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荆轲武功很差吗为何一等一的高手面对面刺秦王都会失败
刺杀从来就不是件容易事!
抗战时期,军统成立锄奸队,多次对汪精卫,周佛海展开行动,从未成功,虽然锄掉不少汉奸,但是党国精英损失1.8万,代价高昂,效率低下。
这还是用枪的热兵器时代,更别提冷兵器有多难。
看看荆轲的刺客同行:
1:专诸刺吴王僚,专诸扮做厨师,苦学烤鱼技术,得以接近吴王僚,终于利用献鱼的机会,拔剑刺杀,鱼肠剑穿透三层铠甲,一击成功,用时三年;
2:要离刺杀庆忌,要离先把自已搞得家破人亡,还自断一臂,上演苦肉计,才得以接近庆忌,在一个风高月黑的船上,行刺成功,用时六年;
3:豫让刺杀赵襄子,破相吞炭,三次刺杀失败,最终他们达成默契,豫让砍赵襄子衣服三下,然后自杀,算是完成任务,用十二年。
“刺秦王”,如此凶险艰难,谁愿做?
燕赵大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荆轲为一个“义”字,这个项目接了!
为完成如此高难度项目,史上最悲情设计者开始策划实施:
1:首先,荆轲找到樊于其,以替报仇之名,借下人头,作觐见秦王之资;
2:拉关系,派出使者,千金贿赂宠臣蒙嘉,要求觐见秦王;
3找装备,花百金购得徐夫人匕首;
4:备地图,商谈割地献城;
5:招个剑术大拿,联合运作项目。
前面4歨完成,一直在等人,行装都准备好了,结果太子急躁,只好用秦舞阳凑数,第5歨关键处埋下败笔……
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荊轲奉人头,秦舞阳奉地图。
始皇帝正值壮年,千古一帝,霸气侧漏,秦舞阳吓得腿脚发软,成为废物。
荆轲接过地图,一个人承担两个人任务,图穷匕见,功败垂成……
虽千万人,吾往矣!面对国家危机,明知不可为而为,从容赴死,荆轲在中国历史上红了两千年,并且会一直红下去!
形容荆轲刺秦的词
1、图穷匕见
图:地图;穷:尽;见:通假字,同“现”。
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2、报仇雪恨
释义:报冤仇,除怨恨。
3、无可奈何
奈何:如何,怎么办。
指感到没有办法,只有这样了。
4、彘肩斗酒
释义:形容英雄豪壮之气。
5、发上指冠
释义:头发直竖,把帽子都顶起来了。形容极度愤怒。
扩展资料:
《荆轲刺秦王》的意义
对燕国来说,刺秦王目的就是延缓秦国统一步伐,事关家国安危,存亡断续;
对荆轲本人来说,则是士为知己者死;
对太史公来说,则是一种侠客精神的寄托,更是其对悲情英雄的同情;
对中国传统来说,这就是一个精神符号,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对中国历史发展潮流来说,这是逆潮流而动,大一统帝国的建立,谁也无法阻挡。
但不管怎么说,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成了永恒的艺术题材和话题。
荆轲刺秦王有意义吗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想必大家一定会想到荆轲刺秦王的壮烈,战国末年,一位名叫荆轲的人开启了刺客列传的先河,为报答燕国太子的知遇之恩,阻止秦国对燕国的进攻,毅然到秦国去献地刺杀秦王以结束秦朝。即使荆轲成功了,燕国就不会灭亡,秦国就不会统一天下了吗。我想至少会给燕国的强大发展提供一定的时间?但也可能加速秦国的灭亡,战国末年的秦国已经无比强大了,其余六国的联合已经不能阻挡秦统一天下的时代潮流了,此时的秦国兵强马壮,经济发达,人口众多,井田制已实行多年,废除世袭制,军士也有了可靠的晋升渠道,杀一人当班长,杀两人为排长,五人连长,这样的军队足可以称为虎狼之师。即使嬴政的死去只不过是暂时拖延了秦军的进攻步伐,随之而来的就是更为猛烈的报复,很有可能是屠城之祸。 燕国太子丹行事草率,只看到眼前之事,没有找到强国之根本。终将灰飞烟灭。
荆轲刺秦历史上真的存在吗
导语:
中原多豪杰之士,荆轲是卫国人,不是燕国人,但是他却为燕国卖了命。是在什么情况下,荆轲选择走上这一条让人不解之路的呢?
有人生存为了利禄,有人生存为了名。荆轲之所以放弃生存的机会,选择去刺杀秦王,显然不是因为他对燕国的高官厚禄有什么想法,他是为了名扬天下。
01荆轲刺秦王纯粹就是一条不归路。
秦始皇一统天下的宏图大业已经开始了,赵国国都邯郸被王翦大军攻破,赵王也被俘虏。如此强盛的北方诸侯被灭以后,秦国和燕国便直接接壤了。
在这种情况下燕国太子丹再也按捺不住,他好吃好喝供着荆轲,可荆轲丝毫没有上路刺秦的意思,所以太子丹再次找到了荆轲。
久之,荆轲未有行意。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入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太子丹恐惧,乃请荆轲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轲曰:“微太子言,臣原谒之。今行而毋信,则秦未可亲也。夫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曰:“樊将军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原足下更虑之!”---《史记》
荆轲知道,这一次已经无法逃脱了。他此前的种种行径已经表明,他是一个为了活下去而活下去的人,并未有何大志。
可是自从遇到燕太子丹以后,他备受器重,所以荆轲于心不忍,他似乎觉得自己的一生,或许可以有另外一种解释。
与世无争的荆轲,终于还是跨出了那一步。不过要刺秦需要有先决条件,那就是让荆轲走到秦王跟前的条件。
- 显然光靠燕国的地图是不够的,毕竟就算燕国不割地求和,秦国也会自己来取。所以荆轲必须要准备货真价实的物件才行。
- 荆轲向太子丹要了樊於期的人头作为觐见秦王的见面礼。这件事太子丹非常为难,如果他不答应,那么荆轲也就有了退隐的理由。
- 太子丹最终还是松口了,不过让他去杀樊於期是不可能的,毕竟人家是千里迢迢逃亡到了燕国寻求庇护。所以樊於期的人头还必须要荆轲自己去拿。
荆轲明白了太子丹的意思后,知道这些统治者都没什么良心,但是事已至此,答应别人的事情,必须要做到,这似乎是荆轲的人生准则。
所以荆轲说服了樊於期,拿到了他的人头,并且许诺,一定会为被秦王杀光的樊於期全家报仇雪恨。
风萧萧兮易水寒,这一路走来,为刺秦所牺牲的人太多太多,荆轲的好友田光为此自杀保密,樊於期也为了一个承诺选择自尽。他们都是忠义之士,荆轲是背负着这么多人的期望而上路的,就算是死,他也觉得值得。
02荆轲是否怨恨燕太子丹?
荆轲此去秦国,必然是死路一条。他杀不了秦王,必然会被秦王给杀了。他杀了秦王,必然会被秦王的手下给杀了。左右都是个死,他难道就没有其他选择吗?
当然是有的,他可以选择逃避,甚至从此不在江湖上混。但是太多人用性命促成了这件事,这让荆轲有些于心不忍。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史记》
大家都是忠义之士,不管这件事出于何种目的,此刻荆轲也绝对不能退缩了。那么始作俑者的太子丹,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他认为秦国灭亡六国的罪魁祸首,只有杀掉他,才能保住燕国。在太子丹的眼中,荆轲、田光包括樊於期的性命,都无法与燕国的江山社稷相提并论。
他是一位统治者,是王国未来的继承人,他当然要把自己国家的利益摆在第一位,毕竟国家的利益就是他个人的利益。其实荆轲早就看穿了这一点,那么他有没有怨恨太子丹呢?我想是没有的。
- 首先秦国对天下的威胁是显而易见的,燕国也是受害者之一。燕太子丹只是为了保住自己国家的基业,本质上来说并没有错。
- 其次荆轲游离四方,早就看惯了天下统治者们的嘴脸,他知道战国七雄没有哪一位是真正代表所谓的正义的,燕太子丹也是如此。
- 再者荆轲这一次也是自己的选择占据主要作用,如果他在去秦国的路上背叛太子丹,或者说私下逃走,其实无可厚非,不过他没有这么做,说明他有自己的意图。
由此可见,发生了这么多事情以后,荆轲已经选择认命。他不会抱怨燕太子丹的无情,也不会留恋这花花世界的引诱,因为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他去完成。
03刺秦成功会挽救燕国灭亡的局面?
当时战国七雄各国所有人,都将这次灾难怪罪于秦王。因为秦王个人的野心,所以造成了六国战事再起,所以各国都有派遣刺客的想法。
- 那么刺杀秦王对天下是不是有好处呢?很可惜的告诉你,根本没有任何好处。六国的统治者们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努力保住自己家族的荣华富贵。
- 一旦秦王灭了六国,那么他们家族的一切财富和权力都将化为乌有。为什么太子丹如此努力地让荆轲去刺杀秦王呢?难道是为了避免战争,避免生灵涂炭吗?
- 当然不是,他的想法很简单,保住燕国王族们的统治地位,这是最重要的。其实秦始皇一统天下以后,百姓该做些什么还是做些什么,只是统治者换了个人罢了。
所以说,即使秦始皇被刺杀了,战国七雄之间的斗争也绝对不会结束。因为他们要争夺地盘,抢掠百姓,这种事情已经延续了几百年,秦始皇只是这件事的终结者罢了。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乃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荆轲也。秦王方环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不中,中桐柱。秦王复击轲,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于是左右既前杀轲,秦王不怡者良久。---《史记》
为什么项羽灭了秦帝国以后,依旧搞分封制却还是天下大乱?因为人心不足蛇吞象,每个人都有称霸天下的机会,他们才不会让给别人。
所以刘邦一统天下以后,百姓才得到了真正的休养生息,而战乱时期,只是少数贵族得到了好处,却让天下百姓为此买单。
总结:荆轲有没有打算活下来?
从历史记载来说,这次刺秦之所以失败,是因为荆轲有另外一番打算。他认为这次杀不杀得了秦始皇,他的小命都要拜拜了。
所以他打算上演一出战国惊天绑架大案,现场活捉秦始皇。这是一次极大的冒险,按照最初的布局,图穷匕见以后,荆轲一刀就能宰了秦始皇,当时也没有金属探测器,所以这是可取的办法。
可是荆轲没有这么做,而是跟秦始皇斡旋了很久。这就给了秦始皇得以逃脱的机会。最后荆轲这才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他是想要活捉秦始皇,以此让他跟六国订立和平条约。
荆轲的确聪明,却低估了秦始皇的武力值。趁着秦始皇不注意杀了他比较容易,但是他想要活捉秦始皇其实还是存在一定难度的。这件事在历史上有详细记载,真实性应该不容置疑。
参考资料:《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