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光世

南宋中兴四将中,张俊、刘光世是否名不符实?岳飞的部将傅庆想要投奔宋朝的另一位大帅刘光世,岳飞知道后为什么杀了傅庆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1-14 11:41:53 浏览10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南宋中兴四将中,张俊、刘光世是否名不符实

【南宋“中兴四将”中,张俊、刘光世为什么名不副实】

从北宋末期,一直到南宋和金国订立“绍兴和议”以前,宋、金两国长期处于战争状态,黄河南北和长江东西,战火和硝烟弥漫,金国虽有胜,但完胜不多;南宋虽有败,但完败也不至于。那么,南宋与金国在战争中相持十数年为什么没有亡国?原因就是因为有一大批爱国英雄以血肉之躯抵抗着外族侵略,他们在最重要的关头挽救了南宋政权,使之最后能苟延残喘。因此,后来南宋的功劳簿上便有了“中兴四将”,他们分别是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当然,还有其他与此不同的人物名单,这里不采用)。

这“中兴四将”中,对于军功,岳飞、韩世忠在民间几乎全部赞同,毫无异议,但对于张俊和刘光世,却有很多不同看法,最基本的,便是说这二人入选“中兴四将”名不符实,事情的真相如何呢?

我们来说说张俊。张俊的首功是勤王。1129年,金军突袭宋高宗的临时驻地扬州,宋高守仓皇出逃,到达杭州,扬州失守。面对步步败退的现象,当时驻杭州的鼎州团练使苗傅以及御营副将军刘正彦联合发动兵变,要宋高宗下台,逼他禅位于年仅三岁的儿子,从而架空皇权,拥兵自重。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屯兵吴江的张俊当机立断,率兵勤王,在杭州临平和苗傅、刘正彥的军队激战,最后击败叛军,使宋高宗得以复辟。

张俊的第二功是明州之战。在宋金战争中,金人发动了“搜山检海”的斩首行动,紧随宋高宗的逃跑路线,奋起直追。当时,他从扬州逃到杭州、江宁(今南京)、越州(今绍兴)、明州(今宁波)。在明州,张俊提兵来护驾,宋高宗安排张俊在明州抵抗金兵,并向张俊许诺:“你当竭力御敌,成功拍将封你为王。”然后,他从明州逃到海上。

这年除夕,金兵攻到明州,张俊率军与之交战,结果,在全军上下拼死战斗下,金军战败,死者数千,取得明州之战的胜利,后来,明州之战被南宋评为“中兴以来十三处战功”之一。

勤王和明州之战,就是张俊直接领导和参与的最主要的两处功劳。其实,这样的功劳,相对于南宋初期在宋金之间的战争来说,并不算影响最大、决定战局走向的大功劳,那么为什么会成为功劳簿上最耀眼的光环呢?

我们得了解,所谓“中兴四将”,是根据南宋当权者对将士们的印象而形成的朝廷概念,而对于朝廷来说,谁对于政权和皇帝个人有重大帮助,谁就是大功臣。作为皇帝来说,有什么功劳比解救自己于叛军之手,使下台的自己又重新登上皇位还重要呢?没有了,所以,张俊排位在众将之首,朝廷上下毫无异议。而刘光世之所以列入“中兴四将”,也与此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张俊勤王,救宋高宗于阶下囚,平定苗刘之变,他也是最重要的参与者,是直接参与了战斗的功臣,于皇帝有救命之恩的人,皇帝自然不会忘记,所以,刘光世虽有“逃跑将军”的绰号,但他却是宋高宗眼里的大功臣。

而民间则以在抗金战争中,打了多少胜仗,杀了多少金军来评判功劳大小,所以就会对张俊、刘光世入选“中兴四将”持怀疑态度,而抱怨战功赫赫的吴玠、刘锜为何不入选。其实,大可不必抱怨,因为从不同的角度看,就会有不同的“中兴四将”名单。在老百姓眼里名不副实的张俊、刘光世,在宋高宗的眼里,却是名副其实的。

岳飞的部将傅庆想要投奔宋朝的另一位大帅刘光世,岳飞知道后为什么杀了傅庆

谢邀



战阵失主将,亲兵者并斩。临阵擅离主将左右者,并拟违制之罪。~《武经总要》前集.卷十四.赏罚之法

不是朝廷委派,没有岳飞许可,傅庆擅投刘光世本来就是死罪。但作为主将,岳飞有赦免权

岳飞为什么一定要杀傅庆呢?我们来对史料记载进行仔细分析





岳飞斩傅庆这件事发生在建炎四年十月十三。我们先来看一看之前几个月发生过一些什么事



建炎四年七月,建州范汝为发动了一次参与人数多达五十万的大起义;金人立刘豫为伪齐皇帝

八月,诏令岳飞救楚州,刘光世遣兵往援

九月,楚州守将赵立战死,楚州城破;李成复叛,据江淮六、七州;张浚率四十万宋军与金军战于富平,惨遭失败

十一月,金军攻泰州,岳飞退保江阴;

十二月,岳飞奉诏随张俊讨李成

~《宋史》高宗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35~37



从这几条简单的史料我们可以看到,1.这一时期南宋面临的形势异常严峻;2.救援楚州时岳飞与刘光世共过事;3.岳飞部一直处于战斗状态

我们也看到,赵立战死,楚州城破,宋军救援楚州的行动最后失败了,金国左监军完颜昌与参谋军事随军转运使秦桧率领的大军砸开了南宋的大门

那么,岳飞与刘光世在行动中的表现是怎样的呢?



建炎四年九月二十五日甲子,金人陷楚州……金人每欲渡江,以立正梗淮东,故不敢渡。刘光世以兵五万聚润州,畏不敢进,朝廷命以兵救立,不敢来……~《三朝北盟会编》卷142.《中兴姓氏忠义传》

连着两个“不敢”,无敌长腿战神刘光世的光辉形象跃然纸上



建炎四年九月戊辰,金左监军昌急攻楚州,破之。初……光世前军将王德至承州,其下不用命;维扬郭仲威按兵天长,阴怀顾望;独海陵岳飞屯三墩,仅能为援,而亦众寡不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37

奉令救援楚州的各部中,除了薛庆一上阵就被干掉了外,就只有岳飞部真正采取了行动。这时候岳飞单独领军不久,手下不过几千人,根本无法冲破完颜昌、秦桧大军的层层拦阻,不能对楚州进行有效支援

主帅就是一支军队的灵魂,刘光世“不敢”,刘家军的士卒们自然打仗“不用命”。王德虽然号称“夜叉”,面对这样一群习惯了跑路的士卒也只能干瞪眼

时,上以金书疾置,趣光世会兵者五,而光世不行,于是城陷。~《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38.十月甲申条



朝廷得知楚州失守,赵鼎上奏弹劾刘光世

(建炎四年十月)戊子,签书枢密院事赵鼎奏,诘刘光世等违命不救楚州之罪,有云逐官,但为身谋,不恤国事……

刘光世打仗不行,习惯性望风而逃,所以绍兴七年他就成了第一个被夺去兵权的“中兴四将”。

刘光世实力强,笼络手下的手段很高明,他的刘家军中虽然大部分都是长跑选手,但也有王德、郦琼这种猛将,再加之刘光世是西军将门出身,又有从龙之功,所以赵构没有追究刘光世的责任

上曰:“光世当此一面,委任非轻。若责之太峻,恐其心不安,难以立事。”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38




刘光世还有个优点是他很会甩锅

(建炎四年十月)丙申,浙西安抚大使刘光世言:“臣准御笔,令督诸镇,速解山阳之围,若使岳飞等即时恭听朝廷指挥,克期前来,则承州之贼可破,楚州之围可解。乘机投隙,间不容发,飞等迁延五十余日,遂失机会……”~《要录》卷38

刘光世说到承州,又让我想起一件事

也就是说,刘光世诬告岳飞的前一天,岳飞刚率部在承州(高邮)打败金军。

唯一真正赴援楚州的岳飞反被诬告“迁延”,可以想见岳飞获知消息后对刘光世的愤怒程度



从刘光世的一贯表现看,傅庆投奔刘光世是为了更加努力抗金吗?显然不是。






岳飞是得知傅庆想要投奔刘光世就要杀掉他吗?也不是,傅庆毕竟是一员不可多得的猛将,岳飞给了傅庆一次机会



傅庆善战贪财,岳飞也尽可能满足傅庆索要钱物的要求;傅庆恃功自傲,毕竟正是朝廷用人之际,这些事岳飞都没放在心上。直到建炎四年八月岳飞任通、泰州镇抚使进驻泰州

(建炎四年九月)四日癸卯,通、泰州镇抚使岳飞入泰州……飞治军严整,将士畏之。禁止军中不得搔扰百姓,室家安堵,尤得民情。~《会编》卷142

通泰镇抚使岳飞在泰州,持法严,众不敢犯。~《要录》卷38

岳飞一直注重军民关系,治军严明。他第一次单独率部入驻二线城市泰州后特别强调军纪,禁止手下将士扰民。这让傅庆感到很不适应

及飞为镇抚使,待之颇异。庆觉之,不悦。~《要录》卷38

过度宠溺后的失落让傅庆对岳飞心怀不满,转而欲投军纪松弛的刘光世部。在刘光世手下干活,打仗不用拼命,赏赐却很丰厚,还不禁止去老百姓家打秋风,想想都美



岳飞在承州打败金军后,刘光世派来的王德也赶到承州,岳飞令傅庆率部前去与王德会师。傅庆向王德表达了对刘光世的仰慕之情,强烈要求加入刘光世常跑俱乐部。

庆与德交马而语,云“愿事刘公”。德许之。

王德见傅庆一片赤诚,就替刘光世作主,同意了傅庆的要求。两人的谈话内容被王宪听在耳里,回去后王宪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岳飞。(注:《会编》里的“宪”不是张宪,而是王宪。)

统领官王宪闻其语以告,飞憾之,戒宪勿泄。

我们知道,绍兴十年北伐后,岳飞的爱将李宝由海路回到南宋楚州。韩世忠久闻李宝善战,就要求将李宝划归淮东,岳飞不单同意了,还主动出面做李宝的思想工作,让李宝安心在韩世忠帐下效力

在傅庆这件事上岳飞“憾”什么呢?无非三个原因,1.岳飞鄙薄刘光世的为人;2.岳飞鄙薄刘光世的能力;3.自己一向厚待的傅庆居然要去投靠这么个玩意

岳飞让王宪对此事保密,一来他不希望因此动摇军心,二来他想给傅庆最后一次机会,毕竟,傅庆这一身毛病跟自己宠溺太过也有关系。



于是岳飞组织将领们进行了一次射箭比赛,不出意料,傅庆以射远170步的成绩夺得冠军,岳飞三次赏傅庆喝酒,却取出赵构赐给自己的战袍、金带赏给了另一位统制王贵,以此试探傅庆的服从性。

很可惜,傅庆依然发扬了见了好处舍我其谁的一贯作风,替自己成功地寻找到了被砍头的理由

庆醉谓飞曰:“当赏有功者!”飞问:“有功者谁?”庆曰:“庆在清水亭有功!”……遂斩之。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38



这场射箭比赛没有预先设奖,傅庆赢一轮,岳飞就赏他喝一次酒。赏王贵战袍、金带明显就不是因为射箭比赛,傅庆自己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他嚷嚷着岳飞应该把战袍、金带赏给自己的理由是“当赏有功”而不是“当赏最远”?问题是:

不要说作为一军统帅,即使是平级,岳飞拿自己的东西赏给谁也是岳飞的权力,这是傅庆可以干涉的吗?

复建康战役的清水亭之战都已经过去了半年,傅庆却拿已经赏过的战功继续讨赏,难道一份功劳可以吃一辈子吗?

军队讲究协同,傅庆都已经要另谋高就了还保持着见了好东西就上的习惯,这样公然从同僚手上抢赏赐真的好吗?

“军人的天职是服从”,以无厘头的理由公然反对统帅行事的人是合格的军人吗?



战争开始不久,傅庆就已经打烦了,钱却远远没有捞够。如果傅庆不跳出来抢赏赐,安安静静地等着刘光世接他过门,估计岳飞也不好拿他怎么样

NO ZUO NO DIE

无疑是对傅庆之死最好的注释。



刘光世打仗经常逃跑,抗金不积极,战功很少,为什么能入选南宋“中兴四将”

刘光世是南宋抗金名将,南宋『中兴四将』之一,刘光世的名声在当时就不太好,有许多南宋朝臣指责他『骄惰不战』、『沉酣酒色,不恤国事,语以恢复,意气拂然』、『驭军无法』,《宋史》本传中也继承了这些说法,说『(刘)光世于时沉浮,不为秦桧所忌,故能窃宠荣以终其身,方之韩(世忠)、岳(飞)远矣!』,也正由于名声不好,在南宋『中兴四将』的另一种说法中,顺昌之战的主帅刘锜替代了刘光世的位置。

但是这些负面评价未必很准确,刘光世有一个『提举御营使一行事务』的职务,因此之故,他所属的部队收容大批南渡的非战斗人员,其中包括赵氏皇族成员、其他宋朝官民,妇孺老幼都有,所以刘光世相比而言顾忌较多——后来南宋时期大量赵宋宗室成员定居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的起因就是此地最初是刘光世驻军所在地。

刘光世还有中护军、御前巡卫军总指挥、浙西安抚使、知镇江府等各项职务,从战略部署上可以说是拱卫南宋中央政府所在的行在临安府(今浙江省杭州市)的最重要的将领。

南宋名相赵鼎曾经指出刘光世在军队中的资历人脉决定了他的兵权不能被随意剥夺,但是宋高宗赵构还是以健康原因罢了刘光世的兵权(这是第一次,第二次是韩世忠岳飞刘光世的兵权一起被解除),果然,刘光世被罢官引起其部将郦琼等的不满,他们投奔伪齐而去,刘光世原先指挥的52000多士兵,只剩下了8000人左右——可见对刘光世不当处理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刘光世追封鄜王,列南宋追封高宗时期的七位抗金将领而成的七王之首(其他六王是鄂王岳飞、蕲王韩世忠、循王张俊、涪王吴玠、信王吴璘、和王杨沂中),这也算是当时主张北伐人士的一种共识,这也间接反映出,刘光世入选『中兴四将』并没有什么不公平。

怎么评价中兴四将中的刘光世

南宋中兴四将: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岳飞,四人中在军事方面最为人诟病的便是刘光世,诟病都是集中在他贪图享受、“驭下不严”。

《宋史》记载:“光世自恃宿将,选沮却畏,不用上命,师律不严,卒致郦琼之叛。”

朱熹在《朱子语类》也评价道:“光世在当时贪财好色,无与为比,军政极是弛坏。”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也说:“光世早贵,其为大将,御军姑息,无兴复志,论者以此咎之。”

论者都是批评刘光世军纪败坏,这是他无法洗脱的罪责。

刘光世个人贪图享受,他的军队更像一支商队,带头经商,导致军队极差。

刘光世商业经营的规模之大令人咂舌,他抽调八千人专门做生意,这相当于他麾下全军人数的六分之一。

绍兴二年,刘光世军中发生了震惊朝野的贩盐大案。

刘光世麾下大将乔仲福和王德在通州私贩官盐,公然差遣官兵“沿江港内,公然泊船……收买私盐”,以至于通州一年二十万袋的官盐,被他们盗贩得只剩三万袋。

时人记载道:“近浙西安抚大使司统制官乔仲福、王德市私盐,仿官袋而用旧引货与池州,入不敢问,今岁缘此,支盐仅三万袋”。

刘光世在镇守淮东时,侵夺大量“利便膏腴”之处,“至有差借白直,为厮隶之贱,供土木之工,不知其数”,给当地百姓带来极大灾难。

他的部将李显忠也有学有样,在镇江府侵占田产四十三顷。此人根本不会打战,但是做生意方面却是极为在行:“计置材植,盖造房廊,赁与随军父老,作经纪买卖”。

有刘光世这样的统帅,上行下效,刘部军纪涣散,战斗力极差。

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金军500骑兵追击至天长。宋高宗渡江南逃,刘光世所部未遇金兵即溃退渡江。此后,刘部遇到金军便溃散而头成为常态。

但是刘光世出身好,他出身将门世家,靖康之变时率兵勤王,途中听到北宋灭亡,他便前往康王赵构处,对将往商丘称帝的赵构来说,这无疑是大好事,从龙之功便定了下来。

尽管刘光世“沉酣酒色,不恤国事”,又“骄惰不战”,军纪极差,但是“将率士卒多出其门下”,朝廷不敢罢免他。

最终赵构下令罢他时,他的手下叛变,引发了极为恶劣的“淮西军变”,他的部将郦煽动裹胁四万人之多投靠伪齐政权。

淮西军变也正是他驭下不严军纪败坏的体现。

很多宋人对刘光世入选中兴四将都是不满的,将他移出中兴四将的声音一直都是存在的,认为应该用刘琦代替他的。

南宋初期的大将张俊刘光世和岳飞都有不尊上命的行为,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南宋初期金兵南下一路攻城掠镇很快就攻到了常州,但是遇到了岳飞的顽强阻击,金兵四战皆败。金兵之后在镇江,清水亭,牛头山,龙湾,静安等地又被岳飞大败,尸横遍野,元气大伤。稍后岳飞与张俊共同讨伐匪贼戚方大获全胜。当时宰相范尹宗推荐岳飞任迁通、泰州抚使兼知泰州,岳飞坚辞不受,请求得淮南东路一重难任使,收复本路州郡,乘机渐进,最后收复了山东、河北、河东、京畿等地。

当金兵攻打楚州时,赵构下诏张俊前去支援,张俊没有遵命。没办法赵构又下诏岳飞前去解围,让刘光世侧面支援岳飞。岳飞三战三捷,杀高太保,俘虏金兵酋长七十余人。但此时的刘光世却求自保,不敢出面支援岳飞与金兵作战。岳飞部势孤力单,楚州陷落。

仅就以上此例就可以看出,岳飞的抗命不尊是为了继续抗金,乘胜追击,以求全胜金兵,保家卫国。而张俊的直接抗命是完全没有把赵构放在眼里,更无收拾旧山河的意志和决心,刘光世则阳奉阴为,贪生怕死,以求自保。所以岳飞的抗命不尊和张俊、刘光世对待赵构诏书不作为的行为是两条道上跑的车→南辕北辙,根本就没有可比性。

韩世忠、刘光世等人都被罢免兵权,可为什么只杀岳飞

因为岳飞不老实呗,别人罢兵权之后都老老实实的做个闲官,专心享乐,广置田宅,多养歌儿美女,比如张俊,在江浙广置田产,每年的地租收入都有60万石,家里的银子多的无处堆放,都铸成200斤一个的银球。韩世忠筑豪宅于西湖,广置美女,经常携一二小童,骑驴冲雪,笑傲风月。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绝交旧部,口不言兵”,认认真真,老老实实的当自己的“离退休老干部”。只有岳飞,对于朝廷罢兵权“耿耿于怀,心有不甘”,屡屡勾结旧部,指示其死党企图策动军队“异动”,以求重新获得兵权,此举不仅违背了国家法律,更是触犯了皇帝的忌讳,对于这样的行为,皇帝是绝不会姑息的,哪怕你岳飞索还兵权是出于公心,是想北伐恢复中原,为国家立功(就好像《亮剑》中“老总”处分李云龙一样,打胜仗是好事儿,但是抗命就得处分,就得让他去被服长踩缝纫机去)皇帝也绝不会容忍的,如果不严惩,就无法震慑其他将领,严明国家的法度。如果武将们个个都效法岳飞,用非正常手段索还兵权,那国家还怎么统治?所以,皇帝对于触碰了这个底线的武将,一定会以雷霆手段进行严惩,杀一儆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