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趟子手是什么意思

趟子手是什么意思(有哪些大侠是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1-13 04:32:14 浏览6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有哪些大侠是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

大刀王五、津门大侠霍元甲、岭南大侠黄飞鸿这三人在历史上都真实存在过他们的事迹至今被人们传颂。
(大刀王五的影视形象)

大刀王五真名叫王正谊(1844年—1900年),字子斌,因排行第五,加之善使一百多斤重的“青龙偃月大刀”所以人们称之为“大刀王五”。

老王一生行侠仗义,与当时牛人燕子李三、霍元甲和黄飞鸿齐名。王五不仅是一位侠义之人,而且是一个政治思想进步的爱国人士。他和清末维新变法代表人物谭嗣同称兄道弟,除了传授谭嗣同的武艺之外,就是帮助他做一些联络工作。二人由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光绪二十四年,由于变法失败,谭嗣同和“戊戌六君子”一同斩于宣武门外菜市口。在谭嗣同被捕时,王五曾打算联络武林志士,密谋救谭,却被谭嗣同坚决拒绝了。谭嗣同想让自己一腔热血,唤醒麻木的老百姓。

光绪二十六年,义和团运动在北方兴起。王五率他的镖局弟子积极响应,杀洋人,杀牧师,王五他们提出口号是:“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劝奉教,自信天,不信神,忘祖仙。 男无伦,女行奸,鬼孩俱是子母产。 如不信,仔细观,鬼子眼珠俱发蓝。 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

但是无论王五多么的武艺高强,也挡不住洋鬼子的洋枪洋炮,加上慈禧把他们出卖,王五最终被鬼子抓住了。被八国联军枪杀于前门,死时56岁。 王五死后,头被挂在城门上,家人无法给王五入殓。霍元甲敬重王五的爱国义举,只身从天津赶来。在一个夜里,飞身将王五的头取下、埋葬。

霍元甲(1868-1910),字俊卿,是迷踪拳第六代传人霍恩第的第二子,由于霍元甲从小体弱多病,父亲不允许他练功拳,怕他身体承受不住,另一原因就是怕辱没了霍家拳。但霍元甲很有心机,偷学霍家拳,自创了一套“迷踪拳”,醉后成了第七代迷踪拳的传人。

霍元甲的主要功绩就是建立“精武体育会”其目的就是发起全民健身的运动,再就是打败俄国大力士,为国人争了一口气。

话说在1909年春天,英国大力士奥皮音来上海在北四川路52号亚波罗影戏院(Apollo Theatre)“登台表演举重,他狂妄叫嚣打遍全国无敌手。他轻蔑国人的做法激怒了霍元甲,霍元甲便携其徒刘振声赶到上海商谈比武事宜,并商定“用摔跤方式,以身跌于地分胜负”。同时和俄国大力士签订了生死合约,打死白打死,各不负责。

于是,发起人开始筹措资金在上海静安寺路张氏味莼园(张园)内搭建了“高四尺,宽广二十尺”的擂台。比赛的时间已到,但奥皮音并没有来,据说大力士没把握战胜霍元甲。就这样,霍元甲名扬上海。
(霍元甲的影视形象)

黄飞鸿(1856年7月9日-1925年4月),字达云,号飞鸿。洪拳大师,岭南武术界一代宗师。也是位济世为怀、救死扶伤的著名中医。

有道是:“虎父无犬子,”黄飞鸿的父亲是广东十虎之一,武术大家黄麒英。(王隐林、黄澄可、苏黑虎、周泰、谭济筠、黎仁超、陈铁志、苏灿、梁坤共称“广东十虎)。黄飞鸿自小深得父亲真传,尤其是独创的佛山“无影脚”十分了得,罕有敌手。
(黄飞鸿的影视形象)

黄飞鸿曾先后被提督吴全美、黑旗军首领刘永福等聘为军中技击教练。据说他对跌打损伤很有研究,军队受伤的人很多,药材都是采购黄飞鸿的宝芝林里的。

相传黄飞鸿平生绝技有双飞砣、子母刀、罗汉袍、无影脚、铁线拳、单双虎爪、工字伏虎拳、罗汉金钱镖、四象标龙棍和瑶家大耙等。黄飞鸿是对中国博大精深的武艺精通最多的一个人,因其尤精虎形诸势,故在武林中享有“虎痴”之雅号。

此外,黄飞鸿亦善于舞狮,有广州狮王之称。后来黄飞鸿死后,他的老婆莫桂兰在林世荣、邓秀琼的帮助下,带着黄飞鸿的两名儿子移居香港设馆授徒,传授黄飞鸿舞狮技艺。
(黄飞鸿的影视形象)

撰文/秉烛读春秋

金庸武侠里,黑化得最厉害的人物是哪位

梁羽生的笔下,黑就是黑,白就是白,正邪永远壁垒分明。金庸的笔下,却不乏前期是好人,后期却因为种种原因性情大变,变成了江湖魔头似的人物。这种变化,一般人称之为黑化,那么金庸江湖中,黑化得最严重的人物是哪个呢?

我们先说说金庸江湖男人中黑化的几个典型。

男人中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君子剑”岳不群,这位面相忠厚、风度翩翩、君子如玉型的长者角色。他早年经历了华山剑气之争,亲眼目睹华山派从领袖五岳剑派,威震江湖变成了苟延残喘,只能蛰伏度日。

经历了繁华就无法就此沉沦,岳不群从此立下了雄心壮志,要带领华山重新走上巅峰,重现昔日华山的荣光。可惜能力雄心和现实往往背道而驰,在外有日月神教、 以及左冷禅的咄咄逼人,内有劳德诺这个卧底存在,生存空间被其他门派压缩,岳不群的掌门生涯过得是战战兢兢。

岳不群只能戴上“君子剑”的面具,勉强维持华山派在江湖人中的声誉,压根不敢放松。如果没有左冷禅并派的威逼,没有令狐冲坠落断了他的希望,岳不群或许会戴着“君子剑”的面具生活一辈子。即便是伪君子,只要能坚持一辈子,与真君子有何区别?

可惜岳不群最终还是走向了黑化的道路,挥刀自宫。为了他的野心,他甚至亲手杀了他的徒弟英白罗,牺牲了女儿的幸福,导致他结发几十年的妻子宁中则失望而死。岳不群最终也没有落得好下场,众叛亲离之下死于恒山派仪琳剑下。

第二个黑化的严重的人或许是倚天中的混元霹雳手成昆。他原本自己的小师妹两情相悦,你侬我侬,如果没有意外,两人应该会就此成亲,过着甜蜜的二人世界,江湖或许会从此多两个年轻侠客。

可惜成昆的美梦被无情的现实击得粉碎。也许是他的师父畏惧明教的强大,或许贪图权势,无视了自己徒弟和女儿的幸福,强行拆散了二人,将女儿嫁给了明教教主阳顶天,成昆被情所累,心智渐渐扭曲。

从此他为了报复阳顶天,开始走向了一条不归路。暗中挑唆江湖其他势力对付明教,哄得少林三渡千里迢迢远上光明顶挑战阳顶天就是明证。在光明顶秘道中亲眼见到师妹离去,成昆的最后一点良知也泯灭殆尽,为了报复,他已经彻底让魔鬼控制了自己的心灵。

利用熟知自己徒弟的个性的优势,成昆暗害了谢逊全家,逼得谢逊为祸江湖,只为逼成昆出来与他对决。他投靠了汝阳王府,只为利用官府的力量对付明教;他投入少林,拜师空见神僧,只为挑起明教与正道各派的矛盾。为了整垮明教,成昆无所不用其极。只是天道好轮回,成昆最后还是被自己的徒弟谢逊废去了武功,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另一个黑化得最为明显的就是《天龙八部》中的玄慈和叶二娘夫妇。玄慈身为少林方丈,与叶二娘暗中成亲,生下虚竹就已经不该,但他犯的最大错误,就是明知叶二娘因为孩子丢失性格大变,成了江湖闻名的四大恶人中的“无恶不作”叶二娘,大名能令活动区域内的小儿止啼。

作为江湖最大势力少林的方丈,玄慈不可能不知道四大恶人的消息。明明知道自己只需要一封劝导的书信,就能挽救无数无辜孩童的性命,拯救无数破碎的家庭,却为了自己的名声一直不闻不问,这与他苦心经营的形象完全不符,称之为黑化最明显的人物也说得过去。

而女性角色中,黑化得最厉害的人物,一个就是上面提到的四大恶人的老二叶二娘。武侠小说中多的是那种自己经历了痛苦,也要把这种痛苦转嫁到更多的人身上的心智扭曲之人。叶二娘就是这样,因为玄慈带头伏击了萧远山,导致萧远山报复反击,将玄慈和叶二娘所生的儿子带走,叶二娘从此坠入地狱,成为一个恶魔。

新修版对叶二娘犯下的恶行还作了掩饰,将原来版本中害死改成了送给另外一户人家,让被他偷走的人家也经历她一样的失去孩子的痛苦。所以对少林之战中玄慈和叶二娘的下场,相信很多人都是觉得罪有应得,拍手称快。

另一个黑化最明显的女性角色无疑是《神雕侠侣》中的赤炼仙子李莫愁。李莫愁从小生活在远离世俗喧嚣的古墓,虽然因为受林朝英的影响,教导李莫愁的林朝英侍女灌输给她的可能是一些男人都不是好东西,负心薄幸之类的话,但一直生活在古墓,李莫愁不可能早期就是一个魔女。

只是出了古墓后遇到的第一个生命中的男人,果然应了师父的话。原本发下过山盟海誓,非卿不娶的意中人陆展元,却在李莫愁回到古墓等候意中人前来迎娶她时,却转眼就贪图何沅君的温柔,无情抛弃了李莫愁。

想要大闹意中人的婚礼,却被前来参加婚宴的天龙寺高僧所阻,满腔怨气得不到发泄,李莫愁从此由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女变成了一个魔头,对爱情死心的同时,心也变得如同蛇蝎。从此江湖中多了一个名叫赤炼仙子的女魔头,为了心中的恨意,她可以下手屠尽一个镖局,只因对方开在沅江边上,沾上了何沅君名字中的一个字。

最终当李莫愁唱着“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扑入绝情谷中燃起的漫天大火中时,不由得对李莫愁的遭遇一声长叹,情之一字,何其害人,竟能让一个原本天真烂漫的少女黑化得如此严重!

所以金庸武侠中黑化的众多人中,除了权势,主要原因大多都是因为感情。男人中黑化最厉害的我认为是玄慈,女人中当属李莫愁。

武侠小说里的大侠都是靠什么谋生的他们靠什么挣钱

金庸武侠中的大侠(韦小宝除外),都身负绝世武功,搞钱当然只是小意思,“枪杆子”最管用,古代社会中,拳头就是硬道理,官府也制不了。最差的小虾米,只能靠开镖局赚钱,像什么都大锦、马春花老公徐铮之类,说起来林震南也是衰,竟然沦落到开福威镖局混日子的程度,在武侠世界里,开镖局的都是LOSER,因为这一行也是服务业,其实是低三下四侍候人的活儿。

某些门派,应该是属于豪强地主之类,像姑苏慕容氏,有那么大的参合庄,有听香水榭等私家园林,自然不会是只有这么一座孤零零的庄园,在古代,古人置办资产,不像现在一样,只知道买房,他们最先渴求的,就是田地。在古时,田地是可以私有并买卖的,所以哪一个富人发了家,首先是置办田地,田地有产值,是生产资料,能源源不断地生成财富。所以慕容氏在江南,必然是占地百顷的大地主。其他的豪强也约略相似,像五岳剑派、青城派之类,名下肯定有自己的田产,而且他们弟子众多,每个弟子孝敬一些钱物,就够掌门花用了,就算像莫大先生那样不擅理财的穷掌门,想必也少不了酒钱,衡山门下弟子,少说也有五百多人,一个人一个月孝敬一两银子(大约合200元),莫大也要有500两银子(10万元)的收入支配。其余诸大门派,无不如此。就连丐帮还收了净衣帮的弟子入伙,其实净衣帮都是一些富家子弟,哪里有丐帮穷苦大众的本色,其实就是为了创收罢了。

另外,这些武林门派还有掌管自己所属的江湖地盘上的纠纷,弹压盗匪的功能,林震南为什么要给余沧海送礼?就是因为想开拓四川的业务,走四川路途时有青城派的照顾,从而减少麻烦。像林震南说的,走镖的如果不会人际关系,整天在路上和盗匪们打架,就算打得过,自己也有死伤,死几个趟子手,开出的怃恤金就大大减损了利润,甚至导致亏本,何况有时候还打不过,保的镖给劫走,哪可是丢财又丢脸。所以,各大门派依靠自己的声望,这类“保护费”自然收了不少,一些名声不怎么好的门派,更是横行乡里,欺行霸市,像洛阳的金刀王家那种,在洛阳地盘上就是一霸。

当然,像一些独往独来,也不喜欢收众多弟子的世外高人,他们的财富,更多是或偷或抢得来的。像乔峰,不当丐帮帮主后,一路上就潜入县衙,在公库里盗走了银两,一路上吃肉喝酒,都是大宋公款结算。当然,后来他当了南院大王,自然是钱多多,不再作此行径了。段誉是大理王子,皇二代,自然不缺钱。像魔教一些人物,肯定也是抢掳居多,向问天的那些珍贵的书画,棋谱之类,令狐冲就猜道,这些绝世珍奇,肯定是他或偷或抢来的。后来,令狐冲也让恒山尼姑去劫掠白剥皮等人的浮财。

像东邪黄药师的那些珍奇财宝,肯定都是偷来的,连抢也不用,因为以他神出鬼没的身手,普通看家护院的镖师、护卫之属,焉能发觉?当然,到了他们这个程度,搞钱已不是人生的理想了,能吸引他们的,往往是武林秘籍这样的,武功天下第一的名号,才是最吸引他们的。

我想知道,武侠小说里的大侠都是靠什么生活的

小时候非常向往侠客们的生活,自由自在,天天下馆子,山珍海味,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很痛快,还从不为银子发愁,那他们的钱是怎么来的呢。

其实古时候的侠客并不是不工做的。早在战国时候就有了侠者,当时在燕赵之地,侠客较多,历史上刺秦王的荆轲就是其中之一。很多“大侠”充当了权贵阶层的门客。这些人平时好吃好喝,穿金戴银,权贵需要他们卖命的时候,他们就得履行自己的职责。战国时期的四大公子,信陵君,平原君,孟尝君,春申君,每个人都养了一大批这样的人。

到唐代时,游侠文化更是盛行,李白在《侠客行》一诗中写有: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身去,深藏身与名。由此可见,侠客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帮人了事、替人杀人。自宋以后,国家管理机制更加完善,儒家文化也得以高度发展,游侠也就变得越来越少,那些身怀武功的侠客们也大都渐渐地转了行,有占山为王落草为寇的,也有开了镖局干了镖师的,还有在官府当差或替人看家护院的,总之各行各业都有了他们的身影,即便是被称为大侠者,也绝不是整天游荡于世间、天天就想着去行侠仗义、有事儿没事儿总跑到华山上去论剑比武的闲散之人。

现代金庸古龙的笔下,江湖大侠们个个都是快意恩仇,行走在江湖之中,他们的生活与普通人非常不一样,如果说普通人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耕种来生活,那江湖大侠就是到处行侠仗义,醉心于血海枫林,他们似乎都不用吃饭,一直生活在一个很潇洒的时空之中,这只是小说的艺术虚构。有句话说的好,人吃五谷杂粮,柴米油盐酱醋茶,其实不仅是普通人缺不了这些,江湖大侠更缺不了,尤其是在电影之中,经常看到一个江湖大侠,到了饭馆之中,要二斤牛肉,要女儿红,喝酒吃肉,大口大口的,非常有感觉,那么,他们从哪里来的钱,能支撑如此奢侈的生活呢,其实说了大家都笑了,古代大侠们赚钱的方式主要分三种!

第一种是当保镖,有武功在身,自然能保护自己,也能保护别人在江湖之中,很多人要押送东西,或者保护女眷就会雇佣保镖,这个时候江湖大侠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他们行侠仗义,愿意保护老弱妇孺,所以,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免不了有几个大侠们的保护,以免遭受山贼的迫害,所以在完成任务之后,家人们都会给他们一些银两,保住日常的生活,不至于风餐露宿!

第二种是继承遗产,很多江湖大侠要想闯江湖,走天下他们抛弃了家庭的责任,成为了一个孑然一身的人,实际上有很多大侠出身都不错,有些甚至是豪门公子,靠着家庭的资助,让他们能够行走天下,不至于缺钱所以继承遗产,也是江湖大侠们的来钱道路之一,毕竟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出门在外,有钱傍身才能够过得更好。

第三种是借钱,这种人过的就比较惨了,很多江湖大侠其实身无分文,过得也相当凄苦,靠的就是贵人们的帮助,只能用借钱这种方式,所以在电视剧中大家经常看到有些人囊中羞涩,只能依靠朋友的帮助,不过人生在世,不可能一直一帆风顺,有别人的帮助,自己以后也能帮助别人,这是一种良性循环。

“镖不喊沧州”是因为什么

“镖不喊沧”是清朝自有镖局以后传下来的一个规矩,意思是南来北往的镖车,不管黑道白道、水陆交通,只要一到河北沧州地界,必须放下镖旗,不得高呼“镖号”,悄悄经过即可。

为什么运镖要喊号,《老残游记》里给我们说了这样一个规矩,地方上的大盗草寇,是规定了不能害行镖的,所以凡是有保镖的车辆,打出镖行旗号,高喊镖行口号,路上和贼人撞见了,彼此打个招呼就过去了。

因为镖行其实是属于一种黑白通吃的行当,和官府、绿林之间是互相依赖,没有绿林也就不需要镖行了,而没有镖行,官府又得出面平息绿林,费时费力,且支持镖行,也可以让民间习武的人有一个归宿,不至于在地方上作乱,三方关系非常微妙。

所以行镖的沿路喊镖,也是一个规矩,让地方上的绿林朋友们知道,那为什么还有“镖不喊沧”,这套规矩之外的规矩,据说是清末一位沧州武术大家立下来的。

沧州处于渤海之滨,地处偏远,非常荒凉,曾是流放犯人的场所,加上战事频繁,所以沧州之地人人习武以为保障,沧州是尚武之地,其中出了很多武术名家和有名的镖行,清末爱国志士大刀王五就是沧州人。

话说清末时期,一个外地来的押镖队伍经过沧州,按照以往的惯例,高声喊镖号,从北到南一路,越喊越起劲,镖师们得意忘形,出言讽刺沧州,什么武术之乡,不过如此而已,结果这话被当地一位镖局大掌柜听到了。

大掌柜纵身上马,就在镖车即将走出沧州南城之时,大掌柜跑过镖车,挡在南城门下,双手扣住城门,双腿一夹,将座下烈马凌空夹起,烈马悬空急躁,不断地扑腾,可就是脱不开大掌柜的双腿。

这下子,镖师们知道得罪人了,连忙上前道歉,大掌柜也没给他们难堪,一笑而过,放下马匹,按来路去了,后面“镖不喊沧”就成了南北往来镖行的惯例,而这位大掌柜,就是沧州成兴镖局的开山祖师李冠铭,其侄李凤岗,就是未来名震京师的大刀王五的师傅。

“镖不喊沧”,其实就和“官不喊京”一样的道理,北京在清朝作为天子之城,地方上再大的官,一到北京都不是官了,得收起平时作威作福的姿态,夹紧尾巴做人。

同样的,镖行运镖到沧州这样一个高手云集、卧虎藏龙的地界,进了“镖局街”还要高喊镖号,摆明了就是挑衅、逞强,必有鲁班面前玩大斧、关公面前耍大刀的难堪。

作者/一贰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