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文帝简介 好像

历史上排行老四的皇子好像都很厉害,大部分都做了皇帝是吗?窦漪房本了是宫女,她有怎样的人生,为何会逆袭成西汉皇后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1-13 04:18:06 浏览10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历史上排行老四的皇子好像都很厉害,大部分都做了皇帝是吗

皇子,顾名思义,那就是皇帝的儿子(追封的皇帝也算);秦王嬴政于秦王二十六年(前221年)平定山东六国、统一华夏后,以自己的德业和功劳无与伦比、所谓“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因此在“三皇五帝”中各取一字,建立了“皇帝”的称谓,作为自己的尊号,自称“始皇帝”,纪年也从“王某年”改为了“始皇某年”。而始皇帝的儿子们,其称号也从“王子”(公子)升级为“皇子”。

从始皇帝建立第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秦朝开始,中华历代正统王朝共计经历十九朝(秦、汉、魏、晋、宋(刘宋)、齐、梁、陈、隋、唐、后梁、后唐、后汉、后晋、后周、宋(赵宋)、元、明、清);而历代王朝的统治者,也都学着始皇帝的做法,以“皇帝”作为自己的尊号,以显示“君权天授、抚荫万民”的至高无上地位。同样道理,后世皇帝的男性子嗣,也都被称为“皇子”。

自始皇帝开始,至末代皇帝宣统帝为止,中华历代(正统)王朝一共有皇帝(后世史书所承认)二百九十六人(地方割据政权及僭越者不计其内)。其中:

秦代二人(秦三世子婴并未称皇帝);

两汉合计二十六人(孺子婴只称皇太子,海昏侯刘贺、北乡侯刘懿不被承认为正统皇帝);

魏五人(蜀汉、吴合计六人);

两晋合计十五人(赵王司马伦不被承认为正统皇帝);

十六国合计四十五人(十六国中,部分国家君主并未称帝,止称王);

南朝宋齐梁陈合计二十七人(含后梁);

北朝三魏一周一齐合计二十四人(北魏元恭、元朗、元脩,北齐高延宗、高绍义不被承认为正统皇帝);

隋代三人(皇泰主杨桐、秦王杨浩不被承认为正统皇帝);

唐代二十一人(含则天皇帝武曌,唐隆帝李重茂不被承认为正统皇帝);

五代梁唐汉晋周合计十三人(后梁郢王朱友珪不被承认为正统皇帝);

十国合计称帝者十九人(十国大部分君主并未称帝、止称王,南唐李煜止称江南国主);

两宋合计十八人(元懿太子赵旉不计入内);

辽金西夏合计二十九人(北辽建福帝耶律淳不被承认为正统皇帝,西辽诸帝不计入内);

元代十五人(北元昭宗爱猷识理答腊、益宗脱古思帖木儿不计入内);

明代十六人(南明弘光帝朱由崧、隆武帝朱聿键、绍武帝朱聿鐭、永历帝朱由榔不计入内);

清代十二人(含后金汗努尔哈赤);

既然有这么多的皇帝,那么他们所拥有的皇子数量也是相当可观,除了少年夭折、一生无嗣者之外,皇帝之中,只有极少数者只诞育了一位(平安长大)的皇子,如宋真宗、明孝宗、清文宗等。其他大多数能够正常诞育子嗣的皇帝,都会拥有相对平民而言、数量非常多的皇子,这也是皇室在瓜迭繁衍中所占据的优势。

皇子之中,将来总有一位是要承袭皇位、入继大统、成为下一任皇帝的。按照“立嫡以长不以贤”的宗法原则,一般都是皇帝的嫡长子才能继承皇位,其他皇子至多也只是一个亲藩(或者普通宗王)。但在实际中,皇帝的嫡长子在很多情况下并没有能够顺利继位,或是英年早逝、或是获罪被废,或是将储位传给后裔后,又被其他宗室兄弟夺去皇统传承,最终被某一位兄弟(或者其他宗室)取代了大宗位置。

在并非嫡长的皇子中,取代原先的嫡兄(弟),而成为新一代皇帝之人,不在少数。下面从一个特殊的视角,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即以皇帝非嫡的“第四子”(指平安长大、已经序齿的排行)加以推断,看看中华历代皇帝的第四子,最后的人生际遇都是怎样的,其中又有多少人得以入继大统、登基称帝。

当然,全部皇帝的数量,是二百九十六人,如果把这些皇帝的“第四子”情况一一加以列举,那么本文的篇幅未免太过于拖沓冗长了;因此,这里仅仅选取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八代中华大一统王朝作为介绍对象(三国时代由于太过出名,也一并列入),将这八代的全部皇帝一一列出,看看他们的“第四子”,最终的结局是怎样、最后能够入继大统的概率是多少,也算是在特殊的历史方面做出一点特别的个人研究了。

一、秦:

1、始皇帝嬴政:始皇帝虽然有二十多个儿子,但由于秦末乱世,导致后世史书中记载的缺失,因此到底哪一位皇子才是他的第四子,目前已经不可考了,始皇帝皇四子不明。

2、二世皇帝嬴胡亥:史书中,没有记载二世皇帝有后嗣,其子不可考(如果有的话)。

二、汉:

1、高皇帝刘邦:第四子为孝文皇帝刘恒;刘恒先为代王,后在高后八年(前180年)由群臣拥立登基,这是第一位以“皇四子”身份入继大统的皇子。

2、孝惠皇帝刘盈:第四子为后少帝刘弘;刘弘先封襄城侯,后进位常(恒)山王,高后四年(前184年)被立为皇帝。高后八年(前180年),吕太后去世后,刘弘被元老功臣们诛杀。

3、前少帝刘恭、后少帝刘弘:都是幼年遇害,没有后裔。

4、孝文皇帝刘恒:第四子是梁怀王刘揖,年少去世,事迹不显(其实孝文皇帝还有另外四个皇子,为代王时,由疑似为吕氏的王后所生,登基后皆夭折,其内因不可说)。

5、孝景皇帝刘启:第四子是鲁恭王刘余,平淡一生,事迹不显。

6、孝武皇帝刘彻:第四子是广陵厉王刘胥,觊觎皇位,最终事败自杀。

7、孝昭皇帝刘弗陵:早逝、无子。

8、孝宣皇帝刘询:第四子为东平思王刘宇,无甚事迹。

9、孝元皇帝刘奭:只有三位皇子,无第四子。

10、孝成皇帝刘鹜:无嗣。

11、孝哀皇帝刘欣:无嗣。

12、孝平皇帝刘衎:少年夭折,无嗣。

13、光武皇帝刘秀:第四子为孝明皇帝刘庄,承继光武皇帝大统,总揽威柄,权不借下,不愧明君。

14、孝明皇帝刘庄:第四子为乐成靖王刘党,事迹不显。

15、孝章皇帝刘炟:第四子为孝和皇帝刘肇,正身履道,以奉大业,承袭皇统、尽职尽责。

16、孝和皇帝刘肇:只有二子序齿(其余皆早夭),无第四子。

17、孝殇皇帝刘隆:一岁半即夭折,无嗣。

18、孝安皇帝刘祜:只有一子,即孝顺皇帝刘保。

19、孝顺皇帝刘保:只有一子,即孝冲皇帝刘炳。

20、孝冲皇帝刘炳:幼年夭折,无嗣。

21、孝质皇帝刘缵:被大将军梁冀毒弑,早夭无后。

22、孝桓皇帝刘志:仅有三位公主,无皇子。

23、孝灵皇帝刘宏:只有两位皇子,无第四子。

24、少帝(弘农王)刘辩:被董卓废黜、毒杀,无后。

25、孝献皇帝刘协:共有七位皇子,但排行不明;魏受汉禅后,诸皇子事迹皆不显。

三、魏(附蜀汉、吴):

1、魏文帝曹丕:第四子为东武阳怀王曹鉴,一生默默无闻。

2、魏明帝曹叡:只有三位皇子,皆早夭,无第四子。

3、齐王(邵陵厉公)曹芳:被废、无后,但好歹善终。

4、高贵乡公曹髦:不满司马氏专权,奋起反抗,不幸被杀,无后。

5、魏元帝曹奂:子嗣不明,禅位给司马氏后善终。

附:蜀汉

1、昭烈帝刘备:只有三位皇子,无第四子。

2、后主刘禅:第四子为新平王刘瓒,随后主投降后,死于永嘉之乱中。

附:吴:

1、大帝孙权:第四子为鲁王孙霸,因觊觎皇位,和太子孙和相互倾轧攻讦,被孙权赐死。

2、会稽王(候官侯)孙亮:被废后自杀(或者毒杀),无子嗣。

3、景帝孙休:第四子名孙 (读音卯,字打不出),末帝孙皓即位后封陈王,事迹不显。

4、末帝孙皓:孙皓共有三十四子,排行不明,或许的第四子封陈留王,其名不详。

四、隋:

1、隋文帝杨坚:第四子为蜀王杨秀,被兄长炀帝杨广所猜忌,长期软禁,与炀帝同时死于江都之变。

2、隋炀帝杨广:第四子为赵王杨杲,与炀帝同时死于江都之变,年仅十二岁。

3、隋恭帝杨侑:禅位给李唐,退位后早逝,无嗣。

五、唐:

1、唐高祖李渊:第四子为齐王(巢剌王)李元吉,参与兄弟相争,死于玄武门之变。

2、唐太宗李世民:第四子为魏王(濮王)李泰,参与夺嫡,失败后被降爵、贬出朝,不过善终。

3、唐高宗李治:第四子为许王李素节,高宗宫人所出,不得喜,最后被武曌缢杀。

4、唐中宗李显:第四子李重茂,即唐隆帝,被叔父唐睿宗、姑母太平公主废黜,随即去世,死因成谜。

5、唐睿宗李旦:第四子为岐王隆范(李范),一生富贵安宁,善终,追赠惠文太子。

6、唐玄宗李隆基:第四子为棣王李琰,平平淡淡,无著名事迹。

7、唐肃宗李亨:第四子为卫王李佖,早逝,无事迹。

8、唐代宗李豫:第四子为睦王李述,事迹不显,平安善终。

9、唐德宗李适:第四子为虔王李谅,史料记载不详。

10、唐顺宗李诵:第四子为溆王李纵,一生平庸,善终到老。

11、唐宪宗李纯:第四子为深王李悰,平庸无事迹。

12、唐穆宗李恒:第四子早夭、无名,史料记载不详。

13、唐敬宗李湛:第四子为纪王李言扬,少年早逝,无后。

14、唐文宗李昂:仅二子,无第四子。

15、唐武宗李炎:第四子为德王李峄,史料不详。

16、唐宣宗李忱:第四子为夔王李滋,青年时期去世,无后。

17、唐懿宗李漼:第四子为威王李偘 ,史书记载不详。

18、唐僖宗李儇:仅二子,无第四子。

19、唐昭宗李晔:第四子为沂王李禋,死于九曲池之变中,无后。

20、唐昭宣帝李柷:少年时被迫禅位给朱温,随后被鸩杀,无后。

附:武曌:第四子为唐睿宗李旦(指亲生儿子,非指唐高宗诸皇子中排行第四者),两度为皇帝,性格恬淡,禅位给儿子李隆基后退位为太上皇,平安终老。

六、宋:

1、宋太祖赵匡胤:第四子为秦惠康王赵德芳,早逝,后世艺术作品中“八贤王”的原型,后裔子孙赵伯琮被宋高宗收为养子,得以承袭皇位,即宋孝宗。

2、宋太宗赵炅:第四子为商恭靖王赵元份,宋英宗本生祖父,悠闲富贵一生,后裔入继大统。

3、宋真宗赵恒:第四子为信王赵祉,幼年夭折,无后。

4、宋仁宗赵祯:只有三位皇子,皆早夭,无第四子。

5、宋英宗赵曙:第四子为益端献王赵頵,事迹不显,籍籍无名。

6、宋神宗赵顼:第四子为褒王赵伸,早殇,无后。

7、宋哲宗赵煦:只有独子赵茂,且早夭,无第四子。

8、宋徽宗赵佶:第四子为荆悼敏王赵楫,早夭无后。

9、宋钦宗赵桓:只有三位皇子,无第四子。

10、宋高宗赵构:亲生子一、养子一,无第四子。

11、宋孝宗赵眘:第四子为邵悼肃王赵恪,早夭、无后。

12、宋光宗赵惇:只有两位皇子,无第四子。

13、宋宁宗赵扩:第四子赵觌,早夭,名系追赠。

14、宋理宗赵昀:三子皆早夭,无第四子。

15、宋度宗赵禥:第四子为岐冲靖王赵锽,早夭,无后。

16、宋恭帝赵显:幼年降元,少年出家,中年被赐死,无后嗣。

17、宋端宗赵昰:幼年薨逝,无后。

18、帝昺:崖山之战中投海自尽,年幼无后。

七、大元:

1、元太祖铁木真:第四子为元睿宗(追尊)拖雷,元世祖以下元朝皇帝之直系祖先,名声显赫,世系绵长。

2、元太宗窝阔台:第四子为哈剌察儿,生平不显,史料不详。

3、元定宗贵由:只有三位皇子,无第四子。

4、元宪宗蒙哥:第四子为昔里吉,事迹不详。

5、元世祖忽必烈:第四子为北安王那木罕,事迹不显。

6、元成宗铁穆耳:诸子中唯皇子德寿史料有记载,其余诸子无名,不知排行。

7、元武宗海山:仅二子(元明宗和世㻋、元文宗图帖睦尔),无第四子。

8、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只有两位皇子,无第四子。

9、元英宗硕德八剌:不幸遇弑,无后嗣。

10、泰定帝也孙铁木儿:第四子允丹藏卜,早夭、无后。

11、天顺帝阿速吉八:遇政变、失踪,无后。

12、元明宗和世㻋:只有二子(元顺帝妥懽帖睦尔、元宁宗懿璘质班),无第四子。

13、元文宗图帖睦尔:仅有三位皇子在史书中有记载,其余诸子无传,排行不明。

14、元宁宗懿璘质班:在位五十三天病逝,年幼、无后嗣。

15、元惠宗(顺帝)妥懽帖睦尔:《元史》记载其仅有皇子三人,但外国史书中说元顺帝第四子为峦峦,至正十三年(1353年)奉诏前往高丽,娶高丽女金氏,其后史料中没有记录。

八、大明:

1、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即明成祖(太宗)朱棣,永乐大帝威名赫赫、北伐南征、修永乐大典、建造新都、是最后一位名副其实的汉人大帝,也是所有皇四子中,成就、功业、文治武功最高者,出类拔萃、实至名归。

2、明惠帝朱允炆:只有两位皇子,无第四子。

3、明成祖朱棣:第四子为朱高燨,幼殇,无封、无后。

4、明仁宗朱高炽:第四子为蕲献王朱瞻垠,十五岁早逝,无后。

5、明宣宗朱瞻基:只有两位皇子,无第四子。

6、明英宗朱祁镇:第四子为许悼王朱见淳,两岁夭折,无嗣。

7、明代宗朱祁钰:仅有独子朱见济,无第四子。

8、明宪宗朱见深:第四子为兴献王朱祐杬,明世宗朱厚熜生父,明世宗即位后追尊为明睿宗,入太庙接受供奉(大礼议)。

9、明孝宗朱祐樘:只有两位皇子,无第四子。

10、明武宗朱厚照:无子,绝嗣。

11、明世宗朱厚熜:第四子为景恭王朱载圳,“素谋夺嫡”,无子、除国。

12、明穆宗朱载坖:第四子为潞简王朱翊鏐,事母以孝,事兄以忠,一生富贵悠闲,平安善终。

13、明神宗朱翊钧:第四子为沅怀王朱常治,早夭、无后。

14、明光宗朱常洛:第四子为怀惠王朱由模,五岁夭折,无后。

15、明熹宗朱由校;只有三位皇子,无第四子。

16、明思宗朱由检:第四为永王朱慈炤,甲申之变后失散于民间,辗转逃难至浙江余姚,隐姓埋名六十余年,至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踪迹暴露,逃至山东汶上后被捕,随即被清廷杀害。

九、大清:

1、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四子为镇国克洁将军汤古代,平平常常,事迹不显,善终。

2、清太宗皇太极:第四子为辅国公叶布舒,一生平淡,无甚事迹。

3、清世祖福临:第四子荣亲王,早殇、无嗣(福临宠妃董鄂氏所生,假如不死,极有可能继位)。

4、清圣祖玄烨:第四子(序齿)为清世宗胤禛,四爷的故事,耳熟能详、尽人皆知,这里就不再介绍了。

5、清世宗胤禛:第四子为清高宗弘历,乾隆帝在无数的“戏说”中,早就成为了现代影视作品中的帝王描写主角第一人,也不必多说。

6、清高宗弘历:第四子为履亲王永珹,温文尔雅、颇具才华,出继高宗十二叔履亲王允裪为嗣孙,中年去世,一生平安。

7、清仁宗颙琰:第四子为瑞亲王绵忻,得仁宗喜爱,几乎取代次兄绵宁,成为皇储,可惜英年早逝,儿子无嗣,直系后裔断绝。

8、清宣宗旻宁:第四子为咸丰帝奕詝,平庸软弱、才具不备,勉强治国、内外交困,被迫“秋狝”围场时驾崩,儿子也短命,绝嗣。

9、清文宗奕詝:仅有两位皇子,无第四子。

10、清穆宗载淳:无后、绝嗣。

11、清德宗载湉:无后、绝嗣。

12、宣统帝:无后、绝嗣。

以上,就是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含三国)八代大一统中华王朝中,所有(正统)皇帝的“皇四子”情况汇总,其中:汉文帝、汉明帝、汉和帝、明成祖、清世宗、清高宗、清文宗是以“皇四子”的身份最后入继大统;唐睿宗情况特殊,是以母亲武曌的“皇四子”、而不是以父亲唐高宗的“皇四子”身份成为皇帝;另外,汉后少帝刘弘也是“皇四子”身份,不过在曹魏代汉之前,他的皇帝身份都不被承认。而元睿宗拖雷、明睿宗朱祐杬两人,因为儿子登基成为皇帝,也在身后被追尊为帝。

总体来说,以“皇四子”身份最终继承大统的皇帝,在所有皇子中数量还是比较少,不是皇位传承的主流;但其中的汉文帝、明成祖、清世宗、清高宗四位,在历代皇帝的排名中,都可以进入前二十名(尤其是汉文帝、明成祖,能进前十),这也算是给“皇四子”这个名号,大大争光了。

窦漪房本了是宫女,她有怎样的人生,为何会逆袭成西汉皇后

西汉是灰姑娘的乐园,也是她们的造梦工场,只要有美色,不愁变皇后。举个栗子,武帝的母亲王娡还是一位二婚女,武帝的皇后卫子夫歌伎出生,赵飞燕姐妹祖上世代奴隶,但她们都成了西汉历史上著名的皇后。窦漪房出身平民,相比以上三位要稍微强上一点,所以在逆袭皇后方面的优势竟然还多了一些。

窦漪房是赵国青河人,父亲务农,她在家中排行居中,上有一个哥哥窦长君,下有一个弟弟窦少君,不幸的是弟弟后来被人贩子拐走。后来刘邦广选天下美女,窦漪房因相貌出众,被选入宫。刘邦是汉朝的开国皇帝,尽管在反秦灭楚的七年时间时里也没少抢美女,但是当上皇帝之后的范儿不能缺,因此一大批如花似玉的民间女子都成了刘邦的预备后妃。

然而人不服老不行,此时年愈六旬的刘邦,眼瞅着大把的美女,一种力不从心的无奈油然而生,也没有了临幸她们的精力。所以这些宫女自由、无奈、无所事事,于是都充当了宫中的劳力或是侍女,而窦漪房更是错位的去侍奉了吕后。

刘邦去世后,大批的宫女就随之失去了存在价值,整日堆在后宫不仅碍手碍脚,而且看着闹心,于是吕后准备将她们遣散。但是入过皇宫的女人也不能再给送回家去,吕后思索半天有了主意:刘邦虽然去世,他的儿子们不正是生龙活虎的年龄吗?何不把这些宫女送给那些年富力强的年轻人,好歹肥水也没了流外人田嘛!

拿定主意就行动,吕后拣容貌皎好的宫女们五个一组,发往全国各地。窦漪房很恋家,梦寐以求回到赵国,日后回娘家也方便,因此主动找到主事太监说了自己的愿望。此太监满口答应,但事后却把窦漪房的名字写在了距家乡更远代国的名单上,之所以这样,推测窦漪房小女子太单纯,没付主管太监辛苦费。然而正是这阴差阳错的一笔,却注定了窦漪房辉煌的一生。

当时代国的诸侯王是刘邦的四子刘恒,当时刘恒早已婚配,而且发妻还给他生下四个儿子。说男人的本性就是喜新厌旧一点都不假,当他看到窦漪房的第一眼,魂魄就被面前这位楚楚动人的女子勾走了。窦漪房本就有一种弱不禁风的气质,再加上因没有回到家乡而满心的忧愁,所以脸上是一种让男人不由自主地心疼的娇媚。以致于刘恒过尽千帆皆不是,怀里只有窦美人。

对于刘恒专宠窦漪房,发妻王后从容大度,一不争风吃醋,二不心生忌恨,反而由她们尽情享受甜蜜的快乐时光,随心所欲的造着下一代,因此窦漪房陆续生下了长女刘嫖、长子刘启及小儿子刘武。刘嫖就是西汉历上显赫一世的长公主,窦太主;刘启成为汉朝第六位皇帝,文景之治的开创者;刘武历上著名的梁孝王,国宝金缕玉衣就是出土于他的墓中。

刘恒还没有被拥立为皇帝的时候,苦命的王后留下四个儿子撒手人寰,这样一来,窦漪房的位置又提升了一级。

公元前180年,吕后去世,元老大臣周勃、陈平、灌婴以及朱襄侯刘章等人合力将吕家势力铲除。这样一来有,皇位空缺,齐王刘襄率军以诛吕名义奔向关中,准备争夺皇位,凑巧的是被手握重兵的灌婴在荥阳挡住。最终,大臣位一致商量,排除刘章、刘襄兄弟及幸存的刘邦八子刘建,将最容易操控的刘恒拥立为皇帝,是为汉文帝。

刘恒继位不久,之前王后生的四个儿子离奇去世,窦漪房也不再那么炙手可热,原因就是当上皇帝的刘恒女人更多了。瓜地里挑瓜,越挑越眼花,也顾不上去理会一道吃腻了的菜。不过,汉文帝虽然没少临幸新的妃嫔,但是都没有为他生下一儿半女。如此一来,当选立太子的时候,只能将太子之位给了窦漪房生的长子刘启。母以子贵,正好又将窦漪房册封为皇后。

感谢朋友们的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