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岳家军 开辟 自重

岳飞,拥有当时最让敌人害怕的岳家军,若拥兵自重,能否开辟一个王朝?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盘点岳家军六员虎将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1-16 23:29:34 浏览17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岳飞,拥有当时最让敌人害怕的岳家军,若拥兵自重,能否开辟一个王朝

岳飞是正气为国尽忠,决没野心去篡朝夺位,他只维护他保卫的王朝和国家,请不要用卑鄙小人心去践踏民族英厷的伟大情怀。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盘点岳家军六员虎将

1,岳云。

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16岁的岳云随父出征,去收复被金国占领的随州、邓州等地。在这次战斗中,岳云手持铁锥枪,冲锋在前,勇不可挡,第一个登上久攻不克的随州城。后又随军北征,收复邓州。从此军中皆称他为“赢官人”(官人为宋代对男子的尊称,“赢”此指常胜不败的意思)。

此后岳云成为背嵬军最重要将领之一(背嵬军:岳飞亲兵,岳家军精锐,以8000余名骑兵为主,战斗力极其强悍)并任机宜文字(主要负责机密文字记录,是一支军队的重要文职),并在历次对金对伪齐作战,以及剿灭杨幺安定后方等战斗中屡立大功,却多被父亲隐瞒不报,岳云毫无怨言。(后来同为朝廷命官的张俊知道岳云的功绩,坚持给岳云报功)朝廷也多次欲赐岳云官位,但岳飞上书曰其子尚存乳臭,恐不得军功,十分坚决地推辞朝廷给岳云的封赏。

2,张宪。

绍兴四年(1134年)四月在岳家军第一次北伐前夕,宋高宗特赐王贵、张宪、徐庆捻金线战袍和金束带。岳飞派遣张宪收复随州,随州敌将王嵩不战而逃。张宪又率兵向邓州进发,距离邓州城三十里时,遇到敌军数万人前来迎战。张宪与王万、董先各自派出骑兵向敌人发起突击,金将刘合孛堇、伪齐将领李成数万联军大败而散,于是收复邓州。张宪又在唐州再败伪齐军。襄汉之役后,岳飞因母亲姚氏患病,于是上奏宋高宗,请求回家侍奉母亲,并将岳家军人马暂且交由张宪和王贵主管,宋高宗没有同意。

绍兴五年(1135年)岳飞派遣部将李道讨伐湖南盗贼张平。在张平准备与李道对峙之时,张宪突然取代李道,作为指挥官出现在宋军阵前。毫无心理准备的张平见之大惊,因惧怕张宪,顿时气夺,全军不战自溃,投降岳家军。这是岳飞特意安排的心理战术,利用张宪的威名,达到震慑敌首、兵不血刃平定贼寇的效果。

3,杨再兴。

绍兴三年(1133年)朝廷命岳飞平定盘踞吉州的彭友、李满等人和盘踞虔州的陈颙、罗闲十等人;四月岳飞所部行至吉州,分遣统领王贵、张宪进兵,生擒彭友、李满等人。岳飞乘胜进攻虔州,分兵攻打叛军的几百座山寨,各处山寨纷纷陷落;九月杨再兴以平定吉、虔之功,受到诏书褒赏。

绍兴六年(1136年)岳飞屯驻襄阳以图谋恢复中原,派遣杨再兴到西京长水县的业阳。郭德任安中等拥兵五万,侵略犯邓州界,杨再兴与张宪商议后决定采取假败诱敌的计策,派人与伪齐军挑战,鸯退后,伪齐军率军追赶,杨再兴与张宪设伏兵伏击,杀死伪齐将领孙都统和统制满在,斩杀敌兵五百多人,俘虏官兵一百人,其余的党羽逃散。次日,杨再兴又与伪齐军在孙洪涧展开战斗,击败敌人二千人,收复长水县,缴获粮食二万石供给军民,全部收复西京险要地区。又得到伪齐留下的马匹一万匹,粮草数十万。中原地区群起响应。

4,牛皋。

绍兴五年(1135年),牛皋随岳飞征讨杨么。杨幺兵败,投水自杀未遂,被牛皋擒获。

绍兴十年(1140年),岳飞进军中原,牛皋奉命进攻京西一带,所向披靡,直抵黄河沿岸。牛皋一生经历了众多战役,并屡立战功。

绍兴十年(1140年),金人毁弃盟约,牛皋随岳飞进军中原,在岳飞的指挥下,牛皋率部所向披靡,直抵黄河沿岸,在攻打许昌、汴京的多次战斗中,出生入死,屡战屡胜,为收复中原失地立下了汗马功劳,因为功劳最大,被升为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成德军承宣使,枢密行府以牛皋管理一切事务。宣抚司罢废后,牛皋改为鄂州驻札御军左军统制,又升任真定府路马步军副统总管,转任宁国军承宣使、荆湖南路马步军副总管。

5,王贵。

绍兴四年(1134年)三月朝廷以镇南军承宣使、神武后军统制、江南西路舒蕲州制置使岳飞兼荆湖南路鄂岳州制置使,出兵收复京西路的襄阳府、唐、邓、随、郢州和信阳军;五月又兼黄、复州、汉阳军、德安府制置使。临行前,宋高宗特赐王贵、张宪、徐庆捻金线战袍各一领、金束带各一条;七月岳飞派王贵、张宪进攻邓州,大败城外列阵的数万金、齐联军,又乘胜攻克邓州。

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王贵参加剿灭杨么军;六月杨钦投降,岳飞令王贵设筵接待。

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岳家军第二次北伐,王贵与郝政、董先克虢州寄治卢氏县,又分兵西取商州,东占伪齐顺州州治伊阳县,又遣第四副将杨再兴统兵复长水县;是年冬王贵率师在唐州北何家寨大破伪齐五大王刘复军。岳飞进兵蔡州,在归师途中,王贵击破伪齐追兵。

6,董先。

董先(?-公元1156年),河南洛阳人,建炎中从京西制置使翟兴抗金,权任商虢镇抚使,后伪降刘豫,旋归南宋。绍兴三年(公元1133 年)因李成南侵失镇,诏隶岳飞军,任踏白军统制。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攻京西,克邓州;绍兴六年(公元1136 年)与王贵取卢氏县,战唐州、蔡州,皆大捷。绍兴十年(公元1140 年)随岳飞北伐,从牛皋、傅选等战汉上,以功除正任承宣使;与王贵、岳云战颍昌,再克金兵。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 年)宣抚司罢,先后任鄂州御前诸军统制、侍卫亲军步军统制等职。

岳飞的岳家军能打得过忽必烈蒙古铁蹄吗

岳家军对战蒙古大军。

如果是人数相近,或者蒙古人略多,岳家军还是很有胜算的,毕竟在蒙宋战争期间,宋军的宁武军节度使孟珙,其祖上就是岳家军的将领,而对于从小在军旅中长大的孟珙来说,对于岳家军的作战方式,他是再熟悉不过了。在南宋后期对金战争中以及和蒙古联合灭金的战斗中,孟珙可以说是打出了华夏子弟的威风,最后攻克蔡州城,正是孟珙首先率领宋军攻进城内,然后才开门放的蒙古兵。可以说灭金一事,孟珙也是出了大力的。

后来蒙宋江陵之战,也是在蒙古将领塔察儿听闻孟珙兵至后随即撤出蕲州,而后转道江陵后爆发的。孟珙先集中力量封锁江面,接着施展疑兵之计,以少示众,白天不断变换旗帜和军服颜色,晚上就虚张火把,沿江排开数十里,摆出一副大军来援的样子。蒙古军不知虚实,顿时惊慌不已。孟珙便趁机传令出击,大战一场,连破敌二十四座营寨,抢回被俘百姓两万多人,并将蒙军的渡江器具一并焚毁,取得了胜利,遏制住了蒙古的进攻态势。蒙古军无奈之下,只好撤军,就这样,原本陷入泥潭的长江局势被解开了。

黄州保卫战中,孟珙派遣部将水军攻击蒙古水军,他麾下强大的军力迫使蒙古军阵势大乱,退缩到长江北岸,并俘获战船两百余艘,使得蒙古水军的渡江计划完全破产。之后蒙古军便转移攻击目标,进攻黄州东堤,想切断黄州与水军的联系。孟珙挑选精兵壮士组织敢死队,经过奋战又重新夺回并守住东堤。无奈之下蒙古军决定直接攻打黄州城,口温不花增派西域兵和原西夏地区的归附军组成的数万大军对黄州城展开了迅猛的攻势,为了破坏蒙古军的攻城之势,孟珙派部将刘全等兵分七路,趁夜里悄悄出城,兵分七路突袭蒙古军,最后是只有一路没有得逞,而其他六路皆大破敌军。之后蒙古人又在黄州城下跟孟珙展开拉锯战,却被孟珙一一化解,最后蒙古人只好撤退。

在这之后,孟珙又在襄樊和夔州大破敌军,使得蒙古人一度改变了军事战略的重点对象,也为南宋迎来了几年的和平时光。如果只是说孟珙指挥超群,那是不够的,想想戚继光指挥不懂原来的两支浙军就很能明白这点。也就是说,除了孟珙指挥出众,他手下的这只军队也是一支虎狼之师。而根据他的出身,最有可能的一点就是这练兵之法学的就是岳飞的法子,所以十有八九,孟珙的黄州军,可能就是一个岳家军的翻版,或者说是二代三代“岳家军”。既然孟珙有实力大挫蒙古军,那么很明显,岳飞的岳家军也可以做到这一点了就。但是就忽必烈那种集合了世界力量来打南宋的大军以及其他战区宋军队友的战斗力太过感人的情况来看,即使岳家军取得局部战场的胜利,也阻止不了蒙古灭宋的步伐。

岳飞到底是不是个军阀

《岳家军是否是不受南宋朝廷节制的军阀部队的论证》

岳家军只是民间的说法,南宋时起义军蜂拥而起,有很多都投靠了岳飞(岳飞虽然级别不是最高的,但在民间威望很高,否则就不会直到今天知名度还这么高了)。然后那些归顺岳飞的农民军队就自称为岳家军,这个称呼也得到了广大人民的认可。而且岳飞武功高强,在金兵中也颇有名声,岳家军的称呼常常出现在两军对垒自报家门时,可以起到震慑敌军的作用。所以岳家军只是口头的称呼,并不是一个编制。在正式的场合是不会出现的。

南宋年间以主将姓氏简称军队其实只是民间习俗而已,这个传统在北宋就有,如种师道的部队叫种家军。连负责直接保卫宋高宗赵构人身安全近卫部队(杨析中指挥的殿前司军)都被叫做叫“杨家军”,难道说殿前司军也是“私人部队”?那么杨析中等人为什么没有因此而遭到陷害?

再举个例子,老百姓叫中原野战军“刘邓大军”,难道说明中原野战军也是刘、邓两人的“私人军队”?难道说刘、邓就应该因此而被风波亭? 还有,曾国藩带的军队被叫做湘军,李鸿章带的军队被叫做淮军,清廷为什么没有因此而杀掉曾国藩和李鸿章等人?——湘军和淮军其实才是真正的带有私人性质的军队! 有谁见到过财政权和人事任免权都握在朝廷手里的“私有军队”么?

只有汪精卫之徒才敢说岳飞是一个不能节制的军阀!岳飞不是军阀,事实上他可以节制。不然他不会在大胜金人,收复中原唾手可得的前提下乖乖的听从十二块金牌的调遣把胜利的果实轻易的抛弃。

岳飞被害以后,岳家军依然是宋朝的军队,在得知主帅岳飞冤死之后,岳家军大部分将士都很悲痛,但是他们却没有哗变,如果岳家军是岳飞的私人部队,在他得知朝廷要整他之时,岳飞完全可以像赵匡胤一样,带着岳家军杀回首都夺了赵构的皇位,然而事实是岳飞只是束手就擒。

如果岳飞是军阀,那么从早期的宗泽,到后期的孟珙、余玠、杜杲,一直到最后撑起南宋落晖的张珏、李庭芝、文天祥,就无人不是军阀了。然而如果不是这些人有一定的自主权,单靠赵构和秦桧留的烂摊子,南宋怎能在金国和蒙古的进攻下前后坚持150年以上?

所谓军阀是指拥有自己的势力范围,拥有独立于中央的管理地方体系,并且拥兵雄霸一方,谋取个自利益的军事集团首领。而岳飞没有自己的势力范围,对所收复的失地没有进行武装割据,管理地方的仍然是南宋的官员。军阀的特征是谋取私利,而岳飞本人所拥有崇高的人格注定他不会谋取自身利益,他的理想是收复失地,驱逐金人。拥有这种家国情怀的人怎么会是军阀?

定义一个军阀,首先得满足这样一个条件,那就是在某个地方采取专制,军事民政司法等等全由他一个人做主,但岳飞满足这样的条件吗?

岳飞曾带兵驻扎在鄂州,公元1134年,岳飞出兵收复襄汉六郡。在收复之初确实是由岳飞一手管理,但那也只是收复之初的正常手续以及保证他们能恢复生产,没多久岳飞就请求朝堂派专员负责,岳飞本人没有从未插手收复之地的任何官员任免及税赋收入,而岳飞所在的京湖地区的官僚体系和赋税系统一直属于南宋朝廷的。

另外,朝廷是不会供养军阀部队的!单独从军需供给角度考察,岳家军根本上还是由东南中央财政供给所需。《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一之四五记载,“(绍兴六年)九月二十三日,诏令户部郎官霍蠡前去鄂州置司,专一总领岳飞军钱粮”,而到一年后的“(绍兴)七年十月十七日,诏薛弼、霍蠡同共总领措置五路应干财赋,仍常留一员在鄂州本司拘催本军合得钱粮,应副支用。以中书门下省言:‘霍蠡总领岳飞军钱粮,二广、荆湖、江西五路钱物浩瀚,恐有失陷留滞,合差官措置拘催。’故有是命”。我们看到,岳家军的后勤钱粮来自二广、荆湖、江西五路的广大地区,由政府划拨运输到岳家军驻地鄂州,交付总领财赋官、户部郎官霍蠡拘收后供给岳家军使用,而此过程由中央的宰相机构中书门下全程监督。

这说明岳家军的后勤补给还得依赖文官系统,岳飞也无法渗透到地方的行 政、教育、税 务、司 法等领域,这就说明岳飞不是军阀。

从建炎三年也就是公元1129年岳飞带自己的东京留守司军部独立成军开始,一直到1141年担任枢密副使,这期间岳家军的后勤问题都是由朝廷供给,朝廷会补给一个支不听自己话的军队吗?

这在高宗下面这篇御札上的文字可见一斑!高宗宸翰上,绍兴四年:

朕甚慰焉,此月九日尝降亲笔令卿条画守御全尽之策,若少留将兵恐复为贼有,若师徒众多则聩赏疲劳,乃自困之道也。(这是高宗给岳飞的御札,聩赏疲劳之词说明岳家军是朝廷的军队,不是私家军,朝廷对岳家军有军饷供应。)

结论是岳家军是皇家军队!《三朝北盟会编》卷二〇二中记载:

“今日之兵,分隶张俊者则曰:张家军;分隶岳飞者则曰:岳家军;分隶杨沂中者则曰:杨家军;分隶韩世忠者则曰:韩家军。”

请注意,《会编》在这里用了“分隶”二字,意思很清楚了,张、韩、岳的兵都是朝廷分给他们统帅的。

从朝廷授予岳家军的番号上来看,岳家军在岳飞建节后是清远军。后来根据南宋军队编制变化,岳家军总共有过四个威名番号:神武右副军、神武副军、神武后军和行营后护军。”只有朝廷的正规部队才会有如此番号。所以说岳家军不是岳飞的私军,而岳家军一直都是受南宋朝廷的节制的。

从岳飞的人格角度来看,岳飞平时并无半点军阀作风,岳家军从不扰民,岳飞生活朴素,不爱财宝美女,尊重朝廷命令,不飞扬跋扈,甚至自己要求裁撤手下官员。高宗夸奖岳飞“小心恭顺,从不独断专行,大事一定要上奏朝廷处理决定。”朝廷命令岳飞进兵,岳飞马上就领兵出发,即使是酷热天气下雪天寒冷天气,也没有稍微延迟执行皇帝命令。没有哪个军阀能做到岳飞这样,所以说岳飞是军阀纯属无稽之谈!

所谓的岳家军是私人武装,岳飞是军阀这顶帽子是居心不良的人为了抹黑民族英雄以实现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而采取的污蔑手段,因此大家要提高警惕,不要上当。

岳飞抗金这支部队叫“岳家军”为什么

岳家军的名号响彻古今,威震天下。连当时金国的金军统帅金兀术都哀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飞的这支军队之所以称为“岳家军”,主要是源于军事体制的变化。

在北宋时期,往往都称“某某家将”,比如“杨家将”,这是由于两方面原因造成:

  1. 将门出将。在北宋时期,重文轻武,武将地位不高,通常都是世袭的武将职位。
  2. 地域色彩浓厚,世代守一个地方。成为拱卫北宋边疆的屏障,这种制度主要依托当地地方力量来解决边防问题。

到了南宋时期,则称为“某某家军”,以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不仅有“岳家军,”还有张俊的“张家军”、韩世忠的“韩家军”等等。

在绍兴十年,南宋大臣王之道给高宗上书说:“今日之兵,分隶张俊者则曰‘张家军’,分隶岳飞者则曰‘岳家军’,分隶杨沂中者则曰‘杨家军’,分隶韩世忠者则曰‘韩家军’。”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就要从“两宋”期间不同的军事体制说起:

北宋徽宗以前搞权力分立,统兵和调兵完全分开,形象点说就是“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后来,随着金兵的进犯,发现这样的军事体制有很多弊端,部队战斗力很差,吃了很多亏。所以,迫切需要变革。在李纲守汴梁的时候,就开始建立亲征行营司、守御司,进行军事集权。所以,各个“家军”的出现,在刚开始的时候,是为了方便南宋将领在战争时,能够便宜行事。这是迫于形势的一种军事体制变革。

这种体制在后期显现出更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因为在古代陌生人之间要想建立紧密关系往往很难,通常是依靠家族和血缘将个体凝聚在一起,而这种“家军”的军事体制,就成为陌生人之间想象的一个大家族。

“ 岳家军”一部分是岳飞接管了老将宗泽留下的部分军队,其余大部分是岳飞在征战中收编的溃兵和流寇。从开始的三千人左右,经过不断发展,在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兵力以达七、八万之众。这些原本的散兵游勇在岳飞的管理和带领下成为了一支军纪严明、屡创金军,百姓爱戴的军队。

这种统兵体制在南宋初期赵构是支持的。这也就有了“岳家军”的诞生,“岳家军”的称号也就由此而来。“岳家军”也成为历史长河中永不磨灭的番号。

希望我的回答你能满意。谢谢!

岳飞死后,有人领导岳家军吗岳家军的下场又是怎样的

秦桧、张俊害死了岳飞,自然要害怕岳家军将领的报复,他们指使田师中毒死当时最有名望的岳家军大将牛皋(一说为副帅)。牛皋并没有如愿战死在抗金战争中,而是被朝中奸臣毒死,临终前叹恨:“吾年近六十,官至侍从郎,一死何恨,但恨和议一成,国家日削。大丈夫不能以马革裹尸报君父,是为叹耳!”也有史料记载牛皋临终遗言:“皋年六十一,官至侍从,幸不啻足。所恨南北通和,不以马革裹尸,顾死牖下耳。”牛皋叹恨未能马革裹尸,而更令人叹恨的是那帮谋杀牛皋的凶手,居然全都是善终——位高权重享尽荣华富贵。

虽然史料记载的牛皋临终遗言稍有不同,但是牛皋的死因没有争议:“绍兴十七年上巳日,都统制田师中大会诸将,皋遇毒,亟归……明日卒。”岳家军最有名的战将、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牛皋,就这么不明不白地死于“自己人”的阴谋之下,死后赵宋小朝廷没有给予任何封赠和褒奖。而那个下毒的凶手田师中最后下场如何?答案令人悲伤失望:此贼一路高升,位高权重,享尽荣华富贵。这不能不让人怀疑:毒死牛皋的幕后黑手,可能还不止张俊与秦桧。

岳飞被害后,田师中取代王贵接管了岳家军大部分指挥权,成了鄂州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田师中谋杀牛皋之后,更是火箭上升,一直高升到加太尉衔开府仪同三司,官居一品可与宰相分庭抗礼,而田师中在此期间基本没有战功——尽管他带领的是能征善战的岳家军,唯一可以称得上“战功”的,就是镇压了猺人杨再兴(此杨再兴非岳家军杨再兴)。

史料记载田师中“为鄂州都统通,统领岳飞部众,掌鄂州兵二十年,四周战事少,可谓安享荣华至极矣!”而且当时朝堂上反对声音很大,奏事殿中、侍御史杜莘老就曾向赵构指控田师中:“老而贪,士卒怨,偏裨不服,临敌恐误国事。”但是处理结果是“除(被任命为)万寿观使(岳飞曾任此职),奉朝請,以王继先第赐之。”成了天子近臣还得到了一座豪宅(继先广造第宅,占民居数百家,都人谓之“快乐仙宫”)。这是绍兴三十一年的事情。

奇怪的是即使秦桧在绍兴二十五年下了地狱、张俊在绍兴二十六年见了阎王之后,田师中在赵构那里依然荣宠不衰,可见牛皋被害,秦桧和张俊是幕后主使,但幕后黑手绝不止秦桧和张俊……

假如让岳飞的岳家军攻打水泊梁山,双方胜负如何

宋江不够岳飞一合之敌。岳飞和水泊梁山并不在一个时期,巅峰期差了十多年,但是却可以根据相关人物以及兵力配比进行比较。

论岳家军和水泊梁山胜负,这个是需要分实力对比还是写小说,写小说也要分是什么时期的小说。

先说小说强行将两者相关。

如果是1600年之后的小说,如果强行要把水泊梁山和岳飞联系在一起,肯定就是水泊梁山活下来的人在某些地方帮助岳飞,毕竟经过冯梦龙和金圣叹等人的推介,《水浒传》已经成为圈内小说的标杆,直到现在,梁山好汉也是义薄云天,替天行道的代表。所以不能说他们不好,说他们不好,就是与大趋势对着干,这样的小说就会被唾弃。

如果是1600年之前的小说,很难让双方相遇,梁山巅峰时期岳飞才十七八岁,还是个未从军的愣头青呢。非得小说杜撰一个交集,只能写岳飞有感悟宋江起义而励志参军报国。宋江起义1121年被平定,岳飞1122-1123年左右开始参军,岳飞家长离宋江起义活动范围不远。前提是,在《水浒传》之前,有人关注宋江起义这个事件。

小说杜撰说完了,拉回来说巅峰实力对比。

并不是像有些人说的,如关公战秦琼一样没法比较。当参数差距足够大时,就会有质的区别。更何况,岳飞和水泊梁山之间还有横向对比的人物空间。

历史上水泊梁山的农民起义规模有多大?

水泊梁山起义军,即北宋末年宋江起义军,是北宋末年几百个农民起义中的,小规模起义,连中等都算不太上,仅利用地方武装就完全剿灭的起义,起义期间,甚至都没有真正意义的占领过州县,攻打县城杀贪官,这种起义还停留在无战略,无目标的起义范围。

宋江起义全过程

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宋江聚众36人在梁山泊(梁山泺)起义,山东郓城、梁山一带还流传着:“去时三十六,来时十八双。若是少一人,誓死不还乡”的儿歌。可以理解为,水泊梁山初始人物是36人,而不是108人。而这36人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英雄好汉,而是苦于朝廷过重的苛捐杂税而流离失所的农民。

宋江起义持续不到三年,声势最强大时率众万人,攻打河朔、京东东路(今山东青州),转战青州、齐州(今山东济南)至濮州(今山东鄄城北)间,攻陷十余州县城池。

当歙州知州曾孝蕴接受授命率军征讨时。宋江只能率众从青州南下沂州(今山东临沂)进行游击作战。

在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宋江起义军攻取淮阳军(今江苏睢宁),从沭阳乘船到达海州(今江苏连云港)。登岸时遭海州知州张叔夜伏击,船只被焚,宋江战败被俘,起义失败。

宋江起义是落魄的农民落草,乘着对朝廷民怨四起的东风而发现出来的劫富济贫,惩治贪官污吏的响马队伍。在其最强大的时期,也只是攻打下几十个县城,却一直在游击作战,并未真正意义上的占领,是真正意义上的小规模农民起义。

而当时朝廷在初次诏安宋江失败后,直接授命当地知州组织人手将其剿灭。宋江起义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占领领地,没有足够发展的空间和条件,更无险可守。以万人众夺取理论上只可能有百人,最多千人驻守的县城是比较容易的,但是面对手握数万正规军的州府,却是无能为力的。

宋江起义不可能发展壮大

起义后期,两年多的时间,宋江起义军都无法得到长足发展,到了后期,宋江部队在山东境内已经很难继续发展下去了,遂开始往南方转移。因为山东境内该攻打的县城攻打过了,山东西路州府开始关注这支起义军了,在京都开封辐射范围内的农民起义军难以生存。(这也是宋江起义无法壮大的根本原因,中央集权附近只适合士大夫篡权,不适合农民起义,因为没空间发展壮大)

结果就是,宋江起义军往南方地区发展的第一步,就被剿灭了。宋江起义军当时从沭阳乘十余只钜舟到达海州,刚一登岸,就被当地知州轻兵引诱,然后遭千余名死士埋伏,后路船只还被焚烧,最终战败。

岳飞何许人也

抗金名将,南宋中兴四将之一。巅峰的岳家军有十余万人,分12军,每一军都由猛人率领,王贵、张宪、牛皋都是当时有名的名将,而且岳飞军队有系统的后援支撑部队与军工部队,有严格意义上的步兵战斗单元,水兵战斗单元,甚至还成立了宋朝最正规的骑兵战斗单元,也就是隶属岳飞直接统帅的背嵬军,坐拥8000精锐骑兵和万名步兵,有“凡有坚敌,遣背嵬军,无有不破者”之说。

岳飞不管在人员数量,装备配给,将领的能力还是作战的纪律性,都不是宋江起义军那些乌合之众可以比较的。巅峰岳飞和巅峰宋江起义(水泊梁山起义军)比较,就如一个装备齐全的特种兵与手握玩具刀的顽童比谁厉害一样。

以典型人物横向对比梁山和岳飞实力

这里需要提到一个人,张叔夜,海州知州(现在连云港附近),因为就是他当时剿灭的宋江起义,同时也参与了抗金战役。

张叔夜算是北宋时期忠诚,且比较会打仗的名将,也是后来靖康之变的主要人物。在6年后皇城京都遭遇第二次金军进攻时,张叔夜亲率三万余人支援京都,但京都最终还是被金军攻破。

6年前,剿灭宋江起义时,张叔夜是被排挤到海州的,作为沿海城市,是没有重兵的州府。而6年后的张叔夜,是中央集权中心的邓州知州,兼任南道都总管,兵权在握。就这样,联合京都驻守的部队,也落了个城池被破,双圣被活捉的下场。

非巅峰的张叔夜,可以将宋江起义彻底剿灭,巅峰的张叔夜挡不下金军的南下。而刚单独率军的岳飞就能以两千余众夺回被金军占领的建康,更是在巅峰期数次北伐,连战连捷,甚至金军营中都有,撼山易,憾岳家军难的说法。也就是在岳飞,韩世忠等名将的带领下,使得南宋在金军的大举进攻下稳定了下来,甚至一度出现了反攻的可能性。

巅峰岳飞能对已经占领中原地区如日中天的金军造成威胁,而巅峰的张叔夜守不住刚崛起的金军的进攻(也有其他州府将领未支援有关),而被排挤期间的张叔夜却能以一州之力一战全歼宋江起义军,更何况,海州边境重镇,海州隶属部队的作战能力更是没法与岳家军这种与金军交战连战连捷的部队比。如果以张叔夜作为横向对比点,强行对真正历史上的宋江起义(水泊梁山)与岳家军实力进行对比的话,水泊梁山的实力与岳家军根本不在同一个维度上。

以典型战役横向对比梁山和岳飞实力

也可以从与宋江起义同时代的方腊起义进行比较,虽然小说上说是宋江征讨方腊,但历史上宋江和方腊可能并无交集,因为方腊起义当时的声望根本不是宋江可比。方腊当时是真正意义上的占领了南方六州52县,聚众几十万,扼断北宋经济命脉且据险以守。与之相比,宋江起义就是小打小闹。

就这样一支起义军还是被童贯率领的15万宋军击破。正规军和农民起义的战斗力差距可见一斑。而童贯率领的20万宋军连当时北方被大金打的节节败退的辽国的燕京都拿不下,岳家军却可以在与如日中天的金军交战中屡战屡胜,也足以看出当时北宋部队的战斗力与岳家军战斗力的差距。

总结

不管怎么比较,参照物是什么,从作战能力,到后方供应,从战斗单元完整性,到兵力将领数量,水泊梁山也不会是岳家军的一合之敌。

宋朝官吏百姓都是赵家的臣、民,岳飞凭啥把自己领导的部队命名为“岳家军”

在中国古代,不管是那个朝代的军队,他们的军旗都是打着军队主帅的姓氏,以便好区分这是那支部队,就如同我们现在划分的战区一样。所以,岳飞帅领的军队称岳家军实属正常不过。在中国解放战争时期刘伯承、邓小平所帅领的部队也不是被人们称为刘邓大军吗!

杨家将VS岳家军,谁更厉害为什么

岳家军功绩比较接近历史,杨家军功绩多为演义虚构。如果从治军方面看,岳家军完胜。

岳飞死后,岳家军的结局是怎样的

岳家军,顾名思义就是岳飞的军队,南宋初期军队流行以主将姓氏命名,比如韩世忠的韩家军,张俊的张家俊,刘光世的刘家军,“中兴四将”都有“家军”。之前有网友提及“岳家军”的叫法触犯了宋高宗,其实是种误解。

岳家军鼎盛时期分为12军,总数超过10万,这其中除了少部分是岳飞早期指挥的军队,大部分源自收编,比如镇压钟相杨么起义,山东两河忠义社梁兴、李宝等。

岳飞不仅是个优秀的军事家,还是个很好的管理者,岳家军来源复杂,规模庞大,却军纪严明,有“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说法。良好的纪律造就了良好的战斗力,岳家军能连战连胜,与优良的管理关系密切。

岳家军的将官也都为人所熟知,比如前军统制张宪,前军副统制王俊,右军统制庞荣,中军统制王贵,副统制郝晸,左军统制牛皋,后军统制王经等。

岳飞死后,前军统制张宪受牵连,与岳飞长子岳云一起被斩首,牛皋为秦桧毒杀,这两人算是下场较为凄惨的。

前军副统制王俊是诬告岳飞的主谋之一,由于与张宪关系不睦,顺带诬告了张宪,江西岳母庙五人跪像就有他一个。王贵受秦桧胁迫也参与了对岳飞的诬陷,一起诬告的还有董先,傅选等。

岳飞死后,岳家军被裁撤,改为鄂州军,高宗委派田师中节制,此人原是张俊部下,以拍马屁著称,任上毫无作为,此后鄂州军每况愈下,不仅人数较少,军纪也十分散漫,逐渐被边缘化,南宋末年,最后一任鄂州统制程鹏飞率军归降蒙古,岳家军就此终结。


我是历史达人日慕乡关,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