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燕然勒石

历史上“封狼居胥”和“燕然勒石”哪一个对古代中国贡献更大?请问历史上“勒石燕然”的是哪一位名将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1-17 01:48:29 浏览7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历史上“封狼居胥”和“燕然勒石”哪一个对古代中国贡献更大

封狼居胥和燕然勒石,可以说是匈奴从败到亡的过程。

一,历史背景:

匈奴是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其生活以游牧为主,逐水草而居。秦汉之际,匈奴冒顿单于杀死其父头曼单于,自立为单于,并且东击 东胡,西攻 月氏,南并 楼烦、白羊河南王,统一了匈奴各部,逐渐强盛起来。并收复了蒙恬所夺的匈奴地及朝那(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东南)、肤施(今陕西省榆林市南鱼河堡附近)等郡县,直接威胁到汉王朝在中国北部的统治。

而同时代的汉朝刚刚统一天下,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史称“西汉”。刘邦大封诸侯,其中异姓诸侯王有七位,韩王信(不是韩信)便是其中之一,封地是太原郡(今山西省)以北地区,定都马邑。

1,白登之围:

公元前201年秋季,冒顿单于亲率军队,以10万铁骑围攻马邑,韩王信只得派使者与匈奴求和。

刘邦怀疑韩王信暗通匈奴,致书责备韩王信,韩王信担心会被诛,便与匈奴约定共同攻汉,以马邑之地请降。随后韩王信与匈奴挥师南下,进入雁门关,攻下太原郡。公元前200年(汉高祖七年)冬季,汉高祖刘邦亲率32万大军,出征匈奴,同时镇压韩王信叛乱。

汉军汉军进入太原郡后,连连取胜,产生了麻痹轻敌的思想。在进军白登山时被冒顿单于的40万大军围困,史称“白登之围”。后幸得谋士陈平献计,以利诱冒顿单于的宠妾阏氏,使她让冒顿单于退兵,白登之围方解。双方定下盟约,汉朝与匈奴和亲,每年送给匈奴大批棉絮、丝绸、粮食、酒等。自此,汉与匈奴约定结为兄弟,各自以长城为界,两国的关系得到暂时的缓和,汉朝得到了喘息的机会。后来的汉朝皇帝都认为“白登之围”是对汉朝的天大耻辱。

2,匈奴背信弃义:

匈奴屡次违背与汉朝所订立盟约,对边界商队进行侵扰劫掠活动。严重危害了国家利益,让汉朝的“西域丝绸之路”受到严重威胁。

3,汉朝国力强盛:

在经历了“文景之治”后,汉朝的综合国力在汉武帝时期达到鼎盛,年轻气盛的刘彻于是想要开始反击,一雪高祖“白登之耻”,并趁机打通西域,让“丝绸之路”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封狼居胥:

西汉元狩四年(前119年)春,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各率骑兵5万分别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发起了规模空前的“漠北大战”。此战中霍去病遭遇匈奴左贤王部,以一万的损失数量,斩首虏七万多,俘虏匈奴王爷三人,以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霍去病一路追杀,并来到了今蒙古肯特山一带。在这里,霍去病率大军进行了祭天地的典礼——祭天封礼于狼居胥山举行,祭地禅礼于姑衍山举行。这不仅仅是一个仪式,也是代表汉朝对消灭匈奴威胁的一种决心。

封狼居胥之后,霍去病继续率军深入追击匈奴,一直打到翰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方才回兵。经此一役,“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霍去病和他的“封狼居胥”,从此成为中国历代兵家人生的最高追求,终生奋斗的梦想。

三,燕然勒石:

此时的汉朝已是东汉时期了,经过百年的汉匈战争,匈奴分成了南匈奴和北匈奴,南匈奴依附当时的东汉,而北匈奴仍威胁着当时的汉庭。

公元89年夏,窦宪、耿秉走出朔方郡鸡鹿塞,南单于走出满夷谷,度辽将军邓鸿出稠阳塞。三军在涿邪山会师。和北单于在稽洛山开战,大败之。追赶北匈奴各部到达和渠北醍海,杀一万三千多人,俘不计其数,出塞三千多里。登上燕然山(今外蒙古杭爱山),中护军班固受窦宪之命刻石记功。并在后来的金微山之战中彻底解决了历时三百年之旧的匈奴之患。

金微山之战后北匈奴汗国残余部众在大漠不能立足了,于是向西漂泊。漂泊到了四千公里之遥的黑海北岸。当地原居民受不了北匈奴的压迫,也向西扩张,间接地灭亡了当时的罗马帝国。而南匈奴也最终与汉族融合而消失了,匈奴之患彻底结束了。

如果说“封狼居胥和燕然勒石”谁更厉害,我觉得还是“封狼居胥”强。因为当时的西汉面对的匈奴汗国是正如日中天的时期。而东汉,匈奴开始没落,东汉中央政府虽开始腐烂,但是武装部队的战斗力仍然保存。但是不管怎样,窦宪完成了霍去病等人的理想,结束了匈奴民族对汉民族的威胁;并且深深影响了世界的格局。封狼居胥和燕然勒石并将书写在历史课本上。

请问历史上“勒石燕然”的是哪一位名将

谢邀。封狼居胥,燕然勒功,是古代中原王朝展示武力功业的巅峰记忆。后世武将追求功勋,亦以燕然勒功为寄托。

燕然山,即今蒙古国中部的杭爱山,离雁门关约1800公里。作为汉族抗击匈奴的前线,燕然山频繁出现在古诗中,如王维《使至塞上》“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李白 “倚剑登燕然,边峰列嵯峨”。范仲淹的名句“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借用的便是《燕然山铭》刻石之事。

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大将军窦宪奉旨远征匈奴,班固被任为中护军随行,参预谋议。窦宪大败北单于,登上燕然山命班固撰写了著名的燕然山铭文。 燕然山铭被认为是我国有史记载的“边塞纪功碑”的源头。

燕然勒石因为班固的石刻铭文而载入史册,但窦宪本人的战功并不能与封狼居胥的霍去病相比。这是因为,一是当时并无边患,窦宪只是因东汉内部政治斗争的需要而出征北匈奴。二是北匈奴衰弱已极,窦宪在窦太后支持下,集合精锐之师,劳师远征,没有不胜的道理。所以他的战功也远逊于封狼居胥的卫青、霍去病,在历史中的名气也并不显耀。

燕然勒石的历史意义却很重要。汉朝从白登之围的耻辱为开端,到三百年后的燕然勒功,“大汉天声”最终扬眉吐气,“且兹所谓一劳而久逸,暂费而永宁者也”。经此一役,匈奴再无战斗力,燕然勒石是当时匈奴人军事力量集结的地方,汉朝没必要再往北打了。正是有此意义,才能明白燕然勒功的威慑意味。班固在《封燕然山铭》中赞扬窦宪率领的汉军为“鹰扬之校,螭虎之士”,浴血奋战,克敌无数,堪称“陵高阙,下鸡塞,经碛卤,绝大漠”,直到“蹑冒顿之区落,焚老上之龙庭”。此次功勋的历史意义怎么评价都不为过,即使是颇有历史洞悉力的班固,此时也毫不谦虚了。

千年前的刀光剑影早已在历史烟云中黯淡、湮灭。燕然勒功之所以重要,在于它标志着汉朝彻底击垮北匈奴的势力,中原王朝与北方匈奴三百多年的战与和,最终以汉朝“虽远必诛”的胜利而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