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学

土地以及科举制度的变革如何塑造了宋学的时代精神?求国学、七略、汉学、宋学、清学、经学的名词解释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1-10 11:24:44 浏览3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土地以及科举制度的变革如何塑造了宋学的时代精神

随着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国家政权机关开始作为主导力量来儒家学说的推行,汉朝灭亡后,逐渐经历了三国两晋南北朝、五胡乱华和南北朝,特别是经历了惨绝人寰的五胡乱华,正统的概念被冲淡不少,之后进入隋唐两代,由于李唐王朝自称老子李耳的后裔,儒家学说的低位继续下降。进入北宋后,儒家传统文化为内核的宋学(理学)开始在11世纪30年代前后开始复兴,这与北宋时代的土地及科举制度不无关系。

土地制度的影响

自秦汉开始,豪强四起,封建大地主就成为主要的土地所有者。魏晋之后,封建豪强进一步发展,巩固了大地主的低位,大地主下面的庄园经济成为中国封建王朝的主要形式。鉴于大地主庄园经济对于皇权的阻碍,隋朝隋炀帝为了打破大地主庄园进行经济改革被推翻下台,之后的李唐王朝在初期继续打压大地主庄园经济,实践性实行均田制,大地主庄园制经济有所削弱,但土地兼并并没有完全停止,到中唐时期由于土地兼并加剧,实际上又回到了大地主庄园制。

北宋在五代十国战乱后建立的统一的国家,多余土地不再限制转让,但是解放了之前诸如唐朝的庄园内部的人身依附关系,如《宋刑统》卷六《名例律·官户奴婢犯罪》条即明确规定:“诸官户、部曲、官私奴婢有犯本条,无正文者,各准良人。”。大量没有耕地或耕地较少的农民,以租赁的方式来耕田谋生,将其手术的很大一部分上交地主,但佃户与地主不再有人身依附关系。自此原先处于社会最低层的无田少地的农民从农奴地位上摆脱出来,有了独立发展的基础,从而促成了社会不同层次之间的频繁流动和对自由平等的要求。以往历经数百年而不倒的封建豪强(典型的唐朝皇帝嫁女儿还被嫌弃),随着人身依附关系的解除,而实力迅速衰落,阶层流动加剧,使更多的人能够有能力、去改变自身的低位和阶级。

科举制度的影响

以往大地主庄园制被替代后,人员阶层流动加剧,有更多的人具有了学习和读书的机会。据有人统计,两宋非贵族的科举入士的大约占整个官僚体系的50%以上,又从社会低位方面松绑了对于底层人民的阶级固化。科举作为一种公平的原则,从“九品中正制”的出身之选到“取士不问家世”、“一切考诸试篇”的个人能力,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无论是土地制度解除了农民对于大地主阶级的人身依附关系,科举制度又能赋予有才能的贫民子弟有较为合理的上升通道,于促进社会流动,从而导致宋学自由议论风气的形成,无疑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求国学、七略、汉学、宋学、清学、经学的名词解释

国学,就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学问。七略,汉朝成帝任命刘向整理天下书籍,刘歆在其父亲刘向死后继续做整理工作,把书籍分为六略,也就是六种,包括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在加上一个总论性质的“辑略”,加在一起就是《七略》,他是我国第一部目录学专著。汉学,是汉朝人研究儒家经典的方法,主要是注疏。宋学,是程朱理学研究儒家经典的方法。清学,主要是乾嘉学派研究儒家经典的方法,主要是考据。经学,是指研究儒家经典,主要是研究五经四书的学问。

宋代疑古思潮对现在有什么影响

宋朝不疑古,而是从经典出发建立了“新儒学”。

疑古的是清朝,因为文字狱的影响不敢谈时政,转而对古代经典进行考证,称为“朴学”,也就是考据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