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气指什么 理论

中医缺乏对中药成分的研究,靠什么理论来用药?什么是中药药物的四气、五味及升降浮沉它们相互作用你知道吗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1-13 17:32:46 浏览4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中医缺乏对中药成分的研究,靠什么理论来用药

中医药严格的讲,它属于验证医学。人类一路走来,特别重视与环境的依存。对动植物的辩识、改良、食用、化生用了上万年的时间。从饱腹、适从、接纳、推崇的过程和节点考察,每一个环节都是一个漫长的时间轴。“神农尝百草”是人类历史取象的浓缩,并不是神农一个人能够完成的,而是人类实践活动的总结。《神农本草经》的精华,早期都是人类药食同源的生存基础。通过对气、味的把握,寒、热的理解,配伍的生化得出了人生丰富的体验。春夏长夏秋冬,东南西北中,金水木火土,肝心脾肺肾,辛咸甘酸苦……这些元素如影随形,聪明的古人干脆给他们建立一套宇宙模型,就如同钟表,紧一紧发条,妙、分、时三针就会在系统齿轮的协调下自动计时。日月轮回,春夏秋冬,外在的能量催动人体不断变化,随时令加减衣服,按节气起居作息,依植物生长成熟度选择食物,一切都那么和谐,史书中千岁、百岁奇人常有记载。有文字记载以来,医药案例跃然纸上,到今天为止不计其数。伊尹汤液的烹调技艺,演绎成了经方走上正途的源泉。中医药有文字记载的几千年经方传承,疗效靠的是“气、味”,“寒、热”之阴阳调和,而从未有过成分之配比。就如同我们每天的食物,米饭面条,鸡鸭鱼肉,水果蔬菜……诚然,我们都知晓这些食物组成的成分蛋白质、维生素、氨基酸、脂肪等等,但我们依然还是每天吃的都是食物,而不是成分。当然对成分的研究是有益的,华夏文明不断倡导“化生”。

什么是中药药物的四气、五味及升降浮沉它们相互作用你知道吗

这个问题我来做个解答:

四气:是指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不同药性,故又称四性,它是根据药物作用于人体后,所发生的不同反应和治疗效果,而作出的概括性归纳。如凡能治疗热性病症的药物,便认为是寒性或凉性;能够治寒性病证的药物,则认为是热性或温性的。此名,还有平性药,药性寒热不甚明显,性质比较平和,故不论寒性或热性病症,皆可选择配用。平性药实际上仍有偏温之异,属于四气的范围,所以仍称四气。

五味:是指药物的酸、苦、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五味是由味觉器官直接辨别.出来的:或是在医疗实践中,认识到药物的味和药理作用有近乎规律性的联系,从而加以分析归纳。上升为理论的。因此,五味不仅表明药的实际味道,而是从另一角度来表明药物的性能。五味的作用是:

辛,能散、能行,有解表、发汗、理气、行血、开窍等作用。

酸,能收、能涩、有收敛、止涩、固脱、生津等作用。

甘,能补、能和、能缓,有补益、和中、缓急、解痉、止痛等作用。

苦,能泻、能燥、能坚、能降,有通下、泻火、燥湿、坚阴、降气等作用。

咸,能下、能软,有泻下、软坚、散结等作用。

此外还有淡味,能渗、能利,有渗湿、利小便的作用。一般淡附于甘,故仍称五味。

升降浮沉:是指药物在体内发生作用的趋向,基本可概括为“升浮”和“沉降”两方面。一般的规律是,升浮药的作用趋向为向上、向外,具发表、散寒、升阳、催吐等功效,能治疗病位在表(如外感发热)、在上(如呕吐),病势下陷(如脱肛、内脏下垂)的病证;沉降药的作用趋向为向下、向里,具有潜阳、平逆、收敛、渗利、泻下等功效,能治疗病位在里(如热结便秘)、病势上逆(如肝阳上亢的眩晕)的病证。

有少数药物的作用趋向表现为“双向性”,即既能升浮,又可沉降。如麻黄既能发汗解表,亦可平喘利尿。

升降浮沉与药物的四气五味有密切关系。大凡气温热、味辛甘的药物,大多能升浮如桂枝、紫苏、黄芪之类;气寒凉、味苦酸咸的药物,大多为沉降,如芒硝、大黄、黄柏等。

中药四气五味是什么意思

中药的四气五味,四气又称为四性,它分别是指寒、热、温、凉四种不同药物的性质,五味是指辛、甘、酸、咸、苦5种不同的药物味道。不同的性质和不同的味道,药物起到的功效是不一样的,中医根据对患者的辩证论治,然后再根据药物的四性五味,选择合适的药物给患者进行治疗疾病。

食物养生中所指的“四气”是什么意思

食物养生中所指的“四气”,又称为“四性”,即寒性、凉性、温性和热性。

凡热性或温性的食物适合寒症或阳气不足之人食用,凡属寒性或凉性食物只适合热症或阳气王旺盛者食用。寒症病人或阳气不足者,不可过多吃寒凉性食物,热症患者或阴虚之人,忌吃温热性食物。

寒与凉,温与热,是区别其程度的差异。温次于热,凉次于寒。温热性的食物,多具有温补散寒壮阳的作用。寒凉性的食物一般具有清热泻火滋阴生津的功效。

凡寒性或凉性食物,如绿豆,芹菜,菊花脑,马兰头,枸杞头,柿子,梨,香蕉,冬瓜,丝瓜,西瓜,鸭肉,螺丝,金银花,胖大海等都具有清热生津,解暑止渴的作用,对热性病症或阳气旺盛,内火偏重者有益。

食物中的羊肉,狗肉,麻雀肉,辣椒,生姜,茴香,砂仁,肉桂,红参,白酒等热性或温性食物,多有温中散寒,补阳暖胃等功效。阳虚怕冷,虚寒病症,食之为好,热性病及阴虚火旺者不可多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