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婉约派 哪些

宋词婉约派有哪些代表人物?婉约派词人你更欣赏哪一位谈谈你的理由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1-11 09:59:33 浏览9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宋词婉约派有哪些代表人物

宋词婉约派:

柳永(约987一一约1054)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今名,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著名词人,作品在当时广泛流传于民间。著有《乐章集)等。

《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扬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

傍晚寒蝉叫声凄苦,急雨过后,在开封城外送别处,帐中设宴,我却无心饮酒。正留恋不舍之际,画船上人来催出发。拉着爱人的手,两人泪眼相望,悲伤得说不出话来。想到我离开后,烟雾笼罩着一望无际的水面,你目送船逐渐远去,后来我便只能看到南方辽阔的天空与黄昏的雾霭了。自古多情人总为离别感伤,何况又在一个万物凋落的秋季!今晚酒醒时,我全身在何处?应该在某一处停泊岸边,晨风吹来,月亮将落,杨柳飘拂。这次离开之后,年复一年美好的时光、景物,对我都变成了摆设。我就箅心中有爱,还能向何人诉说?

写与爱人离别时的不舍、痛苦。"念去去千里烟波"以下,都是对未来的想象。

 李清照(1084一一约1151)宋代著名词人。曾为夫妇二人妆集的《金石录》作序,有《漱玉词》

《醉花阴》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窗,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天气阴沉沉的,浓云密布,雾气氤氳,香炉里的香气缭绕。又至重阳佳节,所用的纱帐到了半夜感觉凉气袭人。

来至院中篱笆前,黄昏时候,迎风把酒,有花香飘来。此时最销魂,西风吹来,卷起门帘人比菊花还要消瘦。

词作描写重阳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抒发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婉约派词人你更欣赏哪一位谈谈你的理由

自从残唐五代花间派开创以来,经两宋发展而为婉约派到达顶峰,随后元摧残而明复兴,满清民国乃至近现代,宗之学之者俯拾皆是。大师以及超级大师在所多有。

唐温韦起,五代李氏父子以及冯延巳,北宋大小晏、张欧柳周秦李贺等,后来元好问,陈子龙,纳兰性德尽皆各领风骚。而其中尤其以北宋时成就最高,各人名篇佳作甚多,高下难定,只能说后人各有所喜罢了。

婉约一派,作品可喜者很多,然而作为词人,非要说更欣赏哪一位,那就是晏殊了。

晏殊,字同叔,江西临川人,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累官秘书省正字,右谏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集贤相,以观文相出知永兴军。死后赠临淄公,谥元献,后世称晏元献。

晏殊以词著称,尤其擅长小令。风格婉丽、中有沉郁,不流于轻浮,为当时词坛所重。传柳七拜见晏殊,晏不喜,问柳:俊彦作曲子么?柳答:一如相公亦作曲子。晏回:殊虽作曲子,不曾道“彩线慵拈伴伊坐”,柳遂退。虽不喜柳,但又识才荐才,范文正,欧阳文忠,都是出自他的门下。

晏殊处在北宋发展最高峰的时段,一生显贵,做过二十年太平宰相。作品旖旎欢愉中孕育着沉郁悲戚。比起前面“花间”诸子,显得青出于蓝。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

这一联对仗工切,音韵温婉,出句伤春光之流逝,对句感怀旧之归来。率为千古名句。

满目山河空念远,

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浣溪沙》

以晏殊之身份,如此“念远”“伤春”,笔力沉重,格调高健却不失之温婉,实乃晏殊词中别出一格。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

这三句朴实无华,不做修饰,不见一字伤离却道尽离别滋味。

一场愁梦酒醒时,

斜阳却照深深院。《踏莎行》

好梦无愁却因酒醒,斜阳返照庭院深深,一场暮春浓睡起,引却淡淡哀愁。

无情不似多情苦,

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

只有相思无尽处。

只这四句,道尽了人间相思苦,纵是天地有涯,相思也无尽头。

豪放派词以苏辛为代表,那么婉约派词以谁为代表

婉约派与豪放派

宋词流派名。当代研究者一般认为,宋词分为婉约派与豪放派两大流派。

婉约派,上承晚唐五代绮丽词风,多写男女艳情、离愁别绪、个人遭际;形式上讲求音律,遣词造意宛转曲折,含蓄蕴藉。宋代词人多属此派,而风格各异,或清疏峻洁,或和婉明丽,或清新凄怨,或典丽精工,或宻实险涩,未可一概而论。其代表作家,北宋有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南宋有姜夔、史达祖、吴文英、周宻、张炎、王沂孙等。此派历来影响极大。前人论词,多奉婉约词为正宗。

豪放派,以苏轼为鼻祖。北宋中期,苏轼突破“词为艳科”的藩篱,凡怀古、感旧、抒志、咏史、写景、记游、说理、赠别等内容,皆举入词,又不拘束于声律,意境清新高远,风格豪迈奔放,遂开创豪放一派。宋室南渡之后,民族危亡,词人多宗奉苏轼,以豪放之词抒写悲愤激昂之情。至辛弃疾卓然特起,继承发扬苏词传统,进一步扩大词的题材,以抒发爱国情怀,悲歌慷慨,意境雄奇阔大,风格沉郁悲凉。此派历来“苏辛”并称,其他重要作家有叶梦得、张元千、张孝祥、陆游、陈亮、刘过、刘克庄、刘辰翁等。

婉约派和豪放派对于后世的影响哪个比较大

这是一个好问题,有高度、有深度,不过简单回答婉约派或者豪放派都是不对的。

关于婉约派和豪放派的一个最大误解是,以为在唐宋时期词作就有这两种风格,这是不对的。李清照在《词论》中指出填词不像作诗,“谐音律”、“可歌”是基本的标准。所谓词“别是一家”强调的是词的音乐性,词原本就是配合音乐所做,固有“倚声填词”说。词分为婉约豪放两派,通常认为是明人张綖首创。张綖生活在正德和嘉靖前期,著有三卷本《诗馀图谱》,其中有评“词体大略有二: 一体婉约,二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也就是说,词分两派是嘉靖以后的事情。了解了这些情况,我们就可以知道,这种影响是分为两个阶段的。

唐代、宋代、元代、明代、清代前中期,影响最大的一直是婉约派

李清照谨守音律,提出“诗庄词媚”,将是否谐音律为标准,从而将婉约派置于正体的地位。 王世贞在《弇州四部稿》中列举了正宗的词家,李璟李煜父子、晏殊晏几道父子、柳永、张先、周邦彦、秦观、李清照都是通晓音律的高手。

婉约派的两大旗帜型人物是柳永和李清照。柳永不论是在词的创作,还是对于词的改革和拓展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是南宋叶梦得对柳永的评价,也是对于柳永的最著名的评价。李清照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创作上都坚持婉约风格,后世评价一直极高,词作成为后世填词的范本;杨慎《词品》卷二评论:“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

李清照的《词论》曾评论说,“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硬生生把晏殊、欧阳修、苏轼一帮“天人”以“不可歌矣”全部排除在正统之外。值得注意的是,晏殊还是被王世贞认为正宗词家的婉约派人物呢。

所以,一直到了明清两代,最受社会主流推崇的词人依然是以柳永和李清照为代表的婉约派;而豪放派的“不入腔”仍然被正宗派鄙视。

清代后期、民国、新中国以来,随着救亡兴国的兴起,豪放派的影响越来越大,以至于淹没了婉约派

大家都知道苏轼是豪放派的领袖人物,但是,苏轼的铺路人是“千古词帝”李煜,则是很多人不知道的。“词至李后主后而眼界始大,感慨随深,遂便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王国维《人间词话》)。

虽然两人都堪称艺术全才,但苏轼“自言平生有三不如人,谓着棋、饮酒、唱曲也”,所以,不谙音律的苏轼的词一直饱受指责。《苕溪渔隐丛话》曾说“东坡词,人谓多不谐音律。”陈正敏也有评“子瞻之词虽工,而多不入腔,正以不能唱曲耳”。作为苏轼的好友,黄庭坚的评论则是贬中带褒,“或谓于音律小不谐。居士词横放杰出,自是曲子缚不住者。”最后一句不但是苏轼的词的特点,更是显出了词的发展之途,更是显示出了苏轼对词的发展的贡献。令人称奇的是,虽然苏轼的词因为音律问题广受批评,但是,苏轼的词的名声却越来越大,这也为豪放派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近现代对于豪放派兴起贡献最大的则是梁启超,他的研究成果带动了近世对于豪放派的重新认识。梁启超以实证方法考证辛弃疾词的版本,并且做出评注,目的就是恢复辛弃疾和他的词的真实历史面目。我们可以通过《梁启超手批稼轩词》来了解梁启超的具体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