后,有人称他“舍人”,则不答应,自称为民,自甘淡泊,僻居远村。

三、中国文化一巨人

傅山晚年,清贫如洗。他与爱子傅眉,相依为命,相互照应,切磋学问,有如师友。孰料康熙二十三年(1684)二月,傅眉病逝,四个月后,傅山也离开人世。遵其遗言,后人“以朱衣黄冠殓”之,“远近会葬者千百人”。

傅山书法

傅山一生好学,学富五车,时人誉之为“学海”。他广览群书,知识渊博,才华横溢,几乎在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都有猎涉和建树。他集哲人、诗人、画家、书家、语言学家、历史学家、医药学家于一身,堪称一代文化巨人。

傅山在《青羊庵三首》中曾说:“芟苍凿翠一庵经,不为瞿昙作客星。既是为山平不得,我来添尔一峰青。”傅山堪称明清之际横空出世的“一峰青”,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数峰并峙,在中国历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

傅山著述、创作宏富。除文学艺术作品外,共有26种,如《十三经字区》、《周易偶释》、《性史》、《周礼音辨条》、《春秋人名韵》、《左传人名韵》、《两汉人名韵》、《春秋地名韵》、《左传地名韵》、《老子注》、《庄子注》、《管子注》、《荀子注》、《列子注》、《墨子注》、《鬼谷子注》、《公孙龙子注》、《淮南子注》、《易解注》、《战国策批注》、《左锦》、《明纪编年》、《乡关见闻录》等。但散佚较多。留存至今的著作,主要有:综合性诗文集《霜红龛集》;医药专著有《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小儿科》等,尤以《傅青主女科》最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