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齐国齐威王时的淳于髡有什么作为,有什么故事
齐威王拜驺忌为国相。
淳于髡来见邹忌说,大王对您如此信任,如此重用,祝贺您呀,邹丞相。不过,我还有几句话,想对您说,您愿听听吗?
驺忌说,好呀,先生说吧,我洗耳恭听。
淳于髡说,得全全昌,失全全亡。
驺忌说,我知道了,请您留在我身边,随时指出我做得不对的地方。
淳于髡又说,您看到那抹了润滑油的车轴没有,它再圆滑,你要是硬把它穿进方形木孔里,也会白费力气。
驺忌说,明白了,做什么事都不能违背原则和规律。”
淳于髡说,我们用胶水粘合弓箭,可以粘牢主干,但是并不能使裂缝完全弥合。
驺忌说,这是提醒我们当领导的应该与群众打成一片。
淳于髡说,我有件狐裘大衣,再怎么破,我也不愿用黄狗皮去修补。
驺忌说,嗯,君子不能与小人和平共处。
淳于髡说,再好的马车如果不按时修理,也无法正常行驶、运载;琴瑟如果不定期调音,就不能正常演奏。
驺忌说,是这个道理,国家得经常补充完善法律,这样才能及时去除奸吏,维护老百姓利益。
淳于髡哈哈大笑,快步走出相府,他的司机问,先生怎么这样兴奋?
淳于髡说,邹忌这个人真不得了,我拐弯抹角像打谜一样说了五句话,他不假思索,应答入流,若响之应声。和这样高水平的人交流,真是痛快。我看他必受齐王重用,不久还会升官。
果然,没出一年,齐威王就又把下邳赏给邹忌作食邑,封其为成侯。
梅轩曰:淳于髡与邹忌之间的对话,让我们很自然地想到了俞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式的灵犀相通,刘备与诸葛亮隆中对时的心心相印。张良也说,我的一些思想和一些思路说与别人听,大都无动于衷,说与高祖听,他立刻就能领会,高祖没有文化,但却与我心领神会,大概是天赋吧?
梅轩说,这就是知音。有时候就是几句话,有时候只是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微笑。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我醉欲眠君且去。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再多说,再说破,就是俗了。
齐国名士淳于髡为什么把一个空鸟笼进献给了楚王
献一个没有鸟的空笼子能过关,楚王这么容易被忽悠?其实淳于髡先绑架了楚王,变被动为主动,还获得丰厚的奖赏。淳于髡就是个诡辩高手,现代人无论在生意场,还是职场,能学到辩论精髓,都可以游刃有余。
淳于髡如何变被动为主动?
淳于髡是齐国大臣,奉齐王之命向楚国献一只美丽的天鹅。半路上,天鹅逃跑了。一个受重用的大臣办这么一点小事,结果搞砸了,回国重新捉一只,太没面子;拎着空笼子去楚国,咋交待?淳于髡进退两难,思量再三,决定硬着头皮去见楚王。
淳于髡偷换概念绑架楚王
淳于髡见到楚王后,没有畏首畏尾的道歉,而是主动出击:“齐王派我来献天鹅,路上我想喂天鹅喝水,没想到天鹅展翅高飞了。唉,因为这事我闹心啊,当时就想剖腹上吊,可一想,不能让人误解您啊。”
误解我什么?楚王瞪大眼睛想听个明白,淳于髡一看鱼咬钩了,接着说“我怕别人嘲笑楚王你啊,因为丢了鸟这么点小事,你责罚使臣。”
淳于髡是来送天鹅的,现在问题的关键应该是“天鹅丢了”,但他却把话题转移到“楚王的名声”上,利用君王怕坏了名声,失去民心的软肋,偷换概念,将“天鹅”问题转变成了“名声”问题,这样一来,他将自己的难题推给了楚王,自己的“丢天鹅”的头疼事,变成了楚王“保名声”的头疼事,这等于没有动一兵一卒绑架了楚王。楚王如果顺着他的思路走,必然掉进坑里。
用信义抬高自己获得奖赏
楚王听了淳于髡的诡辩后,若有所思,想理清思路。淳于髡趁楚王没转过筋来,立马转换话题:“像天鹅这样的长羽毛禽类很多,我可以另买一只来顶替,但我不能用这种不诚信的行为欺骗楚王。我想逃亡别国,但又害怕因为个鸟楚齐两会伤了感情,这事划不来啊!所以我来楚国服罪,你处罚我吧。”
淳于髡为何再次转换话题呢,首先不让楚王仔细想第一个问题,如果楚王想明白了,特么的,你丢了东西干嘛给我扣屎盆子,杀!那淳于髡就完蛋了。因此他必须转移话题,祭出了当时王侯将相追崇的另一个热词“道义”,来抬高自己。我可以不讲诚信以假乱真,可以不讲道义跑掉,但我是个有信仰、知荣辱的士,不会那么做。反过来说就是:我是个很讲道义高尚的人,你如果杀了我,那么楚王就是一个不尊重士的昏庸君王。淳于髡再次用“道义”绑架了楚王。最后一句是大坑啊——楚王你杀了我吧,你杀我吧,杀我,屎盆子就扣在你头了,你的尊礼爱士的名声大大的坏了……
楚王被推到了两难境地,在淳于髡挖的坑中越陷越深,为了“挽回”好名声,只能说:“好,你是个讲究信义的人!“厚礼赏赐了淳于髡,结果淳于髡天鹅没送到,却得到了比天鹅多一倍的赏赐。
淳于髡巧舌如簧,轻易化解了外交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