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景隆

李景隆是朱棣的卧底吗?战国赵括与明朝李景隆哪位更丢人更“神助攻”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1-16 19:51:46 浏览7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李景隆是朱棣的卧底吗

话说朱棣靖难开始之后,由于朱元璋晚年诛杀了不少良将,导致惠帝手下缺乏将才可用,朱允炆派了66岁的耿炳文率兵北上讨伐,佩大将军印,号称30万人。耿炳文军13万人在八月到达真定,徐凯率兵驻河间,潘忠、杨松率兵驻鄚州(今河北任丘),以先锋9000人据守雄县。燕军趁中秋之夜突袭雄县,又击败了援兵,潘忠、杨松被执,燕军攻陷鄚州。

耿炳文在移动部队渡过滹沱河时被燕军攻击,部将李坚、甯忠、顾成被执,斩首3万余级。耿炳文与残军10万人退入真定城(今河北正定),坚守不出。耿炳文拙于攻略,长于守城,故能固守长兴达十年之久。朱棣攻城三日,一直没有攻下,于是对诸将说:“攻城下策,徒旷时日,钝我士气。”遂解围而去。

耿炳文战败的消息传到南京,朱允炆开始担忧战事,考虑换将。黄子澄说曹国公李景隆是名将李文忠之子,建议他接任;齐泰反对,但惠帝不听。八月三十日,拜李景隆为大将军,誓师出征,并召回耿炳文。李景隆以德州为大本营,调集各路兵马包括耿炳文败兵,增兵至五十万人,九月十一日进至河间。

朱棣听说朝廷以五十万倾国之兵交付李景隆,大喜过望,说赵括之失必然重演,燕军必胜。并提出李景隆之五败:

  • 一、为将政令不脩,纪律不整,上下异心,死生离志。
  • 二、今北地早寒,南卒裘褐不足,披冒霜雪,手足皲瘃,甚者堕指,又士无赢粮,马无宿槁。
  • 三、不量险易,深入趋利。
  • 四、贪而不治,智信不足,气盈而愎,仁勇俱无,威令不行,三军易挠。
  • 五、部曲喧哗,金鼓无节,好谀喜佞,专任小人。

建文二年(1400年)四月初一日,李景隆约武定侯郭英、安陆侯吴杰,合军60万人自德州分兵两路,大举北伐,两军会战于白沟河(今河北雄县境内),正当中央军即将得胜时,一股旋风刮起,刮断了李景隆的帅旗,中央军顿时大乱。

朱棣抓住机会,绕到李景隆后方放火,中央军大败。郭英等向西撤退,李景隆向南撤退,辎重全部扔下,投降十万余人。李景隆将玺书斧钺全都放弃,撤回德州。燕军再克德州。李景隆退守济南。九月,以盛庸代李景隆。李景隆兵败还京,黄子澄愤怒,在朝廷上抓住李景隆,请求将他处死以谢天下。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燕师自瓜洲渡江,建文帝更加慌乱,方孝孺请求诛杀李景隆,建文帝不听。之后,派李景隆及兵部尚书茹瑺、都督王佐前往燕军,割地请和。十三日,燕军直逼南京,李景隆和谷王朱橞开金川门降燕。此时宫中火起,建文帝不知所终,史称“金川门之变”。

朱棣即位后,封李景隆为奉天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增岁禄千石。朝廷每有大事,李景隆仍然班列众臣之首主持议论,靖难功臣都愤愤不平。永乐二年(1404年),周王朱橚揭发李景隆建文年间在府邸收受贿赂之事,刑部尚书郑赐等也弹劾李景隆包藏祸心,蓄养亡命之徒,图谋不轨,明成祖下诏不予追究。

之后,成国公朱能、吏部尚书蹇义与文武群臣,当廷弹劾李景隆及其弟李增枝谋逆有证,六科给事中张信等再次弹劾。明成祖下诏削去勋号,停止朝见,以公爵身份返回府邸,奉曹国长公主祀。

不久礼部尚书李至刚等又说:“李景隆在家中接受守门人跪地通报姓名,如同君臣之礼一般,大逆不道。李增枝多立庄田,蓄养数百奴仆,意怀叵测。”明成祖于是褫夺其爵位,与弟李增枝、妻儿等数十名家人一起被软禁家中,被抄家。李景隆绝食十日不死,直到永乐末年逝世。

战国赵括与明朝李景隆哪位更丢人更“神助攻”

战国时期的赵括是赵国人,自幼习读兵法,聪明伶俐,胜过他父亲赵奢。知兵法,务必亲身实践,好钢用在刀刃上,只能纸上谈兵,乃是兵家大忌。他与秦将白起交锋,最终惨败自刎。

明朝李景隆生在朱元璋执政期间,属于李文忠之子,从小学习兵法,成年后辅佐朱允炆。朱允炆叔侄交锋,李景隆竟开门投顺朱隶,成了明永乐帝朱隶的有功之臣。

战国的赵括与明代的李景隆都是名门望族的后代,但是他两的人格素质,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赵括保全忠节,李景隆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