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后主 李后主

怎么评价有才学的两个亡国之君李后主和陈后主?人们大多知道李后主(李煜)从文化角度介绍一下陈后主(陈叔宝)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1-17 12:26:58 浏览7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怎么评价有才学的两个亡国之君李后主和陈后主

可能很多朋友第一次接触到南唐后主和陈后主,不是在历史书籍里,而是在语文课本上。李煜所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和《浪淘沙(帘外雨潺潺)》都入选了语文课本。而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也因为杜牧在《夜泊秦淮》里的那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而被人熟知。

那么,该如何来看待这两位既是有所成就的文人,又是亡国君主的古人呢?笔者想,我们得回到他们所处的时代去评论。

陈叔宝,字元秀,小名黄奴,吴兴长城(今浙江长兴)人,即人们熟知的陈后主。他是南北朝时期南朝陈国的最后一位君主,也是整个南朝的最后一位帝王。

陈叔宝是陈宣帝陈顼的长子,母亲是皇后柳敬言。陈叔宝幼年时和母亲、弟弟一起在穰城(今河南省邓县)做西魏的人质。直到天嘉三年(562),十岁的陈叔宝才被陈文帝接回南朝,成为了一位世子。

幼年他作为人质,终日生活在深宫,无法接触到外界,对民情可谓是一无所知。而在回到南朝以后,他又一跃成为身份尊贵的世子。很快,随着其父陈顼逐渐掌握国家实权,陈叔宝又成为皇族重要成员,更加远离平常人家。这个在宫闱中长大的帝王,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了解也不在意民间实情。加之他幼年作为人质,由母亲一手带大,缺少父爱,逐渐形成了偏执的性格。

太建元年(569),陈叔宝成为皇太子。此后,他师从周弘正,沉醉于儒学经典和文学艺术。由于血缘,他成为了陈国的君主。而由于自己的个性和喜好,他在文艺和享乐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陈国亡国,隋的强大是一方面。而陈叔宝为政的不作为,甚至反其道而为之,则是另一重要原因。陈叔宝终日沉醉于酒色,不理朝政,用人不淑,铺张浪费,自大狂妄,毫无明君作风。

有这样一个君主,从上到下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国不亡,又能何去何从?就算陈叔宝写出了“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可陈国就是因他的昏庸而亡的,他又凭什么不接受后人的唾弃呢?

而李煜,和他相比,则要好的多。南唐和陈国一样,都有强大的外敌。而面对北方强大的宋国,李煜很早就采取了措施。在即位之初,李煜就呈《即位上宋太祖表》,以此来拉拢关系,缓和后周攻南唐之战后双方紧张的气氛。

三个月后,李煜又派韩熙载、田霖至宋朝贡。但又过了三个月,他却在暗地里筹建新的水军龙翔军,为南唐某天和宋撕破脸做准备。

在位的十五年间,李煜改革朝政,改进科举,大纳天下贤士,力图改变南唐积重难返的宿命。当后来宋对南唐步步紧逼的时候,李煜多次自降身段,向宋俯首称臣,以求延续南唐国祚。

从政绩来说,李煜其实是中国古代帝王中为数不多的在在位期间始终坚持施行儒家仁政的皇帝。但我们记住的那个李煜,除了亡国后的落魄模样,更多的倒是他早年花天酒地的情状。

然而真要去计较,我们其实可以发现,李煜的艳词多作于他为诸侯王的时期。李煜不是李璟的长子,其兄长李弘冀才是原本的太子。年轻的李煜为了打消兄长对自己的提防,避免自己成为政治的牺牲品,主动远离政治中心,不问政事,终日沉醉于佛法、文艺和酒色。

“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依依”确实是女子之名,可也是年纪轻轻就迫不得已放弃追求政治作为的李煜的建功立业的梦。虽然这梦最终还是被北宋毁灭,但为之辛苦十五年,李煜晚年的悲切,才是真正的至深至彻。

爱都没爱过,又怎么会痛彻心扉?这话放在陈后主和南唐后主身上依旧合适。陈叔宝为自己而创作,毫不在意自己不爱的国家。而李煜,则是为国鞠躬尽瘁十五载,将自己的终生心血都献给南唐。“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对南唐的依恋,才“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人们大多知道李后主(李煜)从文化角度介绍一下陈后主(陈叔宝)

这个话题挺有意思。说到李后主李煜,人们立刻能吟起他的《虞美人》等词,知道他是亡国之君。可对于陈后主陈叔宝,可能知道的人不多。殊不知,他也是个亡国之君,并且和李煜一样,做过“玉树后庭花”的亡国之音。唐代诗人杜牧的《夜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说的就是陈后主。下面我们就从文化角度介绍一下陈叔宝。

陈叔宝(553-604),字元秀,小字黄奴。吴兴长城(今浙江长兴)人。南朝陈末代皇帝,后世称为陈后主。叔宝祖父陈道谈,陈武帝陈霸先之兄,梁东宫直阁将军,卒于侯景之乱。叔宝父陈顼(530-582),即高宗陈宣帝,字绍世。陈霸先之侄,陈文帝陈蒨之弟。陈顼公元568年即位,在位十四年。叔宝母柳敬言(533-615),梁鄱阳太守柳偃之女,陈宣帝皇后,其母为梁武帝萧衍之女长城公主。

1.陈叔宝做太子时写过很多宫廷游宴诗

陈太建元年(569)年,陈顼即皇位,立叔宝为太子。这期间,陈叔宝时常组织文人雅集,据《陈书·孔奂传》,叔宝与江总情款,欲以江总为太子詹事,孔奂曰:“江有潘、陆之华,而无园、绮之实,辅弼储宫,窃有所难。”在他身边聚集的多是和江总相似的才子。《陈书·顾野王传》:“时宫僚有济阳江总,吴国陆琼,北地傅縡,吴兴姚察,并以才学显著,论者推重焉。迁黄门侍郎,光禄卿,知五礼事,馀官并如故。”《陈书·姚察传》:“补东宫学士。于时济阳江总、吴国顾野王、陆琼、从弟瑜、河南禇玠、北地傅縡等,皆以才学之美,晨夕娱侍。”就是说,参与陈叔宝东宫雅集的有江总、陆瑜、陆琼、顾野王、褚玠、傅縡、陈暄、虞世基等文士。陈叔宝在和这些人雅集时,写作了不少宫廷游宴诗,现存二十馀首。大家欣赏一下这首《与江总书悼陆瑜》,看陈叔宝那不是一般的有文采:

吾监抚之暇,事隙之辰,颇用谈笑娱情,琴樽间作,雅篇艳什,迭互锋起,每清风明月,美景良辰,对群山之参差,望巨波之滉瀁,或玩新花,时观落叶,既听春鸟,又聆秋雁,未尝不促膝举觞,连情发藻,且代琢磨,间以嘲谑,俱怡耳目,并留情致。

这些诗歌作于弹琴饮酒之时,诗中既有清风、明月、群山、巨波、新花、落叶、春鸟、秋雁等自然景色的描写,也有对立春、上巳、七夕等的朝廷节庆活动的描写。当此良辰美景之时,君臣饮宴游乐,其乐融融。

2.陈叔宝即位后仍以吟诗作赋为乐

陈太建十四年(582)正月,陈叔宝即皇位。即位后,陈叔宝经常和宠妃、狎客(一说嫖客;一说专门陪皇帝玩乐的人)一起游宴赋诗。据《南史·陈本纪下》:“左右嬖佞珥貂者五十人,妇人美貌丽服巧态以从者千馀人。常使张贵妃、孔贵人等八人夹坐,江总、孔范等十人预宴,号曰‘狎客’。先令八妇人襞采笺,制五言诗,十客一时继和,迟则罚酒。君臣酣饮,从夕达旦,以此为常。而盛修宫室,无时休止。”《南史·张贵妃传》:“以宫人有文学者袁大舍等为女学士。后主每引宾客,对贵妃等游宴,则使诸贵人及女学士与狎客共赋新诗,互相赠答。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曲调,被以新声。选宫女有容色者以千百数,令习而歌之,分部迭进,持以相乐。其曲有《玉树后庭花》《临春乐》等。《隋书·音乐志上》载:“及后主嗣位,耽荒于酒,视朝之外,多在宴筵。尤重声乐,遣江宫女习北方箫鼓,谓之《代北》,酒酣客则奏之。又于清乐中造《黄鹂留》及《玉树后庭花》《金钗两臂垂》等曲,与幸臣等制其歌词,绮艳相高,极于轻薄。男女唱和,其音甚哀。”刘永济《十四朝文学要略》说:“降及陈世,运极屯难,情尤颓放。声色之娱,惟日不足。”

笔者不厌其烦的引用典籍中对陈后主的描写,从中可以看出,这哥们和李煜一样,以文学之名纵情声色,即将亡国还浑然不觉,这是一群特殊“诗人”的末世狂欢。这些诗歌虽然在写女色之美,但其中包涵着国家即将毁灭、大难将要临头的惊悚与哀痛,其中充满了悲哀、无奈和绝望。

3.陈叔宝留下许多亡国之作

陈祯明三年、隋开皇九年(589),陈叔宝被隋朝晋王杨广(后成为隋炀帝)拉下皇位并捉住。和李煜一样,陈叔宝被隋军押赴长安的途中也写了很多有亡国之恨的诗。如,写有《济江陵诗》《临行诗》《浮梁上怀乡诗》 等怀念故国的诗。这首《济江陵诗》表现就是这种感怀,虽然文采比李煜的《虞美人》逊色了些。

故乡一水隔, 风烟两岸通。

望极清液里,思尽白云中。

后人把陈叔宝的诗作整理成《陈后主集》,《隋书·经籍志四》著录:“《陈后主集》三十九卷。”《旧唐书·经籍志》著录为五十卷。《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为五十五卷。《宋史·艺文志》著录仅为一卷,大概其集于宋时散失殆尽。明张溥辑有《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今人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收有陈叔宝诗文三十六篇,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收录陈叔宝诗歌九十馀首。

从文化的视角看,陈叔宝是一位多情善感、多才多艺的皇帝。对于陈叔宝之诗,学者多认为其诗风轻薄绮靡。他成为阶下囚后所做的诗作,透露出陈后主复杂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个人亡国情感的抒发,也具有一定的诗史价值。

我们可以发现,从宋徽宗到李后主再到陈后主,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很有文学才华,并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而这几个皇帝,无一例外地成了敌国的阶下囚并惨死他乡,看来,当皇帝还是要励精图治、文治武功,成就了文学的副业,必荒了坐江山的主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