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甲午战争失败后,为什么一定要签订马关条约,坚持打下去行不行
- 清朝战败后,面对马关条约只能完全接受吗
- 光绪为什么要签订马关条约
- 《马关条约》是什么时间被废除的
- 你知道【马关条约】是干嘛的吗为什么要签
- 马关条约怎么来的
- 当年马关条约李鸿章被打伤,日本为什么那么害怕
- 马关条约对当时中国造成的伤害有多大
- 李鸿章亲赴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 《马关条约》给中国历史带来哪些重大危害
甲午战争失败后,为什么一定要签订马关条约,坚持打下去行不行
你问慈禧李鸿章,李将军连仗都不愿意打不敢打还谈坚持,胜败慈禧还是慈禧李鸿章还是李鸿章,他们有损失吗?
清朝战败后,面对马关条约只能完全接受吗
如果甲午战争坚持打下去,中国不会亡,但满清政府肯定垮台了!清政府不敢和日本死磕,清政府与民众形成了对立面,再加上没有中央可以直辖的有战斗力的军事力量,更不知道什么是近代国家战争的全民总动员,只能是节节溃败,如果继续打下去,连北京都有可能丢掉。
此外,当时满清全体都没有持久战的观念,对日本的了解也不够深入,不知道甲午战争其实已经榨干了日本国内的最后一枚铜板,日本在伦敦发行了巨额的战争公债,战事一久,光是每天的利息都能让日本财政破产。当时中国看上去有上百万兵力,但有战斗力的军队还没有日本侵华的部队人数多。
如果清政府与日本死磕,很可能会直接垮台,这是清廷的死穴,日本也是抓住了清廷的这一弱点,孤注一掷,最终使清廷心里崩溃,才取得战争胜利。
此外,满清政府还面临着除了日本以外多个列强的威胁。例如沙俄、法国和德国就以干涉日本归还辽东半岛的名义,从大清手上拿了不少好处,俄国以“逼迫日本还辽首功”为名和清政府签订了《中俄密约》,于1898年租借了大连和旅顺两个港口。德国于1897年强占了山东青岛,而法国也将广州租借,作为其势力范围。可怜可悲清廷,在甲午战争之后就像是成为了列强“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还没有任何话语权。
甲午战争的失败首先标志着中国朝贡体系的彻底崩溃,大清被彻底撕下了“天朝强国”的面具。另外,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和大清签下的《马关条约》是鸦片战争以来对中国危害最大的不平等条约,巨额的战争赔款和土地割让极大地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也让列强瓜分中国的浪潮随之到来。
光绪为什么要签订马关条约
不应该说是光绪帝签的,而是慈禧太后和李鸿章签的。当时中国战败,日本逼迫清廷,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清廷惧怕日本的武力而签订的!
《马关条约》是什么时间被废除的
叶公超(中方代表)与河田烈(日方代表)于1952年4月28日下午在台北宾馆签署,《中日和约》,1952年8月2日,蒋中正与叶公超签署并盖印和约批准书,并于1952年8月5日生效。
《中日和约》第四条“1941年12月9日之前中国和日本间签署的条约,协约及协定均作废失效。”注意这里所说是 “中国(China)”,强烈说明的是,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里所说的中国,是包含台湾在内的中国地区,而不是“中华民国(Republic of China)”。
在这条里就可以很明显的说明了,在1941年之前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当然也包括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所有的不合理及不平等的条约全部作废,当时由满清政府同日本所签定的《马关条约》无效,也就是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的行为无效。
再加之中国在马关条约让出的是中国本国领土,这也在另一方证明了,中国之前毋庸置疑地拥有对台湾主权,《中日和约》第四条事实上已经明确了台湾及澎湖列岛应归属中国,而并非台独人士所言的台湾之主权未定。
你知道【马关条约】是干嘛的吗为什么要签
中日《马关条约》,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由于清政府的腐败不堪,经济技术落后,遭受惨败。在日本帝国主义的威逼和美帝国主义的策划决意向日屈膝求降,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全权代表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的春帆楼签订屈辱卖国的中日《马关条约》。主要内容为:割让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军费银二万万两;承认日本对朝鲜的侵略和控制;允许日本资本家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马关条约》为帝国主义在中国设立工厂、开矿、修筑铁路大开方便之门,进一步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和民族危机。
马关条约怎么来的
1894年中日甲午之战,日本胜,清国败,李鸿章奉清廷之命到日本的马关谈判议和,最终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澎湖列岛,承认朝鲜独立,并赔偿日方2亿两白银
当年马关条约李鸿章被打伤,日本为什么那么害怕
这个问题很好,为我们重新认识李鸿章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
(李鸿章1823-1901)
(1)如何看待马关条约
大部分历史教科书中都会提到甲午战争期间,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在下关的春帆楼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并认为这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一步加深的标志,李鸿章也因为签订条约被长期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我们且不论李鸿章参加和谈原本就并非其本意(谁都知道去干这种事情不利于自身的清誉),单单从不爱惜羽毛的李鸿章拖着72岁的老朽之躯前往日本去谈判就应该表示敬意,况且他在日本遭到枪击,面部中弹,最终凭借个人受伤受辱带动了以伊藤博文、陆奥宗光等大佬为首的日本代表团的谈判节奏,让外交形势朝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最大限度为清王朝争取了可能的和谈条件。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马关条约》虽然是丧权辱国,但实际是李鸿章差点送掉老命所换取来的“外交成果”。由此可以看出,以一人之力,有时候真的难以扭转国运之衰败。
(马关条约)
(2)李鸿章被刺经过
甲午战争正式开打是1894年7月25日,双方的和谈大约是在开战不到8个月的1895年3月。3月4日,光绪皇帝正式向李鸿章颁发了和谈全权代表证书。13日,李鸿章一行乘坐德国轮船“禮裕”、“公義”号,挂着“中国头等议和大臣”的旗帜,前往日本。3月20日,李鸿章登上“春帆楼”,同伊藤博文等人进行初次会面。
(抵达日本的李鸿章)
次日,会谈正式进行,双方展开唇枪舌战,日本人以战胜国自居,提出非常苛刻的条件。并表示,如果要求得不到满足就不停战。李鸿章自然对于日本人的要求不敢轻易允诺,反复同日人争辩。
(清日交涉场景)
3月24日下午4点,在结束第三次和谈之后,忧心忡忡的李鸿章在警卫的护送下返回驿馆“引接寺”。就在抵达门口下轿的一刹那,来自群马县出身的小山豊太郎拔枪射中李鸿章左眼下方。小山被当场抓获,李鸿章亦在随从的搀扶下进入“引接寺”接受治疗。
(李鸿章在日本的住所,引接寺)
(3)小山豊太郎其人
小山豊太郎的父亲是群马县县议会的议员,虽然出身于富裕家庭,但是他16岁时即上东京参加右翼政治团体,成为职业壮士,实际和黑社会没有区别。至于他为什么要刺杀李鸿章,学术界没有定论,一般指出他当时无知地认为李鸿章是阻碍日本打到大清的障碍,所以必须除掉,并且他反对日本和大清谈判。小山此后被判处了无期徒刑,在狱中还写了《狱中记》,但是里面对于为何刺杀李鸿章没有任何记载。入狱15年之后,因为恩赦而提前释放,最后在1907年出狱,并在东京与一女子结婚,经营书法私塾和象棋会所。
(小三豊太郎)
(4)李鸿章被刺后日方的反应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作为前往日本进行交涉的大清国使节团团长居然遭到枪击,这在日本人看来,又是一起严重的“不祥事”。日本人之所以如此慌乱,除了此时日本尚且势力不足以与列强抗衡、国际经验不足、希望彰显“文明国”的形象之外,最重要的是日本人对此有强烈的心理阴影。原来在此之前,日本人刚经历过一次刺杀沙俄太子的“大津事件”,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
大津事件: 1891年5月,当时在日本访问的俄国尼古拉皇太子被当值警卫津田三藏巡查拔枪打伤,后经过救治,没有生命危险。由于当时日本国力尚且弱小,尽管俄国皇太子无性命之忧,但是日本担心俄国的报复以及要求割地赔款而全国陷入“恐俄”的恐慌中。比如当时日本有的学校为表示谨慎停课,普通民众到神社和寺院和教会祈祷皇太子痊愈,来自全国的慰问电报超过1万封,明治天皇亦躬赴於神户港停泊的俄罗斯军舰,并登船探望尼古拉。为了表示歉意,山形县金山村禁止以“津田”为姓及“三藏”命名。更有甚者,5月20日,一位名叫“畑山勇子”的女孩在京都府厅面前用剃刀刺喉咙自杀表示道歉,被日本社会称为“穗州的烈女”。
从此后日本人处理李鸿章被刺一案,我们明显能感觉出日本人同样的“恐慌”。比如,立即抓捕凶手并判处重刑;惩处事发地的政府首脑,山口县知事因此而引咎辞职;天皇亲自下诏对于李鸿章进行慰问,同时派出野战卫生队的石黑以及广岛预备医院院长佐藤军医总监前往医治;皇后选派日本红十字的两位护士前往照顾李鸿章,并到绷带工厂亲手制作绷带送给李鸿章。下关的普通民众为了看望李鸿章而特意制作了一个玻璃水槽,灌满海水,放上鱼以及乌贼,据说受此启发,才有了今天的下关水族馆“海嚮馆”。
因此,这次遇刺事件对于李鸿章来说实在是焉知祸福。不但受到各方照顾,而且让外交谈判形势为之一变,日本很快做出停战决定,并降低谈判要求,特别是国际社会趁机向日本施压,这才有后面所谓的“三国干涉还辽”。(从这些历史细节我们可以看出,历史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但是绝对比我们想象的有意思得多)。
马关条约对当时中国造成的伤害有多大
1894年、当年大清的藩属国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无力镇压随即向宗主国大清求援,而心怀不轨的日本借1876年签署的,《江华条约》为由也向朝鲜出兵。同年7月25日清晨牙山湾口丰岛西南海域,日本联合舰队不宣而战旗舰“吉野号”首先开火,中日甲午战争正式打响。
随着平壤之战、黄海海战,大清海陆战场相继失利战争从境外进入中国境内,同年辽东半岛陷落日本为震撼中国,对北洋水师的母港旅顺继续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1895年2月威海卫刘公岛在陆海炮台的轰击下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日本陆军也在辽东半岛步步蚕食逐步推进,眼看日本海陆并进直逼京师北京,清廷以无心恋战随即在欧美列强干预下,在日方的强烈要求李鸿章赴日本马关求和。
没想到日本尽狮子大开口要求大清承认朝鲜独立、赔偿3亿两白银、割让台湾、彭湖列岛、辽东半岛、开放通商口岸和内河航行权、日本驻军地点及所需军费。最终在多次谈判中日本稍稍让步,将3亿两改为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其余条款不做更改,而辽东半岛之后因沙皇俄国对自身利益的考量联合法、德强势干涉下归还中国(这也是日俄战争的导火索),就这样在日本马关风帆楼李鸿章签下可谓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的签署彻底宣告持续了半个世纪的洋务运动失败,中国第一次从封建转入近代化的尝试停摆,让中国沦为半殖民地进程大大加快,没有了北洋水师的庇护大清可谓是门户洞开,为五年后八国联军的入侵签署更加苛刻的《辛丑条约》埋下伏笔,高额的赔款让本已是积贫积弱的中国人民承担更大的负担,而在这笔巨款的刺激下日本在军国主义的道路上疾驰狂奔越走越远,台湾、朝鲜的丢失成为日后日本全面侵华的战略跳板,可以说《马关条约》是中华民族之后悲痛历史的开端。
李鸿章亲赴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甲午战争末期,李鸿章赴日本谈判求和的情况,在中日双方的历史档案中记录得都比较具体,而且李鸿章赴日本的全程都由随员记录有类似工作日记、备忘录一样的记事,使得我们今天还能对马关谈判的全过程有直观的了解。
下面按照日期,对马关谈判的过程做个类似大事记一样的简要介绍,供各位朋友参考。
1895年
2月13日,清政府通过军机处电令李鸿章将直隶总督职务交由王文韶署理,李鸿章本人“星速”进京。
2月21日,光绪帝在乾清宫召见李鸿章和军机大臣,讨论甲午战争局势的发展,以及讨论对日本求和的谈判底牌。李鸿章认为割地、赔款均无法担承;户部尚书翁同龢认只要能不割地,则无论赔多少钱户部都将努力;孙毓汶认为如果不割地,日本恐怕不会答应讲和。
2月23日-25日,光绪帝连续三天召见李鸿章和军机大臣等,讨论求和的底线。
3月2日,清廷下谕旨,命令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本求和。
3月3日,光绪帝密谕李鸿章,隐晦地传达了同意割地、赔款的态度,要求李鸿章“斟酌轻重,力与辩争”。
(光绪帝赐予李鸿章的全权敕书)
3月4日,李鸿章觐见光绪帝,光绪颁全权敕书。
3月13日,李鸿章率随员等共135人,在天津塘沽分乘“公义”(招商局“海晏”号改名)、“礼裕”。
(1895年3月19日,到达日本下关的“公义”轮)
(日本关门海峡今景,照片左下方的城镇区域就是马关。拍摄:陈悦)
3月14日,“公义”“礼裕”启航。途中因为遇到狂涛恶浪,被迫在山东荣成湾避风,至19日抵达日本政府指定的谈判城市下关(中国称为马关)。
3月20日下午2时30分至4时15分,李鸿章率李经方、罗丰禄、马建忠、伍廷芳等随员到达下关春帆楼,与日方代表伊藤博文、陆奥宗光会面,互相检视全权敕书,并就谈判程序、注意事项进行约定。
(日本美术作品,马关谈判)
3月21日,上午10时,根据日方的邀请和安排,李鸿章一行弃舟登岸,入住春帆楼附近的寺庙引接寺。下午2时30分至4时20分,在春帆楼进行谈判,议题为中日首先停战,因日方态度蛮横,毫不让步,谈判陷入僵局。
(李鸿章谈判期间暂驻的日本引接寺。拍摄:陈悦)
谈判后的22至23日,李鸿章以电报将谈判情况汇报清政府,请求训令。清政府表达了可以暂时搁置停战谈判,先探明日方讲和谈判的条件,“以先索和议条款为要”。
3月24日,下午3时至4时15分,双方再次谈判,搁置有关先行停战的谈判。李鸿章向日方索要其讲和条件。
谈判结束后,李鸿章在返回引接寺途中,遭日本愤青小山丰太郎行刺,子弹击中颧骨。
3月28日,日本方面通知李鸿章,日本同意首先无条件停战。
3月30日,中日停战条约签署。
(春帆楼院内的伊藤博文、陆奥宗光铜像。拍摄:陈悦)
4月1日,上午10时至11时45分,李经方代替李鸿章与日方在春帆楼会面,主旨在于希望尽快得到日方草拟的讲和条件。
下午2时许,日方将所拟定的《讲和条约》(马关条约)草案提交给李鸿章,要求4天之内做出答应与否的答复。
4月2至4日,李鸿章将日方拟定的草案全文电报清政府,等候训令。
4月5日,李鸿章以照会答复日方,认为日方开列的条件过于苛刻,要求削减。
4月6日,日方照会李鸿章,全然驳回了李鸿章的削减要求。
4月9日,根据清廷的指示,李鸿章重新拟定了中方可以接受的讲和条约文本,照会给日方。
4月10日,因伤势渐愈,李鸿章亲赴春帆楼,在下午4时15分至6时30分,与日方进行谈判。日方对李鸿章提出的缩减赔款和割地的要求进行拒绝,李鸿章则一一辩争。最终日方表示赔款总额从3亿降至2亿。
4月11日,日方照会李鸿章,就昨日谈判结果形成新的和约草案,要求中方4日内答复。
4月12日,李鸿章以照会形式,继续和伊藤博文等讲价还价,伊藤博文等寸步不让。
4月13-14日,李鸿章向清政府电报请训,光绪帝谕旨,如果无可商改,就按照日方的要求定约。
4月15日,下午2时30分至晚上7时30分,李鸿章与日方代表在春帆楼会谈,做最后的争辩尝试,日方态度强硬,丝毫不让,最终定约。
(马关谈判时所用的文具。拍摄:陈悦)
(马关条约草约文本上的中日两国代表草签)
4月17日,上午10时至11时40分,李鸿章与日方代表在春帆楼会谈,草签日清讲和条约(马关条约)。
4月18日,李鸿章一行乘船返国。
4月20日,李鸿章抵天津,向清政府奏报谈判和草签情况,并因伤请假20天。
5月2日,光绪帝正式批准马关条约。
(春帆楼院内竖立的讲和纪念碑,碑文由伊东己代治拟写,称甲午战争、马关条约是日本崛起的关键。拍摄:陈悦)
5月7日,中方换约代表伍廷芳一行与日方换约代表伊东己代治一行在约定的换约地点山东烟台会晤。
5月8日,深夜11时30分,中日代表在烟台顺德饭店完成了交换双方政府批准马关条约的正式文件, 马关条约正式生效。
(日本明治天皇睦仁在条约批准文件上的正式签名)
(光绪皇帝在条约批准文件上加盖的玺印)
《马关条约》给中国历史带来哪些重大危害
中日甲午战争威海卫失守后,清政府任命李鸿章为头等全权大臣,赴日求和。公元1895年3月20日,李鸿章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外务相陆奧宗光在马关春帆楼开始谈判。谈判过程中,日方面态度极为蛮横,所提各项条款,只准李鸿章说“允,不允两句而已”。4月17日,李鸿章终于被廹签订了使中国蒙受奇耻大辱的《马关条约》。5月2日,清政府批准《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一)中国承认朝鲜的“独立自主”,实际上就是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二)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三)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四)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五)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产品运销内地时,只纳进口税,并在内地设栈寄存。
《马关条约》签订后第六天,沙俄因日本侵占辽东半岛危及它的利益,纠集法、德两国进行干涉,强廹日本放弃割让辽东半岛,这就是三国干涉还辽事件。日本无力对抗,被迫接受三国条件。结果,中国以3000万两白银“赎回”辽东半岛。
《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签订以来最严重的一个卖国条约。条约承认了日本对朝鲜的控制,从此日本便以朝鲜为跳板,加紧侵略中国。条约使日本割去中国台湾等大片领土,并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不仅便利了日本对中国东南沿海的侵略,而且刺激了列强掠夺中国领土的欲望。2.3亿两白银的巨额赔款,是清政府全年总收入的三倍,像一条沉重的锁链套在中国人民身上,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为了支付赔款,不得不大借外债,出卖更多的民族权利;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借款,在政治上加紧控制中国,在经济上更加疯狂地对中国进行掠夺。允许日本人在中国设厂,其他列强援引片面最惠国待遇,也取得同样权利,这就适应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需要,他们利用中国的廉价原料和劳动力,榨取更多的利益,阻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马关条约》的订立,标志着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中国被列强瓜分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