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饺子的来源是什么?龙真的存在吗,你们有见过吗龙的传说来源于哪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1-11 21:39:23 浏览4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饺子的来源是什么

相传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后辞官回乡。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他看见南洋的老百姓饥寒交迫,两只耳朵冻伤,当时伤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张仲景总结了汉代300多年的临床实践,便在当地搭了一个医棚,支起一面大锅,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煮熟之后连汤带食赠送给穷人。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从此乡里人与后人就模仿制作,称之为“饺耳”或“饺子”,也有一些地方称“扁食”或“烫面饺”。

补 充 一 下 : 我 国 北 方 人 有 一 种 习 俗 , 逢 年 过 节 , 迎 亲 待 友 , 总 要 包 顿 饺 子 吃 。 尤 其 是 大 年 初 一 , 全 家 人 拜 罢 年 , 便 围 坐 在 一 起 , 边 包 饺 子 边 聊 天 , 山 南 海 北 , 无 所 不 谈 , 不 时 引 来 欢 声 笑 语 , 大 有 其 乐 无 穷 之 意 。 “ 水 饺 人 人 都 爱 吃 , 年 饭 尤 数 饺 子 香 “ . 当 人 们 吃 着 这 滑 润 适 口 滋 味 鲜 美 的 水 饼 时 , 如 果 再 知 道 一 些 它 的 来 历 , 谁 能 不 惊 叹 我 们 文 明 古 国 的 源 远 流 长 的 面 食 奇 苑 呢 !

饺 子 源 于 古 代 的 角 子 。 早 在 三 国 时 期 , 魏 张 揖 所 著 的 〈 〈 广 雅 〉 〉 一 书 中 , 就 提 到 这 种 食 品 。 据 考 证 : 它 是 由 南 北 朝 至 唐 朝 时 期 的 “ 偃 月 形 馄 饨 “ . 和 南 宋 时 的 “ 燥 肉 双 下 角 子 “ 发 展 而 来 的 , 距 今 已 有 一 千 四 百 我 年 的 历 史 了 。 清 朝 有 关 史 料 记 载 说 ; ’ 元 旦 子 时 , 盛 馔 同 离 , 如 食 扁 食 , 名 角 子 , 取 其 更 岁 交 子 之 义 。 “ 又 说 : “ 每 届 初 一 , 无 论 贫 富 贵 贱 , 皆 以 白 面 做 饺 食 之 , 谓 之 煮 饽 饽 , 举 国 皆 然 , 无 不 同 也 。 富 贵 之 家 , 暗 以 金 银 小 锞 藏 之 饽 饽 中 , 以 卜 顺 利 , 家 人 食 得 者 , 则 终 岁 大 吉 。 “ 这 说 明 新 春 佳 节 人 们 吃 饺 子 , 寓 意 吉 利 , 以 示 辞 旧 迎 新 。 近 人 徐 珂 编 的 〈 〈 清 稗 类 钞 〉 〉 中 说 : “ 中 有 馅 , 或 谓 之 粉 角 — — 而 蒸 食 煎 食 皆 可 , , 以 水 煮 之 而 有 汤 叫 做 水 饺 。 “ 千 百 年 来 , 饺 子 做 为 贺 岁 食 品 , 受 到 人 们 喜 爱 , 相 沿 成 习 , 流 传 至 今 。

饺 子 在 其 漫 长 的 发 展 过 程 中 , 名 目 繁 多 , 古 时 有 “ 牢 丸 “ “ 扁 食 “ “ 饺 饵 “ “ 粉 角 “ 等 等 名 称 。 唐 代 称 饺 子 为 “ 汤 中 牢 丸 “ ; 元 代 称 为 “ 时 罗 角 儿 “ ; 明 末 称 为 “ 粉 角 “ ; 清 朝 称 为 “ 扁 食 “ — — 现 在 , 北 方 和 南 方 对 饺 子 的 称 谓 也 不 尽 相 同 。 北 方 人 叫 “ 饺 子 “ . 南 方 不 少 地 区 却 称 之 为 “ 馄 饨 “ . 饺 子 因 其 用 馅 不 同 , 名 称 也 五 花 八 门 , 有 猪 肉 水 饺 , 羊 肉 水 饺 , 牛 肉 水 饺 , 三 鲜 水 饺 , 红 油 水 饺 , 高 汤 水 饺 , 花 素 水 饺 , 鱼 肉 水 饺 , 水 晶 水 饺 等 等 此 外 , 因 其 成 熟 方 法 不 同 , 还 在 煎 饺 , 蒸 饺 等 , 因 此 , 大 年 初 一 吃 饺 子 在 精 神 和 口 味 上 都 是 一 种 很 好 的 享 受 。

龙真的存在吗,你们有见过吗龙的传说来源于哪

中国史书记载,夏朝时期有的贵族家里还建过龙囿,养龙食龙,后来龙遁迹深山大泽之内生活,偶尔在人间亮一下身影。可以说是龙不但存在,而且今天还现过身,只是与绝大多数人无缘。有一种观点以为,凡超自然的事,信则有,不信则无,龙和鬼神一样,全凭信仰决定有无。其实这个说法是不对的,主观意识决定不了客观现实,比如你相信自己能活一千年,你不信自己会死亡,难道就能信则有,不信则无吗?有人会说科学证明不了龙存在,因为没有找到龙存在的证据,所以世上自然没有龙的。那么,科学也同样证明不了龙不存在,因为要证明世上有龙,只要捕捉到龙或者展示龙的照片、龙的足印模型就可以了;若想证明世上无龙,那你必须把凡是龙能藏身的高山、大泽、江河、密林都仔细勘察一遍,才能下结论。

生活没有来源怎么办

感谢邀请,感谢信任,感谢悟空问答。

生活没有来源,我看到这样的字眼就心酸,我在猜想,你可能是有什么原因难以说出口吧!但可以看出你是一个积极上进的孩子,一个努力改变现状的孩子。怎么办?只能靠自己去拼搏了。

1.我在猜想你可能是有点手脚不方便,这不要紧,只要你肯干,可以找一个师傅教你,你可以去当学徒。

曾经有一个学生,他从小就失去了双臂,但他非常爱学习,每天由弟弟照顾他上学、上厕所等,他身残志坚,一直用脚写字。

我记得班上的最后一排就是他的座位,旁边放着一把靠背椅,便于他把脚放在上边,翻书、用脚写字。冬天非常寒冷,但他脱下鞋袜,一笔一划的写着每一个字。

经过练习,他的字迹美观,甚至超过了用手写字的同学们。

他还会用嘴打乒乓球,用脚穿衣服等。

现在,他在集镇上开着电麻木,帮别人拉货,一个月能挣3000元,养家糊口不成问题。

怎么样?你听了我的介绍,可要勇敢地站起来,找一个人学手艺,渐渐地改变家中的情况。

2.俗话说:穷则变,变则通。如果手头不宽裕,可以跟别人边当学徒边打工,一样可以出人头地,说不定几年之后,你可以租个门面,当老板!

总之,好好努力吧!这是个好时代,把握机会,努力拼搏,一切都可以实现!

朋友们,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请帮帮他吧!

这位朋友,我的回答,你还满意吗?

一路风景,一路有你,感谢有你,世界更美好!

欢迎朋友来访,请关注我,也欢迎在下方评论,点赞也是美德。

“龍”字的来源是在中国吗该怎么说明不是属于日本

龍是中国古代的四大灵兽之一。龙字的来源应起于古代部落之间图腾崇拜。仔细观看,龙的图形,非是一种动物形象,它应是我国古代部落之间图腾崇拜,征战溶合的总产物。

今人常说龙马精神,可见龙马之间的内在连系。从龙的形状去看,龙具有:马脸,鹿角,魚鳞,蛇身,鹰爪,实乃综合之象,虚构之物。

可龙之文化是中华民族古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也是中国文化独异与西方文化的特色之所在。

涉及龙字的各种文化,涵盖史册,遍及各业。上至帝王将相,中至神仙佛道,下至士绅平民,对龙字之认知,可谓根深蒂固。

简而写之,解释龙字词条,便有不下上百个,成语不下几十个:龙盘虎踞,龙盘凤逸,龙飞凤舞,龙蛇飞动,龙潭虎跃,龙行虎步,龙争虎斗,来龙去脉,叶公好龙……。

简而言之龙之文化,在中国由来古远,洋洋数万言,说之不尽。由此可见,“龍字“应起源中国,并非像俄罗斯朋友所说来源于日本。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1、完璧归赵

读音:wán bì guī zhào

解释:本指蔺相如将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首都,比喻把物品完好地归还物品主人。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带宝玉去秦国换取城池;见秦王有诈;便凭着大智大勇;终于使宝玉完好回归赵国。”

近义词:物归原主、物归旧主。

反义词:久假不归、巧取豪夺、横征暴敛。

例句:这些书我看过之后一定会完璧归赵,请你放心。

2、围魏救赵

读音:wéi wèi jiù zhào

解释: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他撤兵的战术。

出处:《三国演义》三十回:“曹军劫粮;曹操必然亲往;操即自出;寨必空虚;可纵兵先去曹操之寨;操闻之;必速还。此孙膑‘围魏救赵’之计也。”

近义词:声东击西

反义词:围点打援

原因这个词的近义词是什么

原因的近义词: 理由、源由、起因、出处、情由、来历、来因、原由、缘故、因由、由来、道理、因为、原故、 缘由、来由、来源

“主人公”一词的由来是什么有什么历史故事

主人为什么被称为东道主?这个词的由来是什么?有何历史故事?

客人由西来,则称主人为东道主。客人由南来,则称主人北道主。

东道主,一般是指接待或者宴客的主人。

那为什么主人被称为东道主呢?这个词的由来又是什么呢?

鲁僖公三十年,也就是公元前630年,晋文公由于之前郑国得罪了他,所以此时他掌握晋国权利后,就想报复郑国。

之后晋文公就和秦穆公联手,共同出兵攻打郑国。

当时晋、秦两国都是大国,郑国岂是秦晋两国的对手,很快,秦晋联兵就包围了郑国国都。

此时郑国危难在际,郑国国君郑文公没有办法,就只得向老臣烛之武请教。

烛之武经过思考,想出一策以救郑国,决定亲自去一趟秦营。

当晚,趁着天黑,郑文公叫人用绳子把烛之武吊到城楼下。

而后,烛之武就去到秦营见到秦穆公。

当时秦晋两国虽然秦联盟的关系,但在诸侯国之间,没有长久的敌人,同样也没有长久的敌人。本来是朋友,为了利益,可能转眼会反目成仇。本来是敌人,为了利益,可能很快也能成为朋友。

此时秦国和晋国都很强大,同时两国国君都不是易于之辈,秦穆公想成为一方霸主,晋文公也想称霸中原。

他们此时虽然联盟,只不过是出于利益的因素。其实他们两国的明争暗斗已经很严重了。

烛之武就是根据当时秦国和晋国的明争暗斗,来解郑国之围的。

当时烛之武对秦穆公说:“秦国和晋国一起出兵攻打郑国,郑国在你们的攻打下,肯定要灭亡了。然而,郑国灭亡了,却对你们秦国一点好处也没有。因为从地里上看,晋国处于秦国和郑国之间,而你们秦国想要控制郑国,必须越过晋国,这很难吧。到头来,得到好处的还是晋国,晋国的实力强大了,你们秦国的实力自然弱了。”

秦穆公听了烛之武的话,觉得有理,

烛之武见秦穆公日有所思,就接着说道:“如果秦国能把郑国留下,让他成为你们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你们的使者来往经过郑国,郑国一定尽心招待他使者,这样难道不好吗?”

在烛之武的一片说辞下,终于把秦穆公说服啊。

不久,秦穆公就单方面的跟郑国签订合约。

而晋国因为没有秦国的帮助,难以再围攻郑国,只得退兵。

而由于秦国在西,郑国在东。

客人由西来,则称主人为东道主,所以郑国对秦国来说,自称“东道主”。

姓叶的来源

根据国家统计局1987年提供的数据,在前100个大姓中,叶姓排名第42位,约有人口550万,占全国人数的1.62%。据《人民日报》2006年元月11日《百家姓新顺序排定》叶姓排名第42位。叶姓的起源有三,源出于沈姓是最主要的来源,我们都是沈诸梁的后裔。

叶姓源于沈姓

说起叶姓,人们都会想到“叶公好龙”的典故,这位叶公就是叶姓的始祖。叶公姓沈,名诸梁,字子高,是春秋时代楚国左司马沈尹戌的儿子。沈尹戌在和吴国军队打仗时战死,楚昭王封沈诸梁为叶邑尹,所以沈诸梁被尊称“叶公”,“公”是君主时代五等爵位的第一等,是最高级别,他的子孙以他的封邑为姓,就是叶氏。东汉时期的应劭在《风俗通》中写到:“楚沈伊戌生诸梁,食采于叶,因氏焉。”

南方少数民族的叶姓

历史上的叶姓,还有一支出自南方少数民族。宋朝邓名世在《古今姓氏书辨证》中写到:“后汉日南缴外蛮叶调,赐金印紫绶”。

意思是:东汉日南郡边界,有一支少数民族建立了叶调国,年年向东汉皇帝进贡,被东汉朝廷赐给黄金铸造的、系有紫色丝带的官印。生活在欧亚大陆东南部的东南亚人,由于地理位置与我国接近,姓氏也多受我国的影响。早在战国末年,生活在我国境内的百越族中的一些人就为躲避灾荒而逃到越南,当地也因此出现了汉姓人家。公元前207年,秦二世灭亡之际,中国秦朝将领赵陀建立南越国,越南是他所辖的一部分。后来,汉武帝平定南越国,将当地分为珠崖、南海、苍悟、含浦、交趾、日南、九真等九郡,越南从次划入中国版图。汉族的姓氏文化开始对越南发生影响,出现了曲、杨、叶、吴、丁、黎、李等姓氏。因此可以说,越南的许多姓氏就是在越南划归为中国版图期间大量繁衍的。后来,有些郡建立了割据王朝,日南郡就是其中的一个国家,叫叶调国。东汉汉顺帝刘

保永建六年曾遣使到中国建立友好关系。此后叶调国有人来中国定居,就以叶为姓。

王姓改为叶姓

据《姓氏探源与取名艺术》记载,唐朝末年天下大乱,出现了五代十国动荡局面。光州固始人王潮、王审知兄弟率众起义,举兵南下,很多叶姓人跟随二王在福建转战八年,王审知在福建建立“八闽王国”。“八闽王国”灭亡之后,闽国王室为了逃避政敌追杀改名换姓,取落叶归根之意而姓叶。直到现在,在东南沿海和海外的一些地区,还成立有王叶连谊会,以示王姓和叶姓曾经是一家,源出一祖,他们后人之间有王叶不结亲的习俗。

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是哪些重金属的污染为什么锌也算在内了呢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我国的土壤重金属和有机物的污染情况已经非常严重,这已经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那么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是哪些重金属的污染?为什么锌也算在内了呢?

1、什么是土壤重金属污染?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土壤中的各种重金属元素超标,超过土壤能够承受的极限值,重金属超标对于土壤的自循环能力有很大影响。主要由采矿、废气排放、污水灌溉和使用重金属超标制品等人为因素所致。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增加,超出正常范围,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并导致环境质量恶化。

重金属污染事件在国内外都频频发生,如广西的镉污染、年湖南儿童血铅超标、及日本汞污染引发水俣病,可以说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国际问题。

2、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是哪些重金属的污染?

相关的研究表明,工业场地土壤污染的重金属元素主要有8种,分别是As、Ni、Hg、Cu、Zn、Cd、Cr、Pb。这8种重金属主要来源是化学原料和相关制品业、冶炼业、皮革和相关制品业、蓄电池制造业等。

3、土壤重金属污染对人体和植物的危害

就对植物的需要而言,金属元素可分为2类:①植物生长发育不需要的元素,而对人体健康危害比较明显,如镉、汞、铅等。②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元素,且对人体又有一定生理功能,如铜、锌等,但过多会造成污染,妨碍植物生长发育。

对人体而言,铅是重金属污染中毒性较大的一种,一旦进入人体将很难排除。能直接伤害人的脑细胞,特别是胎儿的神经系统,可造成先天智力低下 ;镉会导致高血压,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破坏骨骼和肝肾,并引起肾衰竭;汞食入后直接沉入肝脏,对大脑、神经、视力破坏极大。水中含0.01毫克,就会导致人中毒;砷是砒霜的成分,有剧毒会致人迅速死亡。长期接触少量会导致慢性中毒,致癌性;铬误食饮用,可致腹部不适及腹泻等中毒症状。

3、为什么锌也算在内了呢?

锌污染是指锌及化合物所引起的环境污染。主要污染源有锌矿开采、冶炼加工、机械制造以及镀锌、仪器仪表、有机会合成和造纸等工业的排放。汽车轮胎磨损以及煤燃烧产生的粉尘、烟尘中均含有锌及化合物,工业废水中锌常以锌的羟基络合物存在。

锌在土壤中富集,必然导致在植物体内的富集,这种富集不仅对植物,而且对食用这种植物的人和动物都有危害。过量的锌会使土壤酶失去活性,细菌数目减少,土壤中的微生物作用减弱。

2015年媒体报道的渤海口癌症村——稻池村,就是因为亚洲最大的炼锌厂葫芦岛锌厂的污染造成的。

在重金属污染防治中,须源头控制——过程阻断——末端治理相结合,其中,源头控制是关键。千万要防止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发展之路

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有哪些如何防治

很高兴回答题主的问题,我教过几年大一的《土壤肥料》课程,我谈谈自己的认识。

理论上讲,但凡对作物的健康生长和产量、品质形成造成不良影响的土壤中的物质都是土壤污染物,来源包括重金属、有害微生物、过量施用化肥、抗生素、除草剂、杀虫剂等农残以及各种农业废弃物等等。

以下,围绕几种对土壤污染较严重的典型形式来探讨土壤污染及解决办法:

一、塑料制品

包括方便袋、小食品包装袋、农用地膜、农药瓶子等等,塑料制品在土壤中降解非常慢,在土壤中会影响土壤透气性,继而阻碍根系的生长,根是秧苗的基础,根系生长不良秧苗的生长发育自然受到影响。

解决办法:以现在的工艺,可降解的塑料农资包装物还很少(在日本绝大多数的农膜也不可降解),解决方法首先是在施用有机肥之前,要把里面的废旧塑料袋、瓶等这些污染物清理出来;其次是将农用地膜集中回收;其三,在旋耕前后用铁爬子等工具将里面的细碎的塑料块等清理出田。

二、化肥污染

化肥是一把双刃剑,适量施用会有效促进增产,但是过量施用则导致未能被吸收利用的化肥存留在土壤中,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从而为产量和品质的形成造成障碍,根据中国农科院黄绍文教授的研究,中国设施蔬菜生产土壤,磷的平均超标量达到推荐用量的4.2倍,肥料总超标量约为推荐量的2倍。

解决办法:过量施用化肥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原因,是不了解自己的土壤肥力状况,缺少科学的施肥指导。因此,要减少化肥的不良影响,首先要通过专业机构的检测,做到对自己的土壤知根知底,然后进行配方施肥,同时一定要注重有机肥的施用,因为有机肥可以有效缓解过量施肥对土壤造成的不良影响。

三、有机肥施用不当

有机肥分为两类,一是家庭散养牲畜的圈肥,二是以养殖场产生的排泄物为原料加工的商品有机肥。家庭养殖的圈肥只要充分腐熟就可以放心使用,但是商品有机肥由于在养殖过程中使用添加、为防病使用抗生素、为给粪便消毒而使用火碱或奶牛场为增加产奶量而给奶牛喂盐等原因,会造成商品有机肥抗生素、重金属、含盐量等指标严重超标。

解决办法:家庭养殖产生的圈肥在使用前充分发酵腐熟,而商品有机肥,建议每亩地每年施用量不超过2000斤,对一些有机栽培、绿色栽培等优质栽培,尽量不用商品有机肥。

四、灌溉用水污染

这种形式主要存在于造纸厂、金属冶炼厂等污水排放较多,但污水处理又不达标的企业旁边的田地,这些污水中往往镉、铬、铅等重金属超标,排放到田地里,会进一步造成类似“镉大米”等产品污染。

处理方法:灌溉河流等出现排污,及时向环保部门举报制止,其次就是打井使用较为清洁的地下水进行灌溉。

五、农残污染

杀虫剂、杀菌剂以及除草剂现在已经成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角色,为保丰产丰收减轻劳动力负担功不可没,但是,不当的施用尤其是过量施用,则会对产品的安全性造成威胁,不过,只要严格按照施用量、使用间隔期、安全采收期等标准来使用,就是安全的,“毒韭菜”、“毒生姜”、“毒豇豆”等等造成的缘故无不是因为加大用量,不按照规范使用造成的。

应对方法: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来进行施药,不私自加大用过量、不过于频繁使用、不盲目混配、采收期严格参照安全采摘期。

总结

防治土壤污染关键在于源头治理,减少土壤添入。对次生盐渍化、重金属等污染过于严重的地块,可以采取无土栽培代替传统土栽、或者栽培苏丹草等进行生物降解,对污染严重较轻的可以采取嫁接换根、或者增施有机肥的方式予以缓解,从而降低对生产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