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府之国 何在 有意

去成都必收藏,如何在天府之国度过有意义的一天?四川在中国历史的地位如何四川为何有“天府之国”的美称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1-15 14:46:50 浏览5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去成都必收藏,如何在天府之国度过有意义的一天

一、成都是个适应人类生活的城市,慢生活的典范。早上可以睡个懒觉,早上大街上的人不多。

二、上午去宽窄巷子。体验成都古色古香的地方特色。宽窄巷子位于成都市青羊区长顺街附近,由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平行排列组成,全为青黛砖瓦的仿古四合院落,这里也是成都遗留下来的较成规模的清朝古街道,与大慈寺、文殊院一起并称为成都三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街区。在这里可以游玩、摄影、品地方小吃、体验地方特色、感受成都文化。

三、中午去杜甫草堂。杜甫草堂里景色宜人,金秋时节公园里的银杏叶黄了,散落一地。一些游客坐在公园的椅子上睡着了,景色祥和。湖里的锦鲤又大又漂亮,慢悠悠地游弋在水面上。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青华路37号,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240余首。唐末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 草堂占地面积近300亩,完整保留着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和清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修葺扩建时的建筑格局,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1955年成立杜甫纪念馆,1985年更名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 博物馆是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知名度最高且最具特色的杜甫行踪遗迹地,年游客量达百万余人次。

四、下午去武侯祠。祠内外充溢着厚重、古朴的历史文化气息。武侯祠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肇始于公元223年修建刘备惠陵时,它是中国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祠庙和最负盛名的诸葛亮、刘备及蜀汉英雄纪念地,也是全国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评选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武侯祠现占地15万平方米,由三国历史遗迹区(文物区)、西区(三国文化体验区)以及锦里民俗区(锦里)三部分组成,享有“三国圣地”的美誉。

四川在中国历史的地位如何四川为何有“天府之国”的美称

在中国古代,四川有许多美称,比如川渝大地、巴蜀大地、富庶之地,还有许多简称,如青衣、牦牛道、雅州等,不过在众多的称呼当中,“天府之国”仍旧是那个最让人记忆深刻的美称。如今,“天府之国”已经成为四川最著名的名片,只要提起它,便能想起《战国策·秦策》中苏秦对秦惠文说的话:“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这是“天府”最早出现过的记载,不过许多人不知道的是,此处苏秦所指的“天府”是关中平原,而非如今的四川。

直到秦末汉初,张良在论证定都关中时,说道:“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史记·留侯世家》),而这里的“天府之国”,指的也是关中地区。那么,四川成为“天府之国”又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呢?它又为何能得到“天府之国”的美称?

这个问题的答案,诸葛亮在千年前就已经给出,四川平原被誉为“天府之国”最著名的记载应该是《三国志·诸葛亮传》中:“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此处,诸葛亮认为益州沃野千里,资源丰富,而且还可以增加战略纵深,正是在蜀地的支持下,刘邦才可以成就帝业。透过诸葛亮的话可以得知,四川在汉朝以前,就已经是一处富饶之地,而四川能够富饶起来,还要归功于秦国。

秦昭王末年,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的基础上修建了都江堰,使得成都平原“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华阳国志》卷三《蜀志》)

在都江堰的防洪灌溉下,成都平原一跃成为古代最肥沃的平原,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不过由于天府之国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区,加之中国地大物博,因此在古代还有许多地区被称为“天府之国”,比如《大明一统志》中“京师古幽蓟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形胜甲于天下,诚所谓天府之国也”,指的是华北北部,“保……十年从幸晋阳……或曰:‘此是金城汤池,天府之国’”,则是指山西太原。除此以外,江淮、闽中等地区都曾被称为“天府之国”,但最终四川从中脱颖而出,天府之国几乎成为它的专有代名词。

四川能够做到这一点并非没有原因,它可谓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首先在“地利”方面,四川盆地以紫红色砂岩和页岩为主,而这两种岩石极易风化为蕴含有丰富营养元素的紫色土,因此它孕育出中国最肥沃的自然土壤。而四川盆地相对隔绝的地形,也为它提供了天然的保护,不仅减少了战火波及,还保护了许多动植物品种。比如四川盆地的植物超过万种,且有许多古老物种,为中国之最,同时它也是中国动物种类最多、最齐全的地方,而中国人最宠爱的大熊猫,也正是诞生在这里。

在天时方面,四川也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四川拥有古老的历史,在两百多万年前,四川便已经有了人类活动,而两万五千年前便已经形成以三星堆文明为主的的高度发达和繁荣和古代文明。秦国统一天下前将蜀地纳入版图,开启了蜀地与中原的交流,而西汉时在文景之治时代,四川迎来它的繁荣,成为当之无愧的“天府之国”。

在人和方面,四川更是独树一帜,当曾经被苏秦誉为“天府”的秦国在陷入战乱时,成都却在快速的发展。秦国的“天府”完全是毁于“人祸”,经历了春秋争霸、战国乱战、秦统六国等一系列战争后,秦朝终于统一了天下,不过代价是天下百废待举,百姓十户九空,不知多少女子守寡。

可是秦朝似乎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秦始皇派遣三十万秦军戍边,“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过秦论》),随即又征夫三十万修筑长城,征夫五十万修建阿房宫,征夫七十万修建骊山秦陵,这些当然都是秦始皇的成就,《阿房宫赋》中“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的描述体现了阿房宫的宏伟,可是不要忘了还有前一句:蜀山兀,阿房出。秦始皇大兴土木,就连蜀山都被砍伐殆尽,更不用说关中地区,树木植被被大肆砍伐,随之而来的便是水土流失,因此曾经富饶无比的关中平原,便愈发贫瘠了。

可是与之相反,蜀地在李冰的治理下,尤其是都江堰的修建,使得它沃野千里。三国时期诸葛亮在成都奖励农耕、发展生产、兴修水利更是有力的促进了四川地区的发展。因此到盛唐时,李白才能对着西蜀,写出“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这样的诗句,也正是李白一首豪放肆意的《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让四川“天府之国”的美称传遍大江南北。

所谓“天府”,原是掌管人间珍宝的天官,而四川可谓是中国的珍宝。自古以来,四川都是战略要地,诸如张良、诸葛亮等有名的战略家都把它看作立国根基,而历朝历代中原王朝在经历战乱时,有生力量都会来到蜀地,休养生息,重新积蓄力量。而在抗日时期,四川更是成为中国抗日的大本营,川军也成为中国抗战史上最悲壮的军队之一,它为四川“天府之国”的美誉,又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今,四川成都依旧是中国最著名的城市之一,它宜人的风景、优美的自然环境、丰富的传统文化以及令人眼花缭乱的美食,让它成为最受欢迎的旅游城市。历经数千年的历史沉浮和风雨沧桑,四川,这个被誉为“天府之国”的地方,依旧焕发着它强大的生命力,向世人诉说着它的历史与文化。

参考资料:

《史记·留侯世家》 司马迁

《三国志·诸葛亮传》 陈寿

《华阳国志》卷三《蜀志》

《大明一统志》

《过秦论》 贾谊

《阿房宫赋》 杜牧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 李白

四川历史上对中国的重要贡献及重大影响有哪些

别说中国历史,世界历史都有。

1259年,四川军民在今天重庆合川的钓鱼城(嗯,又有人要玻璃心了啊)炮毙蒙古大汗蒙哥,处于权力真空的蒙古帝国只能迅速收缩军队,正在欧洲肆虐的蒙古人纷纷回撤争夺大汗。

最终,忽必烈击败多数人赞同的阿里不哥赢得胜利,但也实际造成汗国与蒙古本部的分裂,金帐汗国与伊利汗国失去了支援力量,否则欧洲会被弄得更惨。

没有了中央政权的统辖,伊利汗国与金帐汗国开始不断战争,客观上让西欧各国逃脱了被蒙古统治的可能。

天府之国的称号是指四川还是陕西为什么有的头条大V说陕西才是天府之国

众所周知“天府之国”就是现在的四川,指的是成都平原乃至四川盆地。其实“天府之国“最早说的是陕西,因四川都江堰的建成,陕西的“天府之国“被四川取代成为专利权。

“天府“最早出现在秦朝,而秦朝定都陕西长安(现在的西安),就是因为陕西关中平原是“天府之国“。关中平原即以长安为中心的渭河平地区,介于秦岭和渭北山系,西起宝鸡,东至潼关,面积达到3.6万平方公里,号称“八百里秦川“、“陆海“、“天府“,在秦朝修建郑国渠之后,关中关原富甲天下,被古人誉为“金池汤城,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陕西“天府之国“由此得名。

在秦朝“天府之国“的称号的确指的是陕西并非四川,秦朝时修建的郑国渠也是号称中国的大工程,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300公里,灌溉面积达4万倾,加之咸阳一带密布河网水系,让关中平原成为富庶之地,天府之国。随着四川都江堰水程建成,四川取代了陕西成为名副其实的“天府之国“,都江堰灌溉面积比陕西郑国渠面积更大,举世闻名,万代受益。风调雨顺,粮食大增,更是富庶之地“天府之国“。四川盆地约26万平方公里,而汉中平原只有3.6万平公里,人们就认定了四川才是“天府之国”。

天府之国四川哪个城市宜居

四川在我国算是一个整体比较宜居的省份,当然四川西部的高原城市不算,并且四川大部分主要城市都集中在盆地地区,所以大部分城市都是宜居的。历史上有“少不入川”的说法,说的并不是四川不好,而恰恰是因为四川太好了,男儿理应志在四方,去了四川可能就被四川的宜人宜居所吸引,导致不能实现理想抱负,古代或许因为四川道路不通畅所以经济发展一般,但是现在交通已经完全不是制约四川发展的问题了,所以四川变得更加宜居。

其实在少不入川这句话后面还有一句是“老不出蜀”,说的是上了年纪以后就不要离开四川了,因为四川的环境十分是适合养老,出了四川到了其他地方不一定有比四川更加宜居的城市,所以我们很少能看到有四川的老人在其他城市养老,相反的是很多人上了年纪都喜欢到四川居住,看中的就是四川这块十分适合居住的风水宝地。

整体上四川大部分城市都比较宜居的,但是结合当前城市的综合实力来看,最宜居的当属成都,成都的经济、交通、教育、医疗都要胜过其他兄弟城市。成都已经发展为一座国际都市了,但是成都却并没有丢失四川独有的那份悠闲。去四川旅游的人一般都是以成都为第一站,走在成都的大街上你会发现不知不觉自己的脚步就变快了,那是因为有成都人的慢步伐为参照,所以在成都我们也会放慢匆忙的步伐,享受生活享受人生。

成都的宜居也体现在气候上,因为处在盆地中,所以成都一年四季的气温都比较宜人,不会出现特别严寒的季节。而且成都基本汇集了四川所有的美食,在成都大街小巷餐馆有很多、小吃也有很多,居住在成都绝对是一个吃货的天堂。当然成都也有南方城市普遍的特点,就是有时候天气阴沉沉的,再加上污染,空气显得有些浑浊。

如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一起探讨。

为什么有人说天府之国指的是陕西

天府之国指的四川。最早是苏秦借用天庭万物齐俱应有尽用来形容秦国八百里的富裕秦川。但是后来秦始皇大兴土木导致国库空虚。李冰治水后成都平原粮食大丰收物产丰富仓库充盈百业兴旺,所以天府之国就指四川成都一带,就是解放后国家统计,人口,动物类,植物品种,鸟类品种也是全国之冠,所以天府之国归属于四川是不容置疑的。这一点陝西也就不必争了。

古代天府之国指的是那里

这里是熊二读史,一起来读陕西历史。(本文约700字,阅读需时2分)

说起“天府之国”,我们最先想到的,就是四川盆地这块宝地。

而在秦汉时期,“天府之国”指的可不是四川,而是当时的经济政治中心——关中盆地。

《战国策·秦策》记述了纵横家苏秦对秦惠王说的一段话:

“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这里的“天府”明显指的是秦国统治中心关中,这也是关中盆地号称天府的最早文献记载。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时候的“天府”并不是关中盆地的特权。

《战国策·燕策》记载苏秦北说燕文侯曰:“燕东有朝鲜、辽东,北有林胡、楼烦,西有云中、九原,南有呼沱、易水。……此所谓天府也。

看来是苏秦这个大忽悠比较喜欢用“天府”这个词。

那这个“天府”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 东汉的郑玄认为:“府,物所藏。言尊此所藏若天府然。”

  • 唐代的颜师古称:“财物所聚谓之府。言关中之地物产饶多,可备赡给,故称天府也。”

综上可知,“天府”的意思就是物产丰富,储藏富饶的意思。

天下只要是物产富饶之地,都可以称作“天府”,并非某个地方的专利。

“天府”在秦汉之时多指以咸阳、长安为中心的关中盆地。

汉初,刘邦初得天下,不少人劝说刘邦定都洛阳。刘敬却劝说刘邦定都关中,言:“夫关中左殽函,右陇蜀,……阻三面而固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

而留侯张良也表达了相似的看法: “夫关中,左殽、函,右陇、蜀,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

也就是说,秦汉时期,大家比较认可关中地区比较富有,相对其他地区,有着比较好的自然条件和生产环境。统治者重视农业发展,大修水利,关中是为沃野,号称天府。

秦郑国渠、汉白渠位置图

四川盆地是在三国这个分裂割据时期,被蜀汉政权大力开发,同时关中地方逐渐败落,四川才逐渐成为众所周知的“天府之国”。

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右上角关注@熊二读史。

益州到底是天府之国还是疲敝之地诸葛亮是否前后矛盾

应该属天府之国。成都平原沃野千里,雨量充沛,非常适合耕作,对发展农业生产提供了天然的条件。所以益州之地物阜人美,粮草充足,给军民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证。但为什么又说它是疲敝之地呢?常言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益州偏于西南之隅,交通闭塞,虽物丰但难于与外界交流,虽然易守难攻,但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也限制了它的扩张、交流与发展。因此说,天府之国和疲敝之地,也算不上前后矛盾。

天府之国是指哪里

当我们说到“不毛之地”时,往往就会想到另一个对立面的成语“天府之国”。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天府之国”指的可不是一个城市或一个省,而是一片地区;而且不止一个地区获得这个荣誉称号,前后有八个。且让我们按照资历深浅一一道来。

NO1,关中地区,最早的“天府之国”

据《史记·苏秦列传》记载:苏秦游说秦惠王时说:“秦四塞之国,被山带渭,东有关河,西有汉中,南有巴蜀,北有代马,此天府也”。

这片汉中、代马、关河、巴蜀之间的“天府”就是关中,是一片渭河及其支流泾河、洛河等河流冲积而成的冲积平原,秦朝修建郑国渠后,灌溉发达,盛产小麦、棉花等,一时间富甲天下,因此这“八百里秦川”历史上一直也就成了兵家必争之地。

NO2,北京小平原,一千多年后实至名归

还是苏秦,他鼓动燕文侯争霸时说:“燕东有朝鲜、辽东,北有林胡、楼烦,西有云中、九原,南有滹沱、易水。南有碣石、雁门之饶,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田作而足于枣栗矣,此所谓天府者也”。

燕国当时处在现在的河北、北京、辽东一带,苏秦讲到的燕东指的就是北京小平原。这片“沃土”过去一直被称为苦寒之地,跟天府之国有点差距,所以一直也没得到广泛认可。

若干年后,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天子守国门,这片沉积多年的苦寒之地真的成了天府之国,皇城边边,开发力度大,当然也就名副其实了,成了明清政府的重要粮仓。

NO3,成都平原,粉丝最多的“天府之国”

《三国志·蜀志》卷五载诸葛亮语曰:“益州险塞, 沃野千里,天府之土”。

李冰父子修了都江堰,蜀、广汉、键为三郡,既除水害,又得灌溉,成都平原生态环境得到了优化。这片巴蜀土地在三国时期就已经成了沃野,而到了唐朝,成都平原也成了独一无二的“天府之国”,独占鳌头。

NO4-8,也有5个小兄弟也戴过这顶帽子

“湖广熟,天下足,”“苏湖熟,天下足”……

除了上述三位,在古代还有几片地方也被称之为“天府之国”,但他们实力还是差一点,有点撑不住“天府之国”这块大牌子,所以也就不怎么出名了。

江淮以南地区,在北宋时期因为水运交通的发展,经济贸易、农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

太原附近因为太原一直是北朝重要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所以这里也是五代时期的天府之国。

明朝时期海运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促使福建沿海一带经济贸易的繁盛,闽中地区也成了富裕之地。

盛京(今天的沈阳)是清帝国的繁盛之地,清最早曾建都于此,广义上盛京地区还包括今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在内的整个东北地区。

汉中地区(汉代,今陕西南部)大汉王朝从此地兴盛于全国,这里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

最后说一下,汉中平原和关中平原不是一个地方,一个渭河一个汉江,秦岭南北。

坐火车经过四川,我觉得四川平地很少又破碎,但四川竟然是一个农业大省,还被誉为天府之国,这是怎么回事呢

坐火车经过四川,我觉得四川平地很少又破碎,但四川竟然是一个农业大省,还被誉为天府之国,这是怎么回事呢?看来这位朋友对四川的情况了解不多,误会还比较深。但四川被誉为“天府之国”是实至名归,名不虚传,它就是天府之国。下面将我知道的相关知识和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分享,希望大家能更好地了解四川。

第一,四川的地形地貌适合农业生产。

四川位于中国大陆地势三大阶梯中的第一级和第二级,即处于第一级青藏高原和第二级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带,高低悬殊,地形特点是西高东低。高原、山地主要集中在西部,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东部为盆地、丘陵,海拔多在500~2000米之间。全省可分为四川盆地、川西高山高原区、川西北丘状高原山地区、川西南山地区、米仓山大巴山中山区五大部分;四川地貌复杂,以山地为主要特色,具有山地、丘陵、平原和高原4种地貌类型,其中山地面积为74.2%,丘陵地区占10.3%,平原面积为8.2%,高原面积占了7.3%;四川土壤类型丰富,共有25个土类、63个亚类、137个土属、380个土种,土类占全国总数的43.48%,亚类数占全国的32.6%。

第二,四川水资源丰富,有利于农业生产。
四川河流众多,以长江水系为主。黄河一小段流经四川西北部,为四川和青海两省交界,支流包括黑河和白河;长江上游金沙江为四川和西藏、四川和云南的边界,在攀枝花流经四川南部,在宜宾流经四川东南部,较大的支流有雅砻江、岷江、大渡河、理塘河、沱江、嘉陵江、赤水河;四川主要的湖泊有邛海、泸沽湖和马湖,水域面积均不超过1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四川的西部,丰富的水资源有利于四川农业生产的旱涝保收。

第三,气候宜人的四川,也是最适合农业生产发展的地方。

四川气候特点可以归纳为区域表现差异显著,东部冬暖、春旱、夏热、秋雨、多云雾、少日照、生长季长,西部则寒冷、冬长、基本无夏、日照充足、降水集中、干雨季分明;气候垂直变化大,气候类型多,有利于农、林、牧综合发展。四川盆地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该区全年温暖湿润,年均温16~18℃,日温≥10℃的持续期240~280天,积温达到4000~6000℃,冬暖夏热,无霜期230~340天,雨量充沛,年降水量达1000~1200毫米;川西南山地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区。年均温12~20℃,年较差小,日较差大,早寒午暖,四季不明显,但干湿季分明。降水量较少,年降水量900~1200毫米,90%集中在5~10月。云量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年日照多为2000~2600小时;川西北高山高原高寒气候区。该区海拔高差大,气候立体变化明显,从河谷到山脊依次出现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寒带和永冻带。总体上以寒温带气候为主,河谷干暖,山地冷湿,冬寒夏凉,水热不足,年均温4~12℃,年降水量500~900毫米。

第四,四川物产丰富,是我国传统大粮仓。

由于四川丰富的地形地貌和水资源,再加上温暖湿润的气候,四川的物产也是丰富多彩。四川盆地是粮食、蔬菜和水果的主产区,主要农作物包括水稻、玉米、小麦、高粱、红薯、土豆等,其中以水稻为主。四川盆地水稻可以种植双季稻,由于土地肥沃,灌溉条件好,基本上是旱涝保收,特别是成都平原,是我国主要的大粮仓;四川蔬菜品种非常丰富,全国所有的蔬菜种类都能生长和种植,菜篮子工程非常发达;四川家禽家畜也非常发达,生猪产量位于全国前列,鸡鸭鱼等养殖业非常发达,价格便宜,不但能够自给自足,还可以外销;四川水果资源丰富,从东到西一年四季都有不同水果上市,吃在四川,川菜誉满全球一点也不为过。

第五,天府之国名不虚传。

历史上所说的“天府之国”主要是指四川盆地,并不包括现今的川西高原和川南山地。四川盆地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特别是秦朝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后,成都平原成了中国历史上农业和手工业都十分发达的地区,成了中央王朝的主要粮食供给基地和赋税的主要来源,故称“天府”。 四川盆地周围都是崇山峻岭,交通闭塞,古称“四塞之国”,在冷兵器时代,它具有易守难攻的特殊战略地位,因而避免了历史上很多次战争的破坏,得到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这就有利于四川社会经济的发展。历史上许多有眼光的战略家,如张良、诸葛亮等都把四川当作可以立国的根基之地。 唐朝中期和晚期,关中发生战乱时,唐玄宗和唐僖宗都是逃到四川成都避乱,当时的成都,在他们的眼里正是一片笙歌宴舞之地,当时就被称为“天府之国”了。 历史上最早称四川为“天府”出自诸葛亮的《隆中对》:“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天府之国”在历代文人学者笔下逐渐成了四川盆地的代名词,后来还进入了中学教科书。

综上所述,你坐火车经过四川,只是四川的局部,而离真正的四川只是零碎的皮毛。不入虎歇,焉得虎子,想了解四川的朋友,还是欢迎大家多到四川走走看看,天府之国敞开怀抱欢迎各位的光临。

(注:部分资料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