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咎自杀

人在决定自杀前,都在想些什么?绝食几天左右大概会死死的时候痛苦吗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1-16 11:57:12 浏览20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人在决定自杀前,都在想些什么

生而为人,皆不容易。

每一个人都是哭着来到这个世界上。

每个人,都有情绪低落的时刻,灰暗,颓废,觉得前途是灰蒙蒙的一片,看不到未来和明天。

每个人,都曾经有过想死的念头吧?

尤其是遭遇重大人生挫折,比如高考失利,失恋,亲人去世,破产……

那些不幸像一颗颗危险的炸弹,分分钟要了你的性命。

有些疼痛,在别人看来,不过如此罢了。可在自己身上,疼痛是真实的,巨大的,尖锐的,痛的让你,想死。

死了,就会一了百了,就此摆脱了痛不欲生的纠缠。

但死,这个玩意,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的。

这一秒想死,倘若真的死了,下一秒想活,可再也回不来了。

等你慢慢地消化掉那些不幸和难过,你又会惊喜地发现:活着,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

天空蓝湛湛的,飘着软绵绵的白云朵;

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的光与影;

一阵清风吹过,捎带着不知名的花香和啘转的鸟鸣;

就连路边的熟食店,都飘过来诱人的烤鸭香味,馋的人直流口水。

活着,多么美好啊,真想再活五百年呀。

真傻,干嘛想去死呢?

史铁生说:“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过之后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

所以,活着,一定要好好活着。

活下去,才有希望啊。

绝食几天左右大概会死死的时候痛苦吗

这个问题,当年小日本鬼的七三一部队做过实验:只吃干面包、饼干,不给喝水,7天,七窍流血而死;只给喝水,不吃任何事物,是60到70天,全身浮肿而死。不吃不喝,这个结果的资料我没见到,不好瞎猜。

古代会时常有官员自尽吗

很少,不会有谁无缘无故求死。而且古代官员选择自尽的方式多半是为了达成什么目的,或者说走投无路,只得一死了之。

古代官员自尽的各种原因

因畏罪而自尽

历史上因为畏罪而选择自杀的官员数量是最多的。

  • 明东厂厂公 魏忠贤

在天启皇帝驾崩后,魏忠贤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崇祯皇帝朱由检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铲除魏忠贤及其党羽,而魏忠贤则趁机逃了出去,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他能逃到哪里去?于是在逃亡的过程中,魏忠贤以自缢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 汉御史大夫 暴胜之

暴胜之是汉武帝时的御史大夫,当时太子刘据造反失败后逃往宫外,而守门的正是司直(汉朝官名)田仁,田仁认为太子与皇帝是父子关系,今天虽然势如仇人,但难免哪一天又和好了,于是就放太子逃了出去;事后,田仁被逮捕问罪,时任丞相刘屈氂准备杀了田仁时,暴胜之站出来求情了,于是田仁也被放了;而汉武帝知道后,痛斥了暴胜之一番,暴胜之害怕被武帝问罪,于是就自尽了。

因不可活,所以自尽

不可活即是不能活,正所谓君要臣死,而臣不得不死。

  • 东汉尚书令 荀彧

在三国时期的谋士群体中,荀彧绝对算得上最杰出的一位。荀彧早年就被称为有王佐之才,后来辅佐曹操取得一个又一个阶段性的胜利,居中持重十余年,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子房是汉初名士张良的字),后来因反对曹操称王而被调离中枢。一日,曹操遣人送给荀彧一个空的食盒,荀彧收到后心中便清楚曹操之意了,然后服毒自尽。

  • 明北平都指挥使 平安

平安是明初的将军,燕王靖难时,平安作为朝廷的统帅曾与朱棣打过几仗,后来靖难成功,平安也投降了朱棣,于是朱棣封平安为北平都指挥使。不过朱棣对平安曾与他为敌之事耿耿于怀,在一日翻看官员名录时,突然对左右问了一句:“平保儿(保儿是平安的字)尚在耶?”(平安还活着吗?)平安得知此事后,也比较识趣,当时就自尽了。

因为国死节,所以自尽

在国破之际,有些人选择了荣华富贵;有些人本可以选择荣华富贵,但他依然选择为国尽忠。

  • 南宋右丞相 陆秀夫

陆秀夫是南宋末年的杰出官员,与文天祥等合称“宋末三杰”,在崖山海战被元军大败后,陆秀夫担心小皇帝被元军虏走,于是便背着小皇帝跳海而死;随后,所剩军民见陆秀夫与小皇帝已消失在茫茫大海中,便纷纷追随先主而去,其景可谓之壮烈。有句赞曰:“十万军民齐赴死,一千年来无后人。”

  • 明翰林院修撰 王艮

王艮是江西吉水人,明建文二年的进士,在朱棣即将攻破京城之际,王艮与好友解缙(明朝第一位内阁首辅)、胡广和吴溥聚会,商议城破之后何去何从;会上,解缙陈说君臣大义、胡广说要为国死节,只有王艮偷偷抹泪。会后,解缙等人就出城投奔朱棣去了,而王艮回去与老母亲述说了自己的心中大义,愿为国尽忠死节,然后饮毒酒而身亡。

结语

死有轻于鸿毛,亦有重如泰山。正所谓死得其所,有些人死了,但他能够流芳百世;有些人虽然活着,但已经遗臭万年。

1799年到1894年的日本发生了什么

日本通过近现代的发展,一举成为了能够与西方列强相提并论的国家。反观当时的中国,并未能够实现转变,只能够任列强宰割。19世纪,中国仍然处在清朝的统治当中,在当时的日本究竟发生了什么,能够让其在100年之内,发展如此迅速?

各国也都关注日本

作为中国旁边的小国家,列强在打开中国国门之时,其实也接触了日本。

  • 1791年,美国的商船华盛顿号就来到了日本,是第一个到达日本的美国商船;

  • 1792年,沙俄使节同样来到日本,希望与日本进行通商贸易,但是被日本幕府拒绝;

  • 1797年,英国的商船通过北海道进入日本;

但是日本的态度十分坚决,就是不同意通商,反而对外国人抱有十分“排斥”的态度。

  • 1808年,英国军舰来到长崎,强行索要补给物资,此事引起松平康英(当时长崎的管事)引咎自杀;

  • 1811年,日本逮捕了沙俄军舰舰长,因为其无故测量日本的千岛列岛,之后被日本扣押了2年零3个月;

  • 1828年,日本人认为德国医生Philipp Franz Balthasar von Siebold有间谍嫌疑,将其处罚逮捕;

之后1844年以及1846年荷兰和美国的使节都到日本,希望与日本进行通商,但是结果都不太顺利。上述的事件,算得上是后文所提到的“黑船来袭”的铺垫。

黑船来袭

黑船事件算得上是日本重新认识西方列强的机会,因为1840年鸦片战争中,日本看到了中国战败,但是并未亲身体会西方列强的“强大”。美国海军准将马休·培里负责日本开国的任务,早在2年之前,他就向当时美国的海军长官进行过“日本远征”的报告,在报告中他提到了四点:

  1. 想要完成任务,至少需要4艘军舰,其中3艘需要大型的蒸汽军舰;

  2. 日本人可能在书中了解过蒸汽军舰,但是实际见到以后,肯定会重新认识美国的的军事能力;

  3. 像对待中国人那样,也需要对日本人进行恐怖威胁,因为恐怖威胁要比友好相处有很多利点;

  4. 荷兰可能会从中阻止,因此要避开在长崎进行交涉;

从上述就可以看出,美国一开始就没有想过给日本好脸色看,想要通过威胁来逼迫日本就范。黑船离开以后,日本幕府实际十分的混乱,但是偏偏当时德川家庆将军又去世,导致日本国政不稳,得知这个消息的美国人马休·培里在1854年又登陆了日本。再次见到大舰队,日本也是很慌张。1854年3月13日,美国提案提供包括蒸汽机器在内的140件“贡品”,但是要求日本马上开始通商开港。之后经过协商,在3月31日,日本和美国签订了条约,至此闭关锁国200多年的幕府也开始开国。

明治维新

日本开国以后,幕府的地位摇摇欲坠,已经无法制衡各个藩,原本日本各个藩地就是臣服在幕府的威力之下才会和平相处,一旦幕府不行了,他们也都坐不住了。这也就有了后面的各种事件,比如征讨长洲。1866年,日本实力较大的两个藩联手,势必要推翻幕府。1867年,幕府将军退一步,施行了大政奉还,将权力让与天皇。

至此,日本的权力归于天皇一人手中。明治维新,使得日本导入了西方的制度、技术与知识。在富国强兵和殖产兴业的名义之下,日本开始了轰轰烈烈的产业革命。此时,肯定有人会问,为何当时日本没有被列强瓜分?其实这个问题我之前回答过,因为日本地处岛国,地方小而且“穷”,并没有多少能够让列强好瓜分的东西。在一些西方国家的记录中,日本是一个“多地震多灾害”的国家,很多西方人在当时并不愿意去。因此许多西方国家将日本认定为“落脚点”,而非是长期驻在的地方。1904年日本和沙俄爆发了战争,日本取得了形式上的胜利。至此日本被西方认为“列强”的一员。

更多资讯欢迎关注笔者头条号:日本二三事

部分文章介绍:

《日韩“鹬蚌相争”?!不,日本压根没正眼看韩国》

《 日本人:中国人开始变得“谦虚”了》

《日本人嫌中国人太吵!日本人为何如此“安静”?》

有的孩子会自杀,就是因为现在的孩子太脆弱吗

自杀的原因有很多,不能一概而论,有些确实是因为心理脆弱造成的,承受不了一点打击;有的是因为自尊心太强造成的,当自尊受到伤害,觉得特别委屈甚至屈辱,就觉着活着没意思了,产生了轻生的念头;还有一种是觉得前途渺茫,由于对生活的要求太高了,理想和现实之间差距太大了,而自己又无力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由此而产生的悲观厌世情绪。还有一种是因不公平造成的,总觉得自己已经非常努力了,为什么这世道这么不公平?甚至找不到说理的地方。还有一种人,不是因为缺少什么而悲观厌世,什么都不缺,就是不想过中年和老年了,就像花儿一样,只想在最灿烂的一刹那凋零。人们常常形容金钱,形容名利,见好就收,岂不知在这人世间,也有对人生见好就收的。我年轻时候也有这种心理,尽管有时候也很怕死,但是转念一想,继续活下去还有什么意思?趁年轻死了算了。你是不是第一次听说这句话?人们都说趁年轻好好享受,趁年轻好好干一番事业,哪有趁年轻死了算了的?不过当年我真这样想过,生命竟然也可以见好就收。只能说心里强大的人,自杀的概率相对低一点吧,都是在忍受在坚持啊,有很多人都有过轻生的念头,到最后还是放弃了,总觉得好死不如赖活着吧,等人生走到连赖活着的自由和权利都没有再说吧。

晋国图谋中原,城濮之战是如何迈出第一步的

春秋时晋献公开疆拓土,晚年昏庸,宠爱骊姬,杀死太子申生,废长立幼,搞得晋国大乱,让秦穆公赚了大人情,在里克杀死骊姬二位儿子后,先后出兵护送惠公和文公重耳回国继位,从中谋取利益。晋文公重耳是献公的年长儿子,惠公的兄长,四十三岁时被逼离国出奔,在国外颠沛流离了19年,辗转经过8个诸侯国,直至62岁才登基当国君。他流落到楚国时,正值楚成王在位热情的招待了他,款待规格极高,喝得正酣时,楚成王问重耳说,如果公子能回国当上国君,要怎么报答我呢?

面对赤裸裸的索贿,重耳不慌不忙的说,我国拥有的珍物,大王国里都有了,但有恩不可不报,如果我回到晋国,必将努力不和大王为敌,睦邻友好,如果万一与大王对阵,我愿意退避三舍来报答你的恩义。一舍三十里,三舍就是九十里,两军对阵,士气可鼓不可泄,正常情况下,兵一退人心沮丧后果严重。可算是极重的承诺了。(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楚王听了一笑不置可否,因秦国与晋国邻接,而楚国隔着卫郑等国,不久重耳的姐夫秦穆公派人来接重耳,楚王便顺水推舟放人。

重耳在秦穆公帮助下回国继位史称晋文公,十九年的出亡,使他对国家人民有了新的认识,当国君后对外睦邻友好,对内重耕种,轻刑薄赋,国力恢复后便图谋当霸主,先平周王内乱树立人望,待机而动。(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前632年,楚国率领陈,蔡,郑,许共五国军队,进攻中原,威迫齐国,围攻宋国,宋国即将灭亡,派使者向晋国求救。诸将臣认为报答楚国和称霸的机会来了,坚持出兵,但又觉得与楚国直接对阵不但胜算不大,还有忘恩负义的名声,经过筹谋,进行了一系列的部署。

晋文公以先轸为元帅(之前卻谷)带大军解围,为解除后顾之忧,也为了不直接对阵楚国而调动敌方,晋军先攻破楚国的盟国卫国和曹国,进行整顿军队。在此间隙,晋国进行了一场外交统战。首先,晋国向宋使表示救宋的决心,请他们坚守待援。其次,晋国把宋国送给它的珍珠宝玉,分成二份转送给齐国和秦国,请两国出面为宋国求情,要求楚国退兵。(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最后,晋国以结好为理由,把抢夺来的楚国盟友卫国,曹国的土地割让给宋国。

楚国统帅子玉成得臣不听楚成王良言决意与晋国决出胜负,孤军围攻宋国,齐秦使者先后来到,成得臣正在与他们座谈时,得报曹卫土地被宋国占领,大怒,不许讲和。楚将宛春识破晋国的计谋并提出外交反制战。成得臣便派遣宛春出使晋国,表示同意讲和撤去宋国之围,但晋国必须让卫国与曹国复国。先轸认为子玉以臣对君提条件还提出无礼要求,扣留下宛春不让回去。为不让楚国有恢复两国的名声与好处,晋文公又私下向卫,曹国君许诺战后会给他们复国,但要他们亲自写信与楚国断交。同时,晋国以楚国骄横自大为由,请齐国,秦国出兵助战。(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楚国统帅成得臣得知晋国扣留使者后,又接到卫,曹的绝交信,暴跳如雷,向楚王请求增兵,然后亲率联军北上,来与晋国联军决战。晋文公为疲敝楚军,诱使子玉轻敌深入,以便在预定战场与楚军决战,便以报恩为名,退避三舍九十里,退走到城濮,晋文公与宋成公、齐国归父、崔夭、秦国小子慭率军驻扎在此,等候楚军追来。之后便是城濮之战实战阶段了。

相约自杀,帮助他人自杀,要负法律责任吗

相约自杀,这要看结果,如果相约自杀的人都已身亡,法律责任就不用负了,如果别人死了,约人自杀的人没死,那就要负法律责任。帮助他人自杀的人要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