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猛将

谁是中华第一猛将?三国演义中,刘备的十大猛将是谁如何排名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1-16 15:24:47 浏览5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谁是中华第一猛将

既然这个问题中强调了这个“猛”字,我首选霍去病!

猛字的本义是“头胎犬”(头胎生的犬因为妈妈身体健壮、奶水充足,身体的先天条件好,加之没有别的兄弟姐妹争吃奶水,所以一般都长得比弟妹健壮。),引申义是“健壮的犬”。这个字强调的是气势壮、力量大。

比起“勇”来“猛”更少了些内心的考量,带有天然的一段无所畏惧。

我想如果说中国也有个战神的话,他至少也该是霍去病那个样子。

马踏匈奴的少年,真有一股子冲天的豪气!

霍去病是闪电战的鼻祖,年纪轻轻“猛”到生风,”猛“到让人肝儿颤。

1.霍去病其人

他出生(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于汉朝最牛的皇帝汉武帝(他姨父)统治时期。很多中国人都懂得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那是一个昂扬的、雄壮的、自信的开疆拓土的伟大时代,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他刚好就赶上了这一波儿……

他自己是个私生子,因为姨母卫子夫的关系,除了刚出生的最初几年(公元前138年卫子夫被封夫人,十年以后封皇后),少年生活相当优越。顶级富二代的生活没有堕落他的志向,他从小就坚持习武骑射等军事方面的各门功课的学习,成绩很优异。家长满不满意不得而知,姨父挺满意。

他是个军事天才,骨血里流流淌着神秘的“战神”基因,此项可以参考他战绩非凡(历史课本中就有)的舅舅卫青。

2.霍去病其事之“猛”

霍去病只活了23岁,七年的戎马倥偬建立了卓越的功勋,“猛”的虎虎生风。

(1)公元前123年,漠南之战。17岁的霍去病有了自己军事生涯的第一次以及——第二次。“初生牛犊不怕虎”就是用来形容他的。看看今天咱们身边的17岁的孩子们吧,或者再大一点的,没别的意思,对比能让人更好的理解他的“猛”而已。话说,17岁的少年霍去病身先士卒带领800轻骑深入漠南腹地,凭借着出其不意的战术斩杀敌军2000余人,还俘获了匈奴单于的叔父。首战告捷,少年封侯。历史上的少年英雄也颇有人在,举鼎的项羽、年轻时候的李世民、抗清的夏完淳各个勇气过人,但是要说到“猛”,还是真刀实枪的面对强悍善战的匈奴人的霍去病来的更猛些。

(2)公元121年,19岁的霍去病被任命为骠骑将军,两次出击河西的浑邪王、休屠王部。在这两次出击行动中,霍去病把“猛”更是发挥到了极致。他创造了6天急行军1000多里的奇迹,得以获得在皋兰山下歼敌近9000、重创匈奴的胜利战果。第二次出击中,在同时出击的公孙敖和李广都遭遇各种阻力不能继续深入的前提下,霍去病果断深入敌后,出其不意,大获全胜。这一次更是取得了歼敌3万、俘虏匈奴的众多重量级战俘的辉煌战绩,“霍去病”的大名使得匈奴人闻风丧胆……让猛人们肝儿颤的“猛”,猛到了极致。

(3)威名赫赫的“封狼居胥”的功勋建立于公元前119年,那年霍去病21岁。卫青和霍去病各带5万人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主动出击,威武)。结果当然是再一次大获全胜!这一次歼敌7万,俘虏了匈奴的几个王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一干人等。年轻的霍去病在狼居胥山祭天,在姑衍山祭地,军队直逼北海。从此匈奴人再无力主动向大汉发动主动意义上的进攻了……噫嘘唏,猛哉(哈哈,憋了半天想到的赞叹的句子)!

“封狼居胥”金戈铁马的豪壮,折服无数后世英雄!

天妒英才,两年后,23岁的霍去病病逝,汉家烟尘里飞奔的少年猛将倏然消逝了……

霍去病的生命短暂、生猛、豪壮、绚烂。

他的生命长度虽然不够,但是凝聚的足够结实、强烈。

汉武帝时期开疆拓土,舍生忘死的将军们功不可没。西汉的强盛和国土面积的扩大是几代人不懈努力的结果,霍去病靠着自己的军事天分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猛”的有所作为!

以上就是我把霍去病选为中国第一猛将的原因,希望和朋友们分享、讨论……

谢谢大家,我是襟亚!

——end——

(图片均来源于互联网)

三国演义中,刘备的十大猛将是谁如何排名

你好,我是国风

刘备手下十大猛将,看清楚了,是刘备!刘备死后才出彩的就不能排了!

首先,五虎上将当仁不让的必在前例。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其勇非但蜀汉中名列前茅,便是放眼整个三国,也鲜有人敌!所以这五人排进十大猛将是毫无争议的!关键是后五个!

大将魏延排第六应该没有谁不同意吧?人家一路上劈关斩将为刘备取川立下了汗马功劳。汉中之战又让曹操破了相。被刘备任用为汉中太守。其武力值虽然比的五虎大将,但七八成的威力应该有。这样的威力,如果在曹魏或东吴,基本上妥妥的一等大将军!

第七位大将李严,别的不说,绵竹城下能与老将黄忠斗上四五十合。其实力也是不菲。要知道黄忠可是和关羽大战200回合的人!李严没有被几刀劈了,还能顶上一阵。至少应和魏延差不多的水平。

第八位老将严颜,张飞之战前,文表:巴郡太守严颜,乃蜀中名将,年纪虽高,精力未衰,善开硬弓,使大刀,有万夫不当之勇。而且在于张飞的交战过程中,曾经在城楼上一件射中张飞的头盔。足可见其武艺不凡!

第九位小将刘封,史记“刘封刚而毅”武艺绝伦,在新生代五将中算是佼佼者了。汉中之战,刘封出战时,曹操使徐晃迎之。要知道徐晃可是曹营中数一数二的名将。可见曹操知道刘封的武艺非凡,一般的小将难以匹敌!

第十位小将关平,关平在樊城之战中曾与庞德徐晃交手。与庞德大战30回合不分胜负,〈庞德可是随后与关羽大战了200回合的猛将〉关平能与之敌,实力也是非凡的!

其实玄德再日,手下人才济济。猛将如云。除却这几个,还有霍峻,孟达〈徐晃可是死在他手里〉王平,马岱〈魏延死在他手里〉廖化,周仓,黄权,傅彤,冯习,张南,吴班,雷同等。个个都是忠勇之士。沙场名将!只到了后来才人才凋零的!论起用人起士,诸葛亮真的不如刘备多矣!

张作霖手下第一猛将姜登选,为什么最后死得很惨

姜登选是张作霖的五虎将,对主人忠心不二,最后却落得个在棺材里活活闷死的悲惨结局。

张作霖本身是土匪出身,手下将领素质都不高,杨宇霆阴险狡诈,张宗昌杀人如麻,李景林两面三刀,韩林春老奸巨猾,郭松龄心胸狭隘,唯一能搁到台面上的,就是姜登选。

爱兵如子的姜登选不仅为人宽厚,而且没有架子,对部下的关怀无微不至,称得上是爱兵如子,姜登选还没有奉系的土匪传统,对百姓丝毫不犯,深受百姓拥护。

可是就这样一个难得的将领,最后却下场悲惨,被闷死在棺材里。

1880年姜登选出生于直隶省南宫县(今河北南宫)陈村人,他家境富裕,不像大多数奉系将领没文化没素质。

小康之家的孩子,家庭环境都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加上父亲是个正直的人,一直教育他要堂堂正正做人,对他的人生影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亲本来想让他好好学习,将来当一个文化人,去发现他酷爱军事,忧国忧民,就让他在1904年东渡日本,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炮兵科学习。

在那里他结识了黄兴、宋教仁等人,受到革命思潮影响,不久加入孙中山创建的“中国同盟会“。

1908年,姜登选毕业回国,被分配到派奉天巡防统领朱庆澜的部队任职,朱对他非常欣赏,给他的待遇比谁都优厚,还给他两倍于别人的军饷,而且经常在同僚跟前对他赞不绝口。

士为知己者死,姜登选从此后就跟定了朱庆澜,跟他从奉天到四川,再从四川到广东,鞍前马后,肝脑涂地,出生入死。

而朱庆澜也没有亏待姜登选,一再对他进行提拔,姜登选从一个营级军官,在短短五年里,一路高升,平步青云,升任到师参谋长,直到黑龙江督军公署参谋长。

1917年,老领导朱庆澜辞去广东省长职务,姜登选也随即辞职。

1922年,应张作霖之邀,朱庆澜重返东北,任东北特区行政长官兼中东铁路护路军总司令。

三年后,朱庆澜金盆洗手,退出军界,担任东北慈善联合会会长。

朱到东北的时候,把姜登选推荐给了东北军阀张作霖,张作霖有问鼎中原的大志,因此求贤若渴,很欣赏姜登选的才情能力,一下子就给了他一个奉军总参议(类似于总参谋长)的职务,从此后姜登选成为张作霖的得力干将。

姜登选是名牌军校毕业,军事理论过关,是奉军中非常难得的人才。加上他勤奋好学,有军事天赋,很快就把奉军的技战术水平提高了一个档次,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立竿见影,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战斗力。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张作霖跟吴佩孚两个大军阀40万军队为了争夺霸权孤注一掷,开始了一场生死较量。

这时候姜登选已经是奉系主将,担任第一军军长,他的人生迎来了一个关键时期,遇到劲敌郭松龄。

正是郭松龄将自己置于死地,万劫不复。

其实姜登选跟郭松龄早就认识,还有渊源,二人都是朱庆澜的部下,都跟随朱到了四川。不过郭松龄当时的地位跟姜登选不可同日而语,在四川,姜登选是参谋长,郭松龄只是一个小营长。

朱离开四川到广东去,姜登选跟随去了,郭松龄则回到奉天到东北军队里当教官,两人当时地位比较悬殊。

但是郭松龄后来居上,因为当教官时认识张学良,深受张的赏识,地位扶摇直上,一下子就被提拔为第二团团长,第八旅旅长。

第二次直奉战争的时候,郭松龄已经是第三军的副军长,成为张学良的搭档,跟姜登选差不多平起平坐了,二人的矛盾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

在这次战争中,郭松龄认为姜登选所部陈琛不听调遣,要将其法办,作为陈上司的姜登选为之辩解求情,郭松龄不听。

姜登选无奈只好给张学良跪下,痛哭失声求情,陈才得以免于一死。但姜郭二人梁子就此结下。

1925年11月,郭松龄跟冯玉祥和奉军将领李景林联合进攻张作霖,姜登选乘车回奉天的时候,恰好路过滦州车站,一时间意气用事,决定下车劝说郭松龄。

郭松龄对姜登选说,事已至此,我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咱俩合作干吧。

姜登选一听当即怼了回去:“你背主求荣,犯上作乱,还想我也跟你同流合污,没门。“

郭松龄一听恼羞成怒,就枪杀了姜登选,把他随便装在一个薄木棺材里,丢到了荒野上。

郭松龄率军进攻张作霖本来非常顺利,眼看就要大功告成,这时候日军全面介入,张作霖咸鱼翻身,郭松龄兵败被杀。

姜登选的副手韩麟春找到了盛放他遗体的薄木棺材,他已经亲自为姜登选挑选了一口上好的棺材,打算把他送到原籍河北厚葬。

当开棺时,韩麟春和在场的官兵不由得痛哭失声,只见绑住姜双手的绑绳已完全松开,棺内四周遍布抓痕。

原来,姜登选被枪击的时候,并没有被击中要害,没有当即身亡,而是被闷死在棺中。

姜登选属于关羽式的人物,死守士为知己者死的“封建愚忠”信条,郭松龄则是把“民族大义”放在首位,对君臣和主仆观念嗤之以鼻。

两人的观念势同水火,势不两立,发生冲突也就在所难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