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朱元璋将皇位传给孙子的时候,难道就没有想过儿子们会造反
- 《你的名字》日本真的有系守镇吗
- 朱元璋力排众议,坚持分封藩王,背后有着怎样的深谋远虑
- 《你的名字》看完,你哭了吗
- 秦国灭亡秦国大军在哪里
- 你看过最有深度的电影叫什么名字为什么
- 新海诚的动漫作品有哪些
- 朱元璋为什么要分封自己的儿子,朱元璋为什么不吸取教训
- 唐朝和吐蕃的清水会盟,有哪些背景资料
朱元璋将皇位传给孙子的时候,难道就没有想过儿子们会造反
朱元璋从一介布衣到建立大明王朝,是历史上少有的布衣皇帝。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分封皇子为诸侯王镇守边疆,并且节制那些参加北伐、西征和征辽的那些将军们,防止这些将军们拥兵自立,俗话说:日防夜防家贼难防,朱元璋防住了大臣们造反,却没有防住儿子们造反,那朱元璋将皇位传给孙子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其儿子们会造反呢?个人觉得他没有想到,主要从这两个地方来看:
朱元璋遗照要求看
公元1391年闰五月朱元璋病重,临终前留下遗照,其中一条是说:各皇子要留在封地,不要到京师来悼念他,《明史•高祖本纪》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临终的朱元璋不让各位拥兵的王爷进京,个人觉得目的是防止其它反叛势力,趁他去世国家权力转移的空档,侵犯大明国土,并不是怕他们带兵借吊丧的机会,带兵进京争夺皇位。
如果说朱元璋要是知道,在他死后他儿子会反其孙子朱允炆,依他对待造反者的残忍劲,肯定会把他们杀了或者囚禁凤阳,如有人告发晋王朱棡谋反,太子朱标哭了一大堆泪水,替晋王辩解,朱元璋才感悟放过晋王朱棡。《明史•朱标传》有告晋王异谋者,太子为涕泣请,帝乃感悟。如果是在临终前知道的,他更应该借此机会将诸王爷招入京城,让朱允炆把他们抓起来,或者说直接将他们扣在京城,这不比打仗来的快些,况且当时朱棣就在南京,听到诏书后才没有进城,如果朱允炆想抓住他当时就可以抓住。但朱元璋没有这么交代,他只是说诏令中没有说事,让大家按照诏令的精神酌情处理。《明史•高祖本纪》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从事。
朱元璋为何选择朱允炆而没有选择儿子
朱元璋培养朱标可以说是花了不不少心血,可没有等到他去世朱标登基,朱元璋就先白发人送黑发人,公元1392年四月太子主标过世,同年九月立皇孙朱允炆为皇太孙,可以说朱标去世没几个月,就立朱允炆为继承人,其有没有想过在他儿子中找继承人不知道,但是选择朱允炆可以从这几方面看,其一是孝顺,《明史•恭闵帝本纪》年十四,待懿文太子疾,昼夜不暂离。朱允炆十四岁时父亲朱标患病,他昼夜在身边侍奉不离。可见朱允炆至诚至孝的心,
其二朱元璋与朱允炆的关系很好,《明史•恭闵帝本纪》而诚纯孝,顾不念我乎。朱标死后朱元璋见到朱允炆说, 你真孝顺,都顾不上想念我了,从谈话中可见平常这爷孙俩的关系不错,不然怎会开这准玩笑。其三朱允炆被立为继承人后,得到了百官的认可,遗诏并让百官齐心辅佐,没有说诸王哪里做的不好要怎么惩处《明史•高祖本纪》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说明选择朱允炆符合朱元璋对诸君的要求
朱标与弟弟们关系好
都只知道朱生性仁慈,作为大哥他还经常替弟弟们在朱元璋面前为他们求情,《明史•朱标传》太子为人友爱。秦、周诸王数有过,辄调护之,得返国。有告晋王异谋者,太子为涕泣请,帝乃感悟。这让朱元璋举得他们兄弟和睦,没有像其它帝王家的子孙一样争权夺利,
朱元璋是个重兄弟情谊的人,他觉的他儿子们也是,所以立朱允炆其他皇子也会帮扶,况且朱元璋为了朱允炆和叔叔关系融洽,主动让身为皇太孙的朱允炆给叔叔们行家礼,所有王爷今京都得如此。《明史•恭闵帝本纪》重定诸王见东宫仪制,朝见后于内殿行家人礼,以诸王皆尊属也。可见朱元璋为了让朱允炆的叔叔们认可他,下了不少功夫。自然认为他的儿子们不会造他大哥儿子的反。
这些王爷为何会造反
这些王爷在朱元璋时期还好,可当他去世后,这些王爷们就以皇亲国戚的身份,开始在封地为非作歹,目无王法,《明史•成祖本纪》时谙王以尊属拥重兵,多不法。为了防止汉景帝时期的七王之乱,朱允炆听取了齐泰、黄子澄等人的建议开始削藩,引起了朱棣的不满,,并以清除奸臣为口号开始拥兵造反,中途朱允炆两次向朱棣求和不成,当攻到南京时朱允炆不想投降而纵火焚身,朱允炆的儿子都被贬为庶人最终绝后。朱棣对带建文一朝的所有人都很残酷,并没有因为他大哥朱标对他们仁慈,而对大哥后人手下留情。
综上所说,朱元璋是不知道他儿子们会造反,他要知道朱棣会这样对待朱允炆,怎么会在弥留之际,放任朱棣拥兵在燕京,他的儿子们这么不服从朝廷王法,让朱允炆难做,他又怎么会放任诸王们在封地为非作歹。
《你的名字》日本真的有系守镇吗
没有,系守镇 系守町是根据日本岐阜(qífù)县飞弹市改编的,那也是电影的取景地。
朱元璋力排众议,坚持分封藩王,背后有着怎样的深谋远虑
朱元璋虽布衣出身,但深知汉朝以来,诸朝皇子,为了谋争大位,手足相残的前朝故事,这是血的教训。
朱元璋力排众议,坚持分封藩王,主要是,为了保护诸皇子的安全。
让皇子们,远离京师,不对太子有威胁,一旦自己归天后,诸皇子天南地北,主持地方政事,山高皇帝远,免生内斗祸起萧墙,朱氏一脉,庶及保福运绵长也!
《你的名字》看完,你哭了吗
哭了,二刷也哭了。
这部新海诚执导的日本动画电影自2016年上映后便获得极高赞誉,不仅获得了2016年日本本土电影票房冠军,还一举成为日本第一部宫崎骏作品之外票房突破100亿日元的动画电影,日本影评家渡边大辅更是将其称作“和1984年宫崎骏的《风之谷》、1996年庵野秀明的《新世纪福音战士》一样,改变了日本动画发展历史”。
它讲述了两个看似毫不相关的主角——住在乡下小镇糸守町的女主角宫水三叶与住在东京的男主角立花泷,毫无征兆地在梦境中穿越时空、互换灵魂,在彗星即将坠落的平行时空中拯救了小镇,并在悄然间接连起二者情感羁绊的故事。
我为什么看哭了呢?
相较于上一代的宫崎骏而言,新海诚曾被指似乎“缺乏野心”。虽然新海诚的动画中没有处处体现出对战争、对自然以及人性的思考,但这并不代表他不关注宏大命题,而是他早已意识到御宅族的话语空间逐渐成为主流,宏大叙事已逐渐没落、凋零,作为个体的“我”的人生价值如何得到实现才是他所关心的重中之重,他也因此更关注人物关系中的情感羁绊及其因为的关联。这部电影让我哭的原因也在于此,新海诚将个体间的情感羁绊置于彗星坠落的末世情怀之中,使个体的渺小与强大的救世情怀形成强烈反差,最终凸显出在灾难面前个体自我价值的实现。
比如在角色的设置上,他将生于糸守町的女主角三叶与成长于东京的男主角泷完全对立起来,地理空间上的位移使得二者的关系在表层上处于某种分化状态,而这种看似不相关的情感联系又在二者灵魂互换之后变得暧昧起来,这种奇妙的情愫似乎在故事最初也称不上友情或是爱情,而是一种超出认知以外的情感关联使得男女主角获得了某种共通感,一种超然于生存状态、具有私密性质的情感羁绊,他们灵魂互换、时空穿越后相互介入对方完全陌生的生活,并在毫无预警地互换状态下开始期待下一次的置换。
这种透过对方身体“重获新生般”的情感羁绊相比于友情、爱情更为深厚,包括电影中多次出现的具有隐喻性质的如绳结、产灵甚至黄昏的语源,都昭示出身体与权力的置换后一种对生命原始孤独感的体认,营造出一种需要携手共同面对灾难、而只有彼此相互悉知对方的异化与熟悉感。
这种羁绊的情感关联远远凌驾于亲情、友情与爱情之上,是小人物在宏大叙事凋零的背景下通过生命的捆绑而获得的实感,而这种情感关联升华的点睛之笔则在于故事的高潮部分——他们的时空穿越具有时间意义上的阻绝,新海诚巧妙利用了空间并置的平行叙事方式,将叙事第一线性特征的时间感进行扭曲,有意使读者产生认知上的误解,通过镜头语言的表述人为地重构剧情发展,而将空间作为首要叙事要素,并对时间的阻绝这一先验性的感性形态重融后进行表达。
秦国灭亡秦国大军在哪里
秦国有百万“虎狼之师”,这支部队训练有素,武器精良,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大秦,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那么,在秦国灭亡时,百万虎狼之师——这支骁勇善战的部队都去了那儿呢?
一、章邯的近卫军
由于秦二世的横征暴敛,民不聊生,随着大泽乡的陈胜、吴广起义的暴发,各地纷纷暴发了农民起义。短短数月,起义军的锋芒便逼近了长安城。
这时,皇城外仅有章邯率领的5万近卫军,这5万人虽是身经百战的精锐,但也无法抵挡呼啸而来的几十万义军。
情急之下,胡亥征用了20万囚犯,许诺免去他们刑罚,享受和正式士兵一样的待遇和奖励。
于是,一支由章邯为将,5万近卫军、20万囚犯和地方部队混编的杂牌军——新近卫军,就玩笑般地诞生了。出乎意料的是,这支杂牌军如一群出笼的恶狼,起义军很快被击退,杂牌军成了真正的虎狼之师。
那20万囚犯呢?自参加作战以来,更是人人奋勇,个个争先,果然是一帮子不要命的狠角色。
之后,新近卫军与王离的边防军会合,杀死了项羽的叔叔项梁,几乎打败了黄河沿岸所有的义军队伍。
然而,巨鹿一战,章邯投降,近卫军20万人厄运难逃,全被项羽一个不留地处死了。
二、蒙恬的边防军
自秦统一六国以来,对北方匈奴一直无暇顾及。胡亥登基后,怨声载道,匈奴经过这些年的休养生息,认为时机已到,加紧了对大秦的骚扰和侵犯。
大秦在北方就没有驻军吗?当然有。就是驻扎在长城沿线、蒙恬率领的30万边防军,也是大秦的精锐部队。那么,大秦帝都危急,这支精锐怎么不回援呢?据记载:
《史记·蒙恬列传》“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戌狄 ,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
原来,胡亥在宦官赵高的支持下,逼死皇长子扶苏,杀掉兄弟姐妹二十余人,篡改遗昭,自已坐上了皇位。
扶苏仁厚,在朝野上下威望极高。扶苏又和蒙恬共事多年,交情甚厚。胡亥继位,蒙恬十分气愤,赵高又献计,害死了蒙恬。
蒙恬死后,副将王离掌握了边防军的指挥权。出于对胡亥的憎恶及对蒙恬、扶苏的爱戴,30万边防军迟迟不肯出动。
但是,王命难违,王离还是带着边防军回援了。不久便与章邯近卫军会师,击退了起义军的多次进攻。
可惜的是,边防军和近卫军这对难兄难弟,在巨鹿之战中兵败如山倒,王离被俘,兵士死的死,逃的逃,没死没逃的就举手投降了。自此,近卫军和边防军灰飞烟灭,化作大秦一声长长的叹息。
三、赵陀的南征军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令50万大军征服南方百越各部。秦军分5路南下,在越城岭遭到南越人的顽强抵抗。经过9年的浴血奋战,南越是拿下了,但南征军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仅仅剩下10万人。
当南征军得知皇城危急时,由于痛恨秦二世的残暴无道,主将赵陀遂令严守各个关口,禁止任何人回国救援。
不久,赵陀建立南越国,自称南越武王,直到汉高祖时才归顺汉朝。请看:
《史记·南越列传》“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
结语:秦朝建得快灭得快,究其原因有:秦王朝的残暴不仁,老百姓无法忍受的徭役和税捐,农民起义等等。
如此一个人人痛恨的封建王朝,自掘坟墓的帝国,既使有再强大的“虎狼之师”,又有什么用呢?欢迎朋友们评论。(月满山)
《图片来自网络》
你看过最有深度的电影叫什么名字为什么
深度的电影很多啦 每个时期不一样
目前突然想起来的是《刺猬的优雅》
不为别的,因为看了电影我买书。发现原著根本看不懂,我有努力理解来着哈哈哈哈。
看完电影让我想很多,它也探讨了生死的意义。
当你为“死亡”做了很多准备时,也许你并不是真的想死。
最后送上一句祝愿,
但愿你生命的价值与你期许的相当。—《刺猬的优雅》。
新海诚的动漫作品有哪些
以下只列出比较出名的 他的作品还有很多的
1、星之声
《星之声》是日本动画导演新海诚编导的一部动画电影,由篠原美香,武藤寿美等参与配音。新海诚同时还担任了该片的摄影、剪辑、美术设计、配音等工作。
作品于2003年2月2日在日本首映,后在意大利、瑞典等地发行。该片讲述了同一所国中的三年级学生长峰美加子与寺尾升两人,在浩瀚星空与地球之间突破重重困难挚守爱情的故事。
2、秒速五厘米
《秒速5厘米》是新海诚创作的一部写实动画,于2007年3月3日在日本正式上映。动画以一个少年为故事轴心而展开连续3个独立故事的动画短篇,时代背景是从1990年代至现代的日本,通过少年的人生展现东京以及其他地区的变迁。
第一话《樱花抄》描述贵树与明里年幼时恋爱的心情,以及他们重逢的一天,第二话《宇航员》描述以对进入高中就读的贵树怀有好感的澄田花苗的视角来展现贵树与明里分别后的生活,第三话《秒速5厘米》则刻画了贵树和明里长大后内心的种种彷徨。
3、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
《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云のむこう、约束の场所 -The place promised in our early days-)是日本导演新海诚于2004年制作的第一部长篇动画电影。
本作品是新海诚继《她与她的猫》(彼女と彼女の猫)与《星之声》(ほしのこえ)之后的第三部作品,同时也是首部放映时间达91分的长篇动画作品。2004年11月20日于涩谷Cinemax公开首映,其他的戏院也在数日后开始放映。台湾于2006年8月6日在卫视电影台以中文配音方式放映。
4、言叶之庭
《言叶之庭》由曾执导过《星之声》、《秒速5厘米》、《追逐繁星的孩子》等动画电影的新海诚掌镜,影片于2013年5月31日在台湾、香港、日本同步上映。乐视网也取得了电影的网络同步上映版权。
《言叶之庭》的故事发生在现代东京,故事讲述了以制鞋人为目标的少年秋月和神秘女子雪野的恋爱故事。故事源于万叶集开篇的“孤悲”之恋,作品中透露出鞋、万叶集、日本庭园、雨等因素。
5、追逐繁星的孩子
《追逐繁星的孩子》是继2007年的《秒速5厘米》后,新海诚执导的另一部动画作品。故事环绕着女主角明日菜的冒险展开。主人公明日菜自从父亲死后,当护士的妈妈也因为工作繁忙而很少回家,明日菜便一直过着孤独寂寞的生活。
有一天,透过从她爸爸留给她的水晶收音机遗物中,突然传出了不可思议的音乐,这首不可思议的音乐同时改变了她的日常生活。
明日菜决定追寻着这段来自远方的声音而展开新的冒险之旅,只为了与一个生活在异国的男孩再相遇而来到了地下世界雅戈泰,最后明日菜终于明白,自己之所以开始这场冒险只是因为自己太寂寞了,影片结尾明日菜回到陆地上,开始了平淡的生活。
6、她与她的猫
《她与她的猫》(彼女と彼女の猫 -Their standing points-)是日本导演新海诚独立创作的动画作品,制作于1999年,并在2000年公开。是第12回CG动画竞赛大奖赛(CGアニメコンテストグランプリ)的得奖作品。在台湾由普威尔国际在星之声的DVD中以映像特典的方式收录。
7、遥远世界
《遥远世界》是新海诚在1997年年底两周左右时间完成,1998年以新津诚名义公开发表的片长87s的黑白动画短片。这是他的第一部独立作品,没有声优,只有背景乐和黑白片,从中可以看到一些他以后作品的基调。
8、你的名字
《你的名字。》是由新海诚执导,由神木隆之介、上白石萌音担任主要配音的一部原创日本动画电影。作品于2016年8月26日在日本上映。中国内地于2016年12月2日上映。作品讲述了男女高中生在梦中相遇,并寻找彼此的故事
9、天气之子
《天气之子》是由日本动画监督新海诚执导的动画电影作品,于2019年7月19日在日本上映,并于2019年11月1日在中国大陆上映。这是新海诚继《你的名字。》后时隔三年的又一部动画电影,也是他的第七部及进入令和时代后的首部动画电影,更获得代表日本角逐第92届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奖的资格。该片讲述的是在气候调节失控的时代,被命运捉弄的少年和少女选择各自的生活方式的故事。
朱元璋为什么要分封自己的儿子,朱元璋为什么不吸取教训
朱元璋是布衣天子,明王朝从建立之初,就面临着骄兵悍将难以节制的问题。洪武三年,朱元璋论功行赏,一口气给开国功臣封了26个爵位。与此同时,为了平衡制约他们,朱元璋还分封了9个皇子作为藩王,来拱卫皇权。
分封是否一无是处?
分封制起源于周朝,周天子时期,统治阶级受制于治理国家技术的落后,选择了层层分封的方法,把天下分给了宗族子弟、开国功臣和前朝贵族治理。其中绝大部分土地都分封给了宗族子弟,少部分开国功臣和前朝贵族,而且都把他们分封到了较偏远的地方,以远离周天子。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鲁国和齐国,鲁国分封给了周公,齐国分封给了姜太公。这两位被认为是最忠诚于周天子的大臣,他们的封地也被封到了天下的最东边。姜太公更是得到了一个特许,那就是任何诸侯国,只要对周天子不敬,那么齐国就可以无理由起兵讨伐它,而不必向任何人请示。
这样一来,作为不确定因素的开国功臣和前朝贵族们,就被夹在了宗族和齐鲁之间,确保了周天子的安全。朱元璋也正是为皇权的安全考虑,才用了分封子弟的方法,来对付开国功臣,骄兵悍将。
军事上 藩王与地方守军相互制约
历史上,藩王作乱的例子比比皆是,汉朝的七王之乱,晋朝的八王之乱,都对王朝造成了重创。朱元璋不可能不知道,于是他主持编纂了《皇明祖训》,用来约束藩王的行为。
凡朝廷调兵,须有御宝文书与王,并有御宝文书与守镇官。守镇官既得御宝文书,又得王令旨,方许发兵;无王令旨,不得发兵。如朝廷止有御宝文书与守镇官,而无御宝文书与王者,守镇官急启王知,王遣使驰赴京师,直至御前闻奏。如有巧言阻挡者,即是奸人,斩之毋惑。
这里规定,朝廷想要调兵,须发出两道指令,一道给当地的守军长官,一道给当地的藩王,守军长官只有接到藩王的指令,才可出兵;如果只是守军长官收到了出兵命令,藩王没有收到,那么藩王就要即刻派人,去朝廷觐见皇帝,问清楚怎么回事。如果有人阻拦藩王使者面圣,那就是朝廷内出了奸臣,使者可以杀掉阻拦者。
地方除了守军,藩王还有亲兵,藩王对守军官兵只能公事公办,不能有任何的私人恩惠,对自己的亲兵,则赏罚由己。
财政上 藩王的用度由朝廷掌控
为了进一步节制藩王,防止他们造反,朝廷还在财政上对藩王进行约束。藩王的军需用度,日常开支,都由当地政府,按照一定的标准,按时定量的拨付。
凡亲王每岁合得粮储,皆在十月终一次尽数支拨。其本府文武官吏俸禄及军士粮储,皆按月支给,每月不过初五。其甲仗接缺拨付,所在有司,照依原定数目,不须每次奏闻。敢有破调稽迟者,斩。凡亲王钱粮,就於王所封国内府分,照依所定则例、期限放支,毋得移文当该衙门,亦不得频奏。若朝廷别有赏赐,不在已定则例之限。
《皇明祖训》里还有对藩王的仪仗,文武官员的配置等等,都做了明文规定,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了。总之,朱元璋对自己的《皇明祖训》非常的自信,认为只要有《皇明祖训》的约束,藩王们就不会造反。因此,除了洪武三年封的九个王,朱元璋又封了十六个王,总共封了二十五个王。
综上所述,朱元璋分封自己的儿子,动机上是为了对付开国功臣,骄兵悍将,来拱卫皇权;技术上也不是不吸取历史教训,而是对自己的《皇明祖训》过于自信,认为自己的孝子贤孙们都能遵守。然而实际上,在自己死后不久,四儿子朱棣就在北京起兵造反了,这是多么的讽刺啊。。。
唐朝和吐蕃的清水会盟,有哪些背景资料
在唐朝与吐蕃二百余年的交往史上,战争一直都是主旋律。
这两个迎头相撞的大帝国,在东起四川剑南,西至大小勃律,绵延数千里的战线上陈兵百万,见诸史端的大战多达190余次,边境摩擦无算。
但就这种战事频仍的局面里,两国的外交联系却始终未曾断绝,两国遣使互访也有190余次,期间还举行了十次会盟大典。
706年(中宗神龙二年)的神龙会盟;
714年(玄宗开元二年)的河源会盟;
733年(玄宗开元二十一年)的赤岭会盟;
736年(开元二十四年)河西节度使崔希逸与吐蕃大相乞力徐的河西之盟;
762年(代宗宝应元年)的长安鸿胪寺歃血;
765年(代宗永泰元年)兴唐寺永泰盟誓;
767年(代宗大历二年)兴唐寺大历盟誓;
783年(德宗建中四年)的清水会盟。
787年(德宗贞元三年)平凉会盟;
821年(唐穆宗长庆元年)的长庆会盟。
在这十次会盟中,最为人所熟知的是长庆会盟。
因为,长庆会盟有实物证据,大昭寺门前矗立的“唐博会盟碑”,就是这次会盟的结果。
另外,长庆会盟是唐蕃最后一次会盟。此次会盟之后,两国再无大战,会盟的条约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遵守。
学者们在追溯汉藏两族源远流长的交往史时,通常将长庆会盟作为友好的范例,进行列举研究。
但其实,发生在德宗初年的清水会盟,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总结来说,至少有以下两点:
1、双方第一次详细划定了边界,并被长期保持。
直到38年后,再议盟约(长庆会盟)时,依旧以这条边界为准。
2、唐蕃两国的国家地位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下面,我们就唐蕃清水会盟的前后事宜,及其影响一一详述。
一、清水会盟的历史背景
755年(天宝十四年)爆发的安史之乱,将唐朝历史拦腰斩断。
之后的肃宗、代宗两朝,国家民生凋敝、破败不堪。随着,唐朝河陇边军大量东调平叛,“吐蕃得乘隙暴掠(河陇)”。
《新唐书·吐蕃传》:“安禄山乱,哥舒翰悉河陇兵东守憧关,而诸将各以所镇兵讨难,始号行营,边候空虚,故吐蕃得乘隙暴掠。”
唐代宗大历初年(766年)版图,吐蕃已占领凉州,截断河西走廊。
代宗即位后,虽改变了肃宗时对于吐蕃“输绢帛以求和平”的政策,但可惜国力、军力,实在难与如日中天的吐蕃抗衡。
再加上,经过两次仆固怀恩之乱,唐朝内有藩镇割据,外部民族(回纥、党项等族)纷纷离心。
在这种危机四伏的状态下,所幸有郭子仪、李晟、马燧、浑瑊等一干良将,总算将唐朝的防线稳固在灵、泾、邠州一线,但陇山以西的广大地区,已在吐蕃的牢牢控制治下。
对于当时的唐蕃军情,郭子仪在上书中说道:“今吐蕃充斥,势强十倍,兼河陇之地,杂羌、(吐谷)浑之众,每岁来窥近邻。以朔方减十倍之军,当吐蕃加十倍之骑,欲求致胜,岂易为力!……臣所统将士,不当贼四分之一,所有征马,不当贼百分之二,诚合固守,不宜为战。”
可见肃、代二朝的唐军,固守陇上尚且左支右绌,无力出城野战,至于击退吐蕃收复河陇,不过是个遥远的梦景。
对此情形,唐朝君民无不痛心疾首,白居易在《西凉伎》中写道:
凉州陷来四十年,
河陇侵将七千里。
平时安西万里疆,
今日边防在凤翔。
唐朝的西京凤翔府,就是今天的宝鸡市,距离长安城的直线距离只有150公里,吐蕃骑兵朝发而夕至。可见当时,唐军边防压力之重。
为躲避吐蕃军队巨大的压力,宰相元载曾上奏代宗,建议“置中都河中府,秋杪行幸,春中还京”,以躲避吐蕃军队每年秋季必来的侵掠。
所幸,大历八年(773)郭子仪在灵州大破吐蕃。大历十一年(780),剑南节度使崔宁又连续大“破吐蕃二十万,斩首万级,生擒一千一百五十人。”
算是,堪堪挽住了危局,让元载置中都东逃的计划流产。
但即便如此,安史之乱后,蕃军稳居上风,唐军苦苦支撑的局面一直得不到扭转。
西京凤翔与长安的位置关系
二、唐朝内部的政治诉求
779年(大历十四年)五月,唐代宗李豫崩,子李适继位,是为唐德宗,次年改元建中。
德宗即位后,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国策,对内严厉打击割据的藩镇,对吐蕃则采取怀柔的政策。
《新唐书 • 吐蕃传》记载,“德宗即位,先内靖方镇,顾岁与虏确,其亡获相偿,欲以德绥怀之”,这基本上是德宗建中年间的内外方略。
但和平怀柔的前提是手里得有筹码,唐蕃两军还得硬碰硬的比划比划。就在德宗即位当年(大历十四年)的九月,西川节度使崔宁被召入朝。
崔宁在蜀地十余年,虽有效的挡住了吐蕃、南诏的联合进攻,但也造成了他权柄过重,实同藩镇的结果。
宰相杨炎以“蜀地富饶,(崔)宁据有之,朝廷失其外府,十四年矣,贡赋不入,与无蜀同”,请召崔宁入朝。
崔宁入朝未几,吐蕃大相听说剑南的硬骨头被搬走了,大喜,整军而来。
《旧唐书 • 吐蕃传》有载,“十月,吐蕃率南蛮众二十万来寇:一入茂州,过汉川及灌口;一入扶、文,过方维、白琐;一自黎、雅过邓峡关,连陷郡邑”。
德宗急命右神策都将李晟率神策军四千人,金吾大将军曲环率郊宁、凤翔、幽州兵五千人,并会同山南东道军,一同入蜀。
《资治通鉴》记载如下,“合击吐蕃、南诏,破之。范阳兵追及於七盘,又破之,遂克维、茂二州。李蔑追击於大渡河外,又破之。吐蕃、南诏饥寒,隔於崖谷死者八九万人”。
《旧唐书•李晟传》又曰:“晟乃逾漏天,拔飞越,廓清肃宁三城,绝大渡河,获首虏千余级,虏乃引退,历留成都数月而还”。
此战唐军大胜,沉重打击了吐蕃与南诏的联军,重新控制了剑南西川,动摇了吐蕃、南诏间的军事联盟。
吐蕃经此大败,对于约为兄弟之盟的南诏,非常失望。自此以后“吐蕃役赋南蛮重数,又夺诸蛮险地立城堡,岁征兵以助镇防,(异)牟寻益厌苦之”。——《旧唐书 • 南诏传》
吐蕃无穷无尽的征兵、征粮,让南诏王异牟寻不胜其扰,对吐蕃渐生嫌隙。这为日后,唐朝离间吐蕃、南诏的盟友关系埋下了伏笔。
唐军在剑南的大胜,反而坚定了德宗武力削藩的决心。但唐军东西两线作战,无论如何力有不逮。
为此,德宗皇帝开始对吐蕃展现善意。
三、吐蕃国内的政治格局
赤松德赞(755—797年在位)是继松赞干布之后,吐蕃王朝另一位英明神武的君主。
他在任期间,任用“三尚一论”辅政,大力推行帝国内部的制度建设与改革,将吐蕃王朝推上了一个新的巅峰。
作为吐蕃王朝运气最好的赞普,赤松德赞继位当年,便赶上了安史之乱。他趁唐朝内部混乱、边防空虚之机,积极扩张版图。
不数年,便尽陷兰、廓(化隆县)、河(临夏)、鄯(乐都)、岷(岷县)、秦(天水)、渭(陇西)等州,河陇千里之地,皆为吐蕃扬鞭之地。
唐德宗贞元初年(785年)的版图
但经过了肃代两朝的急速扩张,至德宗初年,吐蕃军地的拓展已近极限。陇山一线剩下的城镇,皆地形险峻易守难攻之地,吐蕃屡屡在灵州(灵武)、泾州(泾原)、邠州(彬县)碰得头破血流。
难以突破唐军死守的防线,让吐蕃以战养战的掠夺战术不再奏效,且之前所占的州郡也要有个消化、管理的过程。
当唐朝释放出善意后,吐蕃也开始心照不宣的约束边境士卒,河陇之地烽烟渐平。
赤松德赞塑像
另外,中年时的赤松德赞,已开始大力宏兴佛教。赤松德赞执政之初,朝政多由信奉本教的大臣掌控。时任大相玛祥仲巴杰、恩兰·达扎路恭(唐史称马重英)一度在吐蕃国内推行禁佛政令,把拉萨供奉的佛像送至芒域(今不丹以及中国西藏自治区亚东一带),并驱逐高僧,拆毁佛寺。
但已经成年的赤松德赞,渐渐对横行跋扈的玛祥仲巴杰产生了不满,他借助信仰佛教大臣的势力,设计把玛祥仲巴杰活埋在一座坟墓中。
处理掉信本教势力的首领后,赤松德赞派人分别去唐朝和天竺访求高僧。
随着,寂护、莲花生、莲花戒等高僧入藏弘扬佛法。赤松德赞下令全国废除本教信仰,废止本教祭祀并将本教经书丢入河中,强制本教徒改信佛教。
775年(代宗大历十年),在寂护和莲花生的主持下,桑耶寺建成并开光。赤松德赞让七位吐蕃贵族出家为僧,称“预试七人”,这是藏传佛教僧伽集团之始。
桑耶寺
此后,赤松德赞投入了大量的国家资源,开展大规模译经、写经、广建佛寺、佛塔的举动。
这些崇佛举动虽推动了吐蕃文教事业的发展,但巨额的消耗也让吐蕃经济渐露疲态。
唐朝使臣表露出会盟谈和意愿时,赤松德赞也利索的接过了橄榄枝。四、抠字眼的争议
779年(大历十四年)八月,唐使韦伦带着一份大礼入蕃。
早年间唐蕃关系紧张,双方使节多有被扣,不能还朝的事情发生。
其中,唐代宗扣留的吐蕃使臣前后多达八批。这次唐朝为表善意,将代宗朝扣留的使臣和战俘放回。
《新唐书 • 吐蕃传》记载,“会德宗初即位;以德绥四方,征其俘囚五百余人,各给衣一袭,使韦伦统还其国,与之约和,敕边将无得侵伐”。
赤松德赞初闻此事竟然不信,等俘虏先期入境,各还部落,都说:“唐新天子即位,出宫人,放禽兽,英威圣德,洽于中国。”
赤松德赞得知后,大喜过望,派人出城十里夹道欢迎唐使。
在欢迎韦伦的酒宴之上,赤松德赞提出,他有三恨:
一、代宗驾崩,吐蕃没有派人吊唁;
二、唐朝修建代宗陵寝,吐蕃没有送礼;
三、新皇即位吐蕃却派兵入侵。
赤松德赞的政治手腕纯熟而灵活,仿佛两国一直都是同志+兄弟般的感情,从来就没打得你死我活。
次年五月,韦伦再访吐蕃。这次,他不但带着德宗的盟书,还带着李晟在西川俘虏的吐蕃战俘。
《册府元龟》记载,“初吐蕃见韦伦再至,甚欢,既就馆,声乐以娱之,留九日而旋”。
唐蕃热络的气氛逐渐升温,吐蕃也相应释出了善意。
780年(建中元年),泾原军卒哗变,乱兵首领刘文喜以儿子为人质,请求吐蕃出兵。
但赤松德赞考虑到唐蕃关系有所好转,不愿再生事端,拒绝了刘文喜的求救。
虽然双方都有合盟的意愿,但谈判桌上的交锋是不可避免的。781年十一月,在谈判中吐蕃使臣提出,唐朝宰相给吐蕃的国书,使用了歧视性的词语,吐蕃朝内对这件事提出正式抗议。
宰相杨炎国书是这样写的:“所贡献物,并领讫;今赐外甥少信物,至领取。”
吐蕃使臣认为,唐蕃本事平等关系,书中所用“贡”、“赐”二字,代表着以吐蕃为臣的意味,吐蕃不能接受,要求唐庭给出明确解释。
吐蕃大臣的“抠字眼”举动,足以说明两个问题:
第一、此前几次唐蕃会盟期间,唐与吐蕃之间存在某种程度的臣属关系。
否则,德宗的国书上不会用到“贡”、“赐”之类的字眼,而之前吐蕃是能接受的。
可现在,吐蕃把唐朝按在地上摩擦了二十多年,自然不愿在用一种唐上蕃下的口吻会谈。
第二、唐德宗的清水会盟是两国平等关系,第一次被以文字的方式固定下来。
对唐朝来说,始于此年的河北四镇之乱已愈演愈烈,根本没有和吐蕃讨价还价的资本。
于是,唐庭以“前相杨炎不循故事,致此误尔”为借口,修改敕书,把“贡”改为“进”,把“赐”改为“寄”,把以“领取”改为“领之”。
唐蕃清水会盟后,陇右的地图
五、边界的厘定吐蕃大臣除了抠字眼外,还提出两国边界划分要以云州之西,贺兰山为界。这就意味着吐蕃占领的河陇二道的领土,要求得到唐朝的正式承认。
说实话,德宗肯定是不愿意的,要说他对光复河陇没念想是不可能的。这份协议只要一落笔,李适就变成了失地辱国之君了。
但形势比人强,即便李适心里在不愿意,他也得捏着鼻子答应,“其定界盟,并从之”。——《新唐书•吐蕃传》
吐蕃得到唐朝的承诺,于公元782年(建中三年)四月,归还了被扣押在吐蕃的唐朝将士、僧尼八百人作为回应。
但放还唐朝将士后,吐蕃就没动静了,把李适急得没着没落的。
吐蕃倒也不是晾着唐朝,准备加码再要个高价。
而是,吐蕃国内存在反对会盟的声浪。
时任吐蕃大相是尚结息(藏史称琛尚野悉),他曾与恩兰·达扎路恭一起攻入长安。
这是一个典型的吐蕃强硬派,一直率军驻于河陇,与唐军久战不息。
《新唐书·崔汉恒传》记载:“是时,吐蕃大相尚结息忍而好杀,以尝覆败于剑南,思刷其耻,不肯约和。其次相尚结赞有有才略,因言赞普,请定界明约以息边人。赞普然之,竟以结赞代结息为大相。”此后,在会盟意见上与赞普相左的尚结息便销声匿迹,再不见诸史端。
从这次大相人选更迭可以看出,吐蕃国内在战与和之间的博弈相当残酷。赤松德赞甚至需要以罢黜大相的方式,来推行自己的意志。
清水会盟地址
消弭国内的反对声浪,唐蕃两国一场盛大的会盟仪式,便逐渐清晰起来。
783年(建中四年),双方商定在清水(甘肃清水县)举行会盟大典,吐蕃方面大相尚结赞出席,唐朝方面则以陇右节度使张鎰为代表。双方官员歃血为盟后,当场宣读用各自的文字书写的盟文。
《旧唐书·吐蕃传》中记载了汉文盟约的内容,关于边境划分部分为:
“唐地泾州(甘肃泾川)西至弹筝峡(甘肃平凉)西口,陇州(陕西陇县)西至清水县,凤州(陕西凤县)西至同谷县(甘肃成县),暨剑南西山、大渡河东,为汉界。
蕃国守镇在兰、渭(甘肃陇西)、原(宁夏固原)、会(甘肃靖远),西至临洮,东至成州(甘肃成县),抵剑南西界磨些诸蛮(云南西北境今丽江地区),大渡水西南为蕃界。其兵马镇守之处,州县见有居人,彼此两边见属汉诸蛮,以今所分见住处,依前为定。
其黄河以北,从故新泉军,直北至大碛,直南至贺兰山骆驼岭为界,中间悉为闲田,二国所弃戍地毋增兵,毋创城堡,毋耕边田。”
从盟约上看,两国边境简单说,就是黄河以南从六盘山(陇山),沿岷江、大渡河,南抵丽江地区,以东属于唐朝,以西属于吐蕃。
这就意味着,唐朝正式放弃了河西、陇右地区,承认其成为吐蕃的“合法”领土。
吐蕃通过会盟获得河西、右地区的“合法”统治权,便于在该地区逐渐推行“节度使”制度,逐渐消除了唐廷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促进了这一地区的“吐蕃化”进程。
本来清水会盟大典后,还要在长安城再盟誓一次。
但就在长安盟誓正要举行之时,吐蕃突然传来王书,赤松德赞认为会盟盟书,未能明确厘定边界,叫停了会盟。
唐朝不得不再派崔汉衡入蕃交涉,直到六月,吐蕃使节论颊没藏从青海至唐,言疆场已定,看来似乎仍保持了清水会盟的决定。
7月,礼部尚书李揆前往吐蕃会盟,宰相李忠臣与蕃相区颊赞盟于长安之西,会盟正式结束。
这次隆重的会盟,实际上进行了三次,唐蕃境内各一次,边界地带一次。
从这次一波三折的会盟过程来看,吐蕃国内对于会盟议和应该是反对声不断,但显然赤松德赞控制住了局面,保证了次会盟的顺利达成。
清水会盟后,唐蕃大致分界线。
对于清水会盟的评价:
1、唐蕃清水会盟从商议到完成,历时四年,相比于代宗时期5年会盟3次,两国对清水会盟的重视程度,显然不同以往。
2、清水会盟厘定的边界,基本保持到了吐蕃王朝崩溃。直到吐蕃内乱,张议潮在沙州归义,尽取河西11州后,唐朝才算陆续收复了失地。
3、清水会盟基于两国军事相持不下,会盟前后约七八年间几无大战。但军事形势是适时变化的,随着唐朝爆发“泾师之变”、“四王二帝之乱”,清水会盟时支持合盟的大相尚结赞,为除掉唐朝名将李晟、马燧、浑瑊,在平凉劫盟杀使。
唐蕃关系旋即跌入谷底,直至821年长庆会盟,期间三十余年,再未有合盟出现。
详解历史细节,厘清来龙去脉,视角不同的中国历史!
欢迎关注“白发布衣的藏地读行!”