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为什么地球上对人类有致命威胁的大型生物很多都灭绝了
地球上生存过,也正生存着许多大型猛兽,这些猛兽依然威胁着人类,而且是致命的威胁哦。比如狮子、老虎、熊、鳄鱼、鲨鱼等等。所以对人类有致命威胁的大型生物都灭绝了,这种说法是不正取的,不过我们的确在历史上干掉了不少猛兽,比如:
洞狮(Panthera leo spelaea)
洞狮是一种曾经生存于整个北半球北部的大型猫科动物,其分布在从欧洲到西伯利亚,直到北美洲北部的广大地区。洞狮体型巨大,体长3.5米,体重在300公斤左右,比今天地球上所有的猫科动物都要大。作为北半球最强悍的猎手之一,洞狮长期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人类之间产生了激烈的冲突。考古发现人类猎杀洞狮并将它分解食用的证据,说明在经过长期的对抗之后,我们最终消灭了洞狮。
洞熊(Ursus spelaeus)
洞熊是另一种曾经分布在欧亚大陆北部的大型猛兽,化石主要集中在欧洲地区。洞熊体型巨大,体长3米,体重500公斤,和最大棕熊种群差不多。洞熊因为将山洞作为居所而得名,洞穴也是原始人类的理想住所,所以洞穴与人类展开了血腥的洞穴争夺战。在这场战争中,人类越来越强,杀死了大量的洞熊,最终杀光了洞熊。我们在许多人类居住的洞穴遗址中发现了洞熊的头骨,甚至还有人类猎杀洞熊的壁画呢。
古巨蜥(Varanus priscus)
古巨蜥是生活在史前澳洲的超级大蜥蜴,就好像是一条放大了的科莫多巨蜥,其体长可达7米,体重约1吨。古巨蜥可是史前澳洲最大的食肉动物,但是在人类在达到澳洲不久之后就灭绝了,古生物学家认为是人类对于澳洲环境的改变造成了古巨蜥的灭绝。
华南虎(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
华南虎又称中国虎,曾经广泛分布于中国境内,但是目前已经野外灭绝,仅仅只有各地的动物园中还圈养着110只。
以上只是简单列举了几个被我们灭绝(野外灭绝)的大型猛兽,其他被我们灭绝的猛兽还有刃齿虎、短面熊、大地懒、袋狼、纽芬兰白狼、新墨西哥狼、台湾云豹、喀斯喀特棕狼、巴里虎、里海虎、爪哇虎、巴巴里狮、开普狮、南极狼等等。如果从更新世晚期开始算起,人类真的是干掉了太多猛兽,我们也一步步成为生态系统最顶层的物种。
为什么这些大型猛兽会灭绝呢?因为这些处于食物链顶端的顶级食肉动物,本身数量就不多,当遭到持续的猎杀和栖息地缩小甚至碎片化时,很容易出现种群数量减少,种群隔离,基因多样性减少,物种繁衍受到威胁甚至中断,最终导致整个物种的消失。
大型猛兽尽管看上去霸气凶悍,其实它们是相当脆弱的,生存和繁衍很容易受到威胁。人类的地球上已经消失了太多威武的猛兽,我们已经加大保护力度、保护那些已经处于濒危的猛兽们。没有猛兽的自然就像没有国王的国家,失去了自然应有的尊严和野性。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如果我们出生在一亿年后,生活将是怎样的
如果我们出生在一亿年后,生活是什么样呢?我的推断是这样的:
1、一亿年后,人类的语言已经消失,人们完全通过意念进行交流,交流效率要比现在高上千倍,而且可以进行全球实时交流,不会有时间延迟现象,交流的信道是通过高级活性生物芯片和永久地球轨道空间站来进行传讯和中继的。
2、人类的学习是通过生物芯片来完成,高级学习通过意念交换来完成,学习及知识传承方式有了根本改变,学习效率是现在的亿倍。
3、人类的宇航技术已经可以在银河系内无障碍飞行了,已经掌握了最基本的宇宙空间能量,宇宙空间能成为主要能源,人类那时已经可以有效地开发恒星级能源服务于宇宙探索。
4、人类在一亿年间,知识累积速度、学习效率、技术发展都呈现几何级增长,已经对整个银河系的主要星球进行了系统的探索,已经在多达数万个星球上建立了基地。已经对数百个星球进行了规模性移民,成立了人类银河系联合共同体组织来维持整个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
5、一亿年后,虽然人类的科技已经发达到了现在人类无法想象的程度,但遗憾的是仍然没有探索到外星文明,在银河系内竟然不存在类似人类的文明,只有少量低级细菌存活的星球存在。
6、一亿年后,人类科技证明多重宇宙不存在,宇宙也是有边际的,但人类的宇宙飞行器也仅达到了光速的50%,还远远达不到对全宇宙进行探索。由于超级探空望远镜的发明,可以对整个银河系进行精确探测了。对宇宙边际的探索边界增加到了现在的10亿倍,是10000亿亿光年。
7、人们对时间和空间有了精确的认识,知道了空间也是一种能量,时间和空间的作用关系,那时的人们对时间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我们现在的时间制定规则完全不同,以一种全新的宇宙时间来代替现有的时间。
8、火星已被人类彻底改造,成为地球的主要备用星球,火星上常驻人口达到五千万人。人们去火星旅行成为很容易的事情。而地球上的总人口相比现在变化不是很大,那时地球常住人口是50亿人左右,地球外宇宙人类总人口是1亿人左右,分别居住在几百个不同的星球上。通过超时空通讯工具互相进行星际通讯。
9、一亿年后人类的寿命是300岁左右,主要通过超级基因技术和人造活性器官技术来使人类寿命变长并更健康。
10、一亿年后的人类社会模式已经从地球模式转变为银河系社会模式,地球做为人类的原祖星球,设有银河系联合共同体组织来统一管理银河系内的人类星际社会。
11、一亿年后的人类,由于科技的高度发达,在银行系内已掌握的星球资源远远超过了人类需求的几十亿倍,因此,那时的人类没有了财富概念,没有了贫富,没有了战争,没有因为资源需求而产生的一切问题,劳动全是由智能AI来完成。人类的主要生存目的就是发展科技,进行宇宙终极问题的探索,全银河系的人类都在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就是探索宇宙边界,寻找宇宙智慧文明,探求如何飞出现在的宇宙空间,研究宇宙产生,存在的终极问题。
12、一亿年后普通的人类生活是:
- 在AI机器人的辅助下,进行科技大创造,那时的地球按区进行日常工作,没有国家概念,人们在基础理论科学区,超级材料科学区,人类生活创造区,超时空宇宙探索区,人类基础生活材料供给区,银河系星际交流维护区等不同的生活区进行科学探讨工作。
- 那时的人类早就没有了宗教,而是被一种科学思想派的信仰所取代,该信仰的核心是宇宙由超时空能量态所创造,人类经过数亿年的科技发展,最终会飞出现在的宇宙空间,对宇宙外进行科学探索。
- 我们现在人类的一切日常活动现象,在一亿年后几乎都没有了,不再需要一日三餐,而是一次能量补充可以维持一月左右的时间,人类不在为物质层面的需求而工作生活,都是围绕宇宙探索而展开工作和生活。每一地球年发现几个系外星球,派遣星系际宇宙飞船探索多少个系外星球成了全人类的主要工作目标。
- 人类银河系联合共同体备有一只庞大的银河系星际战舰力量,有星际战斗舰近千只,每只有100名左右的战舰飞行员,武器以时空态星球毁灭武器为主战武器。以防御可能的外星文明的袭击,人类在银河系内已经早就没有了战争,人类之间完全统一,团结,共同开发银河系,唯一假想敌完全来自系外文明。
也不知道,一亿年后的人类能不能看到我这篇文章,以现在人类的知识传承技术,是能够把知识通过云储存向后世传承的,在没有超级全球性毁灭灾难发生的前提下,应该可以让一亿年后的人看到我这篇写在一亿年前2020年11月1日的文章,那时是用新的宇宙时间,现在这个时间在那时是那么的久远,那么的古老,如同恐龙的化石!如果让我能对一亿年后的人类说一句话,我会说:“你们一定要努力,人类一定会冲出宇宙边际的,会解开宇宙终极问题的,人类必将永生!”
科学家预测未来地球十年的气候,小冰河期出现,人类将如何应对
太阳已超过3月无黑子!太阳活动还在“极小值”时期,地球可能真的要降温了,而且还可能将要进入小冰河期?小冰河期到底会给人类带来什么?
根据科学家们目前的观测情况来看,太阳活动真的减弱了,正如太阳黑子已经超过三个月时间都没有再次出现,这也是研究人员判断太阳活动正在进入所谓的“太阳极小期”的主要依据。也就是说,太阳活动进入到了低谷期,于是,部分专家认为,我们的地球很可能将要进入小冰河期。
小冰河期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小冰河期跟冰期完全不同,冰期会导致大量动植物灭绝,小冰河期则相对要暖和得多。在人类的现有记录中,曾经也出现过所谓的小冰河期。要说跟平时有什么不同,首先,小冰河期的温度会比平时低一些,这会导致粮食在全球范围内出现较大幅度的减产。
所以,在科学技术并不发达、主要以农业为主的那个时期来说,粮食减产自然就会引发社会的不稳定,现实的饥饿问题也造成了人口数量明显减少。距离现在最近的一次小冰河期始于13世纪,大约是在200年趋于平缓,当17世纪小冰河期威力最大的时候,曾导致了北欧、挪威和瑞典的大量人口都死于饥荒。
可以说当时欧洲的大部分地区,其实都经历了比较漫长的寒冷气候,而这些地区关于小冰河期的记载也相对更为全面。比如,在1664年到1814年之间,泰晤士河的河面的冻结次数超过了20次,当时的画家们也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了这些他们习以为常的特殊地貌。事实上,当大家看到小冰河期相关的研究时,有的人只会将其当作是杞人忧天,当然,也有一部分人会担心地球气候,真的可能会发生给人类带来危险的变化。
科学家们为什么说地球可能进入小冰河期?
可能并不是所有人都对太阳活动这个词的含义有所了解,其实它指的就是在太阳大气层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包括、但不局限于日冕、耀斑和太阳黑子。由于太阳活动在不同的时间会表现出强弱程度不同,所以,科学家们通过观测将其平均周期确定为11年。比如,当太阳活动特别强烈的时候,我们便可以在地球上看到极光,同时还会有电离层扰动之类的特殊现象。
不少科学家都认为,太阳活动的情况跟地球进入到小冰河期有关,所以,由于在过去的三个多月时间里,研究人员都没有观测到太阳黑子的出现,于是判定了太阳很可能正在进入所谓的太阳极小期。其实,太阳极小期(太阳黑子和其他磁场活动都会明显减少)就是11年太阳活动周期的一个极端时期,太阳活动周期的另一个极端时期则是太阳极大期(能够观测到的太阳黑子会明显高于平时,我们看到的极光现象会比平时更多)。
人类应当如何应对太阳极小期和小冰河期?
首先,对于太阳活动正在进入极小期这个问题,其实我们大家都不用担心,因为,太阳在此期间向地球输出的能量并不会有什么明显的差别,大家是无法通过自己的肉眼、或身体觉察出任何异常的,更不会对周围的环境带来什么明显的改变。
反而是当太阳进入到极大期的时候,更有可能造成卫星通信中断,这是因为太阳活动剧烈的时候会向地球发射大量带电粒子。事实上,太阳活动进入到极小期,是否真的就意味着地球会进入到小冰河期至今并没有定论,虽然过往的实际情况表明,太阳活动在16到17实际出现的极小期,似乎与当时小冰河期的出现存在关联,但这些证据还存有不足。
如果地球有一天真的进入到了小冰河期,其实大家也不用惊慌失措,毕竟现代人类社会文明已经今时不同往日。原本小冰河期会导致粮食减产的问题,其实也可以通过现在的科学技术来减少损失,至少,不太可能再像欧洲当时面临小冰河期那样,部分地区出现一半以上的人口都死于饥荒。总而言之,不管是太阳极小期,还是小冰河期,我们只需要充分了解它是怎么一回事就行,并不需要担心地球会不会变得彻底不适合人类居住。
冰期和间冰期是什么
谢谢邀请,我们知道宇宙中的所有天体都是在运动之中的,“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其实不仅如此,可以说这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在不停的运动之中的,当然也包括我们的自然地理环境。也就是说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类要素,包括地形、气候、土壤、生物和水文等要素都是在运动之中的。我们地球的气候就是在不停的变化之中,不仅仅是一个特定地点,或是区域,乃至全球的气候都在变化之中。
一个区域的气候是以气温和降水等气候要素来衡量其特征的,所谓气候变化,其实就是指气温、降水、光照、风力等要素的变化来体现的。从时间尺度来看,我们通常可以把地球气候的变化历史划分为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近现代三个阶段。其中近现代气候,是指近一两百年以来,人类有气象观测记录的时期,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时期相对应差不多是工业革命以来到现在,这一时期地球气候的整体变化主要体现为“全球变暖”。19世纪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变化
而“历史时期”是指第四纪冰期结束后近10000年以来的地球气候变化,这一时期对应人类的发展历史大约是从新石器时代以来,人类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等时期,对于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研究,我们主要是通过对于古代文字记载和考古发现来进行的,历史时期近5000年以来,全球气候有两次较大的波动,分别是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1500年的“温暖期”,当时的年平均气温比现在要高大约3至4℃;另一次是从15世纪以来的“寒冷期”,其中大约1550年至1850年属于十分寒冷的时期,当时的年平均气温比现在低大约1-2℃,差不多是对应我国的明清时期。中国野象活动历史分布图和气候类型分布图
对于1万年以前的地球所有历史时期,我们称为“地质时期”,对于这一时期,人类几乎和动物也没有很大的差别,因此人类几乎没有对当时的气候进行任何的记录,所以人类主要是通过地质考古和研究来加以实现的。我们发现地质时期全球气候一直处在波动变化之中,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我们把地质时期气候寒冷的时期称为“冰期”,而两个冰期之间气候相对温暖的时期称为“间冰期”。
我们研究整个地质时期,总共经历了大约三次大的“冰期”,分别是震旦纪大冰期,距今大约7亿年前;石炭二叠纪大冰期(晚古生代大冰期),大约距今3.5亿至2.7亿年以前;第四纪大冰期,大约开始于距今约200至300万年前,普遍认为结束于大约1至2万年前。在这三次大冰期间间隔的2至3亿年时间,气温通常较为温暖,称为“间冰期”,比如在恐龙生活的白垩纪,距今大约1亿年以前,刚好间隔于石炭二叠纪大冰期和第四纪大冰期之间,当时全球气候表现为十分温暖。第四纪冰期
从地球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的特点来看,通常“冰期”持续的时间较短,而“间冰期”持续的时间较长,冰期的时间只占整个地球地质时期的十分之一左右。其中震旦纪大冰期大约持续了4000万年,石炭二叠纪大冰期大约持续了8000万年,而对于第四纪大冰期持续的时间科学家是由争议的。也就是说,如果按照第四纪大冰期始于200至300万年前,结束于1至2万年前,那么就只大约持续了300万年时间,在时间上与前两次大冰期差距明显。所以在自然的演化过程中可能第四纪冰期还会继续延续,但是由于人类工业革命的开始,在气候变化中加入了人类因素,地球平均气温已经迅速升高,因此地球的气候变化模型也就发生了改变,第四纪大冰期只能是结束了,现在应该已经进入到了新的“间冰期”,你觉得呢?格陵兰岛冰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