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中考特长生缩减,当特长不再为升学服务,特长培养路在何方
感谢提问:
辅助孩子们兴趣提升的课外陪伴应该融入生活游娱,而不应该过分追求专业班课化。因为,“揠苗助长”制成的兴趣特长,综合社会实用价值极低,唯有大幅提高家庭生育成本、拉低社会综合生育能力“立竿见影”。
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从前宋国有一个农夫,嫌自已田里的秧苗长得太慢,因此整天忡忡忧忧。有一天,他又荷着锄头下田了,他觉得稻苗似乎一点也没长大,于是苦心思索着有什么办法可以使稻子长高一点。忽然,他灵机一动,毫不犹豫的卷起裤管就往水田里跳,开始把每一棵秧苗拉高一点。傍晚,农夫好不容易才完成他自以为聪明的杰作,得意洋洋的跑回家,迫不及待的告诉他太太说:“告诉你一件了不起的事,我今天想到一个好点子,让咱们田里的稻苗长高了不少。”农夫太太半信半疑,就叫儿子到田里去看,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子听到家里的稻子长高了,兴奋地飞也似的跑到田里去看。这时,他发现稻苗是长高了,但是却一棵棵低垂着,眼看着就要枯萎了。
生命,被赋予了繁殖能力+生长周期+小部分损伤自愈功能的自然物质组合形态。植物从自然物质中吸纳可溶于水的微矿物质结合光合作用生产生命养料、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微生物寄宿在植物或动物体内......所有生命都必须以被动适应+主动索取的方式适应自然生存环境。因此,进攻获取食物与防御保全自己是所有自然生命必备的基本生理特质。
人类,自然生命体系中综合智商最高、成长发育最慢、成长可塑性最强的社群性胎生哺乳动物,也是自然生命体系中唯一具备按照自主生存需求通过主动劳动创造生活消费物资的动物族群,驯化播种植物的农业、驯服圈养动物的畜牧业和渔业、采矿加工制成生产劳动与生活辅助用具的工业、辅助人类战胜疾病的医药业......主动劳动创造已经成为人类与其它自然生命区别开来的根本标志。那么,为什么说辅助孩子们兴趣提升的课外陪伴应该融入生活游娱,而不应该过分追求专业班课化呢?
天底下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但那1%的灵感才是最重要的......众多人类文明智慧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基本事实——遗传天赋是人类个体成长差异的源头,后天的学习成长只会放大个体成长差异,那些原本不在孩子遗传天赋区域内的智慧很难嫁接给他们,比如我国历史上400多为皇帝,只有四位能称之为“千古一帝”&只有10来位可称之为“开明的皇帝”、我国5000多年不间断文明历程中出现的大师也屈指可数,譬如老子+孔子+鬼谷子+孙武子、近代历史中的名人如钱穆+华罗庚+齐白石+巴金都未曾接受过多格式化培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育是家长和老师使用人类社会已知成熟的社会文明成果,通过要义讲解+行为示范+实践引导等行为实践、赋予孩子们独立自主生存能力的综合行为艺术。因此,无论教育事业如何繁荣发展都不可能超越人类社会现有成熟文明积淀、不可能真正意义上地教孩子们如何适应未来生活、更不可能从真正意义上改变个人的综合喜好。
赵括+马谡都熟读兵法却做了败军之将&孙膑+韩信+霍去病不按套路出牌却成了名将,汉高祖刘邦+孛儿只斤·铁木真+明太祖朱元璋少年历经磨砺终成开国明君&各个朝代的末代皇帝都出生在帝王家却做了亡国之君。同样,当今拿着各种高学识证明却与常人无异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拿着学识证明与职业工作“牛头不对马嘴”的年轻劳动者越来越多。饿了找食物吃、渴了找水喝、困了找地方睡、烦闷了找同伴互动......人类一切生产劳动都以满足基本生理需求为中心。因此,除了衣+食+住,人类别无其它所谓的真正成长“刚需”。
舞蹈考级、绘画考级、乐器考级、体育考级......所谓课外兴趣特长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把原本应该陪孩子玩儿的内容给课程化了、成了极少数商人逐利的舞台。《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2版》数据显示:全国家庭0-17岁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为48.5万元;0岁至大学本科毕业的养育成本平均为62.7万元。把一个孩子抚养到刚年满18岁所花的成本相对于人均GDP的倍数,澳大利亚是2.08倍,法国是2.24倍,瑞典是2.91倍,德国是3.64倍,美国是4.11倍,日本是4.26倍,中国是6.9倍,几乎是全球最高的。很显然,如此高昂的家庭生育成本和庞杂的课外兴趣特长培训密不可分。
舞蹈+绘画+体育大班课,省会城镇不低于100元/节、乐器小班课或者一对一,省会城镇不低于150元/节、体育等被标榜为学校教育的某些科目更是高达数百元......所有陪伴孩子学习成长的内容都被课程化之后,社会本应该提供给孩子们的公共综合游娱设施不见了踪影。因此,在人们辛辛苦苦工作一天只够给孩子报一节兴趣课、兴趣课培训机构还不为孩子们提供额外游乐的情况下,主动节育便成了节省家庭综合开销的最佳选择。
2015年-2021年新生儿童数量:2015年1655万、2016年1883万、2017年1765万、2018年1523万、2019年1465万、2020年1200万、2021年1062万【已经低于2022年大学毕业生总数的1076万人、2022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的1193万人】......人口生育能力持续下滑叠加年轻人失业率奇高【16-24岁就业主体人群失业率为18.4%】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持续繁荣发展的最大“绊脚石”。因为,年轻人没有就业就没法成家生育、年轻人成家生育能力弱就会影响未来社会持续繁荣发展。
刚出生的孩子不能控制自己的身躯、出生8个月左右后开始能爬、1岁左右能走&能试着说话、3岁以后可以自己独立吃饭&排便、7岁以后基本实现行动自主、15岁【根据各国司法界定的不同,全世界法定成人年龄从15岁到21岁不等,我国规定18岁以上体力+智力发育正常的的人为完全民事行为成年人】以后基本具备完全独立民事行为能力......据此,如果家庭生育陪伴孩子学习成长的每项技能都被班课化,那估计没有几个家庭养得起孩子。所以,辅助孩子们兴趣提升的课外陪伴应该融入生活游娱,而不应该过分追求专业班课化。因为,“揠苗助长”制成的兴趣特长,综合社会实用价值极低,唯有大幅提高家庭生育成本、拉低社会综合生育能力“立竿见影”。
出租车的现状如何对比以前市场为何感觉缩减
你们知道出租车为什么没有生意吗?第一受疫情的影响,第二是主要是网约车用最低廉的价格来诱导乘客。滴滴用最低的价格来吸引乘客。在贵阳,拿小拉来说一下。白天11km。打出租车正常25块钱。乘客打小啦就只要15元。驾驶员到账是18.32元。大家说传统出租车拿什么跟别人竞争?70%~80%的客人都去廉价的网约车。导至街上没有人打车。多元化的出行方式也加剧了出租车生意下滑 比如共享单车之类的
我们说普通话只用到1319个读音,汉字能缩减到1319个吗
我们说普通话只用到1319个读音,汉字能缩减到1319个吗?我的回答是不能。为什么不能?因为汉字属于表意文字或象形文字,这其中就分形声字和会意字两种,但是,无论是形声字还是会意字,总体而言都是表意文字,因此不同的事物需要不同的汉字来表达,于是就出现了上万个汉字来代表上万种事物。
不过,这上万个汉字却只有1319个读音,如果我们把上万个汉字减为1319个汉字是否可以代表所要表达的上万个事物呢?肯定是不行的。华夏民族的祖先在创造文字时,要么根据事物的形态,要么根据事物的意思,刻画出人脑所反应出的文字形象,所以,汉字属于表意文字,不同的事物需要不同的汉字来代表。
就如衣服的衣和一二三四五的一,依依不舍的依这三个字,他们虽然同音,却不同义。如果我们只用一个一来代替,那么衣服是否就要写作一服,依靠就要写作一靠,依依不舍就会写做一一不舍,这个时候,你说一是数字呢?还是身上穿的衣服,还是依偎、依靠、依恋?一一不舍,是不是就成了两个东西都舍不得呢?马字读音的有骏马的马,有码头的码,还有蚂蚱的蚂,如果我们统统用一个马来代替,那我们说马头时,到底是马的脑袋呢,还是轮船停靠的码头?你能分得清吗?
其实,我们的邻国韩国就出现了类似的困惑,在古代,韩国长期使用汉字,后来,韩国自己发明了表音文字“训民正音”,可是由于长期使用的汉语是表意文字,韩国发明表音文字的韩文后,就出现了同音不同事的混淆问题。因此,今天韩国人的身份证上,姓名还标注了汉字,要不然,他们自己都不知道具体这个人的名字是什么意思。因此,作为表意文字的汉字,绝不能变成一个读音的所有汉字同用一个字代替,如果那样,我们在叙述表达时,就会混淆不清,这个字具体所指何事何物。所以,一万个汉字绝不能削减到一千多个,一旦削减,就成了表音文字,就与汉字表意文字的造字初衷背道而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