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门峡市区地图

三门峡市区地图(三门峡陕州区到小浪底多远)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1-15 11:16:50 浏览6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三门峡陕州区到小浪底多远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最新数据为准。

驾车路线:全程约168.9公里

起点:陕州区水利局

1.三门峡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东北方向出发,沿神泉路行驶710米,左转

2) 行驶950米,右转进入世纪大道

3) 沿世纪大道行驶1.2公里,直行进入世纪大道

4) 沿世纪大道行驶1.1公里,在第2个出口,左前方转弯进入世纪大道

5) 沿世纪大道行驶790米,右前方转弯

6) 行驶150米,左转进入G310

7) 沿G310行驶990米,右转上匝道

2.沿匝道行驶1.3公里,右前方转弯进入连霍高速公路

3.沿连霍高速公路行驶134.9公里,过周寨大桥,在王城大道/邙山/小浪底出口,稍向右转上匝道

4.沿匝道行驶59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孟邙线

5.洛阳市内驾车方案

1) 沿孟邙线行驶7.7公里,左转进入会盟大道

2) 沿会盟大道行驶1.0公里,过会盟中桥约270米后,直行进入S243

3) 沿S243行驶240米,直行进入龙马路

4) 沿龙马路行驶1.1公里,左转进入黄河大道

5) 沿黄河大道行驶230米,直行进入郭木线

6) 沿郭木线行驶1.3公里,右后方转弯

7) 行驶840米,左前方转弯进入王常线

8) 沿王常线行驶4.9公里,左前方转弯

9) 行驶160米,右前方转弯

10) 行驶160米,左转进入会小线

11) 沿会小线行驶6.3公里,左前方转弯进入小浪底4号路

12) 沿小浪底4号路行驶2.0公里,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

终点:黄河小浪底

三门峡是河南省里唯一不说河南话的吗为什么

我出生在三门峡,长在三门峡,对三门峡人的说话口音非常关注,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三门峡市是上世纪50年代末期随着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兴建而建立的城市,一开始就被定为地级市,领导干部高一个级别配置。当时,中国举全国之力支援三门峡大坝建设,三门峡这三个字非常风光,经常出现在《人民日报》上,全国人民都在关注。大坝建成后,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的水电11局的建设者们大都定居在三门峡,他们大都讲普通话,生活在黄河路两侧。后来国家从上海等地迁来器材厂、量仪厂、仪表原件厂,三门峡人的口音中又增加了上海普通话。再后来随着黄金开采的兴起,又在三门峡车站南边建设了黄金矿建井巷修造厂,在六峰路南端建设了矿山机械厂、北端建设了水工机械厂,技术人员大部分从东北调来,三门峡人的说话口音里又增加了东北话。

三门峡市郊区附近还有一种话,我们叫“此地话”,据说这种话是古陕州城的话,如你怎么不说话,此地话是你咋不念传,去市里,此地话是客新城等等。随着城市面积的不断扩大,此地话现在在市区经常能听到。

市区东部的观音堂、渑池、义马说的话又不一样了,接近洛阳话但又不是洛阳话,市区西部的灵宝话接近陕西话。

我现在说的话带点河南腔,也不是普通话,在三门峡市区的中年人基本上都说这种话。同学家在西安,经常给我说我现在说的话跟在西安的河南人说的话一样。

年轻人随着教育水平和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加上国家大力提倡说普通话,在市区基本上都说普通话。

我上学分别在市一小、三中、一中上过,班里有上海人、东北人,相处得非常融洽,有的同学现在还来往。

不管说什么话,黄河明珠三门峡市的人民都有一颗包容的心,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共同建设着、生活在这个美丽的天鹅之城,愿三门峡发展的越来越快,人民安居乐业,越来越幸福!

三门峡市为何原称陕州

一直以来我只是简单了解,不想今天上午刚好看到你需要的

陕州很多鲜为人知的史实,从这些史料发现陕州城果真了不得!

如今陕州区,以前陕县,更早陕州城哦

这个得从修建陕(州)城这件事开始说起。修建陕(州)城与函谷关迁移有关。

2130年前,函关谷要迁移到新安县,在原函谷关附近设立弘农郡,领11县。今三门峡所处的地方都成为关内,部分区域成与为京畿之地,属于国家政治核心区域,三门峡人都成了关内人,有的成为“京城”人,算了城里人了。

没有函谷关,安全咋保障?

函谷关移到新安县,战略意义失去,天下无关可守!怎么办?建陕(州)城! 陕(州)城当时就处于全国东西交通的唯一大通道上,成为东来西往的必经之地。茅津渡口又是南来北往的重要通道。
更要紧的是,东西交通的唯一大道这里形成了一个急转弯。南边陕塬向北延伸而形成山脊(在今周公岛至召公岛所形成的虢山一线),虽然不高,但却无法通路。而东、西、北三个方向却是滔滔黄河,壁立千仞。似乎又是一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格局。在这地方建一座城,战争年代能起到“关隘”作用。

陕(州)城的建立

从史料上看,西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撤函谷关,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建陕州城,距今2130年。陕(州)城建成后,历朝历代皇帝都非常重视。战乱被毁,战后屡修。和平年代,陕(州)城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郡、州、县治都集中在这个城内,从皇帝高官到商客黎民都要在此停留。同时陕(州)城对黄河漕运也起到保障作用。历史上,陕(州)城城内商户林立,城外漕运船只旌天蔽日。

陕州城的衰败

历史上陕(州)城遭受两次强地震(1555年、1815年)和一次战争(明末李自成与清军激战)重创,城墙、城楼、城内建筑均遭到严重破坏,但多被及时整修。抗日战争爆发后,为抵御日军进犯,便于开展游击战争,从1938年9月开始,不到60天时间,陕州城墙被拆扒。  

解放后的陕州

1957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三门峡市属地级市,后由于各种原因降为县级市。1957年,陕州城被划入三门峡水库淹没区,居民搬迁,城内建筑陆续被拆除。

1985年开始,三门峡市在古陕州城遗址上兴建了三门峡风景区。

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三门峡市重新升为地级市。辖湖滨区、义马市、渑池县、陕县、灵宝市、卢氏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产业集聚区

码字不易,欢迎关注哦,绝对有你们需要的干货

三门峡市在哪个省

三门峡是河南省地级市,位于河南省最西部, 东与洛阳为邻,南接南阳相接,西连陕西省,北隔黄河与山西省呼应,在历史上是三省交界的经济、文化中心。

1.地貌

三门峡市域总面积10496平方公里,地貌以山地、丘陵和黄土塬为主,其中山地约占54.8%,丘陵占36%,平原占9.2%,可谓“五山四陵一分川”。大部分地区在海拔高度300至1500米之间,位于灵宝市的小秦岭老鸦岔是河南省最高峰,海拔2413.8米。三门峡市区座落在黄河南岸阶地上,三面临水,形似半岛,素有“四面环山三面水,半城烟村半城田”之称。 目前,全市有林地面积709.45万亩,林木蓄积量1734.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0.72%,居全省第一位;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1197公顷,绿化覆盖率44.3%,绿地率39.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83平方米。

2.气候

三门峡市地处中纬度内陆区,大部分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历年平均气温13.8℃,年平均日照2261.7小时,无霜期216天,年均降水量580-680毫米。由于地貌特征复杂,形成了具有暖温带、温带和寒温带的多元气候。

3.矿产资源

三门峡市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已发现矿藏66种,发现大型矿床12处、中型矿床31处。其中探明储量的50种,已上国家储量平衡表的33种,潜在经济价值达2700亿元;保有储量居全省前三位的有31种。已探明有开采价值的34种,已开发利用的37种,其中黄(黄金)、白(铝)、黑(煤炭)是三大优势矿产资源。黄金储量、产量均居全国第二位,锌、锑等15种矿产为全省之冠;钼、铀、铅等9种矿产居全省第二位,是河南省乃至全国重要的贵金属和能源开发基地。

4.电力资源

三门峡市共有15家发电企业,装机总容量为326.55万千瓦,约占全省总装机容量的6.5%。其中火电283万千瓦,水电41万千瓦,风电2.55万千瓦。2010年,三门峡市发电量135.77亿千瓦时,为三门峡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电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