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点绛唇》上抖音活见鬼,《竹枝词》发视频风弄人请下联
谢谢邀请。樱桃番茄对于这个问题没有办法专业回答,因为自己不是属于这个领域的。这边在网上找了一些资料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岸上杨柳青,江中风浪平,忽然江上舟中传来男子的唱歌声。就像东方出太阳,西边落雨。你说它不是晴天吧,它又是晴天。
竹枝词:乐府近代曲名。又名《竹枝》。原为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唐代诗人刘禹锡根据民歌创作新词,多写男女爱情和三峡的风情,流传甚广。后代诗人多以《竹枝词》为题写爱情和乡土风俗。其形式为七言绝句。晴:与“情”谐音。《全唐诗》:也写作“情”。
为何会有“活见鬼”这一词难道发明这一词的人有过亲身体验吗
“活见鬼”是明代冯梦龙文学作品《古今谭概》的篇名,现在多用作出现了不可思议事情时的感叹语言。看名字是个恐怖故事,实则情节颇为有趣。“活见鬼”并非亲身体验,或者可以说是一种虚构的体验。这个故事并非宣扬神鬼志异,相反是告诉人们干什么事都不能疑神疑鬼,要相信科学,破除迷信。毕竟冯梦龙思想受王阳明影响颇深,王阳明可不信那玩意。
原文:
有赴饮夜归者,值大雨,持盖自蔽。见一人立檐下,即投伞下同行。久之,不语,疑为鬼也。以足撩之,偶不相值,愈益恐,因奋力挤之桥下而趋。值炊糕者晨起,亟奔入其门,告以遇鬼。俄顷,复见一人,遍体沾湿,踉跄而至,号呼有鬼,亦投其家。二人相视愕然,不觉大笑。
译文:
有一个人赴宴后深夜回家,正赶上天下大雨,就撑起伞来遮雨。看见一人站在路旁房屋的滴水檐下,那人跑过来一下子钻到了自己的伞下,和自己一块走起来。
走了好一阵,那人也不说话。他怀疑是鬼,就用脚撩试,正巧没碰着,更加害怕,于是用力把那个人挤下桥去,撒腿就跑。
这时正是做糕的人清早起来的时候。他赶紧跑到糕点铺门口,告诉大家自己遇见鬼了。不一会儿,又见一个人,浑身湿淋淋的,跌跌撞撞地跑来,大喊着“有鬼”,也跑进做糕人家中。两人互相看看,目瞪口呆,随即不觉大笑起来。
两人相视愕然,不觉大笑,这句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一句的出处,这一句来自于明朝作家冯梦龙的作品《活见鬼》,文章内容如下:
有赴饮夜归者,值大雨,持盖自蔽。见一人立檐下,即投伞下同行。久之,不语,疑为鬼也。以足撩之,偶不相值,愈益恐,因奋力挤之桥下而趋。值炊糕者晨起,亟奔入其门,告以遇鬼。俄顷,复见一人,遍体沾湿,踉跄而至,号呼有鬼,亦投其家。二人相视愕然,不觉大笑。
这是一篇生动有趣的古文,翻译如下:
有人赴宴饮酒后夜深归家,正巧遇上天降大雨,就打开伞遮雨。看见另一人站在路旁房屋的屋檐下,并且那人立刻钻到自己的伞下,与自己一块走起来。
走了很长时间,那人并不说话。这个人心生恐惧,越想越怕,怀疑是鬼,他就用脚撩试,正巧没碰着,于是就更加害怕,于是用力把那个人挤下桥去,转身就跑。
这时正是街上做糕的人清晨起来的时候。他急忙跑到糕点铺门口,告诉人家自己遇见鬼了。不一会儿,又见一个人,浑身湿淋淋的,踉踉跄跄地跑来,大喊着“有鬼”,也跑进做糕人家中。两人互相看看,目瞪口呆,随即不觉大笑起来。
本文介绍了两个人雨夜相逢,互疑有鬼,将一人推下水后,遁入街边小店,两人二次相逢,才知误解,“相视愕然,不觉大笑”,明白了,想说什么,又不觉笑起来。
这文章主要告诉人们不要封建迷信,不要疑神疑鬼的,要相信真理,改变自己不切实际的思想。这是篇反封建迷信的好文章。
“愕然”这个词描写的非常传神而到位,并不是见对方狼狈而愕然,而是明知是鬼而不是的愕然,对自己举动荒唐的愕然。因为明白了什么,知道了对方是人而非鬼。对刚才自己的害怕、误解、奇怪的行为同样都感到好笑,所以不觉大笑。这个词注重于对作品人物心理的反应描写,呼应上文内容。
“二人相视愕然,不觉大笑。”这个句子是典型的人物描写,细分为心理描写与动作描写。按描写的特征分类,我认为应该是“白描”的写法。白描”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此文也告诉人们一个客观道理,要尊重客观现实,不要盲目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