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名人故事
春秋晋国有一名叫李离的狱官,他在审理一件案子时,由于听从了下属的一面之辞,致使一个人冤死。真相大白后,李离准备以死赎罪,晋文公说:官有贵贱,罚有轻重,况且这件案子主要错在下面的办事人员,又不是你的罪过。李离说:“我平常没有跟下面的人说我们一起来当这个官,拿的俸禄也没有与下面的人一起分享。现在犯了错误,如果将责任推到下面的办事人员身上,我又怎么做得出来”。他拒绝听从晋文公的劝说,伏剑而死。
拓展资料:
出自《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解释就是说自己知道好的东西一定要告诉大家或者身边的朋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孔子所强调的是,人应该宽恕待人,应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现。“恕”道是“仁”的消极表现,而其积极表现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所阐释的仁以“爱人”为中心,而爱人这种行为当然就包括着宽恕待人这一方面。《论语》中提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身边有哪些实例能体现这句话吗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出自《论语》的词语,表明的是人的态度,或者说是人的行为准则,这句话被现代人广泛地运用,几乎成了大多数人的口头禅。
这句活的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强加给对方。然而在现实中,人们总是在有意无意之间,做出了与这句活相悖的行为。
在社交场合中,有的人自己不抽烟,不喝酒,但因为有求于人,或者因为某种原因,总会向别人敬酒敬烟,也不管对方喜欢还是不喜欢。
在家庭生活中,也有这样的情况发生,父母与孩子,兄弟姐妹,夫妻之间,强迫他人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这样的事情会经常发生,而且在他们看来,还是理所当然。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它应该成为一个人的信条,它靠诉人们,无论因为什么,不能以个人利益为中心,只顾满足自己,而忽略他人的感受,这句活,无论是在人际关系还是国际关系的原则上,都非常适用。
当前,在国际上,美国就经常违背这句话,总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强加于别国,甚至不惜动用武力。干涉别国内政,呵呵,似乎有些扯远了。总而言之,我们应遵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训,在人际交往中,严于律已,不强迫自己,更不强迫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