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历史上有林皇后吗
历史上是有林皇后的,北魏孝文帝有四位皇后,其中之一就是贞皇后林氏。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公元467年—499年),公元四八三年后宫贵人平凉林氏生子恂。公元四九三年立皇子恂为太子,文明太后以恂当为太子,赐林氏死,追谥为贞皇后,自抚养恂。公元四九七年因恂叛逆,立皇子恪为太子,赐恂死。
贞皇后林氏是济南林氏分支平原林氏林胜之女。南北朝时期,林尊(济南林氏开基祖) 后裔中的一支定居于平原(今山东平原西南)。林胜是这支林氏的代表人物,他在北魏时任平凉太守(一说北齐散骑常待),其女为魏孝文帝后宫贵人(追谥为贞皇后),生太子恂。林皇后对魏孝文帝有一定的影响。在林皇后的积极支持下,魏孝文帝曾两次亲临比干墓祭吊,并在比干墓前修建了比干祠庙。魏孝文帝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到比干墓祭拜的皇帝,为了让臣下向忠贞爱国的比干学习,魏孝文帝拓跋宏亲自书写了吊祭比干的祭文,还在代北拓跋族的祖居地修建了比干城。在林皇后的大力帮助下,魏孝文帝进行了比较彻底的汉化改革,把都城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入中原的洛阳,穿汉服,说汉话,还把代北鲜卑族的少数民族姓氏改为汉姓。这样,鲜卑族复姓丘林氏被改为单姓林氏,为林姓姓族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内容。
古代盗墓贼所得文物最终去向哪里
谢邀~人在工地,刚下墓坑。
关于盗墓,今天的盗墓贼盗出文物后,大多直接通过黑市流散开来,有些可能若干年后才会出现在海外的拍卖会上,还有些被私人收藏,难见天日。
古代盗墓所得的文物,有多种流向途径。
第一类,充作军饷。这方面的例子不算少,最有名的,大家最耳熟能详的莫过于曹操,说他为了维持军队,专门组织了一支“盗墓特别行动组”,设置了摸金校尉和发丘中郎将来统领。不过这个说法是否可靠,还是存在一些争议的。比曹操盗墓更可靠的是董卓盗墓,东汉末年,董卓进入洛阳后,也派遣吕布带人盗掘了洛阳的东汉帝陵和王公贵族墓,把金银珠宝掳掠一空。
第二类,流向市场。在这一点上,古今盗墓是一致的。墓葬里有些东西,比如金银铜器,属于硬通货,很容易出手。有些被重新使用,有些金属则被回炉。有的胆大的盗墓贼,甚至敢对当时的帝王陵墓下手。举个例子,《太平广记》记载了一件事儿,说汉武帝生前,有西胡康渠王给他进攻了两件玉器,一个玉石箱子,一根玉石手杖。汉武帝很喜欢它们,所以在死后,这两件玉器就被随葬。令人意外的是,仅仅过了四年,就有人在扶风的市场上买到了玉箱和玉杖。碰巧当年伺候过汉武帝的人看到了,认得它们本是汉武帝的东西,于是就报了官。紧接着,卖玉器的商人被抓来询问,他也实在不知根本,只是从某人手里买来的。
假如这个记载确有源头,我们都能够想明白,玉器不会无缘无故从地下陵墓里跑出来,只能是被盗掘的。这件事儿居然发生在汉武帝驾崩四年之后,真所谓“典守者不得辞其责耳”。
第三类,为人所收藏。其实这一类跟第二类是紧密联系的——毕竟收藏家往往不是盗墓贼。古代那些热爱收藏的人,也往往需要借助盗墓贼来获得藏品。比如《夷坚志补》记载,宋徽宗政和年间,社会上流都喜欢收集古代金石,皇帝本人更是热衷于此。那么,民间的古物搜刮得差不多了, 没有新货源怎么办呢?陕西的地方官就派人去凤翔挖墓,据说挖到了商代比干的墓,出土了青铜器。当然,这座墓是不是比干墓,恐怕不好说,很可能是一座商周时期的大墓,但是这种风气在当时一定是普遍存在的。
再比如,北宋著名的金石学家吕大临之墓曾经被发掘,墓中出土了不少吕大临的收藏品,这些东西同样有可能是吕大临设法购买来的盗墓所得。例如下面的这件釉陶鼎,本是汉代的东西,而且是专用于随葬的明器,却成为吕大临的藏品。
历史上国神比干简介有哪些呢
比干,(前1110年—前1047年)沬邑(今河南卫辉)人氏,因封于比地,故称比干,也称王子比干 。商王文丁庶子,商王帝乙之弟,商纣王帝辛子受之叔,殷商王室的重臣,幼年聪慧,勤奋好学。授以少师,辅佐商王帝乙。接受托孤之重,辅佐商纣王帝辛,历经两朝,忠君爱国,为民请命,敢于直言劝谏。从政40多年,主张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成为“亘古忠臣”。帝辛二十九年(公元前1047年),去世,终年六十四岁。唐太宗时期,追赠太师,谥号忠烈。
关于比干之死: 商朝前期继承制度是嫡子兄死弟继制,经盘庚迁殷后,改为父死嫡子继位制,盖因比干和微子、比干半身像 箕子三人由于是庶出并,故没有继承权。在帝辛时期国家领土迅速扩张,各新归纳的民众得到巩固团结。后来,帝辛决定攻打一个徐夷的大国,经过几年的战争打败了徐夷,但是国内军事实力削弱的严重。少师比干等谏休养生息,而后再兴征伐,帝辛不听。周反,帝辛闻讯大怒,欲带朝歌城内东夷各族俘虏伐周。比干再固守朝歌,以待王师东归。帝辛不纳,诛比干以慢军之罪。帝辛伐周,商周大军对峙于牧野。由于收编的俘虏临阵倒戈,商军大败,帝辛到摘星楼自焚身亡。比干因谏而死,为国守忠,其气节为周人敬佩,故周就大力的宣扬比干为国之精神,追封国神,还把比干的儿子坚找到赐姓林并分封领地。比干夫人妫氏甫孕三月,害怕祸及到身,逃出朝歌,于长林(今河南省卫辉市狮豹头乡龙卧村)石室之中而生男,名泉(林姓始祖)。周武王伐纣,天下大定,四处寻找比干后人,得知其遗孤生于长林,于是因林而命氏,赐林姓,改名为坚,并把他封在博陵(今河北安平县),比干则为林氏之太始祖。而如今林姓后人在各个领域内,成绩非凡。
九月九日,国神比干出帝宫,国神宗祀、宗庙、宗教包含五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天神、地神、国神五教信仰的总称。国神与国家的人民同荣共辱是五教信仰的正义神、国神。
《封神演义》中的人物。因火烧狐狸洞遭妲己记恨,被商纣王处以剜心之刑。姜子牙封神时,被封为文曲星。
孔子剑刻碑“殷比干莫”为什么不是“殷比干墓”
在甲骨和金文中有莫无墓和暮。莫在古文字中本身就是太阳藏在树林里,就是暮,晚上的意思。当时墓字还没产生,莫也有墓的意思。明代王铎经常在其行草和楷书中把暮写成莫。可视为通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