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战国时期豫让为什么要坚持杀掉赵襄子
要说豫让的故事,还要从“三家分晋”说起。
随着晋国实力的衰弱,晋国的军政大权完全由六个大卿把持着,后来,6家变成了智伯和韩、赵、魏这4家。胃口很大的智伯打算联合韩、魏两家来攻打赵家。然而韩、魏两家非常担心自己会成为智伯的下一个目标,于是就反过来联合赵家,一起打败了智伯。
他们不仅夺走了智伯的土地,还把智伯给杀害了。然而,一个坚持为智伯报仇的人就登场了。他就是豫让。
其实,智伯不是豫让唯一投靠过的人。但是,豫让觉得只有智伯信任自己,也只有智伯看重自己,因此就是这份信任成为了豫让要不惜一切代价,为智伯报仇的原因。
在智伯被杀害后,豫让先是逃到了山里,他需要等待一个时机。
后来,赵襄子准备修建宫殿,需要一批工人,豫让就混在工人中,准备伺机杀害赵襄子。不过,他带着的匕首却露出了马脚。赵襄子看见了他的匕首就问他,你为什么干活还要带着匕首。眼看事情败落,豫让却非常淡定地说,我带匕首就为了要刺杀你。
赵襄子被豫让的坦诚给打动了,于是便放掉了他。
可是,在豫让看来,自己为智伯报仇的目标没有达成,他不能就这么放弃,带着心中的不甘,他继续等待时机。
不过,这时摆在他面前的问题就是,赵襄子已经见过自己的面目,再次靠近赵襄子行刺无疑比登天还难。
豫让想出了“漆身吞炭”的办法。
他把生漆涂在了自己身上,由于生漆的腐蚀性,他的皮肤都破损,很多地方都烂得不成样子了。为了怕他的声音被认出来,他又吞下滚烫的炭火,烧毁自己的嗓子。这一次,他觉得已经做好了准备,不被发现出来。
又一次,豫让埋伏在赵襄子经过的道路旁,准备趁其不备行刺,然而就在赵襄子路过时,他的马突然受到惊吓。赵襄子立刻警觉到,有人要行刺,于是派人查看,结果发现了豫让。
赵襄子非常想不明白,为何豫让如此坚持,非要刺杀自己。豫让告诉赵襄子,因为智伯是自己投靠的人中,唯一能信任自己的,所以自己无论如何都要为智伯报仇。
豫让知道,赵襄子这次无论如何都不能放过自己,就请求他能否让自己死前,刺一刺他的衣服,以此向智伯表达自己的心愿。赵襄子感叹豫让对智伯的忠诚,满足了他的心愿。而豫让死后,赵国仁人志士无人不为他感动。
豫让的侠义体现在哪里?
说完了豫让的故事,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豫让身上究竟有哪些侠义的表现,让后世对他有非常高的评价。
首先,豫让的侠义体现在他对智伯的情感上。在春秋战国这个充满了战乱,充满了尔虞我诈、波诡云谲的环境中,似乎除了利益,没有什么永恒的存在。但是在智伯和豫让之间,存在了一个可以永存的价值,那就是信任。
在豫让看来,智伯是自己投靠的人中,唯一一个信任自己,把自己当做人来看的人。豫让认可这份信任,所以他也要用自己的行动来报答智伯。
从三家分晋的故事来看,智伯在某种程度上是“死得其所”的,豫让完全可以选择划清与智伯的界限,或者狡猾一点去投靠新的主人。但是他没有选择苟且,没有选择让自己安度余生。他决定站出来的那一刻,就说明了他对智伯的态度。
其次,豫让的侠义体现在他行刺赵襄子的方式上。说到刺客,很多人会觉得他们是一群不太光明的人,似乎他们的所有行动都是偷偷摸摸进行的,或者说为了行刺可能会采取许多卑劣的手段,比如先骗取对方的信任,然后再行刺对方。然而,从豫让两次的行动来看,他采取的都是非常直接的行刺行为。
也许如果豫让先潜伏到赵襄子的身边,他可以有更多的机会,能够轻而易举地刺杀赵襄子。但是豫让没有选择这种方式,而是难度更大、承担更多痛苦的方式,他这么做恰恰是在杀生取义。
最后,豫让的侠义体现在他坚持上。豫让第一次刺杀赵襄子被发现了,赵襄子也大发慈悲地放了他。其实,豫让这时也大可远走高飞,开始自己的新生活,毕竟他为智伯报仇的态度被看到了,也被认可了。然而,豫让觉得这样自己将没法面对自己。于是他选择了毁容,选择了继续等待时机。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坚持的东西,可能不是其他人能够理解的。但是在面对着种种不利时,还能够坚持自己内心的想法。仅此一点,是不是就足以获得尊重呢。
赵襄子为何会放了想杀他的豫让仅仅是因为他是贤人吗
赵襄子为何会放了想杀他的豫让?仅仅是因为他是贤人吗?
其实赵襄子未必是觉得豫让是贤人,很可能是因为赵襄子觉得豫让是可以被利用的棋子,因为他能借助豫让给天下人做一场秀,一场收买人心的秀,我们先开看看豫让的行刺。
躲在厕所里的刺客。
豫让,只是历史中的一个小人物,关于他的身世,历史记载的很少,但他有个爷爷很出名,叫毕阳(至于为何豫让不叫毕让,这就不得而知了),每当人们说到豫让的时候,总会附带上,这是毕阳的孙子。
豫让起初为范氏和中行氏效力,这两家败亡之后,改投智家,深受智瑶重用,智瑶死后,豫让倍感痛心,尤其想到智瑶死时连个全尸都没有,这种情感就更加不能遏制了,于是决定为智瑶报仇,刺杀赵襄子。
但赵襄子哪能那么容易刺杀呢,更何况豫让也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训练,万人之中取赵襄子首级,豫让根本就办不到嘛,但有想法的人是不会走投无路的,赶巧赵襄子的宫中要修厕所,豫让就把自己伪装成受过刑法的人,成功地混入了为赵襄子修厕所的行列。
有些事情别人能代劳,但有些事情必须要自己做,比如上厕所,赵襄子一次去厕所的时候,感觉心里发慌,这是久经沙场的条件反射,赵襄子感觉到了生命受到了威胁,于是下令搜捕,果真逮住了把涂抹墙壁的工具磨成利刃的豫让。
躲在桥下的刺客。
既然抓住了刺客,那就要审问,豫让倒也不含糊,直接道明来意:我就是豫让,我要为智伯报仇,赵襄子手下人纷纷要杀死豫让,但赵襄子制止了,因为赵襄子认为豫让是贤人(《战国策》记载:此天下之贤人也)。
就这样,豫让捡了一条命,但赵襄子放豫让真的被豫让的“贤”感动了吗,其实未必,我们稍后再议,继续说豫让的第二次刺杀。
豫让第一次刺杀没有成功,却让豫让成为了晋阳城家喻户晓的人物,人们提起他不再说他是毕阳的孙子了,一夜成名是很多人追求的,但这对于豫让来说,是一种负担,因为走到那都带着“明星”光环,这还怎么实施自己的刺杀呢?
一个人的心不能被改变,但容颜却可以改变,于是豫让给自己来了一次“大整容”,不仅剃掉了胡须和眉毛,还把漆涂满全身,让全身生疮,更夸张的是他为了改变自己的声音还不惜吞炭,最后终于整容成功,连他的老婆都没有认出他,在他打听到了赵襄子的形迹后,提前躲在赵襄子必经的一座桥下等待时机。
豫让的刺杀坏在了一匹马身上。
当赵襄子骑马经过豫让藏身的那座桥时,豫让觉得时机已经来了,就拖着谁也不认识的身躯和面容试图接近赵襄子而行刺。
就在豫让要出手的时候,赵襄子的马受惊了(《战国策》记载:襄子至桥而马惊),扬起一人多高,不知道赵襄子的马是感受到了豫让的杀气,还是被他的鬼模样下到了,马一受惊,赵襄子立即警觉,对周围人说,这一定就是豫让。
一审问,果真这个人不人鬼不鬼的叫花子,就是豫让,赵襄子就问豫让:以前你服侍范氏和中行氏,智伯灭了这两家,也没见你报仇,反而投靠了智家,现在为何盯着我不放,不死不休?
豫让就回答说:这是因为范氏和中行氏把我当成普通人,我自然也像普通人那样回报他们,智伯以国事待我,我自然要用生命来报答他(《战国策》记载:知伯以国事遇臣,臣固国士报之),豫让知道自己此次必死,就问赵襄子要来衣袍,以剑击之,口里喊着:我可以报答智伯之恩,随即自刎身亡。
飞鱼说:
如果赵襄子的马假如没有受惊,豫让能行刺成功吗,其实也未必,因为赵襄子第一次放了想杀他的豫让,并不是他不怕死,是他本就打算利用豫让给天下人做一场能够收买人心获得仁义的秀。
为何会如此说呢?首先,赵襄子刚刚灭了智瑶一家,极其需要稳定晋国内部政局以及为自己打上仁义的标签,让天下义士归附,从而强大自身的实力,以此来增加对抗韩、魏两家的砝码。
再次,智家在晋国繁衍生息几百年,想要把和智家有关的人都杀掉,这也是不现实的,杀一个豫让简单,但想要杜绝前赴后继的刺杀,只能靠收买人心。
最后,赵襄子被豫让吓得连去厕所都有阴影了,放了豫让,没理由不派一个小分队时刻盯着豫让,或许豫让能得知赵襄子的出行路线,也是其故意散布出去的,所以当赵襄子第一次放走豫让的时候,其实已经注定了他不会再成功了,但不得不说,赵襄子这场秀做的真是漂亮。
读历史,写历史,我是飞鱼说史,欢迎关注,让我们一起探讨春秋战国那些事!
谁来介绍一下战国时期大刺客豫让的生平
豫让,春秋时期晋国人,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刺客之一,他为了给主人报仇,两次乔装易容刺杀战国时期赵国的创始人赵襄子,但都没有成功,最后自杀身亡。他的事迹在《吕氏春秋》、《战国策》 、《史记》等历史著作中都有记载。他是“士为知己者死”侠义精神的代表人物,“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就出自其口。
▲日本文献中描绘的豫让行刺
豫让是智襄子(春秋末期晋国执政大臣,又称智伯)的家臣,是晋国毕阳之孙。豫让先祖毕万、毕阳都是晋国有名的侠客,正是这样侠客家族的遗风造就了豫让侠义和忠贞的性格。豫让自幼文武兼修,满腹才华,在晋国士人中名气不小。成年后一直希望找到一位明主实现自己的抱负。
他先投奔晋国六卿之一的范氏,为人贪婪的范昭子吉射让他做一名马夫,豫让愤而转投中行氏。中行氏之主中行文子荀寅也没有重视他,仅安排豫让做一名营中小尉,豫让的满腔热情被这两任主人浇了个透心凉,因此在感情上也并没有把范吉射和荀寅当为自己真正的主人。
晋定公十五年,赵氏内乱而引发的“卫贡之争”逐渐演变为六卿之间的兼并战争。战后,智襄子一人独占了范氏和中行氏的领地,豫让也正是在此时归顺于智襄子,遇到了他的伯乐。
豫让在智襄子这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和礼遇,出入有车,衣食无忧,与在范氏和中行氏处的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处境形成鲜明对比。智襄子以国士之礼相待,曾多次听取采纳了豫让的意见,还把自己的宝剑“弘毅”赠给他,使他的自身价值得以实现。豫让也把智襄子当成知己,常常帮他出谋划策,排忧解难。
晋出公二十一年,智襄子向赵襄子索地不成,便联合韩、魏进攻赵地。赵襄子却暗中派人对韩康子和魏桓子晓之以“唇亡齿寒”之理,使二人背叛智襄子,转而三卿联盟共同攻陷智地。智襄子不敌,在高粱之东被赵襄子杀害。智襄子曾经在赵襄子当太子的时候,和赵襄子一起伐郑,有一次喝醉了,强行按住赵襄子的脑袋往他嘴里灌酒。后来又常常劝说赵襄子的父亲赵简子把赵襄子废掉另立太子。赵襄子早就对智襄子恨的咬牙切齿,恨不得对其敲骨吸髓。这次终于把智襄子干掉了,于是把智襄子头骨刷上漆做成了酒杯。
智襄子死后,他豢养的家臣纷纷另投新主,只有豫让一人逃入山中,因感念旧主的知遇之恩,决意要为其复仇,开始谋划刺杀赵襄子。
豫让更名改姓,伪装成一个受过刑的人,干起了修整厕所的活儿。凭借这身临时学来的“手艺”,豫让成功混入赵襄子的宫中粉刷厕所。他想借赵襄子上厕所的时候杀死他,但是很快就被赵襄子发现擒住了。
在审问时,豫让毫不掩饰自己的动机:为智襄子报仇!侍卫们都要杀掉豫让,而赵襄子无比感慨地说:“他是天下难得的义士,我以后谨慎小心就是了。”在侍卫们的一片反对声中,赵襄子把豫让放走了。
豫让仍不死心,他决定改变自己的相貌、声音继续伺机行刺赵襄子。他把胡子眉毛全部刮掉,用漆树的漆汁抹在脸上,让脸部溃烂,面目全非;为改变声音,他从炉火中夹起滚烫的炭吞进喉管,直到烧坏嗓子,声音大变,连妻子都认不出他的模样。然后在闹市中一边乞讨一边关注着赵襄子的行踪。
这一天,豫让得知赵襄子出行将经过赤桥,他便埋伏在桥下。赵襄子乘坐马车过桥时,马匹突然前蹄跃起,不肯前进。这时,豫让跃上桥面,直向马车扑去。
▲河北邢台豫让桥旧影
赵襄子的随行军士很快就抓住了豫让。赵襄子见是个满脸疤痕的乞丐,但认出其宝剑是“弘毅”,便厉声责问:“豫让,你曾是范氏、中行氏的家臣,你为何不替他们报仇?而我杀了智伯,你却为什么这般固执地非要置我于死地?”豫让冷静地回答:“别人投我以桃,我报之以李。范氏、中行氏当我一般人对待,我同样以一般人的情感回报;智伯待我如同国士,我当以国士的态度报答。我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今日是杀不了你了,那就请你把袍子给我刺几下吧,也算了结我的心愿”赵襄子听了,禁不住流下眼泪,解下自己的锦袍,让人拿到豫让面前。豫让提起宝剑,将锦袍劈成两段,然后又挥剑两击,三击其袍后,豫让伏剑自杀。
“士为知己者死“,这句名言就出自这个故事。豫让既没有官职,也不是智襄子的亲戚,智襄子死后,他完全可以和别人一样再找个主人,可他为报恩复仇,不惜自残毁容,舍生忘死,实在是义薄云天、气壮山河的忠义之士,他被司马迁载入《史记》成为先秦四大刺客之一,也是必然的了。
豫让是什么人物
豫让是一个执着顽强、重情重义、追求自我的侠客。
一、执着顽强。“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就出自豫让之口。为了给器重他的智瑶报仇,他先是隐姓埋名,进行了一番化妆,伪装成正在服刑的囚犯,混进赵襄子宫中粉刷厕所,准备借机杀死赵襄子。不料赵襄子正要进厕所,突然感到心里一惊,于是命人搜查厕所,抓住了豫让。赵襄子敬佩豫让是个不为名不为利的义士,于是他把豫让给放了。但是豫让并不罢手,后来直接毁容,把油漆涂在自己身上,让身上长满恶疮,后来又吞下火炭烧坏嗓子让声音变得沙哑,执着顽强地完成自己的使命。
二、重情重义。后来一个朋友认出了豫让,他看到眼前的豫让,失声痛哭,对豫让说:“凭着你豫让的才华,投靠到赵襄子门下,赵襄子一定会接收你。到那时你再刺杀他不是很容易吗?何必这样作践身体,忍受这么大的痛苦呢?”豫让说:不行!我变成了他的臣子再去刺杀他,那是不义之事。我现在的做法的确极其困难,但亏心事我是绝对不做的。
有些人做事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还洋洋自得,自作聪明。其实,人做了亏心事,一定有人知道!谁?自己!做了亏心事,即使头脑中沾沾自喜,潜意识里也会产生愧疚。这种心理,向外会攻击他人,向内会攻击自己,包括心理和身体。因此,真实对人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刺客豫让早就懂得这个道理。
三、追求自我。后来豫让再次行刺不成,自刎而死。那么,豫让为谁而死呢?表面上看他是为智瑶报仇而死;而实际上他更是为自己而死,为自己的信念而死,为自己的价值感、使命感而死。
因为中国古代重视士人文化,以道义为准则,他们把传承道义的使命感作为最大的愿望。因此,豫让之死,是为了追求自我的价值,是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五大类。豫让的需求是什么?是自我实现啊!这可是最高级别的需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