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妻荫子

为什么战国之后封君这一爵位消失了?“封狼居胥”是什么意思它的背后蕴含着怎样的故事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1-16 12:50:01 浏览4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为什么战国之后封君这一爵位消失了

严格意义上将,封君不算爵位!古代爵位只有五类:公、侯、伯、子、男,是天子对大臣的封赏,用封邑的税收,作为对大臣的物质奖励。封君最早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对士大夫的“越权”封赏,随着封建制的消亡,封君逐渐消失,转变为对女子的封赏。

封建制下的爵位及演变

中国古代国家形态,分为两大泾渭分明的模式,一种是周王朝的封建制,一种是中央集权的郡县制。

封建制是周公发明的国家治理模式,是以宗法制为基础的分权治理结构,它以王室血统关系为纽带,将社会阶层人为划分成:天子、诸侯、卿、士、平民。天子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儿子降格为诸侯,诸侯的嫡长子继承爵位,其他的儿子降格为卿大夫,卿大夫的嫡长子继承父亲的政治遗产,其他儿子降格为士,士其实只有一个身份,没有什么待遇,后代逐渐变成平民。

爵位是指在上述结构中,由天子封赏给诸侯的恩赐,等级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比如,西周初年,鲁国、晋国、虢国等王室近亲,都是公爵,受封地盘大,像楚国这样的远亲,只有男爵。

随着封建制的崩塌,秦朝以郡县制代替了封建制,皇帝代替了原来的周天子。西汉建立后,关于郡县制好,还是封建制优,大臣们经过反复争论,最后搞了个“混搭制”,部分分封刘氏子弟为诸侯,在其余地区实行郡县制。

由于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从“王”变成了“皇”,“王”事实上变成了一种封爵,反而公侯伯子男慢慢式微。到后来,“公爵”基本上沦为荣誉称号,侯爵和伯爵也用的比较少,子爵和男爵几乎消失。

王莽和刘秀在位的时候,曾经想恢复西周分封模式,取消王爵,都没有成功。

西周的分封,与后来的分封有很大区别,西周是“实封”,即对封地拥有治理权,土地所有权归周天子,行政治理权归诸侯。自西汉以后的诸侯,慢慢演变成“虚封”,即只享受封地的食邑,不享有治理权,相当于当地的一名‘食客’。清朝干脆连“虚封”都没有,爵位没有对应的封邑。

这个演变,其实就是中央集权的需要,防止诸侯王势力过大,影响到中央政权的安危。最典型的就是西汉的“七国之乱”,西晋的“八王之乱”,及明朝的“靖难之役”,都是诸侯王尾大不掉,为害中央的典型。

封君的诞生及消亡背景

那么,封君是怎么回事呢?其本质是诸侯们的越权行为,是孔子所说的“礼坏乐崩”的具体体现!

本来,天下的土地只有一个主人,即周天子,所以,分封是周天子的特权,诸侯只有治理权,没有对土地的拥有权。

随着周天子的权威逐步丧失,诸侯们都不鸟周天子,把自己从土地的管理者,直接变成了土地所有人,直接把周天子从土地证上踢出去了!如此一来,诸侯们也拥有了对土地的二次分封的权力!

不过,公、侯、伯、子、男虽然份量不一样,但是属于一个级别,显然不能分封给卿大夫们,那不等于自降身份了嘛。于是,他们就创造了“封君”这个新名词。

历史上获得过封君的人很多,比如商鞅本姓“卫”,因为封君,封地在“商”,称商君。赵奢被封“马服君”,白起封“武安君”,还有战国四公子,信陵君魏无忌、平原君赵胜、孟尝君田文、春申君黄歇,等等。

封君又是怎么消失的呢?当然是封建制消亡的结果,连公侯伯子男都显得多余了,封君的意义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其实,封君并没有完全消失,它的身份转变了,变成了对女性的分封专有名词,性质等同于男性的封邑。获得这个封赏的通常是公主、皇帝的外戚,及勋臣的妻室。比如,汉宣帝曾封其外祖母王妄人为“博平君”。

“封狼居胥”是什么意思它的背后蕴含着怎样的故事

“封狼居胥”其实后面还有两句话:“禅于姑衍,饮马瀚海”。合起来就是:“封狼居胥、禅于姑衍,饮马瀚海”。

狼居胥是一座山,是今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东边的肯特山,在当时是匈奴的祭祀圣地,匈奴人每年的正月、五月和秋季会在狼居胥山举行祭祀典礼,祭天地,拜日月,是匈奴人心中的圣地。

姑衍也是一座山,是今蒙古国肯特山的北边,在当时同样是匈奴人祭祀的圣地。

瀚海其实不是海,在中国的古籍中也有称为北海的,当年苏武牧羊就是在北海,瀚海其实就是北海,也就是今天俄罗斯的贝尔加湖,因为当时的贝尔加湖非常大,古人只是把贝尔加湖当成了海,其实是个淡水湖,瀚海附近也是匈奴人的核心地区,算是匈奴人最北边的王庭所在地了。

“封狼居胥、禅于姑衍,饮马瀚海”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在狼居胥山进行祭天封礼仪式,在姑衍山进行祭地禅礼仪式,在瀚海进行人与马的水源饮用。

这三件事,都关系到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天才少年将军、西汉帝国武装部队副总司令、骠骑将军霍去病做的事。

之所以说霍去病是天才少年将军,是因为中国历史上,打击外族年轻最小、取得功劳最大、事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唯有霍去病做到了。

霍去病16岁被汉武帝宠信,做了郎官,17岁被任命为骠姚校尉,率领800勇士,奔袭数百里参与漠南之战,头一次与匈奴交战,击败数倍于已的敌人,斩获匈奴人2028人,其中包括斩杀一名匈奴单于祖父辈的王侯,及俘虏了匈奴单于的一名叔父。

霍去病19岁被汉武帝任命为骠骑将军,这可是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骠骑将军,骠骑将军是三公级别的将军,仅次于大将军,相当于全国武装部队副司令员。

也正是这一年,19岁的霍去病两次参与河西之战,攻打匈奴浑邪王与休屠王两部,歼敌4万余人,俘虏了5个匈奴王及王侯将相120多人,并迫使匈奴浑邪王率领4万余众投降西汉王朝。

霍去病的这份战绩与身为大将军的卫青比起来,也让卫青黯然失色,然而霍去病的战绩还远远不止这些,接下来的战绩更是名垂青史,留名万年。

接下来就是漠北之战,时年22岁的霍去病率领5万精骑,出代郡,深入蒙古高原深处,寻找匈奴主力决战,霍去病这一战,直接奔袭两千多里,穿越整个蒙古高原,也就是今天的整个蒙古国的南北方向,与匈奴左贤王部激战。

此战,霍去病歼敌70400人,俘虏匈奴王侯将相83人,并且霍去病在匈奴圣地狼居胥山进行祭天封礼仪式,在姑衍山进行祭地禅礼仪式,同时更远到达到瀚海,并在瀚海进行人与马的水源饮用。

这一系列事件就一组句子来形容就是:“封狼居胥、禅于姑衍,饮马瀚海”。

霍去病这一系列的战绩,究竟有多大?

我可以给出一个比较形象的比喻,相当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某位将军一直打到了日本首都东京,不仅歼灭日本军人达十几万人,还俘虏了日本的军官近200人,并且在东京的靖国神社挂上了孙中山的画像,同时把靖国神社所有日本人的牌位全给毁了,顺便还在里面写上一句标语:“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怎么样,霍去病的这个战绩够大了吧,即使放在现在,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霍去病的这份战绩被汉民族视为最高国家荣誉,因此“封狼居胥、禅于姑衍,饮马瀚海”成为打击外族所取得的最高荣誉的代名词。

同时,正是因为霍去病的“封狼居胥、禅于姑衍,饮马瀚海”才使汉民族的声名远扬,国威远播,让匈奴闻风丧胆,让世界萧然起敬,我们之所以被称为“汉”族、“汉”人,用的语言是“汉”语,穿的衣服是“汉”服,与霍去病这一战绩息息相关。

正是因为霍去病这份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战绩,才让汉民族的民族自豪感达到了顶点,即使延续两千多年,到如今,谈起霍去病的“封狼居胥、禅于姑衍,饮马瀚海”依然热血沸腾,热泪盈眶!

霍去病的背后代表的是西汉王朝,是华夏,是中国,是中华民族崛起的希望和意义所在!愿此生永是华夏魂,来世还做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