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吴十二虎臣 大将

东吴十二虎臣(五虎大将、五子良将、十二虎臣各自都有怎样的结局)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1-17 05:39:57 浏览34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五虎大将、五子良将、十二虎臣各自都有怎样的结局

五虎大将、五子良将、十二虎臣这三个称呼不见于史,都是因为在《三国志》中同传而得名,很多人认为五子良将是历史叫法,这是不对的,陈寿只是说“时之良将,五子为先”,并没有给出五子良将的固定称谓,这一称呼是民间兴起的,有时也叫“魏五子”。

我们分别从演义和历史两个角度来简单说一说这二十二将是如何亡故的。

蜀汉五虎大将

关羽

演义中关云长因杀人流落江湖,后与刘备、张飞相遇,三人一见如故,遂结为兄弟,从此征战天下。

汜水关初露锋芒,温酒斩华雄;虎牢关与大哥、三弟联手,三英战吕布。之后随刘备四处辗转,徐州战败后为了保护两位嫂嫂,不得不暂时栖身于曹操处,降汉不降曹。

白马之战单骑冲入十万河北军中,斩杀上将颜良;延津之战三合令文丑心怯退走,倚仗赤兔的速度追上一刀斩于马下。

后随刘备入荆州,随着曹操南下而退守江陵,赤壁之战奉命埋伏在华容道,终因曹操对其有大恩而不忍加害,义释曹操。

平定长沙,与老将黄忠大战百合不分胜负,并释放了因战马不利而马失前蹄的黄忠,黄忠投桃报李,箭下留情让关羽幸免于难,二人惺惺相惜。

刘备入蜀,庞统战死,诸葛亮率张飞、赵云支援,至此,关羽成了镇守荆州的封疆大吏。由于关羽性情狂傲,以致蜀汉与东吴关系恶化,关羽更是对东吴君臣多有侮辱之言,在孙权派人求亲时称“虎女岂能配犬子”,彻底将孙权激怒,也下定决心要收回荆州。

关羽率军北伐,在襄樊打得名将曹仁狼狈防御,曹操派大将于禁、庞德率军救援。关羽与庞德大战过百合不分胜负,还被暗箭所伤,之后用计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使得中原震动,不得已,曹操暗中联系了东吴。

孙权屡受关羽之辱,也一直对刘备借荆州不还耿耿于怀,因此和曹操一拍即合。先是吕蒙诈病,陆逊抓住关羽目中无人的特点,书信示弱,接着设计白衣渡江,于是吕蒙大军占领了荆州。

腹背受敌的关羽形势急转直下,沔水之战被徐晃击败,至此节节败退,廖化突围求援,但是糜芳、傅士仁,刘封、孟达皆不满关羽,不发救兵,致使其败走麦城。

而已然落入这步田地的关羽依旧狂傲自大,不听王甫之言,最终突围时被潘璋部将马忠所擒,不屈被杀。

《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在大方向上遵从历史,只是在细节和人物刻画上加以改编,所以关羽人生的历史大走向和演义差不多。不过没有斩华雄、战吕布、诛文丑、战黄忠这些事迹,水淹七军也存在一定的偶然性。

历史上没有“约三事”,不过关羽后来出走寻刘备被当时的曹操和曹军众将理解,史学家也认为关羽是以刘备部曲的身份为曹操短暂效力,所以很多人说关羽变节多少有些不客观。

汉末三国论勇猛,首推关张,而张飞亚于关羽,换言之,历史上最勇猛的三国大将并非飞将吕布,而是关羽。关羽为人刚而自矜,重士卒而轻士大夫,这也是他和很多同僚关系不好的原因。最终同样是为东吴所擒被杀。

张飞

仅次于关羽的蜀汉二号大将,曾在虎牢关和徐州两次大战吕布,天下无双的吕奉先一直很忌惮张飞的勇猛。当阳桥一骑当千,生生吓死曹将夏侯杰,使得曹操率几十万大军溃逃。入蜀之战义释严颜,尽展国士之风,刘备进位汉中王后,张飞位列五虎大将第二位。

关羽死后,刘备准备兴兵伐吴,本已被诸臣说动,却因张飞的到来而下定决心,起倾国之兵七十万东征。

张飞率军为前部,勒令部将范疆、张达为大军赶制白衣白甲,二人完不成任务,于是刺杀张飞,砍下首级,投奔了东吴。

历史上的张飞是当时数一数二的猛将,同时没有专门黑脸的相貌描写,因擅画仕女图,使得他多了一份“书生气”,很多人想当然的认为张飞应该是个美男子。

张飞和关羽在待人上正好相反,关羽轻士大夫而重士卒,而张飞轻士卒而重士大夫,甚至被称作暴而无恩,经常鞭笞士卒,刘备曾称张飞对部下动辄打骂,事后还留在身边,乃取祸之道,果不其然,最终被部将范强、张达所杀

赵云

赵云在演义中有近乎完美的人设,性格品行无缺,忠心耿耿的同时又勇冠三军,长坂坡在数十万曹军中纵横驰骋,救出少主刘禅,斩杀曹军将领五十余员。因此名扬天下,此后汉中救黄忠、随刘备甘露寺相亲、随诸葛亮吊唁东吴、夷陵大败后接应刘备都因赵云威名使敌军不敢擅动。

赵云拥有庞大的粉丝群,同样黑粉众多,后来引申出“保镖”和结合“陈到”两个理论。其实除了历史上赵云为刘备主骑时期勉强能算保安队长之外,其他时刻根本就不沾边。而说赵云演义事迹多出自陈到更是人云亦云,陈到在《三国志》连个单独的列传都没有,只是顺带提了一两句,他的所谓事迹是哪来的呢?当然了,历史上赵云的官职地位和同传的四将军确实无法相提并论。

至于赵云的结局,无论历史还是演义皆为年老病故,善终。

马超

马超除了一段时间的集中描写外,在演义中整体笔墨较少,既有八九合胜于禁,二十合胜张郃,大战许褚、张飞,渭水杀得曹操割须弃袍的高光,也有中计兵败四处逃亡的狼狈。

与历史不同的是马超起兵与马腾被杀的因果关系。演义中马腾全家被曹操所杀,只有马岱只身逃出,马超大怒之下联合韩遂起兵报仇;而历史上是马超与韩遂先起兵,之后曹操才因此杀了在朝廷为官的马腾全家。

演义中没有专门交代马超的死,而是在诸葛亮北伐途径马超墓时,让马岱吊唁提了一句,总体来说归顺刘备之后,马超就没什么戏份了。这点与历史上比较相符,历史上马超归刘备之后虽然一直官职很高,但是存在感比较低,实权也不算大,临终前曾拜托刘备照顾族弟马岱,毕竟全家被杀的马超只有这一个亲人了。

黄忠

老当益壮的代名词,演义中出场就已经年过花甲,与关公大战不分胜负。定军山一战,斩杀曹军西线大将夏侯渊,为汉中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因功位列五虎大将之一。

刘备伐吴,因夸赞关兴、张苞两位子侄时透露出老将无用之意,引起了黄忠的不满,于是带兵出战,结果被马忠冷箭射中,终因年老气血不足而重伤不治

历史上黄忠并非死于战场,而是自然病故。

曹魏五子良将

张辽

张辽本是吕布麾下八健将之一,被关羽称作其武艺不在自己和张飞之下,在吕布麾下时不显山不露水,投效曹操后逐渐崭露头角,曾在曹操征讨河北时阵斩乌桓首领塌顿。

赤壁之战后,张辽奉命镇守合肥,逍遥津一战大破吴军,险些生擒孙权,至此之后,江东小儿闻张辽之名夜不敢啼,这就是“张辽止啼”的由来。

晚年与吴军交战,被丁奉一箭射中,重伤不治

历史上的张辽比演义还要出彩儿,一直到年老重病依旧让孙权忌惮,并非为丁奉所杀,而是正常去世

于禁

在演义中,于禁是五子中武艺最差的一个,渭水之战被马超八九合就击败了,而且除了镇压青州兵基本没什么出彩儿的地方,由于人物刻画的一般,所以在重要的支援襄樊之战曹操点他的将多少让人有些不解。

同时,罗贯中笔下的于禁还嫉贤妒能,若非他怕庞德立功,说不定庞德箭射关羽之后一鼓作气就击败了对方,也就没有了后来的水淹七军。

战败被俘后,伏地请降,关羽极为不屑,将其关押。吕蒙打下荆州后接于禁至吴,后来放回曹魏。因受曹丕壁画羞辱,郁郁而终。

历史上于禁极善练兵,一度是五子中职位最高的将领,也是曹军众将中唯一一个假节钺,可惜同样晚节不保。有病故和被辱后去世两种记载。

乐进

乐进在演义中是一个十足的配角,最后被甘宁一箭射中面门,再无出场,不知是后来病故,还是因此而死

历史上乐进以骁勇善战闻名,但是连陈寿都说缺少记载,正常病故

徐晃

本为杨奉部将,后归曹操。曾力战许褚五十合不败,但是白马和延津先后不敌颜良、文丑。汉水之战见了冲阵的赵云甚至不敢迎敌。

于禁被关羽击溃后,徐晃率领二路援军增援,八十合上风右臂少力的关羽,之后率军大败荆州兵,这也成了关羽人生的重要转折,此后形势急转直下,以致最终身死。

在孟达复叛归蜀汉时,徐晃以司马懿前锋的身份讨伐,被孟达一箭射中,因而亡故。

历史上属于正常病故,不存在战死一说

张郃

原本为袁绍麾下大将,民间与颜良、文丑、高览并称四庭柱。河北大战受郭图诬陷,与高览一起降曹。

前期是大将背景板,分别二十和三十合不敌马超与赵云。中期开始呈现上升趋势,在兵势不利的情况下三十五合战平张飞,而后突围而走。

后期成了大将战力天花板,最后在追击诸葛亮时被乱箭射死

历史上以用兵巧变著称,一度被诸葛亮为首的蜀汉文武视作心腹大患,同样是追击诸葛亮,在木门被乱箭射死

东吴十二虎臣

由于罗贯中笔下蜀汉为“正”,曹魏为“反”,以至于东吴被边缘化,整个江东,包括不在十二虎臣之列的孙策、太史慈都算不上超一流大将,董袭、潘璋之列甚至挡不住蜀汉五虎级别三五合,连历史上以勇猛闻名的丁奉都是如此,在这里不得不为江东群英叫一声“屈”。

由于事迹太少,所以我们大致说一说。十二虎臣为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甘宁、凌统、徐盛、潘璋、丁奉。演义中只有董袭、陈武、甘宁之死有交代。

程普地位最高,曾对周瑜位在其上不满;黄盖最出彩儿的就是苦肉计,以及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韩当最倒霉,作为资历和程普、黄盖一样的三朝元老,从来没享受过老将的待遇,后期还经常和周泰一起搭档,感觉他俩倒成了齐名大将;蒋钦纯纯战五渣,挡不住关羽三合;周泰武艺也不算高,和韩当联手也只是三十合战平许褚,许褚还显得游刃有余。不过悍不畏死,救孙权以致满身是伤,算是东吴比较出彩儿的大将;陈武笔墨不多,与庞德战不三合,被树枝刮住衣服,以致被杀董袭连像样的斗将都没有,最后战死沙场;甘宁笔墨较多,是太史慈、孙策级别的大将,曾上演过“百骑劫曹营”的好戏,夷陵之战重病上阵,见了沙摩柯率领人不人鬼不鬼的蛮军大惊失色,不敢迎敌,结果被一箭射死;凌统武艺精湛,处于一流和准一流之间,战平过张辽和乐进;徐盛更倾向于智将,曾以火攻建功;潘璋因参与杀关羽,所以被关兴在夷陵之战紧咬不放,最终死于其手;丁奉早期曾被关平杀得大败,不过寿命长,后期有雪中奋短兵和铲除孙?救社稷的大功。

历史上只有陈武和董袭战死沙场其余人均为病故善终。


以上便是五虎、五子、十二虎臣在演义和历史上的结局,如有错漏,欢迎指正补充。

东吴第一武将太史慈,为何没被列入“东吴十二虎臣”

众所周知,三国是一个名将辈出的朝代,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有曹魏的“五子良将”,蜀汉的“五虎上将”,东吴的“十二虎臣”,今天我们说的就是关于这“东吴十二虎臣”。

东吴十二虎臣的来历是陈寿在《三国志-吴书》中将东吴十二位武将全部放到一个传记中。他们分别是: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甘宁、凌统、徐盛、潘璋、丁奉。而大家最熟悉的东吴猛将太史慈却不在这十二人中,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太史慈在《三国志》中的地位要远远高于上述十二虎臣。在《三国志》中,太史慈和刘繇、士燮三人在一个传记中,刘繇和士燮都是一方诸侯,太史慈则是曾经当过刘繇的部下,在刘繇死后,也是太史慈收拢了刘繇的部下。而三国志中的吴书不是写东吴的历史,而是吴地的历史,就像蜀书从刘焉刘璋而不是刘备开始一样。既然是吴地的历史,就要先写吴地的几个主要诸侯。孙家父子排在最前面,然后是刘繇太史慈他们。所以说太史慈被陈寿放在吴地诸侯传里面,并没有低估他,而是大大抬高了太史慈的地位。太史慈的传记结束后才轮到吴国的妃嫔、宗室、高级文官、都督,再往后才是十二虎将。如果把太史慈放在虎将目录里面,反而是降低了太史慈的身份。

其次,太史慈和孙策关系匪浅。太史慈和孙策曾经有过一场龙争虎斗,并且不分胜负。等到太史慈被孙策打败俘虏后,两人更是惺惺相惜,孙策说太史慈:“太史子义虽气勇有胆烈,然非纵横之人。其心有士谟,志经道义,贵重然诺,一以意许知己,死亡不相负。”

我们不知道孙策和太史慈都聊了什么,反正俩人已经上升到了知己、死亡不相负的程度了。这是作为带兵将领的江东十二虎臣远远达不到的境地。

其实我们还可以大胆的猜测,孙策和太史慈肯定聊了复兴汉室的事情,当年孙策和太史慈应该并没有割据一方的想法,而是和年轻的曹操一样,想着平定天下,恢复汉室。为何这样猜测呢?吴书写到太史慈死前大呼:“丈夫生世,当带三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大家注意“以升天子之阶”,这句话的意思直译就是,“帮助汉朝天子,让他站的台阶更高一点。”更直白的说就是,“不能让汉献帝再做傀儡了,我们要恢复当年汉武帝、光武帝那个时代的大汉盛世!”也只有这样的伟大理念,才会让以忠义著称的太史慈铁了心跟着孙策干,甚至在死前都发出恨不能升天子之阶的怒吼。

也正是因为太史慈和孙策的这样一层关系,所以太史慈虽然在建安6年就病逝了,但地位依然远远高于江东十二虎臣。

《三国演义》东吴的十二虎臣谁的武功最厉害

东吴十二虎臣,分别为:

1-3.程普、韩当、黄盖。其中程普使一条铁戟蛇矛,黄盖使一对竹节钢鞭,韩当却刀枪皆通,这三人是劳苦功高的三朝老臣。

4-7.蒋钦、周泰、陈武、董袭。其中蒋钦能使长枪,也善用弓箭;周泰、陈武善使大刀;而董袭无明显武力特征。这四人中,周泰、蒋钦都是长江上的水贼,在一块搭伙干营生;而陈武、董袭都属于散兵游勇,类似于潇洒游侠。孙策平定江东期间,这四人先后前来投靠;孙策与太史慈一战,这四人全部在场。

8-12.潘璋、徐盛、丁奉、凌统、甘宁。其中潘璋、凌统、甘宁都使大刀,而徐盛、丁奉使长枪。孙权坐领江东后广纳贤良,潘璋、徐盛、丁奉都前来归附;而凌统是凌操之子,在凌操被甘宁射死后,凌统被孙权发掘启用;甘宁本来是黄祖的部将,在孙权战长江报仇期间,甘宁主动投靠到孙权帐下。

其实,在《三国演义》中,根本没出现“十二虎臣”的说法,只是在《三国志》中,将上述12人合为一卷作传,并盛赞他们是“江表之虎臣”。

十二虎臣的能力各有高低,而武力也参差不齐。本文重点讨论武力,应该如何排行呢?

第12.董袭。

当年孙策攻打吴郡,严白虎弃城而逃,在孙策刚入城安扎后,只见一人提着严白虎之头前来请功,此人正是董袭。

在逍遥津之战中,董袭负责驾船接应,先后将孙权和凌统救回。濡须口之战,在与魏军的水战中,董袭的大船忽然遭遇了江上的风暴,军士纷纷跳水逃命,董袭仗剑大喝,“将受君命,怎敢弃船而去”,挥剑斩杀了十余人,但喝止不住。忽然一个大浪打来,风急船覆,董袭竟然淹死在大江中。

第11.徐盛。

赤壁之战期间,徐盛乘大船追赶诸葛亮,在赵云一箭射断了船帆后,大船立即横在水上,而徐盛也被深深震慑。周瑜攻南郡期间,徐盛曾在乱战中遭遇曹仁,被迅速击退。徐盛的武力值,大概就是三流偏强。

徐盛武力值不高,但很有血性。刘备伐吴时,孙权向曹魏称臣,徐盛当即大哭道“吾等不能奋身舍命,却受人封爵,不亦辱乎!”邢贞(曹魏的使臣)听到后,认为江东有如此贤良之将,绝不会久在人下。

陆逊火烧连营后,孙权又与曹丕闹翻,于是曹丕乘龙舟亲自伐吴。徐盛临危受命,担当了主将,然后用“百里疑城”之计让曹丕惴惴不安,又用一把火把曹丕烧了个灰头土脸。

第10.蒋钦

在孙策时代,蒋钦曾展现了不俗的射术。攻秣陵,蒋钦一箭射死了陈横(刘繇部将);攻吴郡,蒋钦驾小舟度过大河,“乱箭射倒岸上军”,然后飞身上岸,杀退了严舆(严白虎之弟)。

赤壁鏖战期间,蒋钦曾经与周泰、韩当联合出动,在三江口踏江破敌;南郡之战,蒋钦担任先锋官,在围歼牛金时被曹仁击退,后来被周瑜喝斩并斥责。

濡须之战中,蒋钦曾经在逍遥津北援助孙权,牵制住了李典、乐进的部队。襄樊之战后期,关羽回援荆州的路上,蒋钦带兵拦截,与关羽单挑,不三合而败走,引诱关羽二十余里,但随即与韩当、周泰三路夹攻,将关羽的部众杀散。

第9.丁奉。

赤壁之战期间,丁奉与徐盛搭档,基本就是跑龙套、打酱油,比如在赵云面前,他们根本不敢轻举妄动。如果说徐盛是养成型武将的代表,那么丁奉就是大器晚成的典型!

南郡之战,丁奉与牛金(曹仁部将)交战,四五合之后诈败,将牛金引入包围圈;襄樊之战后,丁奉参与了围困麦城,在拦截出城求救的廖化时,丁奉被关平杀退;夷陵之战期间,在刘备兵败后,丁奉率兵围困了断后的傅彤,在招降失败后,率众人将傅彤杀死。

曹丕伐吴失败后,魏军大乱,张辽为了稳住局面,奋力向前厮杀,却被丁奉一箭射中腰窝。丁奉上前捉张辽,却被徐晃迅速杀退;而张辽被射中后,在班师路上就箭伤发作而死。

孙权病逝、孙亮继位后,丁奉已经是一位超级老将了,却突然暴走起来,在东兴之战中担任了先锋敢死队,上演了“雪中奋短兵”。

丁奉让三千吴兵们脱去铠甲头盔,都拿着短刀,在大雪中冲击了魏军的前部营寨。魏将韩综出迎,被丁奉一刀砍翻,魏将桓嘉持枪刺丁奉,却被丁奉闪过;丁奉用胳膊夹住了枪杆,桓嘉弃枪而逃。丁奉一刀飞扔过去,正刺中桓嘉肩膀,立即翻身倒地,丁奉赶上去,连刺三枪毙命。

五年后,丁奉又诛杀了权臣孙綝,挽救了吴国的命运,堪称吴国后期的定海神针。丁奉因此功劳升迁为大将军,假节,并且掌握吴国军政大权。

在12虎臣中,丁奉的年龄最小,先后在甘宁、陆逊、潘璋的帐下听令,但他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最终实现了人生的辉煌,而且是12虎臣中最长寿的,得以寿终正寝。可以说,丁奉是少有的奋斗励志之楷模!

第8.潘璋

在征讨黄祖时,潘璋守株待兔,遇到了上岸逃命的苏飞,然后扑过去厮杀,数合之后将其生擒。

关羽攻打樊城时,潘璋跟随吕蒙袭取了荆州;在关羽从麦城突围时,潘璋与关羽厮杀,被三合杀败,后来率部下马忠设下埋伏,最终将关羽生擒,此后又与朱然合力一处,将奔走一夜的关平生擒。

潘璋其实是一位力量型武将,能够挥舞关羽的青龙刀。夷陵之战中,潘璋持青龙刀单挑黄忠,“交马数合,不分胜负”,后来黄忠奋力而战,潘璋败逃。次日再战,潘璋与黄忠再次单挑数合,诈败而逃,将黄忠引诱到东吴四将的包围圈中,然后马忠释放冷箭,最终要了黄忠的性命。

黄忠死后,刘备发起总攻,混战中,潘璋遭遇了关兴。正是仇人相见,关兴立即杀红了眼,三合之后,潘璋招架不住,狼狈而逃到了山峪中,最终在机缘巧合之下,被关兴杀死。

客观估计,潘璋的武力,应该是二流偏强水平。但潘璋率队生擒了穷途末路的关羽、关平,间接搞死了黄忠,也算是有勇有谋了!

第7.陈武

在孙策时代,陈武就已经崭露头角,比如在攻打刘繇期间,陈武引十数骑突入阵去,“斩首级五十余颗而还”。攻秣陵,陈武一刀斩杀了张英(刘繇部将);围剿太史慈,陈武连夜间持短刀、穿黑衣,爬到对方城墙上放火,将太史慈逼出。

濡须之战中,董袭翻船后,陈武引军赶来相救,却被庞德带队截住。陈武与庞德大战,但抵抗不住,身后又无救兵,最终被庞德赶到峪口,因为丛林茂密,不小心被树枝挂住了绣袍,慌乱之际,被赶上前来的庞德一刀斩杀了!

第6.韩当

在孙坚时代,韩当与程普、黄盖并肩作战,立下了赫赫功劳。在跨江击刘表期间,韩当出阵搦战,与黄祖的部将张虎单挑,三十合之后,对方力怯,韩当大喝一声,将对方削掉半个脑袋!此后,韩当曾经劝孙坚班师,但孙坚不听,却最终丢了性命。

三江口之战,韩当大破蔡瑁,然后手执长枪站在船头,驱船大进,对面焦触(魏将)率兵士乱箭齐放,韩当用盾牌顶住乱箭,然后一跃跳到了对面大船上,手起一枪,将焦触刺倒在血泊中。

韩当的武力,也就是二流中佼佼者,他能够轻松收拾焦触这种三流,也能够斩杀张虎这种弱二流,但遇到一流猛将,就比较吃力了,因此他总是与队友联合出击,比如与周泰合力击退了文聘,与周泰双战许褚(30合战平),与周泰、凌统、潘璋四人合围黄忠等等。

但是在夷陵之战中,韩当与周泰遇到关兴、张苞,被对方的气势所震慑(秒杀了周泰之弟周平),竟然不敢上前厮杀。

第5.黄盖

黄盖的武力,与韩当不相上下,但感觉黄忠更加果敢忠烈,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跟随孙坚期间,黄盖曾经三合之内速虐蔡瑁,一鞭打碎了对方的护心镜,令蔡瑁丧胆而逃。在孙坚战死后,黄盖乘船赶来接应,正好遇到了乘胜追击的黄祖,黄盖冲上前去,两合将黄祖生擒!此后,孙策用黄祖换回了孙坚尸身。

赤壁鏖战期间,黄盖曾经当面训斥江东群儒,后来又率先想到了火攻(武将中第一人),然后主动献出了苦肉计。在挨了五十军棍后,黄盖的老身板已经皮开肉绽、鲜血进流,多次昏厥过去,但是当阚泽前来探视时,黄盖却说“某受吴侯三世厚恩,无以为报,故献此计”,阚泽闻之,动容垂泪。

在诈降的过程中,文聘前来阻拦,黄盖一箭射去,正中肩膀,反身落入船中。但黄盖也随即被张辽射倒,翻身落水,后来被韩当救起。

第4.程普

孙坚麾下四大将,祖茂的武艺最差,黄盖、韩当相当,而程普的武艺最高。汜水关之战,程普飞马直取胡轸(华雄部将),数合之后一矛刺中了对方咽喉;跨江伐刘之战,程普又在阵前一合生擒了蔡瑁。

孙坚战死后,程普保着孙策突围;在平刘繇期间,程普又与太史慈单挑,三十余合战平。

程普不仅勇猛,且较有智谋,屡次为孙坚提出策略,比如在发现玉玺后,程普当即提出班师,以期图谋大事;到了孙权时代,程普又被任命为副都督,他曾经不服周瑜,但事后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赧。

第3.凌统

凌操被甘宁射死后,年仅15岁的凌统驾着小舟冲入大江,奋力杀退敌兵,将父亲的尸身救回,自此深恨甘宁。

在甘宁灭黄祖之后的庆功宴上,凌统想要刺死对方,但未成功。后来甘宁在攻打皖城时立了大功,凌统再次在庆功宴上舞剑想要刺死对方,却被孙权喝止。

濡须之战,凌统单挑乐进,50合战平,但遭遇曹休的暗箭伤人,坐骑被射死,翻身落马。此后甘宁一箭射翻了乐进,救了凌统一命,自此凌统放下了仇恨,与甘宁结成生死之交。

此后的战役中,凌统与张辽单挑,50合之后,孙权火急鸣金。在逍遥津之战中,张辽追杀孙权,凌统与牙将谷利赶来护主,但仍然挡不住张辽的锋芒,在孙权跳断桥逃命后,凌统身上多处受伤,与谷利沿河而逃,后被董袭驾船接走。

凌统的武力,与乐进相当,称得上一流,但在张辽这种强一流面前,还是明显不敌!

第2.周泰

周泰最善于死战,是东吴的肉盾。宣城之战,面对数以千计的山贼,周泰背负孙权突围,将其抱放在马上,然后冒着林立的刀枪,“赤体步行,提刀杀贼,砍杀数十人”。这一战,周泰“身被十二枪,金疮发胀”,最终落下满身疤痕。

三江口,周泰乘船冲击曹营,以盾牌顶住乱箭,然后在距离对面七八尺时纵身一跃,跳上对方船头,将张南一刀砍翻于江水中。

濡须之战混战阶段,孙权、徐盛被张辽、徐晃包围,曹操从高阜处望见,急令许褚挥刀杀入,直奔孙权而来。危急时刻,周泰奋不顾身地冲了进来,将孙权救出,在冲杀到江边后,回头又不见了孙权,然后再次杀回,终于寻到孙权,保之前行,在混战中,周泰左右遮护,“身被数枪,箭透重铠”终于将孙权交到吕蒙船上!此后,周泰再次杀入阵中,又将徐盛救了出来。

此战过后,孙权为了表彰周泰的天功,赐予其青罗伞盖,并且在众将面前让周泰脱下战袍,露出周身疤痕,然后逐一将每条疤痕的来历讲给大家,令众将无不钦服!

此外,在夷陵之战中,周泰还20合斩杀了沙摩柯,为甘宁报了一箭之仇!

第1.甘宁

甘宁在黄祖帐下不受重用,愤然投奔到孙权帐下,然后反手把黄祖灭了!此后,甘宁多次大显身手,为东吴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夷陵之战中,甘宁大病未愈,遭遇沙摩柯的大队蛮兵,不敌而走,被沙摩柯一箭爆头,带箭而走,坐于大树下凄凉而死。

甘宁的箭术实用性极强、射杀率极高。

战长江,甘宁一箭射死凌操;攻江夏,又一箭射死黄祖;赤壁之战,甘宁一箭射翻了蔡薰(蔡瑁之弟);濡须之战,甘宁还一箭射中乐进面门,让乐进从此退居二线。

甘宁的刀法异常凶悍。

灭黄祖期间,甘宁冒着对方的乱箭,冲入对方的艨艟舰队中,以短刀砍断铁索,奋力跳上大船,一刀砍翻了邓龙。

赤壁大胜后,甘宁参与围剿曹操,先后秒杀了马延、张顗,这两个都曾在长坂坡围攻赵云,在赵云势如疯虎的血战下成功存活(实力不俗)。

南郡之战,甘宁二十余合战退曹洪;濡须之战,甘宁十余合战退乐进;但后二人均有诈败嫌疑。

甘宁是个多面手。

甘宁有时候背负双戟,用以应急,比如曾经持戟与凌统对战。此外,甘宁还善用铁链,在皖城一战中,甘宁亲自攀登城墙,并且甩开铁链拨开急射而下的乱箭,在登上城墙后,甩开一链将朱光打翻在地!

当然,甘宁最高光的时刻还是“百骑劫魏营“,令孙权大加赞赏,称誉为”“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以相敌也”!

总之,甘宁是一位全面型人才,水战、马战、攻城战,堪称样样精通!

结语:十二虎臣在演义中被明显边缘化了,武力值普遍偏低,但即便如此,他们仍有各自的精彩表现。董袭、徐盛,属于三流水平;蒋钦、丁奉、潘璋、陈武,属于二流水准,而韩当、黄盖属于二流中的佼佼者;程普、凌统、周泰,都有一流偏弱的水准;甘宁精通各类兵器,属于强一流,在东吴阵营中可能仅次于太史慈、孙策,绝对是十二虎臣中的武力第一!此外,若论水战,甘宁绝对是单兵之王!

东吴十二虎臣武将武值如何排名

大家都知道,蜀汉荆州大帅关羽经常喜欢挖苦东吴的一句话“江东鼠辈”,这其中有两个意思:一者是瞧不起吴主孙权籍父兄之便坐得江山,胸无大志,缺乏一统天下的雄心;再者就是因为东吴众将武艺平平,缺少在两军阵前单挑厮杀的猛将。

东吴阵营中公认比较能打的有“小霸王”孙策和“江东第一勇士”太史慈。除此之外,江东还有“十二虎臣”,指的是以下几位:程普、黄盖、韩当、周泰、甘宁、凌统、陈武、潘璋、徐盛、丁奉、蒋钦、董袭。

那么这“十二虎臣”的武艺又孰高孰低,谁强谁弱呢?咱们就根据《三国演义》原著中各位东吴武将按照武力值的高低分成几个层次,按照他们各自的战斗表现来分析一下。

第一层次(中一流):甘宁

无论武艺还是战绩,甘宁都是东吴阵营中最出色的猛将。甘宁以前在江面上以打劫为生,做过江匪,人称“锦帆贼”。做匪盗讲求的是贼不走空,速战速决,这就决定了甘宁的战斗作风非常务实和适用。战斗技能多样,水战、步战、马战、攻坚战无一不能,刀、枪、戟、链各种兵器都会使用。甘宁还精通弓箭射术,是三国时代射绩最优秀的战将。

夏口水战射杀东吴猛将凌操,沔口水战一刀斩杀邓龙,伏击射倒黄祖生擒之,三江口射死敌将蔡壎,赤壁之战杀死蔡中,刀劈马延、张顗,皖城攻坚战又一铁链砸倒朱光,彝陵之战,击退曹洪,合淝之战击退乐进,又不损一兵一卒百骑劫曹营,濡须口一箭重伤乐进。共斩杀、擒拿或重伤敌将9名。战斗效率高得惊人。

但很令人惋惜,由于当江匪的时候,损害了江东富户豪强的利益,还曾射杀到东吴大将凌操,无论甘宁怎样努力和拼命,始终无法被江东势力集团所容纳,一直受人排挤,被边缘化,他的才能也没能得到充分发挥。

第二层次(弱一流):周泰、凌统

周泰是东吴阵营中战斗作风最为悍勇的猛将。宣城遭夜袭,周泰步战掩护孙权突围,受伤多处;赤壁水战刀斩张南,巴郡之战,与曹仁大战三十余合;合肥之战,与韩当联手双战许禇三十余合;濡须口被战,两入重围救出孙权、徐盛,遍体鳞伤;猇亭之战,二十合斩杀蛮王沙摩诃。

周泰悍猛敢斗,还是个多面手,水、步、马战皆精。他脑袋瓜子挺够用,多次立下救驾之功,同为江贼出身,周泰的为人处事远比甘宁要强。

凌统是东吴陈营年轻后辈中最为出色的将二代,作战勇猛,武艺高强,还具备一定统兵能力。

夏口水战,年方十五,奋勇夺回战死的父亲遗体;赤壁追击战,与魏军猛将徐晃有过交锋;合肥之战,与张辽大战五十合不分胜负;与乐进三十合战成平手。

但凌统战绩很不理想,既没有斩杀过一个敌将,也没有获得过一次胜绩,这说明凌统的攻击力很一般。

第三层次(强二流):程普、黄盖、韩当

程普是东吴三代元老,年高德劭,颇有威望。手中一杆铁脊蛇矛为东吴鼎立江山立下汗马功劳。

汜水关战不数合刺死胡轸;襄阳之战,战不数合,击退蔡瑁;夏口之战,战不数合刺死吕公;刘繇大寨前与太史慈大战三十回合。程老将军的战绩和武艺是相当不错的。

黄盖也是东吴的三朝元老,为人忠义,性情刚烈。掌中一对水磨钢鞭,战功累累。

回师江东,战不数合鞭打蔡瑁后心;砚山之战两合生擒黄祖;牛渚滩之战,战不数合,张英退走;会稽之战,与王朗部将周昕交锋;赤壁水战一箭射倒文聘。从与蔡瑁的交战比较来看,黄盖的武艺不在程普之下。

韩当也是最早追随孙坚的第一批老臣,属于三朝元老,技术全面,武艺也不错。

樊城之战,与黄祖部将张虎战二十余合,打得张虎力怯,又乘其分心斩杀之;长江水战,跃入敌船刺死曹将焦触。韩当的战绩还算勉强。

第四层次(中二流):丁奉、徐盛、潘璋、陈武

丁奉资历比较浅,他是在孙权时代开招贤馆延揽人才时归入到江东阵营的。丁奉算是个传奇人物,活的时间比较长。他年轻时候不显山不露水,老了以后反而威震一时。

廖化麦城突围,丁奉阻拦,被关平一顿杀败;曹丕南征,丁奉率兵伏击一箭重伤张辽;徐塘之战,丁奉连斩韩综、桓嘉二将。从与关平的交锋来看,丁奉武艺平平,混到后来世无英雄,就把他显出来了。

潘璋的武艺也不算出色,战绩也很普通:夏口之战,战不数合生擒败逃的苏飞;麦城之战,战不三合被关羽击退;猇亭之战,与黄忠交马数合,不分胜负,黄忠发力击败潘璋;在混战中流落山野,被关兴一剑刺倒斩杀。

徐盛通常是做为丁奉的搭档而出现,他的武艺也很一般。

南郡之战,被曹仁击败,将牛金救走,徐盛迎战,不能抵挡;合肥之战,身陷重围不能出,被周泰救出;石亭之战,战无数合,击退曹休部将张普,总算是胜了个渣渣,张普回营后说徐盛勇不可当,可见后三国时代的武将们已经堕落到何种程度。

陈武是在孙策扩张时代投入到东吴阵营中的,还被孙策任命为校尉。

秣陵之战,奋勇当先,斩首五十余级;薛礼率兵夜袭孙策大营,张英和陈横出城落入埋伏,陈武一枪刺死张英;合肥之战,与庞德厮杀不敌败走,树枝挂住战袍,被庞德斩杀。陈武的表现还算不错,战绩比徐盛要强。

第五层次(弱二流、三流):蒋钦、董袭

蒋钦也是在孙策在江东扩张时期投附到麾下的,他的战斗表现并不理想。

秣陵之战,一箭射死陈横;南山岗拦截关羽,战不三合,被关羽击败追杀二十里。战斗次数很少,表现也不出色。

董袭这人比较有意思,武艺和战绩都很一般,但脑袋瓜子似乎不太灵光,脾气还挺大。

孙策击败严白虎,严白虎败逃路上被董袭杀死,原著没有说具体过程,也许是用了蒙汗药;合淝之战,董袭率水军策应,龙卷风突至,战船摇摆不定,董袭不许士兵逃跑,杀了几个逃兵,战船倾覆,都一齐淹死了。没想到做为江东武将,董袭的水性居然如此不堪。

东汉三国时期,东吴的十二位虎臣,谁的军事能力最为强悍

陈寿所著《三国志》中有将东吴十二位著名的将领合为一卷作传(吴书十·程黄韩蒋周陈董甘凌徐潘丁传),此十二人依次是: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甘宁、凌统、徐盛、潘璋和丁奉。对于这十二将的评价,陈寿是这样说的:

“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

故因此有了后世“东吴十二虎臣”的说法。要说这十二人中谁的军事能力最强?个人还是比较倾向这其中排至末位的丁奉,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

程普,字德谋,是东吴资历最老的战将,时人尊称其为“程公”。程普的功绩主要表现在协助孙坚、孙策立业时期。据史料记载,程普早年是州郡官吏,且容貌风姿,更值得一说的便是程普有谋略,善于应答论对。早年追随孙坚,一路击黄巾,败董卓,功勋卓著。孙坚死后,程普毅然脱离袁术而选择追随孙坚之子孙策,在孙策攻庐江,平定江东的过程中,程普之功位居首位。孙策遇刺身亡后,程普尽心辅佐孙权,建安十三年,程普与周瑜在乌林大败曹操,建安十四年,程普周瑜又于南郡大败曹仁。程普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代,官至荡寇将军。赤胆忠心,为时人所敬重,于建安二十年病逝。

黄盖,字公覆,他同程普一样,历仕孙氏三朝,官至偏将军、武陵太守,是东吴所倚仗的重臣。程普的功劳更多的是在行军作战方面,而黄盖则是在治政方面颇有心得。据史料记载,黄盖早年也是郡吏,其为人严肃,善于训练士卒,有谋略。孙权继位之初,诸山越多有不服,时黄盖安抚山越有功。赤壁之战中,黄盖以诈降之计火攻曹军,他也因此事迹而被后人广为传颂。

韩当,字义公,历仕孙氏三朝,官至昭武将军、冠军太守。历史上关于韩当的记载不多,他与程普,黄盖都是最先追随孙氏的将领,史料记载韩当:“从征伐周旋,数犯危难,陷敌擒虏”,可见韩当是一位勇武非凡的战将,或在谋略方面不及程普,黄盖等人,然勇武当在程黄之上。

蒋钦,字公奕,孙策征江东时加入孙吴阵营,孙权时期因随征合肥有功迁荡寇将军,领濡须督,后又拜右护军。

周泰,字幼平,与蒋钦是同郡人,孙策征江东时与蒋钦一同加入孙策军中,后深得孙权喜爱,成为了孙权最忠实的“保镖”。周泰就如同魏国的许褚,蜀国的赵云,多次救主于危难,官至汉中太守、奋威将军,封陵阳侯。

陈武,字子烈,早年孙策征战江东,后忠心辅佐孙权,官至偏将军。史载

“策破刘勋,多得庐江人,料其精锐,乃以武为督,所向无前。”

陈武屡建战功,每战皆所向无前,并担任了东吴“特种部队”的队长。建安二十年,陈武随军征战合肥不幸战死。

董袭,字元代,官至偏将军。不过他可能是东吴名将中最不知名的大将了。董袭以勇武闻名,史载董袭身长八尺,武力过人。建安八年,鄱阳贼彭虎等人率众数万造反,董袭所向披靡,十天便平定了叛乱。建安二十二年,曹操攻打濡须口,董袭奋力死战,终不幸战死。

甘宁,字兴霸,官至西陵太守,折冲将军。甘宁是东吴诸将中特别有名的一人,想必“甘宁百骑劫曹营”的故事大家都有所耳闻。甘宁年少时好游侠,常纠集人马行强盗之事,后痛改前非,熟读诸子,从此走上正途。甘宁本是刘表部将,然却不为刘表重用,建安十三年,甘宁率众归顺孙权,后助孙权破黄祖,败曹仁,退关羽,擒朱光,立下赫赫战功。孙权曾赞曰:“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相敌也。”

凌统,字公绩,东吴名将凌操之子,数年随战有功,官至偏将军。史载凌统亲贤礼士,轻财重义,有国士之风。

徐盛,字文向,一生随战有功,官至安东将军,庐江太守。

潘璋,字文珪,孙权时期重要将领,官至右将军。潘璋一直是受后人所轻视的一位三国名将,潘璋其人勇武且富有谋略,合肥杀逃,擒杀关羽,夷陵之战诛杀蜀将冯习,火烧浮桥抵御魏将夏侯尚等等足见潘璋之才能。

丁奉,字承渊,吴国后期柱国大将,官至大将军、右大司马、左军师。丁奉年少时便是一员骁勇战将,冲锋陷阵,屡立战功。太元二年,东兴之战中丁奉“雪中奋短兵”,一举大败进犯的魏军。凤五二年,丁奉解救寿春有功被拜为左将军。孙休继位后,丁奉设计除杀了权臣孙綝,稳定了吴国内部局势。到孙皓时期,丁奉有数次北伐,然吴魏两国实力悬殊,终无功而返。吴国名臣张布曾评价丁奉:

“丁奉虽不能吏书,而计略过人,能断大事。”

其人确有大将之才。

“品历史人文,悟真理人生。”专注历史文化的探索,我是灵魂的感触!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